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35715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采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集气体的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采集二氧化 碳气体的装置,用于在医学呼气诊断中采集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背景技术
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指示出人体是否感染某些疾病。专利申请号 为""C02气体采集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采集二氧化碳气体的 装置,该装置包括具有进、出口的腔体和固定在腔体内的吸收组件,在上述腔 体上设置有将吸收组件部分或全部暴露于腔体外的窗口。然而,上述腔体的吸
收组件暴露于腔体外,使得吸收组件上吸附的粉末容易脱落;而且在需要将该 装置放到检测仪上时,窗口的窗门增加了操作步骤。另外,上述采集装置的吸 收组件设置在腔体内,不利于二氧化碳的流动,而且迫使二氧化碳在腔体内没 有吸收组件的部分流出,不利于二氧化碳与吸收组件的接触反应,从而影响检 测结果。
专利号为"200420150457.2"、名称为"二氧化碳集气卡"的中国专利也 公开了采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该装置在检测窗设置透明薄膜并通过环状气 流导向轴将呼入的二氧化碳气体导入到气流导向轴与透明薄膜之间的吸收层。 然而该集气卡的气流仅流经吸收层的内侧,由于吸收层的阻力,呼入的二氧化 碳气体中仅有少量气体到达吸收层的外表面,即正对检测窗口的一面(检测 面),从而影响检测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集气卡采集二氧化碳气体难 于达到检测面的缺陷,提供一种采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采集二氧化碳 气体的装置,包括有气流通道以及设于所述气流通道两端的进气口和出气口, 所述气流通道上设有检测窗,每一检测窗的表面设有低B吸收率的透明薄膜且 所述气流通道内每一检测窗位置设有吸收层,所述气流通道包括位于本体内侧 并与进气口连通的第一腔体、位于所述吸收层与透明薄膜之间的第二腔体,所 述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之间通过通孔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出气口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采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中,所述气流通道还包括位 于本体内侧并与所述出气口连通的第三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通过通 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采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中,所述本体由两拼合件组 成,所述拼合件的外侧贴附有覆盖片,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三腔体位于两拼合件 的内侧,所述第二腔体位于所述两拼合件外侧与所述附盖片之间及所述吸收层 与透明薄膜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采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中,所述气流通道壁上设有 指示窗,所述指示窗上设有指示剂。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采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中,每一所述拼合件的内侧 具有分别与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相连的凹室、每一所述凹室内设有连通所述拼 合件内侧和外侧的通孔,所述检测窗之间以及所述检测窗与所述通孔之间通过 拼合件外侧的导气凹槽相通,所述覆盖片覆盖所述通孔及导气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采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中,所述吸收层由所述两拼 合件夹持固定于检测窗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采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中,所述进气口、出气口以 及检测窗位于同一直线上。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采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中,所述两拼合件的内侧分 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凹凸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采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中,所述集气卡除进气口和 出气口外的整体包括透明的检测窗是密封的。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采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中,所述检测窗至少包括两
个o
本实用新型的采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通过使呼入的二氧化碳气体流经 检测窗相对位置的吸收层表面,便于吸收层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从而提高了二 氧化碳气体的采集效率及检测的准确性。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采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实施例的拼合件内侧的结构示意图2是本实用新型采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实施例的拼合件外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l、 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二氧化碳集气卡实施例的示意图,该集 气卡由两拼合件10及两覆盖片(图中未示出)组成,其中两拼合件10基本相 同(仅用于定位的凸缘和凹槽不同),并以内侧相贴合的方式相互拼合,两覆 盖片分别贴附于拼合件10的外侧。图1示出了拼合件10内侧,图2示出了拼 合件10的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贴合后的集气卡包括有进气口 11、气流通道12以及出气 口 16。其中气流通道壁(即拼合件10)上设有两个检测窗13,每一检测窗13 上设有透明薄膜(图中未示出),该透明薄膜为低B射线吸收率薄膜,通常其 厚度小于0.35um。两拼合件10拼合、在检测窗位13处覆盖透明薄膜并在拼 合件10外侧贴附覆盖片后,气流通道12除进气口 ll和出气口 16外封闭。在 检测窗13处,两拼合件10还夹持有吸收层(图中未示出)。
