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热储气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8695发布日期:2019-04-03 00:42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热储气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气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光热储气罐。



背景技术:

储气罐是指专门用来储存气体的设备。储气罐常用来储存和储运气体。根据储气罐的承受压力不同可以分为、超高压储气罐,高压储气罐,低压储气罐、中压储气罐;根据储气罐使用的金属材料不同可以分为不锈钢储气罐,碳钢不锈钢储气罐,合金材料不锈钢储气罐。

在城市供燃气工程中用于储存燃气的容器结构。容器的作用见储气罐,它也用于石油、化工和冶金等工业中。按储气压力不同分为低压和高压两类,前者按构造又有湿式和干式之分。

湿式储气罐,其下部为水槽,上部有若干个由钢板焊成的可升降的套筒形塔节,塔节随储气量的改变而升降。

现有的湿式储气罐多建造于光照比较强烈的室外,由于湿式储气罐的体积巨大,而且吸热能力较强,但这些热量都没有被加以利用,从而造成了光能浪费,不符合环保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光能加以高效利用的光热储气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热储气罐,包括位于下部的水槽,该水槽上设置有若干个可升降的套筒形塔节,位于最上端的塔节上设置有钟罩,所述水槽的一侧设置有导轨,所述钟罩和各个塔节上均安装有与所述导轨滑动接触的导轮;进气管和出气管穿过所述水槽与塔节内部密封连通;所述钟罩的外表面上以及各个所述塔节的外表面上均密布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充电控制器电性连接,该充电控制器与用于将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转化过来的太阳能光伏电能加以存储的蓄电池电性连接,该蓄电池由所述充电控制器进行防止过充电保护。

作为优选,所述充电控制器和蓄电池均设置在所述水槽的外侧面上,该蓄电池位于所述充电控制器的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薄膜太阳能电池板中的任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导轨为立柱式导轨。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均为并排设置且连成一体的双管。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光热储气罐,其钟罩的外表面上以及各个塔节的外表面上均密布有太阳能电池板,从而可将照射在该光热储气罐上太阳光加以吸收,并将光能转化成电能,再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存储在蓄电池中。该光热储气罐将太阳能加以高效利用,满足了现今节能环保的需求,还极大地提升了能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热储气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水槽;2、塔节;3、钟罩;4、导轨;5、导轮;6、进气管;7、出气管;8、太阳能电池板;9、充电控制器;10、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或“包含……”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要素。此外,在本文中,“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如图1所示,一种光热储气罐,其包括水槽1、塔节2、钟罩3、水封、导轨4、导轮5、进气管6、出气管7、太阳能电池板8、充电控制器9和蓄电池10。

水槽1通常是由钢板或钢筋混凝土制成。钢筋混凝土水槽主要是在设置半地下式水槽时考虑防止腐蚀的情况下使用。与钢筋混凝土水槽相比较,钢制水槽施工比较容易,施工费用低,产生漏水及腐蚀等情况时容易修补,不会产生龟裂现象。而钢制水槽的缺点是使用年限短,水槽设于地面上增加了罐体总高度,承受风荷载较大。

通常由钢板制造的平底圆筒形水槽设置在环状或板状钢筋混凝土的基础上。

水槽1的附属设备有人孔、溢流管、给水管、垫块、平台、梯子及在寒冷地区防冻用的蒸汽管道等。

水槽1侧板的下部一般设有一至两个人孔,以供储气罐停气检修时进入罐内清扫之用。人孔的直径通常为500mm左右。

当燃气中含油分及焦油特别多时,水槽1中近水面处需设排油装置,而靠近底部则需要有排焦油设施。

该水槽1上设置有若干个可升降的套筒形塔节2,位于最上端的塔节2上设置有钟罩3,各个塔节2之间均设有水封。进气管6和出气管7穿过所述水槽1与塔节2内部密封连通。

钟罩3顶板上的附属装置有人孔、放散管。放散管应设在钟罩中央最高位置,人孔应设在正对着进气管6和出气管7的上部位置。人孔不仅可以使罐不必放出全部燃气来清扫进气管6,而且还可以防止储气罐被压缩机抽空时钟罩3顶部塌陷。

所述进气管6和出气管7可以分为单管及双管两种。当供应组分经常变化的燃气时,为使输出的燃气组分均匀,进气管6和出气管7均为并排设置且连成一体的双管,以利于燃气的混合。

