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试片、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40802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检测试片、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为一种检测试片、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氧化还原物试剂取得样品检体的流动时间,并且可借由该流动时间校正分析物浓度的检测试片、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已广泛被使用于确定液态样品,例如血液与尿液中的各种待测物的浓度。目前市面上已出现许多各种样式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例如血糖传感器、胆固醇传感器、尿酸传感器及乳酸传感器等。更特别是,血糖传感器已被广泛地使用,并已成为糖尿病患每日的必须品。一般而言,血糖传感器为长条片状,并使用了至少两个电极,例如工作电极与参考电极,以产生正比于样品血液中的血糖量的电气信号,并传送该电气信号至血糖仪,借以显示血糖程度。另一方面,在许多研究及临床实验中,全血粘度测定可为临床许多疾病,特别为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已显示许多疾病,例如高血压、心脏病、冠状动脉心脏病、心肌梗塞、糖尿病、恶性肿瘤及慢性肝炎等疾病皆与血液粘度有高度相关。而影响血液粘度的因素很多,例如血液中的红血球的形状、大小、容积比都会影响血液粘度;白细胞和血小板在病理情况下对血液粘度也有一定影响。但由于血液中大多为红血球,使得血容比(Hematocrit,HCT)为影响血液粘度最重要的关键。再者,由于血液粘度愈大,愈不易流动,因此心脏、脑、肺脏、肾脏等器官的供血将会不足,导致前述疾病的病情加重,因此,血液粘度已成为监控病情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量测血液粘度,现有技术主要有毛细管式粘度计、锥板旋转式粘度计、同轴圆筒旋转式粘度计以及电子压力传感式粘度计,又以毛细管粘度计最常被使用。在毛细管粘度计中,若将体积、压差、管径和管长控制为常数,则流体的粘度与流过一定管长所用的时间成正比,只要将流体填充于毛细管中,量测其两固定点间的流动时间,经由波苏拉(Poiseuiller)定律即可得知流体粘度。但毛细管粘度计的使用有一些条件限制,例如毛细管的规格必须具有直、长、圆的特点、管长与管径的比通常要大于200、毛细管直径要大于或等于1mm等。另外,毛细管粘度计具有设备体积大、样本量多、反应时间长及不易清洁等缺点,并不适用于随身携带、实时检测,这对患者而言并不方便;若要进行大量检测,则每个受测者的检测时间都需要花费这么长的时间,以及采集足够用量的血液,不但缺乏效率,更不符合经济效益。除了前述量测血液粘度的方式外,美国专利公开号US2007/0251836A1曾提出一种分析液态样品的电化学传感器及方法,其具有用以输送液态样品的通道以及彼此分离并裸露于通道中的第一导电部及第二导电部,当第一导电部分接触液态样品时,会产生第一脉冲信号,当第二导电部分接触液态样品时,会产生第二脉冲信号,再根据第一脉冲信号与第二脉冲信号的时间差,可获得液态样品的粘度。然而,为了节省电源以及避免不必要的反应发生,一般电化学传感器提供的电压不会太高(通常小于0.5V),实际上若是仅靠血液等的液态样品与电极接触形成电路,其信号可能非常微弱且不稳定,很容易就隐没于背景噪声中而无法被探测出来;再者,此前案除了粘度检测功能之外,也可用于校正血糖浓度,电化学传感器的通道内就必须要加入酵素试剂,为了节省试片空间,探测血糖浓度的电极组都会设于第一导电部分以及第二导电部分之间,当液态样品流入通道时,同时进行探测,因此,酵素试剂的反应是与流动时间探测的机制会并存于相同的通道内,但这样的结构设计在探测两种反应信号时,很容易产生误差及干扰;另外,设于电极组上的酵素试剂本身还包括有固化剂、稳定剂、缓冲剂、表面活性剂等混合物,这些物质都可能会造成液态样品的流动性改变,容易导致流动时间探测上的误差。此外,由于加入酵素试剂原本就用于与液态样品的分析物进行反应,因此,时间探测的信号必须要等到血液样品与酵素发生反应后才会产生,否则将发生如前述般无法探测微弱信号或信号延迟的情况。因此,此前案在量测的稳定性不足,易造成探测流动时间的重现性不好。美国专利号US7258769则是以酵素试剂与血液样品反应,同时进行血液流动性探测以及血糖浓度探测的前案,其明确揭示了在试片上加入酵素试剂时,会产生如下的反应:Glucose+Gox-FAD→Gluconicacid+Gox-FADH2Gox-FADH2+Mox→Gox-FAD+Mred其中,Gox为葡萄糖氧化酶,其让血液中的血糖先与酵素反应,让酵素形成还原态,然后再与电子转移中介物反应,将中介物形成还原态;接着,此还原态的中介物会扩散到电极表面,其再借由电极的阳极端将中介物氧化,让电极产生电流变化以推算血糖浓度。因此其若要进行流动性探测,需要等血糖与酵素反应发生后,才能够产生足够强度的信号,但此时血液可能已经流过了其所设定的电极区域,造成实际流动状态与信号产生之间存在延迟,因而产生误差。因此,通道内的酵素试剂是针对分析物设计,并非流动时间设计,由此可知时间探测的信号必须要等酵素反应后才会产生,若只依靠血液样品中的电解质,这可能会造成信号不足或延迟,容易产生探测上的误差。美国专利号US8080153提出一种探测血容比校正分析物浓度的方法及系统,其利用取样区内的三个参考电极搭配工作电极探测填满时间,再借由取样区内的酵素试剂同时探测分析物浓度,最后以填满时间带入一组经验公式取得一校正后的分析物浓度。由该专利的图4得知血容比越高,填满时间越长,但图4中明显发现当血容比越高时,填充时间的数值越分散,这表示该专利所得结果的重现性并不好,容易造成错误的补偿。依据该专利的图5可得知,随着血容比越高,血糖浓度越低,当血容比高时,血液中的红血球增加,红血球会妨碍与电子中介物间的反应,同时,血液中的血浆减少,也会减缓电子中介物的扩散,进而导致血糖浓度比预期的值偏低。由该专利的图4得知,若填满时间为0.8秒时,则无法判断血容比(因为可能为55%或65%),由于血容比不同则血糖值的补偿也明显不同,故该专利很容易造成校正误判的风险。一般正常男性的血球容比约为39至50%,女性的血球容比值约为36至45%,一般糖尿病患者往往都还有其它并发疾病,像高血压、贫血、心血管疾病等,血球容比很容易就超出正常范围,当血球容比超出时,血糖浓度偏差越大,一定需要进行血糖浓度的校正,以避免误判而造成危及生命的风险。因此,有鉴于现有技术并不能精确反应血液粘度以及提供快速的量测,本发明遂提出一种检测试片及其检测装置与检测方法,以克服前述相关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检测试片,其可与一电化学仪搭配,利用一氧化还原物试剂来探测流动时间,提供足够明显的脉冲信号给电化学仪,以准确地检测一样品检体的粘度。为达成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试片,该检测试片包括一样品通道、一电极组及一氧化还原物试剂。