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桩柱绕流试验的作用力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80844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桩柱绕流试验的作用力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突出液面的桩柱绕流试验的作用力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当液流如水流正交地绕过突出液面的各种闸墩和桩柱等物体时,物体将受到沿流动方向的绕流阻力和垂直于流动方向的横向升力作用。当桩柱倾斜时或液流与桩柱斜交时,作用在桩柱上的作用力表现为沿流动方向的作用力、垂直于桩柱轴向与来流方向的横向力与沿桩柱轴向的作用力。据此可分解为桩柱绕流作用力沿流动方向且垂直于桩柱的绕流阻力、垂直于来流方向和桩柱轴向的横向升力以及沿桩柱轴向的力。由于桩柱绕流特性复杂,目前还很难从理论上直接计算求解。桩柱绕流的研究大多仍借助于数值模拟和物理模型试验,其中斜置桩柱或液流与桩柱斜交时桩柱受到的绕流阻力、升力与轴向力的精确测量,对于突出液面的桩柱绕流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尤为重要。在测量突出液面的桩柱绕流作用力时,需要保证测量装置不能干扰流体流动。目前已有的突出液面的竖直桩柱绕流试验的作用力测量装置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将桩柱顶端与浮体相连,利用浮体的浮力使桩柱与渠底留有小间隙,并在桩柱上安装一传力刚架,将绕流作用力传递给测力设备,由测力设备测出该力的大小。该装置中的浮体在非均匀流和非恒定流条件下易出现波动,对试验条件要求较苛刻,且只能测得竖直桩柱水平方向上的绕流阻力,而无法测得斜交流体作用在桩柱上的竖直方向上的作用力及非恒定流体流动的绕流作用力。第二种是在渠底留有一段槽沟,将桩柱安装构件置于槽沟中,桩柱安装面板与槽底齐平,将桩柱安装在面板上,液流对桩柱的冲击作用力通过液面以上的传力刚架构件传递给置于整个构架前面或后面的测力设备。该装置需要槽底预留槽沟,面板运行时槽底存在摩擦阻力,且摩擦力的大小随不同流量和水深的变化而变化,摩擦力的影响难以量化。该装置同样无法测量桩柱受到的竖直方向上的作用力及非恒定流体流动的绕流作用力。第三种是在待测桩柱迎流侧和背流侧对称地各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以测量竖直桩柱受到的沿流动方向的绕流阻力,在竖直桩柱顶端安装一个拉压传感器,以测量液流流向平面内斜交流体作用在桩柱上的竖直方向上的作用力。传感器测得的作用力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输入记录仪,通过记录仪可以得到桩柱受到的液流流向平面内水平和竖直方向上液流作用力的动态变化过程。这个装置可用于测量突出液面的竖直桩柱在水平来流或与桩柱斜向相交的液流及非恒定液流的绕流作用力。而且,上述三种测量装置均不能用于斜置桩柱在水平或斜向来流下桩柱绕流阻力与桩柱轴向作用力的测量。然而,对于溢流坝坝面设置分流墩时水流对分流墩的作用、斜坡河渠中水流对水工建筑物的作用及城市积水斜坡和台阶上的柱体或行人受到的作用力等问题,柱体(或其它被绕流物体)并非竖直而是处于斜置状态,且在上述情况下,液流往往是非恒定流,目前已有的测量装置针对斜置柱体(或其它被绕流物体)在水平或斜向来流下的液流绕流的试验的作用力测量受到了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桩柱绕流试验的作用力测量装置,该装置可用于对竖直或斜置的、突出液面的桩柱,在水平或斜向来流下,测量桩柱绕流阻力与沿桩柱轴向的作用力。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该装置包括支架、桩柱、转动机构、第一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第三限位机构、第一拉压传感器、第二拉压传感器和第三拉压传感器;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接轴、第一轴承、第一轴承支座、第二轴承和第二轴承支座,桩柱与第一连接轴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轴水平设置且垂直于液流流向平面,第一轴承支座和第二轴承支座对称地分置于桩柱的两侧,第一轴承、 