气流通道12包括位于两拼合件10内侧并与进气口 11连通的第一腔体、 位于两拼合件10外侧与附盖片及透明薄膜之间的第二腔体、以及位于两拼合 件10内侧并与出气口 16连通的第三腔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以及第二 腔体和第三腔体之间分别通过通孔15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腔体及第三腔体由拼合件10内侧的凹室形成, 第二腔体由吸收层于透明薄膜之间的腔体以及位于拼合件10外侧的凹槽19 与覆盖片之间的空隙形成。
同样,在靠近出气口 16的气流通道壁上设有指示窗17,该指示窗17上 设有指示剂,以指示呼入的二氧化碳气体是否足够。上述指示剂可以为PH指 示剂,例如酚酞、百里香酚酞、三硝基甲苯、金莲橙、姜黄素之一或其混合物 等。
当拼合件10以内侧相对的方式拼合并在表面贴附透明薄膜和覆盖片后, 即组成了除进气口 11和出气口 16外封闭的气流通道12。使用时,二氧化碳 气体从进气口 11呼入到两拼合件10内侧的第一腔体,经通孔15进入位于拼 合件10外侧的第二腔体,使位于检测窗13处的吸收层充分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随后,剩余的气体经由通孔15进入拼合件内侧的第三腔体,并从出气口 16 排出。
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仅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出气口设于拼合件的外 侧,从而第二腔体中的气体直接从拼合件的外侧排出。
在上述集气卡的拼合件中,拼合件的内侧可以设置多个相互配合的定位结 构,例如图1中的凸缘18以及另一拼合件内侧对应位置的凹槽等。
在上述集气卡中,进气口、出气口以及两个检测窗位于同一直线上。当然 在实际应用中,也可设置其它数量的检测窗,例如l个或3-5个等,检测窗的 位置也并不限于进气口、出气口所在直线上。
此外,上述的集气卡并不限于拼合结构,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结构等,也 就是将两拼合件10制成内部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三腔体、外部包括检测窗的本 体,本体外侧还包括分别通过通孔与第一腔体和第三腔体连通、并连通到检测 窗的凹槽,在凹槽外部贴附覆盖片,在检测窗位置由内而外依次贴附吸收层和 透明薄膜。
权利要求1、一种采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包括有气流通道以及设于所述气流通道两端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气流通道上设有检测窗,每一检测窗的表面设有低β吸收率的透明薄膜且所述气流通道内每一检测窗位置设有吸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包括位于本体内侧并与进气口连通的第一腔体、位于所述吸收层与透明薄膜之间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之间通过通孔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出气口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气流通道还包括位于本体内侧并与所述出气口连通的第三腔体,所述第二腔体 和第三腔体通过通孔连通。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由两拼合件组成,所述拼合件的外侧贴附有覆盖片,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三 腔体位于两拼合件的内侧,所述第二腔体位于所述两拼合件外侧与所述附盖片 之间及所述吸收层与透明薄膜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采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气流通道壁上设有指示窗,所述指示窗上设有指示剂。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 所述拼合件的内侧具有分别与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相连的凹室、每一所述凹室 内设有连通所述拼合件内侧和外侧的通孔,所述检测窗之间以及所述检测窗与 所述通孔之间通过拼合件外侧的导气凹槽相通,所述覆盖片覆盖所述通孔及导 气凹槽。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吸收层由所述两拼合件夹持固定于检测窗位置。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进气口、出气口以及检测窗位于同一直线上。
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两拼合件的内侧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凹凸结构。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采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除进气口和出气口外的整体包括透明的检测窗是密 封的。
10、 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采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窗至少包括两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包括有气流通道以及设于所述气流通道两端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气流通道上设有检测窗,每一检测窗的表面设有低β吸收率的透明薄膜且所述气流通道内每一检测窗位置设有吸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包括位于本体内侧并与进气口连通的第一腔体、位于所述吸收层与透明薄膜之间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之间通过通孔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出气口连通。本实用新型的采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便于吸收层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从而提高了二氧化碳气体的采集效率及检测的准确性。
文档编号G01N1/22GK201200403SQ20082009179
公开日2009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25日
发明者曹掌歧, 澄 沈, 郭春生, 黄晋杰 申请人:深圳市中核海得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