样品通道包括有一入口端以及一排气端;电极组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该样品通道内,该电极组至少包括一第一电极、一第二电极以及一参考电极;氧化还原物试剂设置于该样品通道内,该氧化还原物试剂至少包括一对氧化还原物;其中当该样品检体进入该样品通道时,该对氧化还原物溶解并产生一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以供当该样品检体接触该第一电极及该参考电极时,产生一第一脉冲信号,当该样品检体接触该参考电极及该第二电极时,产生一第二脉冲信号,以供借由该第一脉冲信号及该第二脉冲信号而运算该样品检体的一流动时间,以根据该流动时间而运算取得该样品检体的一粘度。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检测装置,用以检测一样品检体,除可分别检测样品检体的流动时间及分析物浓度外,还可以该流动时间校正该分析物浓度,以取得更为准确的分析物浓度。为达成此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其包括一检测试片及一电化学仪。检测试片包括一第一样品通道、一第一电极组、一氧化还原物试剂、一第二样品通道、一第二电极组及一反应试剂。第一样品通道包括有一入口端以及一排气端;第一电极组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该第一样品通道内,该第一电极组至少包括一第一电极、一第二电极以及一第一参考电极;氧化还原物试剂设置于该第一样品通道内,该氧化还原物试剂至少包括一对氧化还原物,其中当该样品检体进入该第一样品通道时,该对氧化还原物溶解并产生一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以供当该样品检体接触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一参考电极时,产生一第一脉冲信号,当该样品检体接触该第一参考电极及该第二电极时,产生一第二脉冲信号,以供借由该第一脉冲信号及该第二脉冲信号而运算该样品检体的一流动时间。第二样品通道包括有一入口端以及一排气端;第二电极组设置于该第二样品通道内,该第二电极组至少包括一工作电极以及一第二参考电极;反应试剂设置于该第二样品通道内,该反应试剂至少包括一酵素,用于探测该样品检体的一分析物浓度。电化学仪与该检测试片电性连接,用以运算取得该流动时间及该分析物浓度,并以该流动时间校正该分析物浓度。本发明的再一目的为提供一种检测方法,用以检测一样品检体,除可分别检测样品检体的流动时间及分析物浓度外,还可以该流动时间校正该分析物浓度,以取得更为准确的分析物浓度。为达成此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方法,其借由与一电化学仪搭配用以检测一样品检体,该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检测试片,于该检测试片设置一第一样品通道、一第一电极组及一氧化还原物试剂,该第一电极组至少包括一第一电极、一第二电极以及一第一参考电极,该氧化还原物试剂至少包括一对氧化还原物;分别提供一电压给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接收该样品检体于该第一样品通道;溶解该对氧化还原物于该样品检体,同时产生一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记录当该样品检体接触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一参考电极时产生的一第一脉冲信号,及当该样品检体接触该第一参考电极及该第二电极时产生的一第二脉冲信号;借由该第一脉冲信号及该第二脉冲信号而运算该样品检体的一流动时间;借由该流动时间而运算取得该样品检体的一粘度;于该检测试片设置一第二样品通道、一第二电极组及一反应试剂,该第二电极组包括一工作电极、一探测电极以及一第二参考电极,该反应试剂至少包括一酵素;提供一反应电压给该工作电极;接收该样品检体于该第二样品通道;使该反应试剂与该样品检体的该分析物进行一电化学反应;借由该电化学反应,换算取得未校正的一分析物浓度;以及以该流动时间校正该分析物浓度。附图说明图1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检测试片与电化学仪搭配以检测样品检体的示意图;图2至图14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检测试片的各种结构示意图;图15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检测装置进行检测的示意图;图16A至图59B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检测试片的各种结构示意图;图60A至图62H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检测试片的第一样品通道及第二样品通道为串联形态的各种结构示意图;图63A至图74B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检测试片包括一时间探测电极的各种结构示意图;图75至图86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检测方法的各种步骤流程图;图87A至图87B显示借由本发明,以不同血容比的静脉血当作不同粘度的控制条件所得的结果。附图标记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首先,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试片,其可检测样品检体的流动时间,进而运算取得样品检体的粘度,因此可与电化学仪搭配而形成一粘度检测装置。以下请参考图1至图14关于本发明的检测试片。其中图1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检测试片与电化学仪搭配以检测样品检体的示意图;图2至图14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检测试片的各种结构示意图。首先,请参考图1,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试片10,其可供插置于一电化学仪20中,而与该电化学仪20搭配,用以检测一样品检体3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样品检体30为血液、尿液或唾液,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检测试片10包括:一样品通道12、一电极组14以及一氧化还原物试剂16。其中样品通道12包括有一入口端122以及一排气端124;电极组14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样品通道12内,电极组14包括一第一电极142、一第二电极144以及一参考电极146;氧化还原物试剂16设置于样品通道12内,氧化还原物试剂16至少包括一对氧化还原物,其包括一氧化物以及一还原物。其中氧化物或还原物指一种参与化学反应前后,其元素的氧化数具有相应的升降变化的物质。