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测量高分子薄片高阻的方法

文档序号:5871974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动态测量高分子薄片高阻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动态测量高分子薄片高阻的方 法。
背景技术
目前根据体积电阻率P的不同,测量电阻的办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当P < IO8Ω .cm 时,使用一般的智能数字万用表即可;另一种是当P > IO8 Ω · cm时,需要使用高阻仪来测试。随着航天航空事业的飞速发展,对轻质且具有屏蔽功能的新型材料的研究不断深 入,科研工作人员把目光投入到聚丙烯、聚苯胺等高聚物身上,它们是高分子材料,像这样 具有极高电阻的材料,它们的电学性能对研究材料导电性能内在机理有很重要的意义,为 了测得这些材料的电阻通常会用到高阻仪。然而,在高分子材料受到拉伸力作用时,而且这 个拉伸力是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完成,此时高分子材料的电阻值会出现一个较快的变化量, 但目前常规的测量方法根本无法得到高该分子材料阻值的变化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动态测量高分子薄片高阻的方法,可以得 到在很短时间段内,当作用力外加在被测物体上,待测高分子薄片会出现一个极快的电阻
变化值。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动态测量高分子薄片高阻的 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高分子薄片的两端面分别镀上铜层;步骤二 将镀铜层的高分子薄片两端面分别通过强力胶水层胶住金属板;步骤三在两块金属板上分别固定金属杆;步骤四每侧金属杆分别与霍普金森拉杆中的其中一根拉杆固定;步骤五在每侧铜层的外侧上分别引出导线与动态测量高阻仪的输入端连接。高分子薄片端面光滑平整,所述的高分子薄片的厚度为2 3mm,所述的铜层厚度 为0. 3 0. 5mm,所述的强力胶水层的厚度为0. 5 1mm。金属板为铁板,两个金属杆分别为左金属杆和右金属杆,左金属杆上设置有左旋 螺纹,右金属杆上设置有右旋螺纹。所述的强力胶水层为氰基丙烯酸脂胶粘剂层。两根导线分别焊接在不同的铜层上,使两个导线的焊接点之间距离最大化。所述的动态测量高阻仪包括电源电路、增益控制电路、模拟信号放大器、电压信号 动态显示电路、零示法测高阻电路和电桥平衡指示电路,所述的增益控制电路与所述的模 拟信号放大器连接,所述的电源分别与所述的零示法测高阻电路、所述的模拟信号放大器、 所述的电桥平衡指示电路和所述的电压信号动态显示电路连接,所述的模拟信号放大器与 所述的电压信号动态显示电路连接,所述的零示法测高阻电路与所述的电桥平衡指示电路,所述的电桥平衡指示电路与所述的电压信号动态显示电路连接。所述的零示法测高阻电路包括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 阻、第十九电阻、第五可调电阻、第六可调电阻、第一可调电感、第一可调电容和选择开关, 电源端依次接第十五电阻、第十七电阻和第十六电阻后接地,电源端依次接第十八电阻和 第十九电阻后接地,第十七电阻与第十八电阻和第十九电阻之间的连接点连接,选择开关 的动触点与电源连接,选择开关的第一静触点依次连接有第一可调电容和第五可调电阻, 选择开关的第二静触点依次连接有第一可调电感和第六可调电阻;
所述的电桥平衡指示电路包括数字电压表、第三十三电阻、第三十四电阻和第 三十五电阻,数字电压表与第三十三电阻一端连接,第三十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十四电 阻和第三十五电阻之间的连接点连接,第三十五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电压信号动态显示电路包括数字示波器,数字示波器一端接地,数字示波 器另一端与第三十四电阻和第三十五电阻之间的连接点连接;模拟信号放大器包括型号为0PA643的放大器,第十八电阻与第十九电阻之间的 连接点接入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第五可调电阻与第六可调电阻相互连接同时接入放大器 的正极输入端,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三十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与输出 端之间连接有第三十二电阻;增益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 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三双联开 关、第四双联开关、第五双联开关、第六双联开关、第七双联开关、第八双联开关、第九双联 开关、第十双联开关、第十一双联开关、第十二双联开关、第十三双联开关、第十四双联开 关、第二十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第二十三电阻、第二十四电阻、第二十五电 阻、第二十六电阻、第二十七电阻、第二十八电阻、第二十九电阻、第三十电阻和第三十一电 阻;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三双联开关的 第一组开关与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三双联开关的第二 组开关和第二十电阻与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一电阻和第三双联开关之间的连接点与选择开关之间设置有第二开关;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四双联开关的 第一组开关与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四双联开关的第二 组开关和第二十一电阻与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五双联开关的 第一组开关与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五双联开关的第二 组开关和第二十二电阻与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六双联开关的 第一组开关与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六双联开关的第二 组开关和第二十三电阻与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七电阻的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七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七双联开关的 第一组开关与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七双联开关的第二 组开关和第二十四电阻与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
