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测试机及使用该热管测试机的热管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04270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管测试机及使用该热管测试机的热管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管测试机及使用该热管测试机的热管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主机速度和性能的提高,其内部的散热间题越来越突出。大多数计算机主机利用热管、散热器及风扇等组合起来进行散热。计算机主机上的主要发热元件一般为中央处理器及显卡等。热管与该中央处理器和/或显卡等发热元件相接触以吸走上述发热元件的热量,随后经由散热器及风扇等将热管上的热量进行散热。因此,热管的导热性能是判断热管好坏的重要指标。在对热管的导热性能进行测试时,一般需要加热模组来模拟中央处理器和/或显卡等发热源对热管进行加热,利用散热模组来对热管进行散热,通过温度撷取器来采集该加热模组及散热模组的温度后传送至计算机,计算机则对温度撷取器采集的温度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得出该热管的测试結果。现有的散热模组一般仅采用风扇(风冷方式)或者流动的水(水冷方式)来对热管直接进行散热。然而,所述散热方式的散热效果不好,影响热管的性能测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ー种具有良好散热效果以对热管性能进行准确测试的热管测试机。另,还有必要提供ー种具有上述热管测试机的热管测试系统。ー种热管测试机,包括对待测热管进行加热的加热模组及对待测热管进行散热的散热模组,所述加热模组包括用于对待测热管进行加热的加热铜块,所述散热模组包括依次叠设于一起的散热铜块、导热晶片、吸热铜块及风扇,所述待测热管的两端分别放置于所述加热铜块及散热铜块上,所述散热铜块将从待测热管吸收的热量依次通过导热晶片及吸热铜块传递至所述风扇,所述风扇冷却所述吸热铜块。ー种热管测试系统,用于对待测热管的性能进行测试,所述热管测试系统包括热管测试机、控制箱及计算机,所述热管测试机包括对待测热管进行加热的加热模组及对待测热管进行散热的散热模组,所述加热模组包括用于对待测热管进行加热的加热铜块,所述散热模组包括依次叠设于一起的散热铜块、导热晶片、吸热铜块及风扇,所述待测热管的两端分别放置于所述加热铜块及散热铜块上,所述散热铜块将从待测热管吸收的热量依次通过导热晶片及吸热铜块传递至所述风扇,所述风扇冷却所述吸热铜块;所述控制箱采集所述加热铜块及散热铜块的温度数据后传送至所述计算机,所述计算机对所述温度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得出对该热管性能的测试結果。所述的热管测试系统通过所述设置散热铜块、导热晶片以及吸热铜块来传导所述待测热管上的热量至所述风扇,有效地提高了对待测热管上的热量的散热效果,从而提高了对热管性能测试的准确性。


图I是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热管测试系统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热管测试机的立体组装图。图3是图2所示热管测试机的立体分解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热管测试系统100热管测试机10
加热模组11加热铜块111隔热块112安装槽1121第一安装孔1123固定块113第二安装孔1131加热棒114加热端支撑板115加热端底座116散热模组12散热铜块121隔热板122装配孔1221导热晶片123隔热环124吸热铜块125风扇126螺钉1261装配块127收容孔1271装配轴128散热端底座129散热端支撑板1291固定模组13气缸131压块133连接板135承载板14调节模组15连接座151
支撑座153装配槽1531转轴155固定螺栓157指针159底板16启动/停止按钮161指示灯163控制箱30供电模组31电源插头311温度数据采集模组33热电偶插头331计算机50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參阅图1,本发明所述的热管测试系统100用于对待测热管的传热性能进行测试。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热管测试系统100包括热管测试机10、与热管测试机10电性连接的控制箱30及与控制箱30电性连接的计算机50。请參阅图2及图3,所述热管测试机10包括加热模组11、散热模组12、固定模组13、承载板14、调节模组15及底板16。其中,所述加热模组11用于对待测热管的一端进行加热;所述散热模组12用于对所述待测热管的另一端进行散热;所述固定模组13用于将所述待测热管固定于所述加热模组11及散热模组12上;所述承载板14用于承载所述加热模组11及散热模组12 ;所述调节模组15用于调节所述承载板14与水平面的角度,从而调节所述加热模组11及散热模组12与水平面角度以适应不同待测热管的测试要求。在本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模组1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加热模组11相 邻设置。