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对氧化还原物为铁氰化钾以及亚铁氰化钾,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用以参与氧化还原反应而可作为氧化还原物的物质包括了六胺氯化钌(III)、二甲基二茂铁、二茂铁、二茂铁单羧酸,7,7,8,8-四氰基对苯二醌二甲烷、四硫富瓦烯、二茂镍、N-甲基吖啶、四硫并四苯、N-甲基吩、氢醌、3-二甲基氨基苯甲酸、3-甲基-2-苯并噻唑啉酮腙、2-甲氧基-4-烯丙基苯酚、4-氨基安替比林、二甲基苯胺、4-氨基安替比林、4-甲氧萘酚、3,3’,5,5’-四甲基联苯胺、2,2-连氮基-二-[3-乙基磺酸]、邻联二茴香胺邻-甲苯胺、2,4-二氯苯酚、4-氨基比林、联苯胺、普鲁士蓝等物质。此处需注意的是,本发明也可采用其它性质接近的物质作为氧化还原物,并不限定为以上列举的范围。此外,氧化还原物试剂16除可包括一对氧化还原物外,还可包括表面活性剂、缓冲剂等物质。较佳的氧化还原物具有低氧化还原电位,除了可以降低供应的电压源、节省成本外,还可减少其它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如图1所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检测试片10可与电化学仪20搭配,用以检测样品检体30。其中,氧化还原物试剂16以及至少一部分的第一电极142、第二电极144及参考电极146设置于样品通道12中;并且第一电极142、第二电极144以及参考电极146三者互不接触,彼此为分离地设置。因此,在开始进行样品检体30的检测前,第一电极142、第二电极144以及参考电极146彼此间并不导通。如图1所示,为了符合大气原理而让样品检体30在进行检测时可以在样品通道12中流动不阻塞,因此本发明的检测试片10的样品通道12具有排气端124的设计,以让样品检体30注入样品通道12时,位于样品检体30前端的气体可以排出,以使样品检体30可以顺利流动。借由排气端124的设计,当样品检体30进入样品通道12后会朝向排气端124流动。当样品检体30在样品通道12中流动时,将先接触氧化还原物试剂16中的氧化还原物,并且接着接触到第一电极142,然后接触到参考电极146,最后接触到第二电极144。因此,当样品检体30进入样品通道12后,将接触该对氧化还原物,使得该对氧化还原物溶解并因为电化学仪20所施加的电压而产生一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以供当该样品检体30持续沿着样品通道12流动而接触到第一电极142及参考电极146时,将因为样品检体30的导电性而在第一电极142及参考电极146间形成导电电路,因而产生第一脉冲信号;接着,当样品检体30继续沿着样品通道12流动而接触到参考电极146以及第二电极144时,将同样因为样品检体30的导电性而在参考电极146以及第二电极144间形成导电电路,因而产生第二脉冲信号。接着,电化学仪20即可借由该第一脉冲信号及该第二脉冲信号而运算该样品检体30的流动时间,并可根据该流动时间而运算取得该样品检体30的粘度。由于在样品通道12中的第一电极142、第二电极144以及参考电极146之间的间隔距离是已知的,因此可以借由获得第一脉冲信号以及第二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而得知样品检体30的流速,进而确定此样品检体30的粘度为何。由于借由流动时间计算粘度的技术为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通常知识的人员已知的知识,因此不再予以赘述。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氧化还原物试剂16的一对氧化还原物与样品检体30接触前尚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在与样品检体30接触溶解于样品检体30后,流经由电化学仪20施以电压的电极组14时,才会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此时由于样品检体30作为溶剂,故不参与反应。此时氧化物(被还原物)以及还原物(被氧化物)之间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有电子的产生,因而大幅强化了样品检体30的反应性。本发明借由设置氧化还原物试剂16,将能确保获得精确的第一脉冲信号及第二脉冲信号,进而取得精确的样品检体30的粘度。本发明采用氧化还原物试剂16而使样品检体30的反应性提高,其优异之处在于效果非常迅速,具有实时性。在样品检体30溶有氧化还原物后,即可提供足够的反应物,让导电电路形成时,能立即产生明显的脉冲信号,致使用户得到的数据信息能够真实反应检测试片10内的流动结果。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样品通道12中,第一电极142邻近于样品通道12的入口端122,第二电极144邻近于样品通道12的排气端124,并且参考电极146介于第一电极142及第二电极144之间,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本发明的电极组14可有各种不同的配置方式,以下将再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氧化还原物试剂16覆盖于电极组14的至少一部分,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只要氧化还原物试剂16的设置能确保样品检体30在接触到电极组14时乘载并溶解氧化还原物试剂16中的氧化还原物即可。本发明的氧化还原物试剂16可有各种不同的配置方式,以下将再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样品通道12的入口端122设置于检测试片10的前端,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本发明的样品通道12的入口端122也可设置于检测试片10的侧边,而可有各种不同的配置方式,以下将再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电极组14包括第一电极142、第二电极144及参考电极146,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本发明的电极组14也可包括其它额外的电极,以增加计算流动时间的准确性,以下将再进一步说明。接着请参考图2至图14关于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检测试片的各种结构示意图,以供显示各种电极组、氧化还原物试剂、样品通道的配置方式。请参考图2关于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检测试片的一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检测试片10包括一基板40、一间隔层50以及一上盖层60。其中电极组14设置于该基板40上;间隔层50覆盖于该基板40上,而裸露部分该电极组14;并且上盖层60覆盖于该间隔层50上,因而整体形成样品通道12。