所述水槽1的一侧设置有导轨4,所述钟罩3和各个塔节2上均安装有与所述导轨4滑动接触的导轮5。

所述导轨4有为立柱式导轨,立柱既承受钟罩3及塔身所受的风压,又作为导轮5垂直升降的导轨。导轨4可以直接安装于水槽1侧板上或者在水槽1周围单独设置。另外,在导轨4上还设有与塔节数相应的人行平台,平台同时可作为导轨4的横向支撑梁。

为了使钟罩3及塔节2升降灵活平稳,在每一个塔节2的上部及下部都装有导轮5。上部导轮5沿着导轨4滑行,下部导轮5沿着装在水槽1侧板内侧或各塔节2侧板内侧的导轨滑行。大容量储气罐的上部导轮5紧贴导轨4的两侧表面以防止塔身摆动。

如图1所示,所述钟罩3的外表面上以及各个所述塔节2的外表面上均密布有太阳能电池板8,所述太阳能电池板8与充电控制器9电性连接,该充电控制器9与用于将所述太阳能电池板8转化过来的太阳能光伏电能加以存储的蓄电池10电性连接,该蓄电池10由所述充电控制器9进行防止过充电保护。

为了便于安装,优选地,所述充电控制器9和蓄电池10均设置在所述水槽1的外侧面上,该蓄电池10位于所述充电控制器9的下方。

太阳能电池板(Solar panel)是通过吸收太阳光,将太阳辐射能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或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8可选用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薄膜太阳能电池板中的任一种。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的光电转换效率为18%左右,最高的达到24%,这是所有种类的太阳能电池中光电转换效率最高的。由于单晶硅一般采用钢化玻璃以及防水树脂进行封装,因此其坚固耐用,使用寿命可达25年。

多晶硅太阳电池板的制作工艺与单晶硅太阳电池板差不多,但是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的光电转换效率则要降低不少,其光电转换效率约16%左右。从制作成本上来讲,比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要便宜一些,材料制造简便,节约电耗,总的生产成本较低。

薄膜太阳能电池板不需要采用玻璃背板和盖板,采用pvc背板和ETFE薄膜盖板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板甚至可以任意弯曲,方便携带。安装的时候也不需要特殊的支架,可以方便安装。

充电控制器9是一类为了保护蓄电池、防止过充电而在绝大部分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安装的自动充放电控制器件,其最基本功能为当蓄电池饱满时切断充电电流,由于各种蓄电池的充电特性不同,所以,应根据电池类型来选择所使用的充电控制器。

当蓄电池10的电压处于正常情况下,此时太阳能电池板8向蓄电池10充电;当蓄电池10的电压达到13.2V时,此时处于浮充状态;当蓄电池10的电压高于设定的过充点14.5V时,此时充电回路进行短路保护,停止充电;当蓄电池10的电压下降到13.5V时,恢复正常充电状态。

当蓄电池10的电压低于设定的过放点10.5V时,充电控制器9控制的输出截止,此时负载无输出;当蓄电池10的电压达到12.4V时,充电控制器9控制输出电路导通,此时负载过放恢复正常。

充电控制器9可对蓄电池10进行温度补偿。蓄电池10的容量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温度升高,蓄电池10的容量将上升;温度下降,蓄电池10的容量将减少。如果充放电流维持不变,相应的充放电率将改变,不同的充放电率对应着不同的过充、过放点,因此要采用温度补偿对蓄电池10进行保护。根据标准温度补偿的范围为-3~-7mV/℃/节,取中间值-5mV/℃/节。因热敏电阻MF58在-5~45℃其阻值有近似的线形关系,可以实现温度补偿。环境温度变化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充电控制器9通过采样温度参数,将采样值与已存储的电压值比较,对蓄电池的充电电压、放电电压进行适当控制,从而保护蓄电池。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热储气罐,其钟罩3的外表面上以及各个塔节2的外表面上均密布有太阳能电池板8,从而可将照射在该光热储气罐上太阳光加以吸收,并将光能转化成电能,再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存储在蓄电池10中。

上述光热储气罐将太阳能加以高效利用,满足了现今节能环保的需求,还极大地提升了能源利用率。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