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防爆的可燃气体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1400发布日期:2019-02-01 19:38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防爆的可燃气体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供给的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复合防爆的可燃气体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低浓度、低热值的可燃气体,如生物质气、固废热解制气、高炉尾气、煤矿低浓瓦斯等工业伴生尾气,因热值低、成分复杂、污秽(如含粉尘、焦油等)、输送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等原因而未得到充分回收利用,往往采用直接排空方式,这不仅浪费了资源,也加重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另外,在煤矿瓦斯发电领域,我国虽制定了相应的低浓瓦斯输送方面的安全技术规范,但对于飞尘、焦油、氢气含量偏高的生物质气、固废热解制气的输送,尤其是用气端对可燃气体含水量等要求较高的应用,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且系统成本较高、可维护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清洁、安全且简便、可维护的复合防爆的可燃气体输送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复合防爆的可燃气体输送系统,包括气体管道,靠近所述气体管道的输入端处设有第一水封阻火装置,靠近所述气体管道的输出端处设有第二水封阻火装置;所述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水封阻火装置之间设有第一接地装置和第一泄压阀;所述第二水封阻火装置与所述输出端之间设有第二泄压阀和第二接地装置;所述第一水封阻火装置与所述第二水封阻火装置之间设有若干个集污装置,所述第一水封阻火装置与所述集污装置之间设有第三泄压阀和第三接地装置,所述第二水封阻火装置与所述集污装置之间设有第四泄压阀和第四接地装置;每两个所述集污装置之间均设有第五接地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水封阻火装置之间沿输气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接地装置和第一泄压阀;所述第二水封阻火装置与所述输出端之间沿输气方向依次设有第二泄压阀和第二接地装置;所述第一水封阻火装置与所述集污装置之间沿输气方向依次设有第三接地装置和第三泄压阀,所述第二水封阻火装置与所述集污装置之间沿输气方向依次设有第四接地装置和第四泄压阀。

进一步的,相邻所述集污装置的所述气体管道倾斜向所述集污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封阻火装置、第二水封阻火装置均为水封阻火装置,所述水封阻火装置包括水封阻火装置本体;所述水封阻火装置本体顶部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水封阻火装置本体一侧的顶部设有第一补水口,所述水封阻火装置本体另一侧的中下部设有第一溢水口,所述第一溢水口下方设有第一排污口;所述水封阻火装置本体内位于所述第一补水口处设有第一补水口浮球液位控制阀;所述水封阻火装置本体内位于所述第一溢水口处设有第一溢水口浮球液位控制阀。

进一步的,所述集污装置包括集污装置本体,所述集污装置本体顶部为污物流入口,所述集污装置本体一侧的顶部设有第二补水口,所述集污装置本体另一侧的底部设有第二溢水口,所述第二溢水口下方设有第二排污口,所述集污装置本体内位于所述第二补水口处设有第二补水口浮球液位控制阀,所述集污装置本体内位于所述第二溢水口处设有第二溢水口浮球液位控制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补水口浮球液位控制阀、第一溢水口浮球液位控制阀、第二补水口浮球液位控制阀和第二溢水口浮球液位控制阀均为机械式浮球液位自动控制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泄压阀、第二泄压阀、第三泄压阀和第四泄压阀均通过装配法兰装配有泄压膜,所述泄压膜表面开设有应力槽。

进一步的,所述泄压膜为不锈钢泄压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封阻火装置、第二水封阻火装置和所述集污装置内均设有抗冻剂。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系统管路多点可靠接地”方式,提高了系统静电释放水平。

2.采用“水封阻火”方式,将气体的输入端、气体管道、输出端进行有效隔离,可阻隔火势蔓延。

3.水封阻火装置中的补水和溢水方式,采用机械式浮球液位自动控制阀,在保证可燃气体不泄漏和阻火功能前提下,简化了装置的结构,可提高系统运行的简便性和可维护性。

4.气体管道上装设有多个带应力槽的不锈钢泄压膜的泄压阀,可提供系统爆燃时的压力释放通道,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5.气体管道上装设有多个集污装置,这些集污装置均为敞口式集污装置,相邻管路斜向集污装置,并进行分段集污,可减少管路中污物的沉积,这不仅提高了清污的方便性,还提供了气体管道爆燃时的泄压通道;且该集污装置中的补水和溢水方式,采用机械式浮球液位自动控制阀,可提高系统运行的简便性和可维护性。