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本发明配合样品通道12的形状,而于间隔层50上形成具有对应形状的一缺口51,使得样品检体30可以于样品通道12中流动。并且,本发明的检测试片10包括一贯穿孔70,借由该贯穿孔70可贯穿基板40、间隔层50以及上盖层60,而连通样品通道12的排气端124,以增加样品检体30的排气面积,以利样品检体30可于样品通道12中顺利流动。采取贯穿孔的优点在于样品检体30抵达排气孔时会立即停止,不会受到上盖层60或基板40额外产生的拖曳,维持毛细管本身的流动性。但是需注意的是,本发明也可仅于上盖层60或基板40上设置排气孔而不贯穿两者,如此仍能达成排气的作用。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氧化还原物试剂16设置于电极组14之前。样品检体30进入样品通道12后先接触氧化还原物试剂16中的一对氧化还原物,接着乘载并溶解氧化还原物试剂16中的氧化还原物再接触电极组14。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样品通道12中,第一电极142邻近于样品通道12的入口端122,第二电极144邻近于样品通道12的排气端124,而参考电极146则为分叉状设计,分叉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极142及第二电极144相邻。也即参考电极146的分叉状一端邻近于样品通道12的入口端122,参考电极146的分叉状另一端邻近于样品通道12的排气端124。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本发明可综合图3中氧化还原物试剂16的配置方式及图4中参考电极146的配置方式。也即,氧化还原物试剂16设置于电极组14之前;并且在样品通道12中,参考电极146为长条状设计,其长条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极142及第二电极144相邻。如图6至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相对于图3至图5的样品通道12的入口端122设置于检测试片10的前端,样品通道12的入口端122也可设置于检测试片10的侧边。在图3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样品检体30是由检测试片10的前端注入,而在图6至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样品检体30是由检测试片10的侧边注入。在图6至图8所示的架构之下,虽然样品检体30的移动路线与图3至图5所示的架构有所改变,但样品检体30在样品通道12当中所会接触到的组件依然是氧化还原物试剂16以及电极组14,其科学原理以及技术特征并未有所改变。此外,如图8A至图8D所示,本发明的电极组也可为堆栈排列的设计,将参考电极146设计为与第一电极142及第二电极144位于不同平面。其中图8A及图8C分别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电极组为堆栈排列的检测试片的示意图;而图8B及图8D分别为图8A及图8C所示的检测试片组合后的示意图。如图8A至图8D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本发明也可将第一电极142及第二电极144设置于该基板40上;间隔层50覆盖于该基板40上,而裸露部分第一电极142及第二电极144;并且上盖层60覆盖于该间隔层50上,而将参考电极146设置上盖层60的下表面,形成堆栈排列的电极组14,因而整体形成样品通道12。此处需注意的是,在本发明的电极组14为堆栈排列的情形下,样品通道12的入口端122可设置于检测试片10的前端(如图8A及图8B所示),或者样品通道12的入口端122也可设置于检测试片10的侧边(如图8C及图8D所示)。如图9至图1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检测试片10的电极组14还包括有一第三电极148。当样品检体30流经第三电极148及参考电极146时,产生一第三脉冲信号,以供借由第一脉冲信号、第二脉冲信号及第三脉冲信号而运算样品检体30的流动时间,进而根据流动时间而运算取得样品检体30的粘度。其中,如图9所示,在样品通道12中,第三电极148邻近于第一电极142;或者,如图10至图14所示,在样品通道12中,第三电极148设于第一电极142与第二电极144之间。借由第三电极148的设置,本发明可以取得至少两组流动时间,以供进一步确认记录到的流动时间是否有误,若经推算后两流动时间差异过大时,则发出错误通知使用者。除此之外,在图9至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电极组、氧化还原物试剂及样品通道也可有前述的各种不同配置方式。另外,本发明的样品通道12的宽度也可为各种不同的配置。由于样品通道12越宽,除了样品检体30的流动速度可能太快外,样品检体30的流动行为较容易受到使用者因素(如震动、晃动或翻转)及检测试片10使用方式不同(如正插、反插或立插)受重力影响而干扰到流动特性。然而若样品通道12的宽度设计过窄,则样品检体30的流动时间可能会过于漫长,除增加检测时间外,甚至提高了样品检体30进入样品通道12的难度,并不切实际。故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样品检体30为血液时,样品通道12的宽度较佳为0.2至2毫米,长度较佳为5至15毫米,容量为大约0.1至1微升,如此除可减少了样品检体30可能受到重力的影响而干扰到流动特性,又不会舍弃检测试片10的快速以及方便性。综上所述,当本发明的检测试片10插入到电化学仪20时,电化学仪20会提供一电压给第一电极142、第二电极144以及参考电极146,溶有氧化还原物的样品检体30于样品通道12中通过各个电极表面时,会产生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仪20量测并记录因导电电路形成而获得的脉冲信号,通过脉冲信号的时间差来计算样品检体30的粘度。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检测试片10与电化学仪20的连接方式是以电化学仪20的插槽为连接接口,用户只要让检测试片10的电极有直接暴露出的一端插入插槽即可。此外,电极组12的各个电极的材料可包括任何适当传导或半导体材料,如钯、金、铂、银、铱、碳、氧化铟锡、氧化铟锌、铜、铝、镓、铁、汞齐、钽、钛、锆、镍、锇、铼、铑钯、有机金属等或已知的其它传导材料或半导体材料。并且,电极组14的各个电极可借溅镀法、气相沉积法、网印法或任何适当制造方法形成。举例言之,一个或多个电极可借溅镀、蒸镀、电镀、超音波喷雾、加压喷雾、直接写入、影罩光刻术、剥离光刻术、或激光烧蚀至少部分制成。接着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装置,用以检测一样品检体,其除了可检测样品检体的流动时间外,还可检测样品检体的分析物浓度,并进而以流动时间校正该分析物浓度。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检测装置可作为一血糖检测装置。以下请参考图15至图59B关于本发明的检测装置。