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氟利昂换气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783678阅读:来源:国知局
操作导致气罐被开启,安全性更高。
[0029]具体来说,结合图3所示,外壳I上开设有避让缺口一 12,按压部41伸出避让缺口一12,主动抵靠部61为限位板6的自由端,在主动抵靠部61的边沿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长条状的卡槽62,被动抵靠部11为避让缺口一 12靠近管接头2的边沿,主动抵靠部61的卡槽62能够扣接在被动抵靠部11上,卡槽62使得主动抵靠部61只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才能够脱离被动抵靠部11,当然通过外力主动扳动限位板6,限位板6能够使得被动抵靠部11形变,主动抵靠部61脱离,此后按压部41能够在避让缺口一 12范围内摆动。避让缺口一 12远离管接头2的边沿为限位边沿13,当主动抵靠部61与被动抵靠部11相抵靠时限位边沿13与操纵柄4外壁之间的间隙小于卡槽62的深度,限位边沿13对按压部41向远离管接头2方向摆动进行限位,即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即使按压部41与限位边沿13相抵靠,主动抵靠部61也不会脱离被动抵靠部11,因此通过被动抵靠部11与限位边沿13相结合使得限位板6的主动抵靠部61扣接在被动抵靠部11上,提高稳定性。限位板6采用塑料制成,外壳I为塑料薄壁结构,塑料薄壁结构的被动抵靠部11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形变能力,因此在外力作用下主动抵靠部61能够脱离被动抵靠部11,结构简单。
[0030]结合图4所示,限位板6的相对两侧边沿均具有连接柱63,连接柱63位于侧边沿远离卡槽62的一端,操纵柄4为具有凹腔42的薄壁结构,限位板6通过两连接柱63铰接在凹腔42的内壁上,限位板6的相对两侧边沿还具有定位凸部64,定位凸部64位于侧边沿靠近卡槽62的一端,凹腔42的相对内壁上均开设有定位孔43,当主动抵靠部61脱离被动抵靠部11时限位板6能够摆动至凹腔42内,且定位凸部64能够卡接在定位孔43内,在主动抵靠部61脱离被动抵靠部11后将限位板6扳动至凹腔42内,定位凸部64能够定位在定位孔43内,使得限位板6被定位在凹腔42内,避免限位板6对按压部41的动作产生干涉。限位板6的厚度由开设卡槽62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小,即限位板6开设卡槽62的一端重量较大,限位板6在脱离被动抵靠部11后能够自动下垂,即使没有被定位在凹腔42内也不会对按压部41的动作产生干涉。操纵柄4呈弧形,在操纵柄4上还开设有避让缺口二 44,管接头2外侧壁上具有接管部22,该接管部22与管接头2相连通,换气管3—端固定套设在接管部22上,另一端穿过避让缺口二 44,弧形的操纵柄4使得按压部41能够位于管接头2的侧部,同时换气管3穿过避让缺口二44,即按压部41和换气管3均位于管接头2同一侧,使得结构更加紧凑。
[0031]结合图5、图6所示,管接头2外壁上具有连接部23,操纵柄4的一端铰接在连接部23上,操纵柄4上具有顶推部45,该顶推部45上具有主动顶推斜面46,顶杆5的一端伸出管接头2,且在伸出管接头2的一端端部具有从动顶推斜面51,主动顶推斜面46顶靠在从动顶推斜面51上,按压部41和顶推部45均位于操纵柄4铰接点的同一侧,向靠近管接头2方向按压按压部41时,顶推部45向下移动,同时主动顶推斜面46贴靠顶压从动顶推斜面51,使得顶杆5移动,操作方便。顶杆5的外周壁上周向开设有环形的密封槽52,密封槽52内套设有密封圈53,该密封圈53与管接头2内周壁相抵压,接管部22位于连接端口 21与密封圈53之间,顶杆5的端部需要伸出管接头2,用于与操纵柄4相联接,因此在顶杆5上设置密封圈53,从而对导向杆外壁与管接头2内壁之间进行密封,避免氟利昂从管接头2跑出。管接头2内壁上具有密封锥面24,该密封锥面24位于接管部22与连接端口21之间,且密封锥面24直径较大的一端朝向连接端口 21,顶杆5上固连有环形的密封块54,顶杆5上还套设有复位弹簧55,该复位弹簧55的一端作用在管接头2上,另一端作用在顶杆5上,当顶杆5失去操纵柄4的作用力时密封块54能够在复位弹簧55的作用下抵压在密封锥面24上,当汽车空调机换气完成后操纵柄4复位,在复位弹簧55的作用下顶杆5复位移动,并使密封块54抵压在密封锥面24上,从而阻断换气管3与连接端口 21之间的连通,避免换气完成后空调机内的氟利昂回流。
[0032]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33]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外壳1、被动抵靠部11、避让缺口一1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主权项】
1.一种汽车氟利昂换气装置,包括外壳(I)和固连在外壳(I)内的管接头(2),所述管接头(2)上固连有用于连接汽车空调机的换气管(3),所述管接头(2)的一端具有连接气罐出气端的连接端口(2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装置还包括操纵柄(4)和滑动插接在管接头(2)内的顶杆(5),所述操纵柄(4)的一端铰接在管接头(2)上,另一端为按压部(41),且按压部(41)位于管接头(2)的侧部,当按压部(41)向管接头(2)靠近摆动时能够驱动顶杆(5)移动并使气罐开启,所述按压部(41)上还铰接有限位板(6),所述限位板(6)上具有主动抵靠部(61),所述外壳(I)上具有被动抵靠部(11),且被动抵靠部(11)位于按压部(41)与管接头(2)之间,上述主动抵靠部(61)能够抵靠在被动抵靠部(11)上,当主动抵靠部(61)抵靠在被动抵靠部(11)上时操纵柄(4)被锁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氟利昂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I)上开设有避让缺口一(12),上述按压部(41)伸出避让缺口一(12),所述主动抵靠部(61)为限位板(6)的自由端,在主动抵靠部(61)的边沿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长条状的卡槽(62),所述被动抵靠部(11)为避让缺口一(12)靠近管接头(2)的边沿,所述主动抵靠部(61)的卡槽(62)能够扣接在被动抵靠部(I