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24437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超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监控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监测和控制车辆超载的超 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客、货运机动车超载问题是现今社会的一大难题,由于受利益的驱动, 绝大部份的客、货运车都存在超载的问题。超载不仅是重大交通道路事故的 主要根源,也严重的破坏道路,造成污染,减少车辆的寿命。目前,交警部 门对超载的治理,也仅限于出动警力,上路査、堵,主观判断超载的重量。 这样不仅造成道路堵车,查一漏百,而且执法没有科学依据,造成车主与交 警的争执和矛盾。
据了解,目前国内对超载的査验主要通过三种方法,一是仅靠肉眼检测,
这种方法不科学,容易造成主观臆断;二是靠丈量面积计算重量,由于不同 的产品,面积和重量是不成比例的,没有科学性;三是将怀疑超载的车辆开 到指定地点称重,这只是抽査的方法,容易查一漏百,执法不严肃。以上所 述的三种方法都必须停车査验,容易造成道路堵塞,严重影响交通道路的畅 通。
如今城市道路的建设十分迅速,但新闻报道中时常会有报道某某道路 在未到达使用年限的情况下,发生路面开裂、沉降等情况。这些情况的频频 发生,致使政府在市政道路的养护及建设方面不得不投入更大的人力和资金, 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而这些市政道路损坏的主要原因便是车辆违章超载 所引起的。
在査阅了大量的资料后发现,目前国内的防止超载类的实用新型还很稀
少,有待填补。其中虽然有一种动态电子地磅,可在io公里/小时之内进行 称重检测,但由于施工复杂,需要封路深挖地基(20米(长)*3米(宽)*0.8 米(高))成本造价高,低速容易造成道赂堵车,不能广泛应用。
另一种用于公路运行与交通安全监控的汽车超载自动识别方法,它通过 摄像头识别车型,汽车荷载检测由地面上的压力传感器信号输出经数据采集 卡至PC机,根据轴载质量与压力的函数关系计算获得轴载质量;根据汽车荷 载检测与汽车类型规格辨识的结果,在PC机运算平台上可以十分方便地进行 计算和推理获得被测汽车的实际荷载量、超载量、单位车身长度质量,最终
完成汽车超载识别,输出被测汽车是否超载及当前道路是否允许通行的结论。 此种检测的方法同样存在成本高,容易造成道路堵车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载检测装置,解决以往车辆的超载问题 所存在的"防止难,危害大"的问题,对恶意超载的行为进行了有效的打击, 减少因超载而引发的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了行车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超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控制装置,及
若干将车辆载重信号传输给所述控制装置的传感器;
所述传感器安装在车辆的承重梁上,传感器的输出端接入控制装置的信 号输入端,控制装置的输出端接所述车辆的油路系统和点火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超载检测装置,当汽车在熄火状态超载时,传感器将 向点火系统传出指令,禁止点火,当车辆在发动状态超载时,传感器将向油 路系统发出指令,自动熄火;以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制止驾驶员的超载行为,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的控制流程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控设备功能示澈图4是悬架结构组成示意图5是钢板弹簧悬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汽车点火系统的电路图; 图7是柴油机的供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 一种超载检测装置,它包括 一控制装置1,及若干将车 辆载重信号传输给所述控制装置1的传感器2;所述传感器2安装在车辆的 承重梁上,传感器2的输出端接入控制装置1的信号输入端,控制装置1的 输出端接所述车辆的油路系统和点火系统。
如图2所示,控制装置1的运行步骤如下
1) 判定车辆状态(熄火状态或启动状态);
2) 若处于熄火状态,判定超载;
3) 若超载,控制点火系统禁止点火并记录下超载的数据;若没有超载, 允许点火系统点火,然后返回l);
4) 若处于启动状态,判定超载;
5) 若超载,控制油路系统切断油路并记录下超载的数据;若没有超载, 则放行,然后返回l)。
(1) 控制装置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用于汽车智能化车身控制,主要由前ECU、转向柱ECU (转向柱开关电控单元)、ETACS (定时、报警电子控制系统)、P/W模块(电 动门、窗控制模块)等组成,采用串行数据传输方式,电脑智能化控制。本 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1以单片机为开发模本,自行设计了一个程序,事先在 其中写入标准的载重值。用以控制汽车的超载判定,油路控制,点火系统。 这个集成化的模块内置嵌入于汽车的电控系统中,是监控系统的核心。以简 单的电路控制来实现我在这个装置中的基本设想。电控设备这一部分还将会 设置防破坏和防修改的措施。防止有不法分子为了个人利益而破坏系统中枢, 使系统瘫痪。(参见图3)