其中图15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检测装置进行检测的示意图;图16A至图59B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检测试片的各种结构示意图。首先,请参考图15,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装置1,其包括一检测试片10A及一电化学仪20A。其中检测试片10A可供插置于电化学仪20A中,而与该电化学仪20A搭配,用以检测样品检体30A。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样品检体30A为血液、尿液或唾液,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如图15所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本发明的检测试片10A包括:一第一样品通道12A、一第一电极组14A、一氧化还原物试剂16A、一第二样品通道12B、一第二电极组14B以及一反应试剂16B。第一样品通道12A包括有一入口端122A以及一排气端124A;第一电极组14A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第一样品通道12A内,该第一电极组14A至少包括一第一电极142A、一第二电极144A以及一第一参考电极146A;氧化还原物试剂16A设置于该第一样品通道12A内,该氧化还原物试剂16A至少包括一对氧化还原物,其包括一种氧化物以及一种还原物。其中氧化物或还原物指一种参与化学反应前后,其元素的氧化数具有相应的升降变化的物质。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氧化还原物试剂16A的该对氧化还原物为铁氰化钾以及亚铁氰化钾,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用以参与氧化还原反应而可作为氧化还原物的物质包括了六胺氯化钌(III)、二甲基二茂铁、二茂铁、二茂铁单羧酸,7,7,8,8-四氰基对苯二醌二甲烷、四硫富瓦烯、二茂镍、N-甲基吖啶、四硫并四苯、N-甲基吩、氢醌、3-二甲基氨基苯甲酸、3-甲基-2-苯并噻唑啉酮腙、2-甲氧基-4-烯丙基苯酚、4-氨基安替比林、二甲基苯胺、4-氨基安替比林、4-甲氧萘酚、3,3’,5,5’-四甲基联苯胺、2,2-连氮基-二-[3-乙基磺酸]、邻联二茴香胺邻-甲苯胺、2,4-二氯苯酚、4-氨基比林、联苯胺、普鲁士蓝等物质。此处需注意的是,本发明也可采用为其它性质接近的物质作为氧化还原物,并不限定为以上列举的范围。此外,氧化还原物试剂16A除可包括一对氧化还原物外,还可包括表面活性剂、缓冲剂等物质。较佳的氧化还原物具有低氧化还原电位,除了可以降低供应的电压源,节省成本,还可减少其它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第二样品通道12B包括有一入口端122B以及一排气端124B;第二电极组14B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第二样品通道12B内,该第二电极组14B至少包括一工作电极147以及一第二参考电极146B;反应试剂16B设置于该第二样品通道12B内,该反应试剂16B至少包括一特定酵素,用于探测该样品检体30A的一特定分析物浓度。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反应试剂16B除了包括酵素外,也可包括高分子固形物、表面活性剂、缓冲剂、电子媒介物等物质。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分析物可为血糖、血脂、胆固醇、尿酸、酒精、三酸甘油脂、酮体、肌酸酐、乳酸或血红素,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此处需注意的是,由于酵素会影响流动检测,因此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第一样品通道12A内的流动检测受到影响,本发明的氧化还原物试剂16A并不包括酵素。如图15所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检测装置1的检测试片10A与电化学仪20A搭配,用以检测样品检体30A。其中,氧化还原物试剂16A以及至少一部分的第一电极142A、第二电极144A及第一参考电极146A设置于第一样品通道12A中;并且第一电极142A、第二电极144A以及第一参考电极146A三者互不接触,彼此为分离的设置。此外,反应试剂16B以及至少一部分的工作电极147及第二参考电极146B设置于第二样品通道12B中;并且工作电极147以及第二参考电极146B两者互不接触,彼此为分离的设置。因此,在开始进行样品检体30A的检测前,第一电极142A、第二电极144A以及第一参考电极146A彼此间并不导通;并且工作电极147以及第二参考电极146B两者间也不导通。如图15所示,当开始进行样品检体30A的检测后,该样品检体30A进入第一样品通道12A时,该对氧化还原物溶解并因电化学仪20A所施加的电压而产生一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以供当该样品检体30A接触该第一电极142A及该第一参考电极146A时,产生一第一脉冲信号,当该样品检体30A接触该第一参考电极146A及该第二电极144A时,产生一第二脉冲信号,以供借由该第一脉冲信号及该第二脉冲信号而运算该样品检体30的一流动时间。此外,当该样品检体30A进入第二样品通道12B时,与该反应试剂16B的酵素进行反应,以供当该样品检体30A接触该工作电极147及该第二参考电极146B时,产生一反应信号,以供借由该反应信号而运算该样品检体30的分析物浓度。如图15所示,为了符合大气原理而让样品检体30A在进行检测时可以在第一样品通道12A及/或第二样品通道12B中流动不阻塞,因此本发明的检测试片10A具有排气端124A及124B的设计,以让样品检体30A注入第一样品通道12A及/或第二样品通道12B时,位于样品检体30A前端的气体可以排出,以使样品检体30A可以顺利流动。借由排气端124A及124B的设计,当样品检体30A进入第一样品通道12A及/或第二样品通道后会朝向排气端124A及/或124B流动。当样品检体30A在第一样品通道12A中流动时,将先接触氧化还原物试剂16A中的氧化还原物,并且接着接触到第一电极142A,然后接触到第一参考电极146A,最后接触到第二电极144A。因此,当样品检体30A进入第一样品通道12A后,将接触该对氧化还原物,使得该对氧化还原物溶解并因为电化学仪20A所施加的电压而产生一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以供当该样品检体30A持续沿着第一样品通道12A流动而接触到第一电极142A及第一参考电极146A时,将因为样品检体30A的导电性而在第一电极142A及第一参考电极146A间形成导电电路,因而产生第一脉冲信号;接着,当样品检体30A继续沿着第一样品通道12A流动而接触到第一参考电极146A以及第二电极144A时,将同样因为样品检体30A的导电性而在第一参考电极146A以及第二电极144A间形成导电电路,因而产生第二脉冲信号。