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管偏梯形螺纹测量校准用二合一标准校对样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10958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套管偏梯形螺纹测量校准用二合一标准校对样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合一校准校对样板,尤其是一种套管偏梯形螺纹测量校准用二合一标准校对样板,具体地说是用于套管偏梯形螺纹的螺纹螺距测量及螺纹齿高测量的标准校对样板,属于套管螺纹测量校准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石油管行业中,需要通过螺纹螺距测量仪对油管的螺纹螺距测量,并通过螺纹齿高测量仪对油管的螺纹齿高测量。但是,螺纹螺距测量仪在进行螺纹测距时,需要通过螺纹螺距测量标准校对样板进行校准;同时,需要通过螺纹齿高测量标准校对样板对螺纹齿高测量仪进行校准。螺纹螺距测量标准校对样板是用于石油管行业油管螺纹螺距测量时使用的一种标准校对样板,它的螺距校准定位面是用于石油管螺纹加工行业内外螺纹螺距测量仪校准用,它从0. 4irT4. Oin范围内以0. 5in的倍数进行螺距测量仪的校准,校准然后在螺距测量仪的百分表上进行调整,使螺距测量仪百分表的指针归零,然后使螺距测量仪直接测量产品螺纹的螺距实际尺寸,得出尺寸偏差,主要用于产品质量控制和加工设备的调整。螺纹齿高测量标准校对样板是用于石油管行业油管螺纹齿高测量时使用的一种标准校对样板,它的齿高校准定位面是用于石油管螺纹加工行业内外螺纹齿高测量仪校准用,它凹槽深度是一个高精度尺寸,通过它进行齿高测量仪的校准,然后在齿高测量仪的百分表上进行调整,使齿高测量仪百分表的指针归零,然后使齿高测量仪直接测量产品螺纹的齿高实际尺寸,得出尺寸偏差,主要用于产品质量控制。目前,在对不同套管偏梯形螺纹进行测量时,容易在螺纹螺距测量标准校对样板与螺纹齿高测量标准校对样产生错误配对现象;校准时,操作不方便,校准稳定性差,校准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套管偏梯形螺纹用二合一标准校对样板,其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校准稳定性好,工作效率高,降低测量成本,安全可靠。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套管偏梯形螺纹测量校准用二合一标准校对样板,包括样板体;所述样板体的两侧面上分别设有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及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所述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上设有螺距校准基准槽及至少一个螺距校准槽,所述螺距校准槽与螺距校准基准槽间的距离与套管偏梯形螺纹的锥度相匹配;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上至少设有一个齿高校准槽,所述齿高校准槽的深度与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校准相应锥度套管偏梯形螺纹牙型的垂直母线及垂直轴线间高度标准尺寸的偏差相匹配。所述螺距校准槽与螺距校准基准槽的距离与1 7. 5锥度3牙/in、1 12锥度5牙 /in、1 16锥度5牙/in、1 16锥度8牙/in或1 16锥度10牙/in套管偏梯形螺纹的锥度相匹配。所述螺距校准槽的形状与螺距校准基准槽的形状相同。所述样板体的两端设有对称分布的保护凸台。所述螺距校准槽与螺距校准基准槽的距离与1 7. 5锥度3牙/in套管偏梯形螺纹锥度相匹配时,螺距校准槽的槽口两侧形成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及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 所述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距离螺距校准槽槽底的高度小于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距离螺距校准槽槽底的高度;螺距校准槽的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与相邻螺距校准槽的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相连;所述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距离螺距校准槽槽底的高度为2. 15mm,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距离螺距校准槽槽底的高度为2. 715mm ;齿高校准槽的槽口包括第一齿高校准定位面及第二齿高校准定位面,第一齿高校准定位面距离齿高校准槽槽底的高度小于第二齿高校准定位面距离齿高校准槽槽底的高度;齿高校准槽的第一齿高校准定位面与相邻的齿高校准槽的第二齿高校准定位面相连;所述齿高校准槽的截面呈矩形。所述螺距校准槽与螺距校准基准槽的距离与1:12锥度5牙/in套管偏梯形螺纹锥度相匹配时,所述螺距校准槽的槽口两侧分别形成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及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所述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距离螺距校准槽槽底的高度小于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距离螺距校准槽槽底的高度;螺距校准槽的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与相邻螺距校准槽的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相连;所述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距离螺距校准槽槽底的高度为1.468mm,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距离螺距校准槽槽底的高度为1. 6815mm ;所述齿高校准槽的槽口包括第一齿高校准定位面及第二齿高校准定位面,第一齿高校准定位面距离齿高校准槽槽底的高度小于第二齿高校准定位面距离齿高校准槽槽底的高度;齿高校准槽的第一齿高校准定位面与相邻的齿高校准槽的第二齿高校准定位面相连;所述齿高校准槽的截面呈矩形;所述第一齿高校准定位面距离齿高校准槽槽底的高度为1.468mm,第二齿高校准定位面距离齿高校准槽槽底的高度为1.6815mm。所述螺距校准槽与螺距校准基准槽的距离与1:16锥度5牙/in套管偏梯形螺纹锥度相匹配时,所述螺距校准槽槽口的两侧形成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及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所述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距离螺距校准槽槽底的高度均为 1. 7548mm ;所述齿高校准槽的截面呈矩形;所述齿高校准槽槽口的两侧形成第一齿高校准定位面及第二齿高校准定位面,所述第一齿高校准定位面、第二齿高校准定位面距离齿高校准槽槽底的高度均为1. 575mm。所述螺距校准槽与螺距校准基准槽的距离与1:16锥度8牙/in套管偏梯形螺纹锥度相匹配时,所述螺距校准槽与螺距校准基准槽均呈V型,且所述V型结构的夹角为 60° ;所述螺距校准槽的槽口两侧形成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与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所述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距离螺距校准槽槽底的高度均为1. 