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拔模具受力测量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09248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拉拔模具受力测量平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拔模具受力测量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拉拔模具受力测量
T D ο
背景技术
拉拔模具在拉拔加工过程中受力情况复杂,大多数研究者对于拉拔受力的分析大都是经过公式的推导,得到理论近似值。由于实际的拉拔工况复杂,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出来的受力情况与实际的拉拔模具的受力有着比较大出入,经常导致拉拔模具因使用不当而降低寿命或者拉拔装置超过使用量程而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拉拔模具受力测量平台,实现多工况、多种类的拉拔受力测量,增加了平台的适用性。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一种拉拔模具受力测量平台,包括支架,其特征是: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轴承及轴承座,所述轴承及轴承座上设置有传动轴和收线轮,所述收线轮上设置有线材,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电机驱动装置和模具固定装置,所述模具固定装置的下侧设置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传感器固定台上。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模具固定装置包括模具固定套、拉拔模具、透盖和存储腔。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电机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带轮。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电机为无极变速电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简易拉拔模具受力测量平台可以根据不同的拉拔速度、不同的拉拔润滑条件以及不同孔径拉拔模具的要求,实现多工况、多种类的拉拔受力测量,增加了平台的适用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D-D剖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5,本实用新型包括线材1、电机驱动装置2、模具固定装置3、传感器固定台4、支架5、收线轮6、轴承及轴承座7、传感器9、带轮10、传动轴11、模具固定套12、拉拔模具13、透盖14、存储腔15。所述支架5上设置有轴承及轴承座7,所述轴承及轴承座7上设置有传动轴9和收线轮6,所述收线轮6上设置有线材1,所述支架5上还设置有电机驱动装置2和模具固定装置3,所述模具固定装置3的下侧设置有传感器9,所述传感器9设置于所述传感器固定台4上。所述传感器为kistler传感器。所述模具固定装置3包括模具固定套12、拉拔模具13和透盖14。所述电机驱动装置2包括电动机8和带轮10。所述电动机8为无极变速电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为:将线材I穿入拉拔模具13中,并且保证与收线轮6在同一水平面且保证线材垂直;在收线轮6 —侧通过收线轮6上的孔进行线材I的一端固定。在拉拔加工过程中,通过电动机8的带动,收线轮6在转动的同时对线材I施加轴向拉力,使线材I通过拉拔模具13,实现线材I直径减小。同时,固定在kistler传感器9上的模具固定装置3受到空间X、Y、Z三个方向的力的作用,因此通过传感器8的测量和简单计算即可得到力值的大小和曲线。在模具固定装置3中,留有存放固体或者液体润滑剂的存储腔15,通过有机玻璃材质的透盖14可以观察存储腔15内固体或者液体的剩余量,以便及时添加润滑剂,因此可以实现不同的润滑拉拔工况。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拉拔模具受力测量平台,包括支架,其特征是: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轴承及轴承座,所述轴承及轴承座上设置有传动轴和收线轮,所述收线轮上设置有线材,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电机驱动装置和模具固定装置,所述模具固定装置的下侧设置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传感器固定台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拔模具受力测量平台,其特征是:所述模具固定装置包括模具固定套、拉拔模具、透盖和存储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拔模具受力测量平台,其特征是:所述电机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带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拔模具受力测量平台,其特征是:所述电机为无极变速电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拉拔模具受力测量平台,包括支架,其特征是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轴承及轴承座,所述轴承及轴承座上设置有传动轴和收线轮,所述收线轮上设置有线材,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电机驱动装置和模具固定装置,所述模具固定装置的下侧设置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传感器固定台上。本实用新型简易拉拔模具受力测量平台可以根据不同的拉拔速度、不同的拉拔润滑条件以及不同孔径拉拔模具的要求,实现多工况、多种类的拉拔受力测量,增加了平台的适用性。
文档编号G01L5/00GK203053621SQ20122063639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8日
发明者宋培龙, 杨学锋, 王守仁 申请人:济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