接着,电化学仪20A即可借由该第一脉冲信号及该第二脉冲信号而运算该样品检体30A的流动时间,并可根据该流动时间而运算取得该样品检体30A的粘度。由于在第一样品通道12A中的第一电极142A、第二电极144A以及第一参考电极146A之间的间隔距离是已知的,因此可以借由获得第一脉冲信号以及第二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而得知样品检体30A的流速,进而确定此样品检体30A的粘度为何。由于借由流动时间计算粘度的技术为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通常知识的人员的已知知识,因此不再予以赘述。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氧化还原物试剂16A的一对氧化还原物与样品检体30A接触前尚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在与样品检体30A接触溶解于样品检体30A后,流经由电化学仪20A施以电压的第一电极组14A时,才会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此时由于样品检体作为溶剂,故不参与反应。此时氧化物(被还原物)以及还原物(被氧化物)之间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有电子的产生,因而大幅强化了样品检体30A的反应性。本发明借由设置氧化还原物试剂16A,将能确保获得精确的第一脉冲信号及第二脉冲信号,以探测样品检体30A的流动时间,进而取得精确的样品检体30A的粘度。如图15所示,样品检体30A除在第一样品通道12A中流动外,样品检体30A也将于第二样品通道12B中流动。当样品检体30A在第二样品通道12B中流动时,将先接触反应试剂16B中的特定酵素,而与样品检体30A中的特定分析物反应,并且接着接触到第二参考电极146B,然后接触到工作电极147,进而可探测取得该样品检体30A的一特定分析物浓度。如图15所示,本发明借由分别将具有一对氧化还原物的氧化还原物试剂16A设置于该第一样品通道12A内,及将反应试剂16B设置于该第二样品通道12B内,而可取得样品检体30A的流动时间及分析物浓度。由于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分别设置不同的试剂,进行不同的检测任务,各自独立,故可避免探测流动时间及分析物浓度时所造成的相互干扰。此外,由于氧化还原物不会影响样品检体30A的流动,当样品检体30A流过时可立刻溶解,故借由本发明可准确地探测样品检体30A的流动时间,进而取得精确的样品检体30A的粘度。本发明再借由该准确的样品检体30A流动时间来校正该样品检体30A的分析物浓度,因而可获得精确的分析物浓度数值。本发明采用氧化还原物试剂16A而使样品检体30A的反应性提高,其优异的处在于效果非常迅速,具有实时性,不必等待样品检体30A与酵素反应,因此在样品检体30A溶有氧化还原物后,即可提供足够的反应物,让导电电路形成时,能立即产生明显的脉冲信号,致使用户得到的数据信息能够真实反应检测试片10A内的流动结果。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样品检体30A为血液,分析物浓度为血糖浓度。由于血液本身为一混合物,存在许多生理物质,因此,当以电化学方法进行分析物浓度时,一般都需要进行校正及补偿。例如血糖浓度会随血容比不同而产生偏差的风险,一般正常的血容比为35至55%,但对于血容比偏低的贫血患者或血容比偏高的婴幼儿就很容易产生判读过高或过低的情形。另外,美国临床诊断中心标准列出的16种电化学干扰物质,其中包括有对乙酰氨基酚、抗坏血酸维生素C、水扬酸、甲苯磺丁脲、四环素、甲磺吖庚脲、多巴胺、胆红素、麻黄碱、胆固醇、布洛芬、肌氨酸酐、左旋多巴、甘油三酸酯、甲基多巴、尿酸盐。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消除红血球对于分析物浓度的干扰,更有提出一种利用交流阻抗法的方法。美国专利US7407811公告说明书揭示了一种测量检体中分析物浓度时降低血容比干扰的方法,其中测量血容比的方法于测量时提供一交流信号于一生物检体中,并测量该交流信号所反应的相位角以及导纳强度,再配合公式导入而取得一血容比值。另,美国专利US2011/0139634A1公开说明书也揭示了一种利用固定频率的交流信号探测血容比的方法。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本发明可于电化学仪20A取得样品检体30A的流动时间后,借由电化学仪20A提供一交流信号至第一电极组14A,使样品检体30A产生一反应电流,以供进一步根据该反应电流推算一血容比,再将借由该反应电流推算的血容比与借由流动时间推算的血容比进行比对。若两者相近时,则依据该流动时间运算补偿该分析物浓度,而获得更精确的分析物浓度;若两者差异大于一预设范围时,则发出错误通知使用者。关于以提供交流信号补偿该分析物浓度的技术已为现有技术,并已揭示于美国专利US7407811及US2011/0139634A1说明书中,该两份说明书以引用方式并入此处,故不再赘述。由于血液样品中不仅只有一种分析物,还存在许多其它成分的物质,像尿素、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龙胆酸等,当中可能包括有氧化物或还原物,这些氧化还原物质在进行电化学反应时,都会一起参与反应,因此,电化学仪20A获得到的反应信号需要再进行校正、补偿。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本发明也可于电化学仪20A取得样品检体30A的流动时间后,借由电化学仪20A提供一电压至第一电极组14A,使样品检体30A产生一电化学反应电流,此电化学反应电流为血液检体的背景电流或干扰物电流,应不属于实际分析物浓度的反应电流,所以根据该电化学反应电流可以运算补偿该分析物浓度,而获得更精确的分析物浓度。其中探测背景电流所提供的电压应与探测分析物浓度的电压相同。此电化学反应电流运算校正分析物浓度时,可能为正补偿或负补偿。关于电化学量测中移除干扰物影响的技术已为现有技术,并已揭示于美国专利US7653492说明书中,该说明书以引用方式并入此处,故不再赘述。如图1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第一样品通道12A中,第一电极142A邻近于第一样品通道12A的入口端122A,第二电极144A邻近于第一样品通道12A的排气端124A,并且参考电极146A介于第一电极142A及第二电极144A之间,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本发明的第一电极组14A可有各种不同的配置方式,以下将再进一步说明。如图1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组14A与第二电极组14B相邻排列,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本发明的第一电极组14A与第二电极组14B的排列方式可有各种不同的配置方式,以下将再进一步说明。