808mm ;所述齿高校准槽包括第一齿高校准槽及第二齿高校准槽;所述第一齿高校准槽的截面呈V型,第二齿高校准槽的截面呈矩形。所述螺距校准槽与螺距校准基准槽的距离与1:16锥度10牙/in套管偏梯形螺纹锥度相匹配时,所述螺距校准槽与螺距校准基准槽均呈V型;所述螺距校准槽的槽口两侧形成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及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所述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距离螺距校准槽槽底的高度为1. 412mm ;所述齿高校准槽包括第一齿高校准槽及第二齿高校准槽;所述第一齿高校准槽的截面呈V型,第二齿高校准槽的截面呈矩形。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样板体的两侧面上同时设置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与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与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间参数设置与待测套管偏梯形螺纹相对应,从而避免了在对套管偏梯形螺纹进行测量时产生配对错误的现象;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上设置螺距校准基准槽及螺距校准槽,能用于对螺距测量仪进行校准;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上设置第一齿高校准槽及第二齿高校准槽,能用于对齿高测量仪进行校准; 保护凸台能够对样板体产生有效保护,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校准稳定性好,工作效率高,降低测量成本,安全可靠。

[0020]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0021]图2为图1的俯视图。[0022]图3为图1中螺距校准槽的放大图。[0023]图4为实施列2的结构示意图。[0024]图5为图4的俯视图。[0025]图6为图4中螺距校准槽的放大图。[0026]图7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0027]图8为图7的俯视图。[0028]图9为图7中螺距校准槽的放大图。[0029]图10为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0030]图11为图10的俯视图。[0031]图12为图10中螺距校准槽的放大图。[0032]图13为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0033]图14为图13的俯视图。[0034]图15为图13中螺距校准槽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广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保护凸台1、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样板体4、螺距校准槽5、齿高校准槽6、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7、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8、第一齿高校准定位面9、第二齿高校准定位面10及螺距校准基准槽1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为了避免目前在对套管偏梯形螺纹在测量螺纹螺距和螺纹齿高测量校准时,容易造成螺纹螺距校准板与螺纹齿高校准板间配对错误的现象,在样板体4的两侧面上分别设有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及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所述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与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分布在样板体4相对应的两个侧面上;其中,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与现有螺纹螺距校准板的设置相同,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与现有螺纹齿高校准板的设置相同;本实施例主要针对1:7. 5锥度3牙/in (英寸)的套管偏梯形螺纹在测量校准时标准校对样板。具体地,所述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上设有螺距校准基准槽 11及至少一个螺距校准槽5,螺距校准基准槽11位于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的右端,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上设有五个螺距校准槽5。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间的距离与1:7. 5锥度3牙/in的套管偏梯形螺纹的锥度相匹配,同时以Iin的倍数来对螺纹螺距测量仪进行校准的设置要求来设置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间的距离,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具有相同的设置参数。根据1:7. 5锥度3牙/in (英寸)的套管偏梯形螺纹的锥度,靠近右侧的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相对应右侧端面间的距离为15. 274mm,后面的四个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间的距离依次为25. 456mm, 50. 913mm,76. 369mm 及 101. 286mm。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间的槽口分别包括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7及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8,所述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7距离螺距校准槽5槽底的高度小于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8距离螺距校准槽5槽底的高度;螺距校准槽5的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 8与相应螺距校准槽5的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7相连,螺距校准基准槽11的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8与螺距校准槽5的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7相连,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具体地,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7距离螺距校准槽5槽底的高度为2. 15mm,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8具有螺距校准槽5槽底的高度为2. 715mm。