第二轴承分别对应地安装于第一轴承支座和第二轴承支座内,第一连接轴分别穿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限位机构与支架固定连接,第一拉压传感器的上连接处与第一限位机构固定连接,第一拉压传感器的下连接处通过第一连接杆分别与第一轴承支座和第二轴承支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机构用于使第一拉压传感器的上连接处和第一拉压传感器的下连接处位于同一个液流流向平面内,第一拉压传感器的上连接处和第一拉压传感器的下连接处的连线为竖直线;所述第二限位机构与支架固定连接,第二拉压传感器的第一连接处与第二限位机构固定连接,第二拉压传感器的第二连接处通过第二连接杆分别与第一轴承支座和第二轴承支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机构用于使第二拉压传感器的第一连接处和第二拉压传感器的第二连接处均位于所述液流流向平面内,第二拉压传感器的第一连接处和第二拉压传感器的第二连接处的连线为水平线;第三限位机构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拉压传感器的第一连接处和第三拉压传感器的第二连接处两端分别对应地与第三限位机构和桩柱固定连接,其中第三拉压传感器的第二连接处位于第一连接轴的上方,且第三拉压传感器的第一连接处和第三拉压传感器的第二连接处的连线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与桩柱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的和为90°,所述第三限位机构用于使第三拉压传感器在工作过程中只受到第三拉压传感器的第一连接处和第三拉压传感器的第二连接处的连线方向的作用力。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限位机构可由第三轴承、第三轴承支座和第三连接轴组成,第三轴承安装于第三轴承支座内,第一拉压传感器的上连接处与第三轴承支座固定连接,第三连接轴穿过第三轴承且第三连接轴与支架固定连接;此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限位机构还可由第二滑块和第二导轨组成,第二滑块和第一拉压传感器的上连接处固定连接,第二导轨与支架固定连接,第二滑块与第二导轨形成滑动配合,使得第二滑块能够沿着第二导轨往复滑动。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二限位机构可由第四轴承、第四轴承支座和第四连接轴组成,第二拉压传感器的第一连接处与第四轴承支座固定连接,第四轴承安装于第四轴承支座内,第四连接轴穿过第四轴承且第四连接轴与支架固定连接;此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二限位机构还可由第三滑块和第三导轨组成,第三滑块和第二拉压传感器的第一连接处固定连接,第三导轨与支架固定连接,第三滑块与第三导轨形成滑动配合,使得第三滑块能够沿着第三导轨往复滑动。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三限位机构可由第五轴承、第五轴承支座、第五连接轴、第六轴承、第六轴承支座、第五连接轴和第六连接轴组成,第五轴承安装于第五轴承支座内,第六轴承安装于第六轴承支座内,第五连接轴穿过第五轴承,第六连接轴穿过第六轴承,第五轴承支座和第六轴承支座通过第三连杆固定连接,第六连接轴与支架固定连接,第五连接轴通过第四连杆与第三拉压传感器的第一连接处固定连接;此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三限位机构还可由第四滑块和第四导轨组成,第四滑块和第三拉压传感器的第一连接处固定连接,第四导轨与支架固定连接,第四滑块与第四导轨形成滑动配合,使得第四滑块能够沿着第四导轨往复滑动。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架还包括半圆形滑动导轨和第一滑块,第一滑块能够沿半圆形滑动导轨往复滑动,第三限位机构与第一滑块固定连接,第一滑块与半圆形滑动导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拉压传感器、第二拉压传感器和第三拉压传感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拉压传感器处于桩柱的迎流一侧,第三拉压传感器处于桩柱的背流一侧。与现有桩柱绕流试验的作用力测量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实用新型装置利用限位机构和转动结构使各拉压传感器只受到拉压传感器的两个连接处的连线方向的作用力,可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度和测量过程的稳定性;(2)本实用新型装置在绕流试验中,竖直或斜置桩柱所受到的液流作用力在三个不共线的方向上的分力分别由三个拉压传感器来测量,由此本实用新型装置可适用于竖直或斜置桩柱液流绕流试验的作用力测量;(3)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调整第一滑块与半圆形滑动导轨的相对位置,并通过第一滑块上的螺丝固定,可调整待测桩柱的倾斜角度,可用于不同倾斜角的桩柱绕流试验的绕流作用力测量;(4)本实用新型装置加工制作简单,造价低廉,安装方便。