(2) 承重系统
轮式行驶系直接与路面接触的部分是车轮,由车架、车桥、车轮和悬 架等组成。
a 、车架的结构形式
边梁式车架应用广泛 中梁式车架又称为脊骨式车架 综合式车架
无梁式车架又称承载式车身 b、车桥
驱动桥、转向驱动桥、转向桥、支持桥 C、悬架
这部分的结构根据车辆行驶系的不同,并依据车辆车架、车桥和悬挂的 区别。选择车辆承重梁上最合适的位置安装一整套的承重感应器。所测量的 数据就是车辆的载重量。该部分与电控系统是相连,是该套系统的数据输入 的工作单位。(参见图4、图5) (3 )点火系统
该部分的装置隶属于整套系统的执行单位。
众所周知,要产生火花,所需的器件包括电源、电池、变压器(即点火 线圈),以及用于控制变压器初级电流的开关。电子学教科书告诉我们
V=L di/dt。因此,如果线圈初级绕组中的电流发生瞬间变化(即di/dt值很 大),初级绕组上将产生高压。如果该点火线圈的匝比为N,就能按该绕线匝 数比放大原边电压。结果是次级上将产生10KV到20KV的电压,横跨火花塞 间隙。 一旦该电压超过间隙周围空气的介电常数,将击穿间隙而形成火花。 该火花会点燃燃油与空气的混合物,从而产生引擎工作所需的能量。
除柴油机外,所有的内燃机中都有一个基本电路(汽车点火系统)。用于
点火线圈充电的开关元件已经历了很大演变从单个机械开关、分电器中的
多个断电器触点,到安装在分电器中或单独电子控制模块中的高压达林顿双 极晶体管,再到直接安装在火花塞上点火线圈中的绝缘栅双极性晶体
管(IGBT),最后是直接安装在火花塞上点火线圈中的智能IGBT。
面对种类如此繁多的电子点火系统,不太可能去设计面面俱到的点火控 制器,为了解决系统能够在车辆超载的情况下阻止汽车点火的问题,想到了 从本源入手,汽车上的电能在未启动前来自于车辆上的蓄电池,所以设计的 点火控制装置就指控蓄电池这一路电路。这样无论汽车使用的是什么样的点 火系统,都可以做到"凡超必断"的禁止超载点火的目的了。(参见图6)
(4)油路控制装置
该部分的装置同样隶属于整套系统的执行单位。
供油系统分为化油器和燃油喷射系统两种。由于化油器的技术陈旧且缺 点多,己被淘汰。所以现在普遍使用的引擎供油系统就是单指燃油喷射系统。 喷油系统是由燃油输送系统、感应器系统、电脑控制系统所组成。它的工作 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汽油泵将汽油加压以后,从油箱送进高压油路,经过 压力调整器的调节作用,使系统中的供油压力维持在2.0 2.5 ,也就是将 送到喷油嘴的汽油压力保持在2. 0 2. 5。同时由各感应器将引擎的进气量及 运转状态以电压讯号的形式传送到供油电脑(ECU: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ECU根据这些电压讯号加以分析,算出所需的喷油量,也就是算出喷 油嘴的喷油时间,然后再将喷油讯号传送到喷油嘴的线圈,喷油嘴接受喷油 讯号后,将喷油阀打开,汽油便喷到进汽门前方的进气支管内,再随着进汽 门的打开进入汽缸内。
由于现在的汽车供油多由电脑电子控制,故能够很方便的达到超载断油 的目的。当监控系统检测到超载信息是,嵌入于车辆电控系统的监控系统会 自动向供油电脑(ECU )传达停止供油的指令,这一过程无需经过机械的操作, 经由车辆的电控系统便能很好的完成。(参见图7)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其优点。本行业 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 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 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 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 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1、一种超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控制装置,及若干将车辆载重信号传输给所述控制装置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安装在车辆的承重梁上,传感器的输出端接入控制装置的信号输入端,控制装置的输出端接所述车辆的油路系统和点火系统。
专利摘要一种超载检测装置,解决以往车辆的超载问题所存在的“防止难,危害大”的问题,对恶意超载的行为进行了有效的打击,减少因超载而引发的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了行车的安全性;它包括一控制装置,及若干将车辆载重信号传输给所述控制装置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安装在车辆的承重梁上,传感器的输出端接入控制装置的信号输入端,控制装置的输出端接所述车辆的油路系统和点火系统;当汽车在熄火状态超载时,传感器将向点火系统传出指令,禁止点火,当车辆在发动状态超载时,传感器将向油路系统发出指令,自动熄火;以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制止驾驶员的超载行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文档编号G01G19/08GK201066304SQ200720069310
公开日2008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5日
发明者周瑞山, 杰 曹, 王海鹏 申请人: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