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气体冷凝除水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82853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对气体冷凝除水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体分析中的气体采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对气体冷凝除水的
>J-U装直。
背景技术
很多气体分析的工作需要首先进行气体采样,如环保监领域的对锅炉排放烟气和大气的有害成分的分析,劳动卫生工作中的的对车间空气的采样分析等。当被采样气体(以下简称样气)温度高于采样装置或分析设备的工作环境温度时,如果不加处理,样气在其和装置接触的部分(如导气管内管壁上)易产生冷凝水。由于很多气态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氟化氢等是易溶于水的物质,会被部分溶解进冷凝水中,在到仪器分析部分之前就损失了一部分。例如,二氧化硫是极易溶于水的,I单位体积的水能够溶解40单位体积的二氧化硫,对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通常情况下气体采样装置一般都会内置或外接预处理器,以减少此方面的影响。冷凝除水装置的工作方式是采用压缩机或半导体制冷热交换体,气体管路在热交换体内通过,样气通过时快速冷凝实现气水分离,达到除水的目的。现有的装置多采用导气管螺旋状或盘管式通过热交换体,如图1所示,该气体冷凝除水装置包括进气口1、热交换体2、导气管3、保温层4、制冷片5,其中样气从进气口 I进入气体冷凝除水装置,在通过导气管3时,由于热交换体2处于低温并且和导气管3紧密接触,可以使样气中的水蒸汽凝结呈液态,从而起到冷凝除水的作用;随着导气管3上的水滴增多变大,这些水滴在重力作用下,从导气管3的下方滴出,同时样气也从导气管3的下方排出;制冷片4用于给热交换体2降温;保温层4用于保护热交换体2的温度不被散失。这类气体冷凝除水装置采用螺旋状或盘管式的导气管,用以增加导气管在热交换体中的通过距离。虽然此种方法可以增加样气冷凝除水的机会。但是,管路越长、内壁上的冷凝水越多,样气通过管路的时间越长,接触的表面结也越大,样气中易溶于水的气体再次溶于冷凝水的情况也会越多。因此,通过该类型装置除水的气体中易溶于水成分损失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气体冷凝除水的装置,可以减少气体冷凝除水过程中的成分损失。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气体冷凝除水的装置,包括进气口
(I)、热交换体⑵、保温层⑶、导气管⑷、接水杯(5)、制冷片(7)、散热片⑶和出气口
(9),其特征在于导气管(4)竖直穿过热交换体(2),其外壁和热交换体(2)紧密接触,导气管(4)上端露出热交换体(2)的部分为进气口(1),导气管(4)下端接入接水杯(5);热交换体(2)用于把导气管内的被采样气体冷凝除水,热交换体(2)的一面和制冷片(7)紧密附着,其他面外包保温层(3),用于防止热交换体(2)的温度散失,保持热交换体(2)处于低温状态;接水杯(5)和热交换体(2)的下部密封连接,用于接收导气管(4)内冷凝除水时产生的水珠;散热片⑶和制冷片(7)的外壁紧密相连,用于给制冷片(7)降温;出气口(9)和热交换体⑵和接水杯(5)内口的接触面相通,用于将冷凝除水后的被采样气体传入气体检测装置。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对气体冷凝除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散热片(8)的外面是散热风扇(6)。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对气体进行冷凝除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
(4)的材料为防腐不锈钢管或者聚四氟乙烯管,其形状为直管。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对气体进行冷凝除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体(2)的材料为金属导热介质。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对气体进行冷凝除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杯
(5)为带螺纹扣的玻璃瓶或者塑料瓶,密封旋紧在热交换体(2)下部。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对气体冷凝除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制冷片(7)为半导体制冷片,由电路控制使其制冷面产生低温。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对气体冷凝除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温层(3)的材料为海绵或者保温塑料。相对于现在普遍采取导气管为螺旋或盘管状的气体冷凝除水的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的对气体冷凝除水的装置的主要优点是I)由于导气管垂直置于热交换体内,样气在导气管内壁上产生的冷凝水流到接水杯中的速度更快。冷凝水在导气管里停留的时间越短,样气中易溶于水的成分再溶于冷凝水的机会就相对减少。2)气体穿过导气管的时间相对较短,其中易溶于水的成分再溶解于导气管壁上的冷凝水的机会大大减少。3)由于导气管长度较短,热交换体的体积可以相对地减小很多,成本也会相应减少,同时制冷片的功耗也会降低。

