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容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90696阅读:6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电容池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介电常数测量的装置,尤其是一种电容池结构。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介电常数测量的装置,即以溶液法测量液体介电常数。传统的电容池结构如图1所示,该电容池是以三层同轴环状为主体的结构,材料采用铜或铝,并作表面抗氧化处理。在图1中可以看到电容池内壁和外壁作为被测溶剂的双极饭由两根引线引出,内壁实际上是个实心铜质圆柱。内外壁(看作为双极板)之间作为被测溶液腔,被测溶液的注入和取出由针筒从上盖汲取。外壁和外壳之间的空腔作为通过恒温油的恒温腔,进出油的油嘴位于外壳的两侧,连接恒温槽通过恒温浴可以测量不同温度下的介电常数。同时,图示结构的外壳接地时形成良好的屏蔽。当然也增加了双极板对地的分布电容。由于存在内外极板的对地分布电容,也包括测量回路的引线对地的分布电容,数值往往大于被测电容Cx。因此,如采用对双端口测量将引入分布电容影响而无法测量。
传统电容池靠上下盖压紧电容外壁进行被测容的密封,这种密封容易造成漏液。尤其当对测量进行较高温度恒温时,会造成漏液或恒温油渗入。电容池外壁就是电容电极,直接接触恒温液,因此无法用恒温水恒温时。只能用恒温油等阻抗足够大的恒温液,无法通循环水恒温。结构上没有灵活性,测量结束后清洗被测溶液很麻烦,需要用针头抽取,然后用洗耳球吹干。因此测量上只能使用拌发性较强的被测溶液。热风吹干会造成密封性能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测量的可操作性好,恒温液和被测溶液不存在连接缝隙,便于加液和测量后的清洗的新型电容池。
本发明的目的地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电容池和电容池座构成,电容池座为外层带恒温腔的溶液池,电容池为一盖状设在电容池座上部,盖状电容池上设有二根伸入电容池座的金属电极,二根伸入电容池座的金属电极固定在绝缘板上。
本发明的特点是新型电容池解决了测量的可操作性,改善了综合性能。克服了老电容池存在的问题。恒温液和被测溶液不存在连接缝隙,从根本上解决了漏液问题。测量电极从上端插入,便于加液和测量后的清洗。对于不易挥发的溶液也可以完成测量。电容池座为外层带恒温腔使用方便,恒温液的使用对水也没有限制。本发明电容池有许多用处,如可以用于配套测量电容和物质的介电常数等。


图1为传统电容池的结构示意2为本发明电容池结构示意1中上盖1、绝缘垫2、外壁3、外壳3-1、恒温腔4、电极引线I5、电极引线II6、内壁7、被测溶液池8。
图2中,上为电容池9-1、下为电容池座9、被测溶液池8、外层带恒温腔4、电容池为一盖状10、盖状电容池上二根伸入电容池座的金属电极11、12,绝缘垫或绝缘板2、电极出口13、密封盖14、密封圈15、恒温液出口16。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所示,被测溶液池(即溶液测量池)8置于电容池座9内,电容池座9外层为恒温腔4,电容池座的内壁为耐温的绝缘层,如聚四氟乙烯等。恒温腔4的腔体上设有密封盖14、密封圈15和恒温液出口16,保证恒温腔的密封,又方便恒温液的循环。电容池为一盖状10、盖在电容池座上。盖状电容池设有二根伸入电容池座的金属电极11、一根为金属柱形另一根为环形12,二根金属电极有间隔,装在聚四氟乙烯绝缘垫或绝缘板2上、电容池的上部设有电极出口13。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容池,其特征是包括电容池和电容池座构成,电容池座为外层带恒温腔的被测溶液池(8),置于电容池座(9)内的电容池为一盖状设在电容池座上部,盖状电容池上设有二根伸入电容池座的金属电极,二根伸入电容池座的金属电极(11、12)固定在绝缘板(2)上。
2.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池,其特征是盖状电容池设有二根伸入电容池座的金属电极(11)、一根为金属柱形另一根为环形(12),二根金属电极有间隔,装在聚四氟乙烯绝缘垫或绝缘板(2)上、电容池的上部设有电极出口(13)。
全文摘要
一种新型电容池,包括电容池和电容池座构成,电容池座为外层带恒温腔的被测溶液池,电容池为一盖状设在电容池座上部,盖状电容池上设有二根伸入电容池座的金属电极,二根伸入电容池座的金属电极固定在绝缘板上。本发明解决了测量时的可操作性,改善了综合性能。克服了老电容池存在的问题。恒温液和被测溶液不存在连接缝隙,从根本上解决了漏液问题。测量电极从上端插入,便于加液和测量后的清洗。对于不易挥发的溶液也可以完成测量。
文档编号G01N27/22GK1492227SQ03152909
公开日2004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日
发明者刘先昆, 潘红兵, 纪圣谋, 张骏, 徐健健 申请人:南京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