第八电阻的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八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八双联开关的 第一组开关与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八双联开关的第二 组开关和第二十五电阻与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九电阻的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九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九双联开关的 第一组开关与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九电阻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九双联开关的第二 组开关和第二十六电阻与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 第十电阻的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十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十双联开关的 第一组开关与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十电阻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十双联开关的第二 组开关和第二十七电阻与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十一电阻的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十一双联 开关的第一组开关与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十一双联 开关的第二组开关和第二十八电阻与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十二电阻的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十二双联 开关的第一组开关与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十二双联 开关的第二组开关和第二十九电阻与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十三电阻的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十三双联 开关的第一组开关与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十三双联 开关的第二组开关和第三十电阻与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十四电阻的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十四双联 开关的第一组开关与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十四双联 开关的第二组开关和第三十一电阻与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霍普金森拉杆实验中,其两根拉杆分别与金属 杆固定连接,对高分子薄片进行瞬间拉伸,此时动态测量高阻仪记录下高分子薄片产生的 连续电阻值,达到动态测量高分子薄片高阻的目的。铜层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其电阻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导线焊接在铜层上,不会 对高分子材料的阻值造成影响。如果导线直接从高分子薄片上引出,焊接留下的焊点会对 高分子材料电阻测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强力胶层具有很高电阻,其将铜层与铁板之间绝缘,同时又能将铜层与铁板固定 连接。动态高阻测量仪是通过连续记录数字电压表的电压值,实现了在动态荷载作用待 测电阻的过程中,测得电阻值。在动态荷载作用时间达到秒级以下的情况下,测得待测高阻 抗的电阻和电容组合值及电阻和电感组合值。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动态测量高阻仪的原理框图;图3为本发明的动态测量高阻仪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一种动态测量高分子薄片高阻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高分子薄片8的两端面分别镀上铜层9 ;
步骤二 将镀铜层9的高分子薄片8两端面分别通过强力胶水层10胶住金属板11 ;步骤三在两块金属板11上分别固定金属杆12 ;步骤四每侧金属杆12分别与霍普金森拉杆中的其中一根拉杆固定;步骤五在每侧铜层9的外侧上分别引出导线14与动态测量高阻仪15的输入端 连接。两根导线分别焊接在不同的铜层上,由于高分子薄片和铜层的厚度只有3-4mm,要保 证两根导线的焊接点之间距离最大化,防止导线之间的短路。高分子薄片8端面光滑平整,高分子薄片的厚度为2 3mm,所述的铜层厚度为 0. 3 0. 5mm,所述的强力胶水层10的厚度为0. 5 1mm。金属板11为铁板11,两个金属杆12分别为左金属杆和右金属杆,左金属杆上设置 有左旋螺纹,右金属杆上设置有右旋螺纹。所述的强力胶水层10为氰基丙烯酸脂胶粘剂层10。一种动态测量高阻仪15,它包括电源电路1、增益控制电路2、模拟信号放大器3、 电压信号动态显示电路4、零示法测高阻电路5和电桥平衡指示电路6,增益控制电路2与 模拟信号放大器3连接,电源7分别与零示法测高阻电路5、模拟信号放大器3、电桥平衡指 示电路6和电压信号动态显示电路4连接,模拟信号放大器3与电压信号动态显示电路4 连接,零示法测高阻电路5与电桥平衡指示电路6,电桥平衡指示电路6与电压信号动态显 示电路4连接。零示法测高阻电路5包括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 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五可调电阻R5、第六可调电阻R6、第一可调电感Li、第一 可调电容Cl和选择开关Si,电源端VCC依次接第十五电阻R15、第十七电阻R17和第十六 电阻R16后接地,电源端VCC依次接第十八电阻R18和第十九电阻R19后接地,第十七电阻 R17与第十八电阻R18和第十九电阻R19之间的连接点连接,选择开关Sl的动触点与电源 VCC连接,选择开关Sl的第一静触点依次连接有第一可调电容Cl和第五可调电阻R5,选择 开关Sl的第二静触点依次连接有第一可调电感Ll和第六可调电阻R6 ;电桥平衡指示电路6包括数字电压表、第三十三电阻R33、第三十四电阻R34和第 三十五电阻R35,数字电压表与第三十三电阻R33 —端连接,第三十三电阻R33的另一端与 第三十四电阻R34和第三十五电阻R35之间的连接点连接,第三十五电阻R35另一端接地;电压信号动态显示电路4包括数字示波器,数字示波器一端接地,数字示波器另 一端与第三十四电阻R34和第三十五电阻R35之间的连接点连接;模拟信号放大器3包括型号为0PA643的放大器,第十八电阻R18与第十九电阻 R19之间的连接点接入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第五可调电阻R5与第六可调电阻R6相互连接 同时接入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三十四电阻R34的一端连接,放大器 的负极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第三十二电阻R32 ;增益控制电路2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七电 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i^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三双联开关S3、第四双联开关S4、第五双联开关S5、第六双联开关S6、第七双联开关S7、第八双联开关S8、第九双联开关S9、第十双联开关S10、第十一双联 开关S11、第十二双联开关S12、第十三双联开关S13、第十四双联开关S14、第二十电阻R20、 第二 i^一电阻R21、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二十五电阻 R25、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二十七电阻R27、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二十九电阻R29、第三十电 阻R30和第三i^一电阻R31 ;第一电阻Rl的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通过第三双联 开关S3的第一组开关与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三双 联开关S3的第二组开关和第二十电阻R20与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一电阻Rl和第三双联开关S3之间的连接点与选择开关Sl之间设置有第二开 关S2 ;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通过第四双联 