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7与螺距校准槽5槽底相连的端面垂直于螺距校准槽5的槽底,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8与螺距校准槽5的槽底采用曲线过渡。所述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上设有四个齿高校准槽6,所述齿高校准槽6的槽深与 1:7. 5锥度3牙/in的套管偏梯形螺纹牙型的垂直母线及垂直轴线间高度标准尺寸的偏差相匹配。齿高校准槽6的槽口包括第一齿高校准定位面9及第二齿高校准定位面10,所述第一齿高校准定位面9距离齿高校准槽6槽底的高度小于第二齿高校准定位面10距离齿高校准槽6槽底的高度。齿高校准槽6的第一齿高校准定位面9与相应齿高校准槽6的第二齿高校正定位面10相连,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第一齿高校准定位面9与第二齿高校准定位面10对应端面连线的中心点与齿高校准槽6槽底中心点的高度h为2. 4325mm。齿高校准槽6的截面呈矩形。样板体4的两端均设有保护凸台1,所述保护凸台1用于防护样板体4上的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与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在跌落或异物重压损坏,确保样板体4的使用安全可靠。实施例2如图圹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保护凸台1、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样板体4、螺距校准槽5、齿高校准槽6、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7、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8、第一齿高校准定位面9、第二齿高校准定位面10及螺距校准基准槽11。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在样板体4的两侧面上分别设有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 及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所述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与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分布在样板体4相对应的两个侧面上;其中,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与现有螺纹螺距校准板的设置相同,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与现有螺纹齿高校准板的设置相同;本实施例主要针对1:12 锥度5牙/in (英寸)的套管偏梯形螺纹在测量校准时标准校对样板;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 2与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的设置与API (American Petroleum hstitute)标准相对应。具体地,所述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上设有螺距校准基准槽11及至少一个螺距校准槽5,螺距校准基准槽11位于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的右端,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上设有五个螺距校准槽5。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间的距离与1 12锥度5牙/in的套管偏梯形螺纹的锥度相匹配,同时以Iin的倍数对螺纹测量仪进行校准的要求来设置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间的距离,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具有相同的设置参数。根据1:12锥度5牙/in (英寸)的套管偏梯形螺纹的锥度,靠近右侧的螺距校准槽 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相对应右侧端面间的距离为15. 253mm,后面的四个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间的距离依次为25. 422mm, 50. 844mm, 76.洸6讓及101. 688mm。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间的槽口分别包括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7及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8,所述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7距离螺距校准槽5槽底的高度小于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8距离螺距校准槽5槽底的高度;螺距校准槽5的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 8与相应螺距校准槽5的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7相连,螺距校准基准槽11的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8与螺距校准槽5的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7相连,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具体地,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7距离螺距校准槽5槽底的高度为1. 468mm,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8具有螺距校准槽5槽底的高度为1. 6815mm。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7与螺距校准槽5槽底相连的端面垂直于螺距校准槽5的槽底,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8与螺距校准槽5的槽底采用曲线过渡。所述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上设有三个齿高校准槽6,所述齿高校准槽6的槽深与1 12锥度5牙/in的套管偏梯形螺纹牙型的垂直母线及垂直轴线间高度标准尺寸的偏差相匹配。齿高校准槽6的槽口包括第一齿高校准定位面9及第二齿高校准定位面10,所述第一齿高校准定位面9距离齿高校准槽6槽底的高度小于第二齿高校准定位面10距离齿高校准槽6槽底的高度。齿高校准槽6的第一齿高校准定位面9与相应齿高校准槽6的第二齿高校正定位面10相连,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所述第一齿高校准定位面9距离齿高校准槽6槽底的高度为1. 468mm,第二齿高校准定位面10距离齿高校准槽6槽底的高度为1. 6815mm。齿高校准槽6的截面呈矩形。样板体4的两端均设有保护凸台1,所述保护凸台1用于防护样板体4上的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与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在跌落或异物重压损坏,确保样板体4的使用安全可靠。