6.对于寒冷地区的应用,在补水源头及水封阻火装置、集污装置中添加抗冻剂,可以扩大应用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系统结构图;

图2是水封阻火装置结构图;

图3是集污装置机构图;

图4是泄压膜结构图;

图5是泄压膜装配图。

图中标记:1、气体管道;2、第一水封阻火装置;3、第二水封阻火装置;4、第一接地装置;5、第一泄压阀;6、第二泄压阀;7、第二接地装置;8、集污装置;9、第三泄压阀;10、第三接地装置;11、第四泄压阀;12、第四接地装置;13、第五接地装置;14、水封阻火装置本体;15、进气口;16、出气口;17、第一补水口;18、第一溢水口;19、第一排污口;20、第一补水口浮球液位控制阀;21、第一溢水口浮球液位控制阀;22、集污装置本体;23、污物流入口;24、第二补水口;25、第二溢水口;26、第二排污口;27、第二补水口浮球液位控制阀;28、第二溢水口浮球液位控制阀;29、装配法兰;30、泄压膜;31、应力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复合防爆的可燃气体输送系统,包括气体管道1,靠近所述气体管道1的输入端处设有第一水封阻火装置2,靠近所述气体管道1的输出端处设有第二水封阻火装置3;所述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水封阻火装置2之间设有第一接地装置4和第一泄压阀5;所述第二水封阻火装置3与所述输出端之间设有第二泄压阀6和第二接地装置7;所述第一水封阻火装置2与所述第二水封阻火装置3之间设有若干个集污装置8,所述第一水封阻火装置2与所述集污装置8之间设有第三泄压阀9和第三接地装置10,所述第二水封阻火装置3与所述集污装置8之间设有第四泄压阀11和第四接地装置12;每两个所述集污装置之间均设有第五接地装置13。

所述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水封阻火装置2之间沿输气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接地装置4和第一泄压阀5;所述第二水封阻火装置3与所述输出端之间沿输气方向依次设有第二泄压阀6和第二接地装置7;所述第一水封阻火装置2与所述集污装置8之间沿输气方向依次设有第三接地装置10和第三泄压阀9,所述第二水封阻火装置3与所述集污装置8之间沿输气方向依次设有第四接地装置12和第四泄压阀11。

相邻所述集污装置8的所述气体管道1倾斜向所述集污装置8。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水封阻火装置2、第二水封阻火装置3均为水封阻火装置,所述水封阻火装置包括水封阻火装置本体14;所述水封阻火装置本体14顶部设有进气口15和出气口16;所述水封阻火装置本体14一侧的顶部设有第一补水口17,所述水封阻火装置本体14另一侧的中下部设有第一溢水口18,所述第一溢水口18下方设有第一排污口19;所述水封阻火装置本体14内位于所述第一补水口17处设有第一补水口浮球液位控制阀20;所述水封阻火装置本体14内位于所述第一溢水口18处设有第一溢水口浮球液位控制阀21。

如图3所示,所述集污装置8包括集污装置本体22,所述集污装置本体22顶部为污物流入口23,所述集污装置本体22一侧的顶部设有第二补水口24,所述集污装置本体22另一侧的底部设有第二溢水口25,所述第二溢水口25下方设有第二排污口26,所述集污装置本体22内位于所述第二补水口24处设有第二补水口浮球液位控制阀27,所述集污装置本体22内位于所述第二溢水口25处设有第二溢水口浮球液位控制阀28。

所述第一补水口浮球液位控制阀20、第一溢水口浮球液位控制阀21、第二补水口浮球液位控制阀27和第二溢水口浮球液位控制阀28均为机械式浮球液位自动控制阀。

如图4、5所示,所述第一泄压阀5、第二泄压阀6、第三泄压阀9和第四泄压阀11均通过装配法兰29装配有泄压膜30,所述泄压膜30表面开设有应力槽31。

所述泄压膜30为不锈钢泄压膜。

所述第一水封阻火装置2、第二水封阻火装置3和所述集污装置8内均设有抗冻剂。

本实用新型采用静电释放、水封阻火、分段集污及泄压等多重综合手段,提高了可燃气体输送系统的整体防爆水平;水封阻火及集污装置8中采用机械式自动补水阀和溢水阀,提高了运行的简便性和可维护性;在城市生活垃圾“热解气化”综合处理工程中得到了部分验证,系统防爆效果显著,成本低廉、运行简便、可维护性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