一种输油气管道的漏磁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1331发布日期:2018-11-13 20:52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油气管道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输油气管道的漏磁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管道是石油、天然气最主要的输送方式之一,管道输送具有经济、对环境污染小、安全等许多优点。输油管道由油管及其他附件组成,根据不同的工艺流程,配备油泵机组,完成油品输转、接卸等任务。输油管道腐蚀、穿孔或者破裂,都会造成油料泄漏,进而影响周围环境,甚至发生火灾、爆炸等严重后果。目前输油管道大部分为埋地敷设,埋深均在冻土层以下,发生腐蚀、裂缝等事故时,不易被发现,输油管道在某处发生事故以后,就必须全线停输,进行抢修。如果停输时间较长,又可能造成凝管事故。管道在跨越河流、穿越农田时出现穿孔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严重时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等事故,破坏输油设施正常运行。由于我国输油管道多半穿越河流,埋地敷设,对于现有的管道外修复技术来说,一旦遇到穿越河流、埋地等敷设情况出现腐蚀穿孔、泄漏等问题,就必须停输、开挖等来修复管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管道漏磁检测以及内修复的研究对于石油行业有着重要的意义。而现有油气管道漏点检测存在准确率低,不易操作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输油气管道的漏磁检测装置,该装置实现了能够对油气管道的泄漏点进行检测定位,检测准确率高,体积小,易于操作。克服了现有油气管道漏点检测准确率低,不易操作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油气管道的漏磁检测装置,包括上骨架系统和下骨架系统;上骨架系统和下骨架系统之间通过万向节连接,上骨架系统前后均设计为锥体,上骨架系统前锥体上设置牵引环,上骨架系统上前后设置两个圆环状的永磁体,永磁体外侧周向等角度设置多组钢刷,两个永磁体中间设有探测系统,探测系统包括周向等角度设置的多个磁探头;

下骨架系统包括下骨架腔体,下骨架腔体尾端设计有锥体,下骨架腔体外壁上等角度设置有多个支撑底座,支撑架与支撑底座相连接,支撑架与支撑底座之间连接支撑弹簧,支撑架外端安装里程轮,里程轮上安装角度位移传感器,里程轮能够保持紧贴管道壁并能够沿管道壁行走。

万向节两端均通过连接螺丝固定在上骨架系统和下骨架系统上。

两个永磁体上的钢刷的组数不少于磁探头的个数,每个永磁体上的钢刷的组数不少于6组,磁探头的个数不少于4个。

支撑底座的数目不少于4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能够对油气管道的泄漏点进行检测定位,检测准确率高,体积小,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输油气管道的漏磁检测装置,包括上骨架系统和下骨架系统;上骨架系统和下骨架系统之间通过万向节6连接,上骨架系统前后均设计为锥体,上骨架系统前锥体上设置牵引环1,上骨架系统上前后设置两个圆环状的永磁体2,永磁体2外侧周向等角度设置多组钢刷4,两个永磁体2中间设有探测系统,探测系统包括周向等角度设置的多个磁探头3;

下骨架系统包括下骨架腔体10,下骨架腔体10尾端设计有锥体,下骨架腔体10外壁上等角度设置有多个支撑底座11,支撑架8与支撑底座11相连接,支撑架8与支撑底座11之间连接支撑弹簧7,支撑架8外端安装里程轮12,里程轮12上安装角度位移传感器9,里程轮12能够保持紧贴管道壁并能够沿管道壁行走。

万向节6两端均通过连接螺丝5固定在上骨架系统和下骨架系统上。

两个永磁体2上的钢刷4的组数不少于磁探头3的个数,每个永磁体2上的钢刷4的组数不少于6组,磁探头3的个数不少于4个。

支撑底座11的数目不少于4个。

使用时,利用永磁体2通过钢刷4对管壁进行充分磁化,使其达到饱和或近饱和状态,当管道中不存在缺陷时,磁力线平行于管道内部;当管道存在缺陷时,磁力线被其表面或近表面的缺陷阻隔,使部分磁力线漏出管道表面,产生漏磁通。利用磁探头3检测该漏磁信号,从而判断缺陷的存在和特征。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