请ー并參阅图3,每ー个加热模组11包括加热铜块111、隔热块112、固定块113、加热棒114(如图3所示)、加热端支撑板115及固接于所述承载板14的加热端底座116。所述加热铜块111、隔热块112及固定块113依次叠设固接于一起。所述加热铜块111用于支撑所述待测热管并对该待测热管进行加热。所述隔热块112背离该固定块113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1121,用于安装所述加热铜块111。所述隔热块112朝向该固定块113的表面开设有贯通至该安装槽1121的第一安装孔1123。所述固定块113上开设有与该第一安装孔1123同轴的第二安装孔1131。所述加热棒114 一端收容于该第二安装孔1131内,另ー端收容于该第二安装孔1131内,并于安装槽1121内与所述加热铜块111相接触,以对该加热铜块111进行加热。所述加热端支撑板115分别与所述固定块113及加热端底座116相固接,以此将所述固定块113与所述加热端底座116连接于一起。所述散热模组12包括依次叠设于一起的散热铜块121、导热晶片123、吸热铜块125及风扇126,所述待测热管的两端分别放置于所述加热铜块111及散热铜块121上,所述散热铜块121将从待测热管吸收的热量依次通过导热晶片123及吸热铜块125传递至所述风扇126,最終通过所述风扇126将热量进行释放。本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模组12还包括隔热板122、隔热环124、装配块127、装配轴128、固接于所述承载板14的散热端底座129以及固接于所述散热端底座129的散热端支撑板1291所述隔热板122固接于所述装配块127 ;所述隔热板122上贯通开设有用于装配所述散热铜块121的装配孔1221。所述隔热环124大致呈框体状;该隔热环124收容所述导热晶片123于其框体内。所述风扇126固接于所述装配块127相对于所述隔热板122的另ー侧面。具体地,所述风扇126通过其四个端角上分别设置的螺钉1261固接于所述装配块127上。所述风扇126的底面还承载于所述散热端底座129上。所述装配块127上贯通开设有收容孔1271。所述隔热环124及装配于该隔热环124内的导热晶片123部分收容于该收容孔1271内。所述散热铜块121 —端装配于该隔热板122上,另一端穿过所述装配孔1221而收容于所述收容孔1271内,并与装配于所述隔热环124内的导热晶片123相接触。所述吸热铜块125设置于所述装配块127与所述风扇126之间,且该吸热铜块125 —侧面与所述隔热环124内的导热晶片123相接触,另ー侧面与所述风扇126相接触。如此,所述散热铜块121、导热晶片123、吸热铜块125以及风扇126之间依次叠设于一起。所述散热铜块121将从待测热管吸收的热量依次通过导热晶片123及吸热铜块125传递至所述风扇126,最終通过所述风扇126将热量进行释放。所述散热铜块121、导热晶片123、吸热铜块125以及风扇126相邻二者之间的接触面可以通过涂覆导热膏进行连接,以增加导热效率。此外,所述隔热板122及隔热环124用于避免该所述散热铜块121、导热晶片123及吸热铜块125上的热量传递至所述装配块127,以此避免影响散热效果。所述装配轴128固接于所述散热端底座129与所述装配块127之间,以支撑所述装配块127。在本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装配轴128的数量为四根,每ー根所述装配轴128固接于该散热端底座129的ー个端角。在本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模组13的数量为所述加热模组11与散热模组12数量之和,即每ー个加热模组11及散热模组12上均装设ー个所述固定模组13。每ー个固定模组13包括气缸131、由该气缸131驱动的压块133以及固接至该气缸131的连接板135。所述固定模组13通过所述连接板135分别固接至所述加热模组11的加热端支撑板115及所述散热模组12的散热端支撑板1291。所述压块133分别与所述加热铜块111及散热铜块121相对准。所述气缸131驱动压块133压向承载于所述加热铜块111及散热铜块121上的待测热管,以将待测热管固定于所述加热铜块111及散热铜块121上。所述调节模组15包括连接座151、支撑座153、转轴155、固定螺栓157以及指针
159。所述连接座151、支撑座153、转轴155以及固定螺栓157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两个连接座151分别固接至所述承载板14的两端;所述两个支撑座153分别固接于所述底板16的两端;姆ー个所述转轴155的一端固接于ー个连接座151,另一端枢接于一个支撑座153。如此,所述承载板14即可转动地装配于所述支撑座153上。每ー个所述支撑座153上贯通开设有装配槽1531,该装配槽1531可转动地装配所述固定螺栓157。在本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装配槽1531呈圆弧状。该固定螺栓157的端部螺接于所述连接座151 ;当所述承载板14带动所述连接座151相对于支撑座153转动至所要求的位置后,调节所述固定螺栓157即可将所述连接座151及承载板14固定在该所述的位置上。所述指针159固接于其中一个转轴155的端面并位于所述支撑座153的侧面。所述支撑座153的侧面邻接该装配槽1531的周缘间隔开设有多个指针刻度(图未示),以表示该承载板14转动的角度。