开关S4的第一组开关与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四双 联开关S4的第二组开关和第二十一电阻R21与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第五双联 开关S5的第一组开关与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五双 联开关S5的第二组开关和第二十二电阻R22与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通过第六双联 开关S6的第一组开关与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六双 联开关S6的第二组开关和第二十三电阻R23与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通过第七双联 开关S7的第一组开关与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七双 联开关S7的第二组开关和第二十四电阻R24与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八电阻R8的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通过第八双联 开关S8的第一组开关与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八双 联开关S8的第二组开关和第二十五电阻R25与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通过第九双联 开关S9的第一组开关与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九双 联开关S9的第二组开关和第二十六电阻R26与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十电阻RlO的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十电阻RlO的另一端通过第十双 联开关SlO的第一组开关与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十电阻RlO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 十双联开关SlO的第二组开关和第二十七电阻R27与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十一电阻Rll的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一电阻Rll的另一端通过第 十一双联开关Sll的第一组开关与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十一电阻Rll的另一端分 别通过第十一双联开关Sll的第二组开关和第二十八电阻R28与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 接;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通过第 十二双联开关S12的第一组开关与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分 别通过第十二双联开关S12的第二组开关和第二十九电阻R29与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通过第 十三双联开关S13的第一组开关与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分 别通过第十三双联开关S13的第二组开关和第三十电阻R30与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通过第 十四双联开关S14的第一组开关与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分 别通过第十四双联开关S14的第二组开关和第三十一 R31电阻与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 接。
根据图2和图3来说明动态测量高阻仪器内部工作原理电源电路1中通过变压器和整流器,提供交流(220V、1KV)或直流(士5V、士9V、 士 12V、24-50V、110V)不同的电压源信号,给零示法测高阻电路5 (24V)、模拟信号放大器 3 (士 5V)、电桥平衡指示电路6 (9V)、电压信号动态显示电路4提供合适的电压。如图2所示,零示法测高阻电路5采用平衡电桥接线方法,采用直流电压源24V 供电,用数字电压表显示差值电压。当电压表读数为零时,可以测得静态时待测电阻的电 阻值;当电压表读数不为零时,这就会有一个变化的读数,用数字示波器来显示整个变化过 程,通过记录变化的电压值来可以动态时待测电阻的电阻值;模拟信号放大器3应用0PA643放大器,采用士5V电压供电,对差值电压进行放 大;增益控制电路2采用12个增益倍数选择按钮,12个增益倍数分别是10_2、10_\10°、 IoiUO2UO3UO4UO5UO6UO7UO8UO9倍,每次只选择一个增益有效,增益范围ιο_2-ιο9,采 用适当的倍率足以测得所需的电压信号。电压信号动态显示电路4采用数字示波器电路,通过高频采样,记录短时瞬间冲 击荷载作用时,所需要的电压差值数据。动态测量高阻仪器中电压信号动态示波器显示电 路4采样周期为1ns,可以记录在整个电压变化过程中100个电压值。根据电压值来计算待 测电阻值。
权利要求
一种动态测量高分子薄片高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高分子薄片的两端面分别镀上铜层;步骤二将镀铜层的高分子薄片两端面分别通过强力胶水层胶住金属板;步骤三在两块金属板上分别固定金属杆;步骤四每侧金属杆分别与霍普金森拉杆中的其中一根拉杆固定;步骤五在每侧铜层的外侧上分别引出导线与动态测量高阻仪的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测量高分子薄片高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高分子薄 片端面光滑平整,所述的高分子薄片的厚度为2 3mm,所述的铜层厚度为0. 3 0. 5mm,所 述的强力胶水层的厚度为0. 5 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测量高分子薄片高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金属板为 铁板,两个金属杆分别为左金属杆和右金属杆,左金属杆上设置有左旋螺纹,右金属杆上设 置有右旋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测量高分子薄片高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强 力胶水层为氰基丙烯酸脂胶粘剂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测量高分子薄片高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根导线 分别焊接在铜层上,使两个导线的焊接点之间距离最大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测量高分子薄片高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动态测量高阻仪包括电源电路、增益控制电路、模拟信号放大器、电压信号动态显示电路、 零示法测高阻电路和电桥平衡指示电路,所述的增益控制电路与所述的模拟信号放大器连 接,所述的电源分别与所述的零示法测高阻电路、所述的模拟信号放大器、所述的电桥平衡 指示电路和所述的电压信号动态显示电路连接,所述的模拟信号放大器与所述的电压信号 动态显示电路连接,所述的零示法测高阻电路与所述的电桥平衡指示电路,所述的电桥平 衡指示电路与所述的电压信号动态显示电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动态测量高分子薄片高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零 示法测高阻电路包括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五 可调电阻、第六可调电阻、第一可调电感、第一可调电容和选择开关,电源端依次接第十五 电阻、第十七电阻和第十六电阻后接地,电源端依次接第十八电阻和第十九电阻后接地,第 