图I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图I的俯视图;图3为图I的左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图6为图4的左视图;图7为第三拉压传感器与桩柱的连接关系图;图中,I.支架、2.桩柱、3.转动机构、4.第一限位机构、5.第二限位机构、6.第三限位机构、7.第一拉压传感器、8.第二拉压传感器、9.第三拉压传感器、10.第一连接轴、11.第一轴承、12.第一轴承支座、13.第二轴承支座、14.第二轴承、16.第四连接轴、17.第四轴承、18.第四轴承支座、19.第五连接轴、20.第五轴承、21.第五轴承支座、22.第六连接轴、23.第六轴承、24.第六轴承支座、25.第三连接轴、26.第三轴承、27.第三轴承支座、28.第一连接杆、29.第二连接杆、30.半圆形滑动导轨、31.螺丝、32.第一滑块、33.导线、35.显示器、36.渠底、37.第二导轨、38.第二滑块、39.第三滑块、40.第三导轨、41.第四滑块、42.第四导轨、43.第三连接杆、44.第四连接杆。[0026]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作用カ测量装置主要包括支架I、桩柱2、转动机构3、第一限位机构4、第二限位机构5、第三限位机构6、第一拉压传感器7、第二拉压传感器8和第三拉压传感器9。进ー步地,还可包括显示器35。在桩柱绕流试验中,所用桩柱2通常为长条形柱体。其中,转动机构3包括第一连接轴10、第一轴承11、第一轴承支座12、第二轴承14和第二轴承支座13。桩柱2与第一连接轴10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轴10水平设置且垂直于液流流向平面,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 中,液流流向平面是指桩柱2置于试验液流中之前,试验液流的流动方向(即液流流向)所在的平面。第一轴承支座12和第二轴承支座13对称地分置于桩柱2的两侧,第一轴承11安装于第一轴承支座12内,第二轴承14安装于第二轴承支座13内,第一连接轴10同时穿过第一轴承11和第二轴承1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拉压传感器的连接处是指拉压传感器上的与其他部件进行连接时的交接处(或者称为“连接点”)。其中,第一拉压传感器7的上连接处与第一限位机构4固定连接,第一拉压传感器7的下连接处通过第一连接杆28分别与第一轴承支座12和第二轴承支座13固定连接,且第一限位机构4与支架I固定连接。由此,第一限位机构4使得第一拉压传感器7的上连接端连接处和第一拉压传感器7的下连接处位于同一个液流流向平面内,且第一拉压传感器7的上连接处和第一拉压传感器7的下连接处的连线为竖直线。第二限位机构5与支架I固定连接,第二拉压传感器8的第一连接处与第二限位机构5固定连接,且第二拉压传感器8的第二连接处通过第二连接杆29分别与第一轴承支座12和第二轴承支座13固定连接。由此,第二限位机构5使得第二拉压传感器8的第一连接处和第二拉压传感器8的第二连接处均位于所述液流流向平面内,且第二拉压传感器8的第一连接处和第二拉压传感器8的第二连接处的连线为水平线。在本实用新型中,支架I、转动机构3、第一限位机构4、第二限位机构5、第一连接杆28和第二连接杆29共同作用,从而避免桩柱2在流向平面内平动,而使桩柱2能够在流向平面内绕第一连接轴10转动。第三限位机构6与支架I固定连接,第三拉压传感器9的第一连接处与第三限位机构6固定连接,第三拉压传感器9的第二连接处与桩柱2固定连接,其中第三拉压传感器9的与桩柱2连接的第二连接处位于第一连接轴10的上方。第三限位机构6能够使第三拉压传感器9在工作过程中只受到第三拉压传感器9的第一连接处和第三拉压传感器9的第二连接处的连线方向的作用力。