即,当所述承载板14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一定角度时,其通过连接座151带动该转轴155及固接于该转轴155的指针159转动,该指针159即指向对应的指针刻度,即可准确、方便的指示出该承载板14翻转的角度。所述底板16上设置有启动/停止按钮161以及两个指示灯163。所述启动/停止按钮161以及两个指示灯163均与所述计算机50电性连接。所述启动/停止按钮161用于控制测试的开始及结束。所述两个指示灯163分别为红灯和绿灯,待测热管不合格时红灯亮,待测热管合格时绿灯亮。请复參阅图1,所述控制箱30上包括供电模组31及温度数据采集模组33。所述供电模组31包括多个电源插头311。其中ー个电源插头311为所述风扇126提供工作电 压;其余的电源插头311分别为所述加热模组11的加热棒114提供电能,以使所述加热棒114发热。所述温度数据采集模组33包括多个热电偶插头331。所述多个热电偶插头331分别通过热电偶线(图未示)连接至所述加热模组11的加热铜块111或者散热模组12的散热铜块121,以采集该加热铜块111和该散热铜块121上的温度。所述计算机50提供图形化用户界面,用户通过该界面可以设置參数、选择判定模式及查看测试結果。所述计算机50用于对所述温度数据采集模组33采集的温度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判断该热管的测试是否合格,并将测试结果传送至所述指示灯163进行测试结果的指示。请參阅图I及图3,组装所述热管测试系统100时,首先组装所述热管测试机10的其中ー个加热模组11 :将所述加热铜块111装设于所述隔热块112的安装槽1121内;再将所述加热棒114 一端收容于该固定块113的第二安装孔1131内,另一端收容于该隔热块112的第二安装孔1131内,并于安装槽1121内与所述加热铜块111相接触;接着将所述固定块113固定至所述加热端支撑板115,将所述加热端支撑板115固接至所述加热端底座116 ;最后将所述加热端底座116固接至所述承载板14。接着用同样的方式组装另一所述加热模组11,并使所述的两个加热模组11相邻接,所述两个加热模组11的加热铜块111位于同一水平面。随后组装所述散热模组12 :将所述散热端底座129固接于所述承载板14上;然后将每ー根所述装配轴128固接于该散热端底座129的一个端角;接着将所述风扇126放置于该散热端底座129上,将所述吸热铜块125放置于该风扇126上,将所述导热晶片123收容于该隔热环124内之后,再放置于该吸热铜块125上;接下来将所述风扇126通过其四个端角上分别设置的螺钉1261固接于所述装配块127上,再将该装配块127与所述装配轴128相固接,并使该隔热环124及导热晶片123收容于该装配块127的收容孔1271内;接下来将所述隔热板122固接于所述装配块127,随后将所述散热铜块121 —端装配于该隔热板122上,另一端穿过所述装配孔1221而收容于所述收容孔1271内,并与装配于所述隔热环124内的导热晶片123相接触;最后将所述散热端支撑板1291固接于所述散热端底座129上。然后在每ー加热模组11及散热模组12上均装设ー个所述固定模组13,并使所述压块133分别与所述加热铜块111及散热铜块121相对准。接着将所述两个连接座151分别固接至所述承载板14的两端;所述两个支撑座153分别固接于所述底板16的两端;每ー个所述转轴155的一端固接于ー个连接座151,另一端枢接于一个支撑座153 ;且该连接座151与所述支撑座153之间通过所述固定螺栓157进行固定后,将所述指针159固定于所述转轴155的端面,所述热管测试机10即组装完成。随后将所述控制箱30电性连接至所述计算机50 ;再将控制箱30的多个电源插头311分别通过电源线连接至所述风扇126及加热棒114,最后将每ー个所述热电偶插头331连接至一根热电偶线。所述热管测试系统100即组装完成。所述的热管测试系统100通过 所述设置散热铜块121、导热晶片123以及吸热铜块125来传导所述待测热管上的热量至所述风扇126,有效地提高了对待测热管上的热量的散热效果,从而提高了对热管性能测试的准确性。
权利要求
1.一种热管测试机,包括对待测热管进行加热的加热模组及对待测热管进行散热的散热模组,所述加热模组包括用于对待测热管进行加热的加热铜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组包括依次叠设于一起的散热铜块、导热晶片、吸热铜块及风扇,所述待测热管的两端分别放置于所述加热铜块及散热铜块上,所述散热铜块将从待测热管吸收的热量依次通过所述导热晶片及所述吸热铜块传递至所述风扇,所述风扇冷却所述吸热铜块。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管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组还包括装配块及固接于所述装配块的隔热板,所述隔热板上贯通开设有装配孔,所述装配块上开设有收容孔,所述散热铜块一端装配于该隔热板上,另一端穿过所述装配孔而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组还包括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的隔热环,所述隔热环呈框体状,所述导热晶片收容于所述隔热环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组还包括散热端底座及多根装配轴,装配轴固接于所述散热端底座与所述装配块之间,以支撑所述装配块。