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吨位平面移动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67212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吨位平面移动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所有运动在单一平面内或平行于单一平面的传动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吨位平面移动副装置。
背景技术
斜拉桥是现代桥梁结构的主要形式之一,是目前运用最广泛的跨越桥梁,拉索是斜拉桥的主要构件,是斜拉桥承载载荷的受力件,斜拉桥的承载能力和寿命主要取决于拉索的质量以及抗腐蚀防护能力,拉索锚杯与钢丝结合处,是防水防腐蚀的薄弱环节,影响着拉索的整体寿命,因此需要有严格、准确的性能测试手段,既确保质量,又能对拉索的整体寿命有科学的预测,为判断是否能满足质量需求提供科学的依据。目前的水密封疲劳测试设备,最大测试吨位只能达到1,500吨,平面移动副是测试设备的关键构件,由于测试吨位的限制,缺少大吨位移动副的配合,限制了测试设备的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荷载吨位大、适用范围广的移动副,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吨位平面移动副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发明目的:一种大吨位平面移动副装置,包括支撑管、滑动副安装底板、钩板和平面移动副,钩板固定在支撑管一端的外侧面,滑动副安装底板嵌在钩板内,平面移动副设于滑动副安装底板上且沿滑动副安装底板滑动,其特征是:钩板由两个双钩板和四个单钩板组成,双钩板是由底边两端各垂直伸出一个挡板构成的凹型槽,两个双钩板以底边的中心处互相嵌接构成“十”字型框架,支撑管的一个端面上开有两个互相垂直且连线都经过支撑管中心的钩板槽,双钩板构成的“十”字型框架嵌入支撑管钩板槽内并和支撑管焊接固定,双钩板底板的上表面和支撑管的端面齐平,双钩板挡板位于支撑管端面所在平面的上方;单钩板是由一个挡板垂直固定在底板一端构成的L型板,每个单钩板和一个双钩板一侧的挡板贴合固定,单钩板的底板焊接固定在支撑管的外侧面上,单钩板底板的上表面和支撑管的端面齐平,单钩板挡板位于支撑管端面所在平面的上方,单钩板挡板的内侧沿和双钩板挡板的内侧沿齐平;滑动副安装底板焊接固定在由支撑管端面、双钩板底板的上表面和单钩板底板的上表面组成的支撑平面上,且滑动副安装底板的四周被双钩板挡板和单钩板(32)挡板所约束;平面移动副由连接板、不锈钢底板、限位条、尼龙嵌板、张拉梁和油缸连接装置组成,连接板用螺栓固定在滑动副安装底板上,不锈钢底板焊接固定在连接板上,不锈钢底板的边缘处固定有限位条;张拉梁由底板的两端各垂直固定一个侧板组成,尼龙嵌板和张拉梁底板互相嵌套,尼龙嵌板的上表面和张拉梁底板的下表面都设有凹槽和凸台,尼龙嵌板的凹槽及凸台分别和张拉梁的凸台及凹槽互相啮合,张拉梁底板通过尼龙嵌板设于不锈钢底板上且沿不锈钢底板滑动;活塞杆卡箍用螺钉固定在张拉梁的侧板上,活塞杆卡箍作为油缸连接装置用于连接油缸的活塞杆连接,以使张拉梁在不锈钢底板上往复滑动。所述的大吨位平面移动副装置,其特征是:支撑管的长度不小于5m,轴向抗压强度不小于3000吨,横推反向承载力不小于300吨;滑动副安装底板所受压强不低于lOMPa,张拉梁底板和不锈钢底板之间以及尼龙嵌板和不锈钢底板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都不大于0.1。本实用新型采用嵌件和焊接相结合的方式,充分保证结构的强度;采用嵌件尼龙板和焊接工艺孔,保证了移动副的摩擦面不受损害,从而保证了受压面积,减小了压强,又避免了使用螺孔而需要在摩擦工作面开孔所带来的弊端;解决了承载大吨位轴向张拉同时需轴向往复横推的机械装置的设计制造难题。