图1是现有的对气体冷凝除水的装置的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的对气体冷凝除水的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更加明显易懂,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2是实施例所述的气体采样加热装置的结构图,其中包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气体冷凝除水的装置,包括进气口1、热交换体2、保温层3、导气管4、接水杯5、制冷片7、散热片8和出气口 9,其中导气管4竖直穿过热交换体2与水平面垂直,其外壁和热交换体2紧密接触,导气管4上端露出热交换体2的部分为进气口 1,导气管4下端接入接水杯5 ;热交换体2用于把导气管内的被采样气体冷凝除水,热交换体2的一面和制冷片7紧密附着,其他面外包保温层3,用于防止热交换体2的温度散失,保持热交换体2处于低温状态;接水杯5和热交换体2的下部密封连接,用于接收导气管4内冷凝除水时产生的水珠;散热片8和制冷片7的外壁紧密相连,用于给制冷片7降温;出气口 9和热交换体2和接水杯5内口的接触面相通,用于将冷凝除水后的被采样气体传入气体检测装置。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对气体冷凝除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散热片8的外面是散热风扇6。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对气体进行冷凝除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4的材料为防腐不锈钢管或者聚四氟乙烯管,其形状为直管。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对气体进行冷凝除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体2的材料为金属导热介质。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对气体进行冷凝除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杯5为带螺纹扣的玻璃瓶或者塑料瓶,密封旋紧在热交换体2下部。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对气体冷凝除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制冷片7为半导体制冷片,由电路控制使其制冷面产生低温。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对气体冷凝除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温层3的材料为海绵或者保温塑料。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的对气体冷凝除水的装置进行实际工作的情况是制冷片7将热交换体的温度降低到设定温度,一般为0°C 4°C,,被采样气体进入装置进气口 1,通过导气管4时,因为导气管4内壁的温度低于气体本身的温度,在壁上迅速产生冷凝水珠,即气体除水,随后通过出气口 9流出。随着气体的连续不断的通过,冷凝水珠会变大,当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沿着导气管4内壁下流到接水杯5内。由于导气管4是竖直穿过热交换体2,和水平面垂直,由于重力作用,冷凝水珠下落的速度快,在导气管中停留的时间短,和通过导气管的气体接触的时间也短,降低了气体溶解到水中的机会,减少了气体中易溶于冷凝水的成分的损失,从而为后续分析提供了的准确性的气体样品。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对气体冷凝除水的装置,包括进气口(I)、热交换体(2)、保温层(3)、导气管⑷、接水杯(5)、制冷片(7)、散热片(8)和出气口(9),其特征在于 导气管(4)竖直穿过热交换体(2),其外壁和热交换体(2)紧密接触,导气管(4)上端露出热交换体(2)的部分为进气口(1),导气管(4)下端接入接水杯(5); 热交换体(2)用于把导气管内的被采样气体冷凝除水,热交换体(2)的一面和制冷片(7)紧密附着,其他面外包保温层(3); 接水杯(5)和热交换体(2)的下部密封连接,用于接收导气管(4)内冷凝除水时产生的水珠; 散热片(8)和制冷片(7)的外壁紧密相连,用于给制冷片(7)降温; 出气口(9)和热交换体(2)和接水杯(5)内口的接触面相通,用于将冷凝除水后的被采样气体传入气体检测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气体冷凝除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散热片(8)的外面是散热风扇(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气体冷凝除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4)的材料为防腐不锈钢管或者聚四氟乙烯管,其形状为直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气体进行冷凝除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体(2)的材料为金属导热介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气体进行冷凝除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杯(5)为带螺纹扣的玻璃瓶或者塑料瓶。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气体冷凝除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制冷片(7)为半导体制冷片,由电路控制使其制冷面产生低温。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气体冷凝除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温层(3)的材料为海绵或者保温塑料。
专利摘要一种对气体冷凝除水的装置,包括进气口(1)、热交换体(2)、保温层(3)、导气管(4)、接水杯(5)、制冷片(7)、散热片(8)和出气口(9),其特征在于导气管(4)竖直穿过热交换体(2),其外壁和热交换体(2)紧密接触;热交换体(2)的一面和制冷片(7)紧密附着,其他面外包保温层(3);接水杯(5)和热交换体(2)的下部密封连接;散热片(8)和制冷片(7)的外壁紧密相连;出气口(9)和热交换体(2)和接水杯(5)内口的接触面相通。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对气体冷凝除水的装置提高了气体冷凝和除水的速度、减小了装置体积、减少了功耗、同时降低了气体中的成分损耗。
文档编号G01N1/42GK202903576SQ20122026566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7日
发明者楼竞晖 申请人:北京承天示优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