实施例3如图T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保护凸台1、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样板体4、螺距校准槽5、齿高校准槽6、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7、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8、第一齿高校准定位面9、第二齿高校准定位面10及螺距校准基准槽11。如图7、图8和图9所示在样板体4的两侧面上分别设有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 及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所述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与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分布在样板体4相对应的两个侧面上;其中,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与现有螺纹螺距校准板的设置相同,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与现有螺纹齿高校准板的设置相同;本实施例主要针对1:16 锥度5牙/in (英寸)的套管偏梯形螺纹在测量校准时标准校对样板;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 2与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的设置与API (American Petroleum hstitute)标准相对应。 具体地,所述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上设有螺距校准基准槽11及至少一个螺距校准槽5, 螺距校准基准槽11位于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的右端,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上设有五个螺距校准槽5。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间的距离与1 16锥度5牙/in的套管偏梯形螺纹的锥度相匹配,同时以Iin的倍数对螺纹测量仪进行校准的要求来设置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间的距离,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具有相同的设置参数,螺距校准基准槽11与螺距校准槽5的形状相同。根据1:16锥度5牙/in (英寸) 的套管偏梯形螺纹的锥度,靠近右侧的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相对应右侧端面间的距离为12. 706mm,后面的四个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间的距离依次为 25. 412mm,50. 825mm,76. 237mm 及 101. 65mm。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间的槽口两侧分别形成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7 与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8,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7、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8距离螺距校准槽 5槽底的高度为1. 7548mm,位于螺距校准槽5右侧的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7与螺距校准槽 5槽底面垂直,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8与螺距校准槽5的槽底采用曲线过渡。螺距校准槽5 槽底的宽度为2. 54mm。所述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上设有四个齿高校准槽6,所述齿高校准槽6的槽深与 1 16锥度5牙/in的套管偏梯形螺纹牙型的垂直母线及垂直轴线间高度标准尺寸的偏差相匹配。齿高校准槽6槽口的两侧形第一成齿高校准定位面9及第二齿高校准定位面10, 第一齿高校准定位面9、第二齿高校准定位面10距离齿高校准槽6槽底的高度为1. 575mm。 齿高校准槽6的截面呈矩形。样板体4的两端均设有保护凸台1,所述保护凸台1用于防护样板体4上的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与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在跌落或异物重压损坏,确保样板体4的使用安全可靠。实施例4如图10 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保护凸台1、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样板体4、螺距校准槽5、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7、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8、第一齿高校准定位面9、第二齿高校准定位面10、螺距校准基准槽11、第一齿高校准槽12及第二齿高校准槽13。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在样板体4的两侧面上分别设有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 2及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所述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与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分布在样板体4相对应的两个侧面上;其中,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与现有螺纹螺距校准板的设置相同,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与现有螺纹齿高校准板的设置相同;本实施例主要针对1:16锥度8牙/in (英寸)的套管偏梯形螺纹在测量校准时标准校对样板;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 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的设置与API (American Petroleum hstitute)标准相对应。具体地,所述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上设有螺距校准基准槽11及至少一个螺距校准槽5,螺距校准基准槽11位于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的右端,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上设有五个螺距校准槽5。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间的距离与1 16锥度8牙/in的套管偏梯形螺纹的锥度相匹配,同时以Iin的倍数对螺纹测量仪进行校准的要求来设置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间的距离,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具有相同的设置参数,螺距校准基准槽11与螺距校准槽5的形状相同;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 均呈V型结构。