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正极粉体材料振实密度的测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20828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池正极粉体材料振实密度的测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学物质的测定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正极粉体材料振实密度的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很多领域都需要对粉体进行振实密度的测试。例如活性物质的振实密度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重要参数,在来料检测和成品检测中,通常都要检测活性物质振实密度。目前粉体材料的振实密度一般都是采用振实密度仪提供的一种无底座、且敞口的玻璃量筒来进行测量,这种方法会导致量筒不容易固定、易碎、粉体容易溢出、测量结果误差大等缺点。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有效、操作安全、测量结果准确的电池正极粉体材料振实密度的测定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正极粉体材料振实密度的测定装置,包括一带有底座的量筒,所述底座设置减震部件,在量筒顶部设有与其相配合的顶盖。上述的电池正极粉体材料振实密度的测定装置,所述减震部件为套装于底座上的橡胶套。上述的电池正极粉体材料振实密度的测定装置,所述橡胶套包括一底套和与底套垂直的量筒保护部。上述的电池正极粉体材料振实密度的测定装置,所述底套与量筒保护部一体设置。上述的电池正极粉体材料振实密度的测定装置,所述量筒顶部设置外螺纹,顶盖通过其内设置的内螺纹与所述量筒螺纹旋合连接。本实用新型电池正极粉体材料振实密度的测定装置的优点是测量结果误差小、结构合理采用有机玻璃材质,便于观察;设置底座,量筒容易固定,通过在量筒底座上设置减震部件,加强了量筒在振实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在量筒顶部设置的顶盖,解决了之前电池粉体材料测试中粉体溅出导致误差增大的问题,并且增加了底座,量筒容易固定。使用该装置测试电池粉体,修正了过去粉体振实测定过程中的粉体溢出的误差,解决了量筒不容易固定问题,使用该装置得到的粉体材料的振实密度,准确有效,测量简便,仪器安全从而节约成本。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I所示,一种电池正极粉体材料振实密度的测定装置,包括一带有底座2的量筒1,为便于观察,该量筒I选用有机玻璃透明材质制成,在底座2上设置减震部件3,减震部件3为套装于底座2上的橡胶套。橡胶套包括一底套31和与底套31垂直的量筒保护部32。底套31与量筒保护部32—体设置。在量筒I的顶部设有与其相配合的顶盖4。量筒I的顶部 设置外螺纹5,顶盖4通过其内设置的内螺纹6与该量筒I的外螺纹5旋合连接。测定的具体操作,包括以下步骤I、将所要测得样品干燥,用天平准确称重。2、将准确称量的电池粉体装入自设的有机玻璃量筒中,套上底座套,然后将量筒盖拧紧,将量筒放在振实仪器上,振击量筒直至试样体积不再减少。3、然后取下量筒,读取振实后表面达到的体积数,计算振实密度。计算振实密度的公式为P振实=2m/ (Vs+Vffi)其中,P 为计算的振实密度,m为样品重量,VsS样品振实后较高平面的体积值,Vffi为样品振实后较低平面的体积值。4、将样品从量筒中取出,洗净量筒。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池正极粉体材料振实密度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带有底座的量筒,所述底座设置减震部件,在量筒顶部设有与其相配合的顶盖。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池正极粉体材料振实密度的测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减震部件为套装于底座上的橡胶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正极粉体材料振实密度的测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橡胶套包括一底套和与底套垂直的量筒保护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正极粉体材料振实密度的测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底套与量筒保护部一体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正极粉体材料振实密度的测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量筒顶部设置外螺纹,顶盖通过其内设置的内螺纹与所述量筒螺纹旋合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正极粉体材料振实密度的测定装置,包括一带有底座的量筒,所述底座设置减震部件,在量筒顶部设有与其相配合的顶盖。测量结果误差小、结构合理采用有机玻璃材质,便于观察;设置底座,量筒容易固定,通过在量筒底座上设置减震部件,加强了量筒在振实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在量筒顶部设置的顶盖,解决了之前电池粉体材料测试中粉体溅出导致误差增大的问题,并且增加了底座,量筒容易固定。使用该装置得到的粉体材料的振实密度,准确有效,测量简便,仪器安全、节约成本。
文档编号G01F19/00GK202362035SQ20112028344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5日
发明者孙琦, 毕冬颖, 韩磊 申请人:青岛乾运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