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管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组还包括隔热块及加热棒,该隔热块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该加热棒收容于该第一安装孔内,所述加热铜块装配于该隔热块上并与该加热棒相接触。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组还包括固定块、支撑板及加热端底座,所述隔热块固接于所述固定块,所述支撑板分别固接于所述固定块及加热端底座,以将所述固定块固接于所述加热端底座。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管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测试机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待测热管的多个固定模组,每一个加热模组及散热模组上均装设一个所述固定模组;每一所述固定模组包括一个气缸及由该气缸驱动的压块,所述气缸驱动压块压向承载于所述加热铜块及散热铜块上的待测热管,以将待测热管固定于所述加热铜块及散热铜块上。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管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测试机还包括调节模组及可转动地装配于该调节模组上的承载板,所述加热模组及散热模组均固接于该承载板上,所述调节模组包括底座、转轴及固接于所述承载板的连接座,所述转轴一端固接于所述连接座,另一端枢接于所述转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管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模组还包括用于将所述连接座固定于所述支撑座的固定螺栓,所述支撑座上贯通开设有装配槽,所述固定螺栓一端可转动地装配于该装配槽内,另一端螺接于所述连接座。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管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模组还包括指针,该指针固接于所述转轴的端面,所述支撑座的表面间隔开设有多个指针刻度,当所述承载板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一定角度时,其通过连接座带动该转轴及固接于该转轴的指针转动,该指针即指向对应的指针刻度。
11.一种热管测试系统,用于对待测热管的性能进行测试,所述热管测试系统包括热管测试机、控制箱及计算机,所述热管测试机包括对待测热管进行加热的加热模组及对待测热管进行散热的散热模组,所述加热模组包括用于对待测热管进行加热的加热铜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组包括依次叠设于一起的散热铜块、导热晶片、吸热铜块及风扇,所述待测热管的两端分别放置于所述加热铜块及散热铜块上,所述散热铜块将从待测热管吸收的热量依次通过导热晶片及吸热铜块传递至所述风扇,所述风扇冷却所述吸热铜块;所述控制箱采集所述加热铜块及散热铜块的温度数据后传送至所述计算机,所述计算机对所述温度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得出对该热管性能的测试结果。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管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包括多个热电偶插头,所述多个热电偶插头用于采集所述加热铜块和散热铜块上的温度。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管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上还设置有多个电源插头,分别用于为所述风扇提供工作电压及对加热铜块提供加热的电能。
全文摘要
一种热管测试机,包括对待测热管进行加热的加热模组及对待测热管进行散热的散热模组,所述加热模组包括用于对待测热管进行加热的加热铜块,所述散热模组包括依次叠设于一起的散热铜块、导热晶片、吸热铜块及风扇,所述待测热管的两端分别放置于所述加热铜块及散热铜块上,所述散热铜块将从待测热管吸收的热量依次通过导热晶片及吸热铜块传递至所述风扇,所述风扇冷却所述吸热铜块。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所述热管测试机的热管测试系统。所述热管测试机及热管测试系统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
文档编号G01N25/20GK102621177SQ20111002861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6日
发明者尚战, 李元钊, 胡永兵, 黄登聪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