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雨刮器刮刷角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50648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动车雨刮器刮刷角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试验仪器类,具体涉及一种机动车雨刮器刮刷角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机动车雨刮器刮刷角度检测, 一般通过给雨刮片拍照或光感方式间接测量,对小 角度不敏感,有盲区,且测量与显示不同步,使误差增大,成本也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足根据产品的实际工作条件,提供一种机动车雨刮器刮刷角度检测装 置,以满足机动车生产〗家及其配套供应厂家对机动车雨刮器的质量性能检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机动车雨刮器刮刷角度检测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包 括试验台部分和检测传感部分,所述的试验台部分由水平基座、固定在基座上面的雨刮电机 的固定支架,和固定在基座上面的挡风玻璃支架及其上设置的挡风玻璃组成,挡风玻璃前设 置雨刮支架,雨刮片附着在挡风玻璃表面;所述检测传感部分由联轴器、编码器和中央处理 器组成,连轴器和编码器串联在雨刮片输出轴上,编码器与中央处理器通过数据线相连接 所述中央处理器由连接在数据线上的A/D转换模块、运算模块与显示模块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该检测装置宋取编码器与雨刮片输出轴同轴同步方式进行测量,只 要雨刮片转动任意微小角度,数据皆可实时准确测量。


图1是机动车雨刮器刮刷角度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中央处理器力'框图。
图中标记101是水平基座,102是固定支架,103是挡风玻璃支架,104是挡风玻璃, 201是雨刮电机,202是雨刮支架,203是雨刮片输出轴,204是主驾驶侧雨刮片,205是副 驾驶侧雨刮片,301是联轴器。302是编码器,303是数据线,304是中央处理器,305是A/D 转换模块,306是运算模块,307是显示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2对具体实施例作以说明 一种机动车雨刮器刮刷角度检测装置,该 装置包括试验台部分和检测传感部分,试验台部分由水平基座(101)、固定在基座上面的雨
刮电机(201)的固定支架(102)和挡风玻璃支架(103)及其上设置的挡风玻璃(104)组 成,挡风玻璃U04)前设置雨刮支架(202),雨刮片(204)和(205)附着在挡风玻璃(104)表面;检测传感部分由联轴器(301)、编码器(302)和中央处理器(304)组成,连轴器(301) 和编码器(302)串联在雨刮片输出轴(203)上,编码器(302)与中央处理器(304)通过 数据线(303)相连接。中央处理器(304)由连接在编码器上的A/D转换模块(305)、运算 模块(306)与显示模块(307)组成。
工作过程检测时,将雨刮器总成置于试验台上,先将雨刮器电机固定在固定支架(102) 上,雨刮支架(202)置于挡风玻璃(104)前,再将联轴器(301)、编码器(302)串联在雨 刮片输出轴(203)上,后将主驾驶侧雨刮片(204)和副驾驶侧雨刮片(205)分别附着在挡 风玻璃(104)表面,安装完毕后,接通电源,先将开关切换到雨刮器低速档,即可测量主驾 驶侧雨刮片(204)和副驾驶侧雨刮片(205)最大刮刷角度,同理再将开关切换到雨刮器高 速档,即可测量主驾驶侧雨刮片(204)和副驾驶侧雨刮片(205)最大刮刷角度。
权利要求1、一种机动车雨刮器刮刷角度检测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包括试验台部分和检测传感部分,所述的试验台部分由水平基座(101)、固定在基座上面的雨刮电机(201)的固定支架(102),和固定在基座上面的挡风玻璃支架(103)及其上设置的挡风玻璃(104)组成,挡风玻璃(104)前设置雨刮支架(202),雨刮片(204)、(205)附着在挡风玻璃(104)表面;所述检测传感部分由联轴器(301)、编码器(302)和中央处理器(304)组成,连轴器(301)和编码器(302)串联在雨刮片输出轴(203)上,编码器(302)与中央处理器(304)通过数据线(303)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机动车雨刮器刮刷角度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中央处理器(304)由连接在数据线(303)上的A/D转换模块(305)、运算模块(306)与显示模块(307)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试验仪器类,具体涉及一种机动车雨刮器刮刷角度检测装置,为解决机动车雨刮器刮刷小角度检测难题,该装置包括试验台部分和检测传感部分,试验台部分由水平基座(101)、固定在基座上面的雨刮电机(201)的固定支架(102),和固定在基座上面的挡风玻璃支架(103)及其上的挡风玻璃(104)组成,挡风玻璃(104)前设置有雨刮支架(202),雨刮片(204)和(205)附着在挡风玻璃(104)表面;检测传感部分由联轴器(301)、编码器(302)和中央处理器组成,连轴器和编码器串联在雨刮片输出轴(203)上,编码器与中央处理器(304)通过数据线(303)相连接;中央处理器(304)由连接在数据线(303)上的A/D转换模块(305)、运算模块(306)与显示模块(307)组成。
文档编号G01B21/22GK201392191SQ20092009344
公开日2010年1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0日
发明者铭 凌, 刘义生, 吴永芝, 李兴红 申请人:吴永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