如图7所示,第三拉压传感器9的第一连接处A和第三拉压传感器9的第二连接处B的连线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ガ,桩柱2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α,且α+/ =90°,由此,使得本实用新型装置在工作过程中,桩柱2传递给第三拉压传感器9的作用力的作用线与第三拉压传感器9的第一连接处A和第三拉压传感器9的第二连接处B的连线重合,从而通过支架I和第三限位机构6的共同作用避免桩柱2在流向平面内绕第一连接轴10转动。第一拉压传感器7、第二拉压传感器8和第三拉压传感器9可选用S型拉压传感器。图I、图2和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示意图。第一限位机构4由第三轴承26、第三轴承支座27和第三连接轴25组成。其中,第三轴承26安装于第三轴承支座内27,第一拉压传感器7的上连接处与第三轴承支座27固定连接,第三连接轴25穿过第三轴承26且第三连接轴25与支架I固定连接。第二限位机构5由第四轴承17、第四轴承支座18和第四连接轴16组成。其中,第二拉压传感器8的第一连接处与第四轴承支座18固定连接,第四轴承17安装于第四轴承支座18内,第四连接轴16穿过第四轴承17且第四连接轴16与支架I固定连接。第三限位机构6由第五轴承20、第五轴承支座21、第五连接轴19、第六轴承23、第六轴承支座24和第六连接轴22组成。第五轴承20安装于第五轴承支座21内,第六轴承23安装于第六轴承支座24内,第五连接轴19穿过第五轴承20,第六连接轴22穿过第六轴承23,第五轴承支座21和第六轴承支座24通过第三连杆43固定连接,第六连接轴22与支架I固定连接,第五连接轴19通过第四连杆44与第三拉压传感器9的第一连接处固定连接。图4、图5和图6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第一限位机构4由第二滑块38和第二导轨37组成,第二滑块38和第一拉压传感器7的上连接处固定连接,第二导轨37与支架I固定连接,第二滑块38能够 沿着第二导轨37来回往复滑动。第二限位机构5由第三滑块39和第三导轨40组成,第三滑块39和第二拉压传感器8的第一连接处固定连接,第三导轨40与支架I固定连接,第三滑块39能够沿着第三导轨40来回往复滑动。第三限位机构6由第四滑块41和第四导轨42组成,第四滑块41和第三拉压传感器9的第一连接处固定连接,第四导轨42与支架I固定连接,第四滑块41能够沿着第四导轨42来回往复滑动。如图I至图6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支架I还可包括半圆形滑动导轨30、第一滑块32和螺丝31,其中,第一滑块32能够沿半圆形滑动导轨30往复滑动,第ー滑块32与半圆形滑动导轨30通过螺丝31固定连接,第三限位机构6与第一滑块32固定连接。由此,通过沿半圆滑动导轨30移动第一滑块32可调节桩柱2的倾斜角度α,利用螺丝31则能够将第一滑块32固定在半圆滑动导轨30上。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第二拉压传感器8处于桩柱2的迎流ー侧,第三拉压传感器9处于桩柱2的背流ー侧,通过测量桩柱2在来流流向平面内,第一拉压传感器7、第二拉压传感器8和第三拉压传感器9分别所受到的作用力,可得到桩柱2在水平来流或与桩柱2斜向相交的液流作用下的受カ大小。显示器的输入端分别通过导线33与第一拉压传感器7、第二拉压传感器8和第三拉压传感器9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拉压传感器7、第二拉压传感器8和第三拉压传感器9将测量信号通过导线33传输至显示器35的不同通道,从而同步显示各拉压传感器所受到的作用力的測量值。将第一拉压传感器7、第二拉压传感器8和第三拉压传感器9的作用力的合力进行分解,其中沿液流流动方向且垂直于桩柱2的分力就是桩柱2受到的绕流阻力,沿桩柱2轴向的分力就是桩柱2受到的沿桩柱2轴向的作用力。因此,本实用新型装置可用于竖直或斜置桩柱2在水平或斜向相交液流作用下桩柱2绕流试验的作用力測量。本实用新型装置工作时,桩柱2在非恒定流作用下,绕流作用カ随时间变化,第一拉压传感器7、第二拉压传感器8和第三拉压传感器9可同步测量桩柱2所受作用力的动态变化过程,并通过显示器35同步动态显示各传感器測量数据,因此,本实用新型装置不仅可用于恒定流下桩柱2的绕流作用力測量,还可用于非恒定流下桩柱2的绕流作用力測量。综上,将桩柱2置于试验液流中,使第二拉压传感器8处于桩柱2的迎流ー侧,第三拉压传感器9处于桩柱2的背流ー侧。通过改变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第一滑块32在半圆形滑动导轨30上的相对位置,即可调整桩柱2的倾斜角度α。当液流绕过桩柱2时,第一拉压传感器7、第二拉压传感器8和第三拉压传感器9将测量信号通过导线33传输至显示器35的不同通道,由此同步显示各拉压传感器的測量值。