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制造周期短,成本低;证了滑动副的接触面积,压强小,磨损小;结构强度大;承载量大,荷载承受力高,轴向承载大于3,000吨,横向承载不小于300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平面移动副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中张拉梁的俯视图;图4是连接板的主视图;图5是双钩板的主视图;图6是单钩板的主视图;图7是支撑管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种大吨位平面移动副装置,包括支撑管1、滑动副安装底板2、钩板3和平面移动副4,钩板3固定在支撑管I 一端的外侧面,滑动副安装底板2嵌在钩板3内,平面移动副4设于滑动副安装底板2上且沿滑动副安装底板2滑动,其特征是:钩板3由两个双钩板31和四个单钩板32组成,双钩板31是由底边两端各垂直伸出一个挡板构成的凹型槽,两个双钩板31以底边的中心处互相嵌接构成“十”字型框架,支撑管I的一个端面上开有两个互相垂直且连线都经过支撑管I中心的钩板槽111,双钩板31构成的“十”字型框架嵌入支撑管I钩板槽内并和支撑管I焊接固定,双钩板31底板的上表面和支撑管I的端面齐平,双钩板31挡板位于支撑管I端面所在平面的上方;单钩板32是由一个挡板垂直固定在底板一端构成的L型板,每个单钩板32和一个双钩板31 —侧的挡板贴合固定,单钩板32的底板焊接固定在支撑管I的外侧面上,单钩板32底板的上表面和支撑管I的端面齐平,单钩板32挡板位于支撑管I端面所在平面的上方,单钩板32挡板的内侧沿和双钩板31挡板的内侧沿齐平;[0025]滑动副安装底板2焊接固定在由支撑管I端面、双钩板31底板的上表面和单钩板32底板的上表面组成的支撑平面上,且滑动副安装底板2的四周被双钩板31挡板和单钩板32挡板所约束;平面移动副4由连接板41、不锈钢底板42、限位条43、尼龙嵌板44、张拉梁45和油缸连接装置46组成,连接板41用螺栓固定在滑动副安装底板2上,不锈钢底板42焊接固定在连接板41上,不锈钢底板42的边缘处固定有限位条43 ;张拉梁45由底板的两端各垂直固定一个侧板组成,尼龙嵌板44和张拉梁45底板互相嵌套,尼龙嵌板44的上表面和张拉梁45底板的下表面都设有凹槽和凸台,尼龙嵌板44的凹槽及凸台分别和张拉梁45的凸台及凹槽互相啮合,张拉梁45底板通过尼龙嵌板44设于不锈钢底板42上且沿不锈钢底板42滑动;活塞杆卡箍46用螺钉固定在张拉梁45的侧板上,活塞杆卡箍46作为油缸连接装置用于连接油缸的活塞杆连接,以使张拉梁45在不锈钢底板42上往复滑动。本实施例中,支撑管I的长度不小于5m,轴向抗压强度不小于3000吨,横推反向承载力不小于300吨;滑动副安装底板2所受压强不低于lOMPa,张拉梁45底板和不锈钢底板42之间以及尼龙嵌板44和不锈钢底板42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都不大于0.1。本实施例制造时,按如下步骤依次进行:1.按图7所示焊接支撑管1,并在端部铣出钩板槽11 ;2.按图4所示,在连接板41上打出焊接工艺孔;3.将不锈钢底板42粗磨后,点焊到连接板41上,点焊时焊条从连接板41的焊接工艺孔处伸入,在不锈钢底板42的非安装面焊接,以保证在焊接时不使不锈钢底板42产生大的变形;4.将双钩板31焊接到滑动副安装底板2上;5.将双钩板31和滑动副安装底板2嵌入支撑管I的钩板槽11内,并和支撑管I焊接固定;6.将单钩板32焊接到滑动副安装底板2上,随后再和支撑管I焊接固定;7.按图3所示,在张拉梁45底板上和尼龙嵌板44上分别加工出凹槽和凸台。使张拉梁45和尼龙嵌板44通过凹槽和凸台互相啮合,并装配到位;8.将不锈钢底板42表面磨平抛光;9.将活塞杆卡箍46用螺钉固定在张拉梁45的侧板上,并张拉梁45设于滑动副安装底板2上;10.装配其他各零部件到位。