如图1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第一样品通道12A中,氧化还原物试剂16A覆盖于第一电极组14A的至少一部分,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只要氧化还原物试剂16A的设置能确保样品检体30A在接触到第一电极组14A时乘载并溶解氧化还原物试剂16A中的氧化还原物即可。本发明的氧化还原物试剂16A可有各种不同的配置方式,以下将再进一步说明。如图1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第二样品通道12B中,反应试剂16B覆盖于第二电极组14B的至少一部分,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只要反应试剂16B的设置能确保样品检体30A在接触到第二电极组14B时与酵素进行反应即可。本发明的反应试剂16B可有各种不同的配置方式,以下将再进一步说明如图1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样品通道12A的入口端12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的入口端122B设置于检测试片10A的前端,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本发明的第一样品通道12A的入口端122A及/或第二样品通道12B的入口端122B也可设置于检测试片10A的侧边,而可有各种不同的配置方式,以下将再进一步说明。如图1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组14A包括第一电极142A、第二电极144A及第一参考电极146A,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本发明的第一电极组14A也可包括其它额外的电极,以增加计算流动时间的准确性,以下将再进一步说明。此外,如图1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二电极组14B包括工作电极147及第二参考电极146B,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本发明的第二电极组14B也可包括其它额外的电极,以增加计算分析物浓度的准确性,以下将再进一步说明。如图1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为平行排列,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本发明的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也可以其它排列方式予以配置性,以下将再进一步说明。接着请参考图16A至图59B关于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检测试片的各种结构示意图,以供显示各种电极组、氧化还原物试剂、样品通道的配置方式。如图16A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检测装置1的检测试片10A的第二电极组14B还包括有一探测电极149,邻近于第二样品通道12B的排气端124B。探测电极149除了用以进行样品检体30A是否已填满第二样品通道12B的探测外,还可当作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此两通道填满的判断,以供判断检测试片10A是否运作正常,关于该判断方法,本说明书之后将有进一步说明。如图16B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检测试片10A的第一电极组14A还包括有一第三电极148A。当样品检体30A流经第三电极148A及第一参考电极146A时,产生一第三脉冲信号,以供借由第一脉冲信号、第二脉冲信号及第三脉冲信号而运算样品检体30A的流动时间,进而根据流动时间而运算取得样品检体30A的粘度。其中,如图16A所示,第三电极148A设于第一电极142A与第二电极144A之间,但是本发明不以此为限,第三电极148A也可设置为相邻于第一电极142A。除此之外,在图16B所示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第一电极组14A、第二电极组14B、氧化还原物试剂16A、反应试剂16B、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也可有各种不同的配置方式。如图1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检测试片10A的第一电极组14A的第一参考电极146A与第二电极组14B的第二参考电极146B为同一电极,如此可节省设置一个参考电极。如图1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氧化还原物试剂16A可设置于邻近于第一样品通道12A的入口端122A,而设置于第一电极组14A之前。样品检体30A进入第一样品通道12A后先接触氧化还原物试剂16A中的一对氧化还原物,接着乘载并溶解氧化还原物试剂16A中的氧化还原物再接触第一电极组14A。如图18A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检测试片10A包括一基板40A、一间隔层50A以及一上盖层60A。其中第一电极组14A及第二电极组14B设置于该基板40A上;间隔层50A覆盖于该基板40A上,而裸露部分第一电极组14A及第二电极组14B;并且上盖层60A覆盖于该间隔层50A上,因而整体形成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如图18A所示,本发明配合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的形状,而于间隔层50A上形成具有对应形状的一缺口51A,使得样品检体30A可以于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中流动。并且,本发明的检测试片10A包括一贯穿孔70A,借由该贯穿孔70A可贯穿基板40A、间隔层50A以及上盖层60A,而连通第一样品通道12A的排气端124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的排气端124B,以增加样品检体30A的排气面积。采取贯穿孔的优点在于样品检体30A抵达排气孔时会立即停止,不会受到上盖层60A或基板40A额外产生的拖曳,维持毛细管本身的流动性。但是需注意的是,本发明也可仅于上盖层60A或基板40A上设置排气孔而不贯穿两者,如此仍能达成排气的作用。如图18B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检测试片10A包括一基板40A、一间隔层50A以及一上盖层60A。其中第一电极组14A的第一电极142A、第二电极144A及第二电极组14B的工作电极147设置于基板40A上;间隔层50A覆盖于该基板40A上,而裸露部分第一电极组14A的第一电极142A、第二电极144A及第二电极组14B的工作电极147;并且上盖层60A覆盖于该间隔层50A上,因而整体形成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并且第一电极组12A的第一参考电极146A及第二电极组12B的第二参考电极146B设置于上盖层60A的下表面。