将第一拉压传感器7、第二拉压传感器8和第三拉压传感器9所受的作用力的合力进行分解,即可分别获得桩柱2受到的绕流阻力以及桩柱2受到的沿桩柱2轴向的作用力。由此,通过显示器35显示各拉压传感器的測量数据,可得到竖直或斜置桩柱2受到的水平或斜交液流作用力的动态变化过程,可用于竖直或斜置桩柱2在恒定或非恒定流下液流绕流试验的作用力測量。以上不同结构的第一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和第三限位机构可在本实用新型作用力測量装置中任意组合使用,并不限于以上第一种实施方 式和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组合方式。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桩柱绕流试验的作用力测量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支架(I)、桩柱(2)、转动机构(3)、第一限位机构(4)、第二限位机构(5)、第三限位机构(6)、第一拉压传感器(7)、第二拉压传感器(8)和第三拉压传感器(9);所述转动机构(3)包括第一连接轴(10)、第一轴承(11)、第一轴承支座(12 )、第二轴承(14 )和第二轴承支座(13 ),桩柱(2 )与第一连接轴(10)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轴(10)水平设置且垂直于液流流向平面,第一轴承支座(12)和第二轴承支座(13)对称地分置于桩柱(2)的两侧,第一轴承(11)、第二轴承(14)分别对应地安装于第一轴承支座(12)和第二轴承支座(13)内,第一连接轴(10)穿过第一轴承(11)和第二轴承(14);所述第一限位机构(4)与支架(I)固定连接,第一拉压传感器(7)的上连接处与第一限位机构(4)固定连接,第一拉压传感器(7)的下连接处通过第一连接杆(28)分别与第一轴承支座(12)和第二轴承支座(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机构(4)用于使第一拉压传感器(7)的上连接处和第一拉压传感器(7)的下连接处位于同一个液流流向平面内,第一拉压传感器(7)的上连接处和第一拉压传感器(7)的下连接处的连线为竖直线;所述第二限位机构(5)与支架(I)固定连接,第二拉压传感器(8)的第一连接处与第二限位机构(5)固定连接,第二拉压传感器(8)的第二连接处通过第二连接杆(29)分别与第一轴承支座(12)和第二轴承支座(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机构(5)用于使第二拉压传感器(8)的第一连接处和第二拉压传感器(8)的第二连接处均位于所述液流流向平面内,第二拉压传感器(8)的第一连接处和第二拉压传感器(8)的第二连接处的连线为水平线;第三限位机构(6)与支架(I)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拉压传感器(9 )的第一连接处和第三拉压传感器(9)的第二连接处分别对应地与第三限位机构(6)和桩柱(2)固定连接,其中,第三拉压传感器(9)的第二连接处位于第一连接轴(10)的上方,且第三拉压传感器(9)的第一连接处和第三拉压传感器(9)的第二连接处的连线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与桩柱(2)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的和为90°,所述第三限位机构(6)用于使第三拉压传感器(9)在工作过程中只受到第三拉压传感器(9)的第一连接处和第三拉压传感器(9)的第二连接处的连线方向的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作用力测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限位机构(4)由第三轴承(26 )、第三轴承支座(27 )和第三连接轴(25 )组成,第三轴承(26 )安装于第三轴承支座(27)内,第一拉压传感器(7)的上连接处与第三轴承支座(27)固定连接,第三连接轴(25)穿过第三轴承(26 )且第三连接轴(25 )与支架(I)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作用力测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限位机构(4)由第二滑块(38)和第二导轨(37)组成,第二滑块(38)和第一拉压传感器(7)的上连接处固定连接,第二导轨(37)与支架(I)固定连接,第二滑块(38)与第二导轨(37)形成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作用力测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限位机构(5)由第四轴承(17)、第四轴承支座(18)和第四连接轴(16)组成,第二拉压传感器(8)的第一连接处与第四轴承支座(18)固定连接,第四轴承(17)安装于第四轴承支座(18)内,第四连接轴(16)穿过第四轴承(17)且第四连接轴(16)与支架(I)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作用力测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限位机构(5)由第三滑块(39)和第三导轨(40)组成,第三滑块(39)和第二拉压传感器(8)的第一连接处固定连接,第三导轨(40)与支架(I)固定连接,第三滑块(39)与第三导轨(40)形成滑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作用力测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三限位机构(6)由第五轴承(20 )、第五轴承支座(21)、第五连接轴(19 )、第六轴承(23 )、第六轴承支座(24 )和第六连接轴(22)组成,第五轴承(20)安装于第五轴承支座(21)内,第六轴承(23)安装于第六轴承支座(24)内,第五连接轴(19)穿过第五轴承(20),第六连接轴(22)穿过第六轴承(23),第五轴承支座(21)和第六轴承支座(24)通过第三连杆(43)固定连接,第六连接轴(22)与支架(I)固定连接,第五连接轴(19 )通过第四连杆(44 )与第三拉压传感器(9 )的第一连接处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作用力测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三限位机构(6)由第四滑块(41)和第四导轨(42)组成,第四滑块(41)和第三拉压传感器(9)的第一连接处固定连接,第四导轨(42)与支架(I)固定连接,第四滑块(41)和第四导轨(42)形成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作用力测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架(I)还包括半圆形滑动导轨(30)、第一滑块(32)和螺丝(31),第一滑块(32)能够沿半圆形滑动导轨(30)(第一滑块(32)与半圆形滑动导轨(30)形成滑动配合)往复滑动,第三限位机构(6)与第一滑块(32)固定连接,第一滑块(32)与半圆形滑动导轨(30)通过螺丝(31)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作用力测量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显示器(35),所述显示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拉压传感器(7)、第二拉压传感器(8)和第三拉压传感器(9)的输出端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作用力测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拉压传感器(8)处于桩柱(2)的迎流一侧,第三拉压传感器(9)处于桩柱(2)的背流一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桩柱绕流试验的作用力测量装置,主要包括支架、桩柱、转动机构、三个限位机构、三个拉压传感器。其中,第一限位机构用于使第一拉压传感器的上连接处和下连接处位于同一液流流向平面内,第一拉压传感器的上连接处和下连接处的连线为竖直线。第二限位机构用于使第二拉压传感器的第一连接处和第二连接处均位于所述液流流向平面内,第二拉压传感器的第一连接处和第二连接处的连线为水平线。第三限位机构用于使第三拉压传感器在工作过程中只受到第三拉压传感器的第一连接处和第二连接处的连线方向的作用力。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对竖直或斜置的、突出液面的桩柱,在水平或斜向来流下,测量桩柱绕流阻力与沿桩柱轴向的作用力。
文档编号G01L15/00GK202614453SQ201220231470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2日
发明者邵卫云, 姜利杰, 王嘉伟, 章园 申请人:浙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