根据1:16锥度8牙/in (英寸)的套管偏梯形螺纹的锥度,靠近右侧的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相对应右侧端面间的距离为12. 706mm,后面的四个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间的距离依次为25. 412mm, 50. 825mm, 76. 237mm及101. 65mm。[0054]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间的槽口两侧形成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7及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8,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7、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8距离螺距校准槽5 槽底的高度为1. 808mm,位于螺距校准槽5右侧的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7与螺距校准槽5槽底相连的端面垂直于螺距校准槽5的槽底,位于螺距校准槽5左侧的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8 与螺距校准槽5的槽底采用曲线过渡。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呈V型结构的夹角为60°。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的槽底为平面牙底。所述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上设有四个齿高校准槽,所述齿高校准槽包括第一齿高校准槽12与第二齿高校准槽13,所述第一齿高校准槽12、第二齿高校准槽13的槽深与 1:16锥度8牙/in的套管偏梯形螺纹牙型的垂直母线及垂直轴线间高度标准尺寸的偏差相匹配。第一齿高校准槽12与第二齿高校准槽13均为两个,第一齿高校准槽12位于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的右侧,第二齿高校准槽13位于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的左侧。第一齿高校准槽12、第二齿高校准槽13槽口的两侧形成第一齿高校准定位面9、第二齿高校准定位面10,第一齿高校准定位面9与第二齿高校准定位面10为同一高度;相邻的第一齿高校准槽12与第二齿高校准槽13通过相应的第一齿高校准定位面9与第二齿高校准定位面10 相连。第一齿高校准定位面9距离第一齿高校准槽12槽底的高度为1. 808mm,第二齿高校准定位面10距离第二齿高校准槽13槽底的高度为1. 808mm,第一齿高校准槽12的截面呈 V型,第二齿高校准槽13的截面呈矩形。样板体4的两端均设有保护凸台1,所述保护凸台 1用于防护样板体4上的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与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在跌落或异物重压损坏,确保样板体4的使用安全可靠。实施例5如图13 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保护凸台1、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样板体4、螺距校准槽5、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7、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8、第一齿高校准定位面9、第二齿高校准定位面10、螺距校准基准槽11、第一齿高校准槽12及第二齿高校准槽13。如图13、图14和图15所示样板体4的两侧面上分别设有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 2及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所述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与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分布在样板体4相对应的两个侧面上;其中,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与现有螺纹螺距校准板的设置相同,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与现有螺纹齿高校准板的设置相同;本实施例主要针对1:16锥度10牙/in (英寸)的套管偏梯形螺纹在测量校准时标准校对样板;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 2、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的设置与APKAmerican Petroleum hstitute)标准相对应。具体地,所述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上设有螺距校准基准槽11及至少一个螺距校准槽5,螺距校准基准槽11位于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的右端,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上设有五个螺距校准槽5。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间的距离与1 16锥度10牙/in的套管偏梯形螺纹的锥度相匹配,同时以Iin的倍数对螺纹测量仪进行校准的要求来设置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间的距离,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具有相同的设置参数,螺距校准基准槽11与螺距校准槽5的形状相同;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 均呈V型结构。根据1:16锥度10牙/in (英寸)的套管偏梯形螺纹的锥度,靠近右侧的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相对应右侧端面间的距离为12. 706mm,后面的四个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间的距离依次为25. 412mm, 50. 825mm, 76. 237mm及101. 65mm。[0059]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间的槽口两侧形成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7及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8,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7及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8距离螺距校准槽5 槽底的高度为1. 412mm,位于螺距校准槽5右侧相应的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7与螺距校准槽 5槽底相连的端面垂直于螺距校准槽5的槽底,位于螺距校准槽5左侧的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8与螺距校准槽5的槽底采用曲线过渡。