十七电阻与第十八电阻和第十九电阻之间的连接点连接,选择开关的动触点与电源连接, 选择开关的第一静触点依次连接有第一可调电容和第五可调电阻,选择开关的第二静触点 依次连接有第一可调电感和第六可调电阻;所述的电桥平衡指示电路包括数字电压表、第三十三电阻、第三十四电阻和第三十五 电阻,数字电压表与第三十三电阻一端连接,第三十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十四电阻和第 三十五电阻之间的连接点连接,第三十五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电压信号动态显示电路包括数字示波器,数字示波器一端接地,数字示波器另 一端与第三十四电阻和第三十五电阻之间的连接点连接;模拟信号放大器包括型号为OPA643的放大器,第十八电阻与第十九电阻之间的连接 点接入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第五可调电阻与第六可调电阻相互连接同时接入放大器的正 极输入端,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三十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与输出端之 间连接有第三十二电阻;增益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 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三双联开关、第 四双联开关、第五双联开关、第六双联开关、第七双联开关、第八双联开关、第九双联开关、 第十双联开关、第十一双联开关、第十二双联开关、第十三双联开关、第十四双联开关、第 二十电阻、第二 i^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第二十三电阻、第二十四电阻、第二十五电阻、第 二十六电阻、第二十七电阻、第二十八电阻、第二十九电阻、第三十电阻和第三十一电阻;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三双联开关的第一 组开关与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三双联开关的第二组开 关和第二十电阻与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一电阻和第三双联开关之间的连接点与选择开关之间设置有第二开关; 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四双联开关的第一 组开关与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四双联开关的第二组开 关和第二十一电阻与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五双联开关的第一 组开关与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五双联开关的第二组开 关和第二十二电阻与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六双联开关的第一 组开关与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六双联开关的第二组开 关和第二十三电阻与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七电阻的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七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七双联开关的第一 组开关与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七双联开关的第二组开 关和第二十四电阻与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八电阻的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八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八双联开关的第一 组开关与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八双联开关的第二组开 关和第二十五电阻与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九电阻的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九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九双联开关的第一 组开关与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九电阻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九双联开关的第二组开 关和第二十六电阻与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十电阻的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十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十双联开关的第一 组开关与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十电阻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十双联开关的第二组开 关和第二十七电阻与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十一电阻的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十一双联开关 的第一组开关与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十一双联开关 的第二组开关和第二十八电阻与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十二电阻的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十二双联开关 的第一组开关与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十二双联开关 的第二组开关和第二十九电阻与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十三电阻的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十三双联开关 的第一组开关与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十三双联开关的第二组开关和第三十电阻与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 第十四电阻的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十四双联开关 的第一组开关与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十四双联幵关 的第二组开关和第三十一电阻与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测量高分子薄片高阻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高分子薄片的两端面分别镀上铜层;步骤二将镀铜层的高分子薄片两端面分别通过强力胶水层胶住金属板;步骤三在两块金属板上分别固定金属杆;步骤四每侧金属杆分别与霍普金森拉杆中的其中一根拉杆固定;其优点在霍普金森拉杆实验中,其两根拉杆分别与金属杆固定连接,对高分子薄片进行瞬间拉伸,此时动态测量高阻仪记录下高分子薄片产生的连续电阻值,达到动态测量高分子薄片高阻的目的。
文档编号G01R27/26GK101846706SQ20101017701
公开日2010年9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8日
发明者孙超, 张明华, 张鹏, 郑维钰, 陈建康, 雷金涛 申请人:宁波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