权利要求1.一种大吨位平面移动副装置,包括支撑管(I)、滑动副安装底板(2)、钩板(3)和平面移动副(4),钩板(3)固定在支撑管(I) 一端的外侧面,滑动副安装底板(2)嵌在钩板(3)内,平面移动副(4)设于滑动副安装底板(2)上且沿滑动副安装底板(2)滑动,其特征是: 钩板(3)由两个双钩板(31)和四个单钩板(32)组成,双钩板(31)是由底边两端各垂直伸出一个挡板构成的凹型槽,两个双钩板(31)以底边的中心处互相嵌接构成“十”字型框架,支撑管(I)的一个端面上开有两个互相垂直且连线都经过支撑管(I)中心的钩板槽(111),双钩板(31)构成的“十”字型框架嵌入支撑管(I)钩板槽内并和支撑管(I)焊接固定,双钩板(31)底板的上表面和支撑管(I)的端面齐平,双钩板(31)挡板位于支撑管(I)端面所在平面的上方; 单钩板(32)是由一个挡板垂直固定在底板一端构成的L型板,每个单钩板(32)和一个双钩板(31) —侧的挡板贴合固定,单钩板(32)的底板焊接固定在支撑管(I)的外侧面上,单钩板(32)底板的上表面和支撑管(I)的端面齐平,单钩板(32)挡板位于支撑管(I)端面所在平面的上方,单钩板(32)挡板的内侧沿和双钩板(31)挡板的内侧沿齐平; 滑动副安装底板(2)焊接固定在由支撑管(I)端面、双钩板(31)底板的上表面和单钩板(32)底板的上表面组成的支撑平面上,且滑动副安装底板(2)的四周被双钩板(31)挡板和单钩板(32)挡板所约束; 平面移动副⑷由连接板(41)、不锈钢底板(42)、限位条(43)、尼龙嵌板(44)、张拉梁(45)和油缸连接装置(46)组成,连接板(41)用螺栓固定在滑动副安装底板(2)上,不锈钢底板(42)焊接固定在连接板(41)上,不锈钢底板(42)的边缘处固定有限位条(43);张拉梁(45)由底板的两端各垂直固定一个侧板组成,尼龙嵌板(44)和张拉梁(45)底板互相嵌套,尼龙嵌板(44)的上表面和张拉梁(45)底板的下表面都设有凹槽和凸台,尼龙嵌板(44)的凹槽及凸台分别和张 拉梁(45)的凸台及凹槽互相啮合,张拉梁(45)底板通过尼龙嵌板(44)设于不锈钢底板(42)上且沿不锈钢底板(42)滑动;活塞杆卡箍(46)用螺钉固定在张拉梁(45)的侧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吨位平面移动副装置,其特征是:支撑管(I)的长度不小于5m;张拉梁(45)底板和不锈钢底板(42)之间以及尼龙嵌板(44)和不锈钢底板(42)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都不大于0.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所有运动在单一平面内或平行于单一平面的传动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吨位平面移动副装置。一种大吨位平面移动副装置,包括支撑管(1)、滑动副安装底板(2)、钩板(3)和平面移动副(4),其特征是双钩板(31)构成的“十”字型框架嵌入支撑管(1)钩板槽内并和支撑管(1)焊接固定,单钩板(32)的底板焊接固定在支撑管(1)的外侧面上;平面移动副(4)由连接板(41)、不锈钢底板(42)、限位条(43)、尼龙嵌板(44)、张拉梁(45)和油缸连接装置(46)组成。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结构强度大。
文档编号G01M13/00GK203083814SQ201220746638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31日
发明者文思人, 顾庆华, 朱金林, 张海良, 俞建群 申请人:浙江浦江缆索有限公司, 上海浦江缆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