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呈V型结构的夹角为60°。所述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上设有四个齿高校准槽,所述齿高校准槽包括第一齿高校准槽12与第二齿高校准槽13,所述第一齿高校准槽12、第二齿高校准槽13的槽深与 1:16锥度10牙/in的套管偏梯形螺纹牙型的垂直母线及垂直轴线间高度标准尺寸的偏差相匹配。第一齿高校准槽12与第二齿高校准槽13均为两个,第一齿高校准槽12位于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的右侧,第二齿高校准槽13位于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的左侧。第一齿高校准槽12、第二齿高校准槽13槽口的两侧形成第一齿高校准定位面9、第二齿高校准定位面10,第一齿高校准定位面9与第二齿高校准定位面10为同一高度;相邻的第一齿高校准槽12与第二齿高校准槽13通过相应的第一齿高校准定位面9与第二齿高校准定位面10 相连。第一齿高校准定位面9距离第一齿高校准槽12槽底的高度为1. 412mm,第二齿高校准定位面10距离第二齿高校准槽13槽底的高度为1. 412mm,第一齿高校准槽6的截面呈V 型,第二齿高校准槽8的截面呈矩形。样板体4的两端均设有保护凸台1,所述保护凸台1 用于防护样板体4上的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与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在跌落或异物重压损坏,确保样板体4的使用安全可靠。如图广图15所示加工时,在样板体4的相应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及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根据美国石油标准学会(俗称API spec 5B)、1:7.5锥度3牙/in、1 12锥度5牙/in、1 16锥度5牙/in、1 16锥度8牙/in或1 16锥度10牙 /in的套管偏梯形螺纹的锥度相匹配及以Iin倍数来对螺纹螺距测量仪校准设置的要求来加工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 ;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与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校准相应锥度的套管偏梯形螺纹牙型的垂直母线及垂直轴线间高度标准尺寸的偏差相匹配设置。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及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的校准设置相同,实现对不同锥度套管偏梯形螺纹测量的校准。校准使用时,将螺距测量仪上的“定触头”放置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上任意一个螺距校准槽5内不动,触头要求同时接触螺距校准槽5的槽底和螺距校准定位面 7与螺距校准槽5槽底相应的端面,然后将“动触头”调整合适尺寸,放置另一个螺距校准槽 5内,动触头与定触头接触要求相同。螺距测量仪放置好后,以“定触头”为圆心,“动触头” 小幅度转动在螺距测量仪百分表上寻找最大转折点,然后调零;螺距测量仪调零后,可以直接用于对相应锥度的套管偏梯形螺纹进行螺纹螺距测量。同时,齿高测量仪以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的平面为基准,齿高测量仪与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上任意的齿高校准槽相对应,通过锥尖或球形触头探至齿高校准槽的底部,左右小幅摆动齿高测量仪,在百分表上寻找最大转折点,然后调零,齿高测量仪调零后,能够测量相应螺纹齿高的偏差。在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上同时设置第一齿高校准槽6与第二齿高校准槽8是为了满足API标准的要求。本实用新型在样板体4的两侧面上同时设置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与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与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间参数设置与待测套管偏梯形螺纹相对应,从而避免了在对套管偏梯形螺纹进行测量时产生配对错误的现象;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上设置螺距校准基准槽11及螺距校准槽5,能用于对螺距测量仪进行校准; 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上设置第一齿高校准槽6及第二齿高校准槽8,能用于对齿高测量仪进行校准;保护凸台1能够对样板体4产生有效保护,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校准稳定性好,工作效率高,降低测量成本,安全可靠。
权利要求1.一种套管偏梯形螺纹测量校准用二合一标准校对样板,包括样板体(4);其特征是 所述样板体(4)的两侧面上分别设有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及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 所述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上设有螺距校准基准槽(11)及至少一个螺距校准槽(5),所述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间的距离与套管偏梯形螺纹的锥度相匹配;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3)上至少设有一个齿高校准槽,所述齿高校准槽的深度与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2)校准相应锥度套管偏梯形螺纹牙型的垂直母线及垂直轴线间高度标准尺寸的偏差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偏梯形螺纹测量校准用二合一标准校对样板,其特征是所述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的距离与1:7. 5锥度3牙/in、l: 12锥度 5牙/in、1 16锥度5牙/in、1 16锥度8牙/in或1 16锥度10牙/in套管偏梯形螺纹的锥度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偏梯形螺纹测量校准用二合一标准校对样板,其特征是所述螺距校准槽(5)的形状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的形状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偏梯形螺纹测量校准用二合一标准校对样板,其特征是所述样板体(4)的两端设有对称分布的保护凸台(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管偏梯形螺纹测量校准用二合一标准校对样板,其特征是所述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的距离与1:7. 