I)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氟利昂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缺口一(12)远离管接头(2)的边沿为限位边沿(13),当主动抵靠部(61)与被动抵靠部(11)相抵靠时限位边沿(13)与操纵柄(4)外壁之间的间隙小于卡槽(62)的深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氟利昂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6)采用塑料制成,所述外壳(I)为塑料薄壁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汽车氟利昂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6)的相对两侧边沿均具有连接柱(63),所述连接柱(63)位于侧边沿远离卡槽(62)的一端,所述操纵柄(4)为具有凹腔(42)的薄壁结构,上述限位板(6)通过两连接柱(63)铰接在凹腔(42)的内壁上,所述限位板(6)的相对两侧边沿还具有定位凸部(64),所述定位凸部(64)位于侧边沿靠近卡槽(62)的一端,所述凹腔(42)的相对内壁上均开设有定位孔(43),当主动抵靠部(61)脱离被动抵靠部(11)时限位板(6)能够摆动至凹腔(42)内,且定位凸部(64)能够卡接在定位孔(43)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氟利昂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6)的厚度由开设卡槽(62)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小。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汽车氟利昂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柄(4)呈弧形,在操纵柄(4)上还开设有避让缺口二 (44),所述管接头(2)外侧壁上具有接管部(22),该接管部(22)与管接头(2)相连通,所述换气管(3) —端固定套设在接管部(22)上,另一端穿过避让缺口二 (44)。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汽车氟利昂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2)夕卜壁上具有连接部(23),所述操纵柄(4)的一端铰接在连接部(23)上,所述操纵柄(4)上具有顶推部(45),该顶推部(45)上具有主动顶推斜面(46),所述顶杆(5)的一端伸出管接头(2),且在伸出管接头(2)的一端端部具有从动顶推斜面(51),所述主动顶推斜面(46)顶靠在从动顶推斜面(51)上。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汽车氟利昂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5)的外周壁上周向开设有环形的密封槽(52),所述密封槽(52)内套设有密封圈(53),该密封圈(53)与管接头(2)内周壁相抵压,上述接管部(22)位于连接端口(21)与密封圈(53)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汽车氟利昂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2)内壁上具有密封锥面(24),该密封锥面(24)直径较大的一端朝向连接端口( 21),所述顶杆(5)上固连有环形的密封块(54),所述顶杆(5)上还套设有复位弹簧(55),该复位弹簧(55)的一端作用在管接头(2)上,另一端作用在顶杆(5)上,当顶杆(5)失去操纵柄(4)的作用力时密封块(54)能够在复位弹簧(55)的作用下抵压在密封锥面(24)上。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氟利昂换气装置,属于汽车检修工具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换气装置容易导致气罐被误开启的问题。本汽车氟利昂换气装置,包括外壳和管接头,管接头上固连有换气管,管接头一端具有连接端口,换气装置还包括操纵柄和顶杆,操纵柄一端铰接在管接头上,另一端为按压部,当按压部向管接头靠近摆动时能够驱动顶杆移动并使气罐开启,按压部上还铰接有限位板,限位板上具有主动抵靠部,外壳上具有被动抵靠部,主动抵靠部能够抵靠在被动抵靠部上,当主动抵靠部抵靠在被动抵靠部上时操纵柄被锁定。本汽车氟利昂换气装置能够避免气罐被误开启,安全性更高。
【IPC分类】F17C13/00, F17C7/02
【公开号】CN105546339
【申请号】CN201610079213
【发明人】蔡卓, 江维才, 毛根法
【申请人】温岭正峰动力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6年2月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