5锥度3牙/in套管偏梯形螺纹锥度相匹配时,螺距校准槽(5)的槽口两侧形成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7)及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8),所述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7)距离螺距校准槽(5)槽底的高度小于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8)距离螺距校准槽(5)槽底的高度;螺距校准槽(5)的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 (7)与相邻螺距校准槽(5)的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8)相连;所述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7) 距离螺距校准槽(5)槽底的高度为2. 15mm,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8)距离螺距校准槽(5)槽底的高度为2. 715mm ;齿高校准槽的槽口包括第一齿高校准定位面(9)及第二齿高校准定位面(10),第一齿高校准定位面(9)距离齿高校准槽槽底的高度小于第二齿高校准定位面 (10)距离齿高校准槽槽底的高度;齿高校准槽的第一齿高校准定位面(9)与相邻的齿高校准槽的第二齿高校准定位面(10)相连;所述齿高校准槽的截面呈矩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管偏梯形螺纹测量校准用二合一标准校对样板,其特征是所述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的距离与1:12锥度5牙/in套管偏梯形螺纹锥度相匹配时,所述螺距校准槽(5)的槽口两侧分别形成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7)及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8),所述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7)距离螺距校准槽(5)槽底的高度小于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8)距离螺距校准槽(5)槽底的高度;螺距校准槽(5)的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7)与相邻螺距校准槽(5)的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8)相连;所述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7)距离螺距校准槽(5)槽底的高度为1. 468mm,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8)距离螺距校准槽(5)槽底的高度为1. 6815mm ;所述齿高校准槽的槽口包括第一齿高校准定位面(9)及第二齿高校准定位面(10),第一齿高校准定位面(9)距离齿高校准槽槽底的高度小于第二齿高校准定位面(10)距离齿高校准槽槽底的高度;齿高校准槽的第一齿高校准定位面(9)与相邻的齿高校准槽的第二齿高校准定位面(10)相连;所述齿高校准槽的截面呈矩形;所述第一齿高校准定位面(9) 距离齿高校准槽槽底的高度为1. 468mm,第二齿高校准定位面(10)距离齿高校准槽槽底的高度为1. 6815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管偏梯形螺纹测量校准用二合一标准校对样板,其特征是所述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的距离与1:16锥度5牙/in套管偏梯形螺纹锥度相匹配时,所述螺距校准槽(5)槽口的两侧形成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7)及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8),所述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7)、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8)距离螺距校准槽(5)槽底的高度均为1. 7548mm ;所述齿高校准槽的截面呈矩形;所述齿高校准槽槽口的两侧形成第一齿高校准定位面 (9)及第二齿高校准定位面(10),所述第一齿高校准定位面(9)、第二齿高校准定位面(10) 距离齿高校准槽槽底的高度均为1. 575mm。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管偏梯形螺纹测量校准用二合一标准校对样板,其特征是所述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的距离与1:16锥度8牙/in套管偏梯形螺纹锥度相匹配时,所述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均呈V型,且所述V型结构的夹角为60° ;所述螺距校准槽(5)的槽口两侧形成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7)与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8),所述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7)、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8)距离螺距校准槽(5) 槽底的高度均为1. 808mm ;所述齿高校准槽包括第一齿高校准槽(12)及第二齿高校准槽(13);所述第一齿高校准槽(12)的截面呈V型,第二齿高校准槽(13)的截面呈矩形。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管偏梯形螺纹测量校准用二合一标准校对样板,其特征是所述螺距校准槽(5)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的距离与1:16锥度10牙/in套管偏梯形螺纹锥度相匹配时,所述螺距校准槽(5 )与螺距校准基准槽(11)均呈V型;所述螺距校准槽(5)的槽口两侧形成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7)及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8),所述第一螺距校准定位面(7)、第二螺距校准定位面(8)距离螺距校准槽(5)槽底的高度为1. 412mm ;所述齿高校准槽包括第一齿高校准槽(12)及第二齿高校准槽(13);所述第一齿高校准槽(12)的截面呈V型,第二齿高校准槽(13)的截面呈矩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套管偏梯形螺纹测量校准用二合一标准校对样板,具体地说是用于套管偏梯形螺纹的螺纹螺距测量及螺纹齿高测量的标准校对样板,其包括样板体;所述样板体的两侧面上分别设有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及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所述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上设有螺距校准基准槽及至少一个螺距校准槽,所述螺距校准槽与螺距校准基准槽间的距离与套管偏梯形螺纹的锥度相匹配;螺纹齿高校准工作面上至少设有一个齿高校准槽,所述齿高校准槽的深度与螺纹螺距校准工作面校准相应锥度套管偏梯形螺纹牙型的垂直母线及垂直轴线间高度标准尺寸的偏差相匹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校准稳定性好,工作效率高,降低测量成本,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G01B5/16GK202041150SQ20112010272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8日
发明者冯波 申请人:无锡西姆莱斯石油专用管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