其中,第一参考电极146A及第二参考电极146B也可如图17所示,设置为同一电极。此外,如图19至图2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的排列方式也可以V字型或Y字型等非平行方式排列;并且,第一样品通道12A的入口端12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的入口端122B不相连通,但可相邻近或分离,以使样品检体30A同时或分开进入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如图19至图2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第一样品通道12A中,第一电极142A邻近于第一样品通道12A的入口端122A,第二电极144A邻近于第一样品通道12A的排气端124A,而第一参考电极146A则介于第一电极142A及第二电极144A之间(如图19、图20、图23及图24所示);或者,第一参考电极146A为分叉状设计,分叉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极142A及第二电极144A相邻(如图21、图22、图25及图26所示)。如图27至图30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本发明也可借由各种排列方式,将第一参考电极146A及第二参考电极146B设置为同一电极,如此即可节省设置一个电极。如图31至图3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样品通道12A可为由检测试片10A的前端连通至侧边的斜向方式设置,而第二样品通道12B可为由检测试片10A的前端朝向后端的直向方式设置。第一样品通道12A与第二样品通道12B的入口端122A及122B不相连通,且排气端124A及124B也不相连通,以形成两个独立的通道,以使样品检体30A分别进入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如此可避免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间的彼此干扰及影响。依据图31至图36所示的结构,由于第一样品通道12A为由检测试片10A的前端连通至侧边的斜向方式设置,因此第一样品通道12A的排气端124A即连通至检测试片10A侧边的开放端,而可具备排气的作用。因此,仅需另于上盖层60A上设置一贯穿孔70B连通间隔层50A及基板40A上第二样品通道12B的排气端124B,即可达成排气的作用。并且第一参考电极146A与第二参考电极146B可分别设置(如图31至图34所示);或者,将第一参考电极146A及第二参考电极146B设置为同一电极(如图35及图36所示)。如图37至图4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样品通道12A可为由检测试片10A的前端朝向后端的直向方式设置,而第二样品通道12B可为由检测试片10A的前端朝向后端的直向方式设置。第一样品通道12A与第二样品通道12B的入口端122A及122B不相连通,且排气端124A及124B也不相连通,以使样品检体30A分别进入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依据图37至图41所示的结构,则需于上盖层60A上设置两贯穿孔70C及70D分别连通间隔层50A及基板40A上第一样品通道12A的排气端124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的排气端124B,即可达成排气的作用。并且第一参考电极146A与第二参考电极146B设置为同一电极。如图42至图48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样品通道12A可为由检测试片10A的前端朝向后端的直向方式设置,而第二样品通道12B可为由检测试片10A的前端朝向后端的直向方式设置。第一样品通道12A与第二样品通道12B的入口端122A及122B相邻近,可同时吸引样品检体30A,且排气端124A及124B也相连通,而借设置在间隔层50A的一中隔条52区隔出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以使样品检体30A同时进入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依据图42至图48所示的结构,则需于上盖层60A上设置贯穿孔70A连通至基板40A上第一样品通道12A的排气端124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的排气端124B,即可达成排气的作用。并且第一参考电极146A与第二参考电极146B设置为同一电极。请参考图49A至图50B关于本发明的检测试片10A的较佳实施例。其中图49A及图50A显示检测试片10A的基板40A、间隔层50A及上盖层60A;而图49B及图50B则分别显示图49A及图50A的基板40A、间隔层50A及上盖层60A组合后的示意图。经由实验可知,若要使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能够同时导入样品检体30A,则两个通道的入口端122A、122B的寛度大小必须相同或接近,且两个入口端122A、122B的间距不能过大,较佳宽度为0.2至1毫米,较佳间距为0.01至1.5毫米,而与样品通道的整体宽度较为无关。若两样品通道的入口端大小不同时,样品通道的入口端较大者容易通过,样品通道的入口端较小者不容易通过,如此则无法同时导入样品检体30A。此外,较佳的两样品通道的入口端不能相连接形成一通道入口,两样品通道的入口端必须分离,不然样品检体30A容易只导入其中一样品通道,而无法同时导入。因此,如图49A至图50B所示,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的入口端122A及122B的宽度实质上相同,以便能够同时导入样品检体30A。如图49A及图49B所示,第一样品通道12A可为由检测试片10A的前端向前延伸的直向设计;或者,如图50A及图50B所示,第一样品通道12A可为由检测试片10A的前端向侧边延伸的斜向设计。如图51A至图59B所示,本发明的第一电极组14A及第二电极组14B也可为堆栈排列的设计,而将第一电极组14A及第二电极组14B设计为位于不同平面;并且本发明的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也可为堆栈排列的设计,而将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设计为与位于不同平面。其中图51A、图52A、图53A、图54A、图55A、图56A、图57A、图58A及图59A分别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堆栈排列的检测试片的示意图;而图51B、图52B、图53B、图54B、图55B、图56B、图57B、58B及59B则分别为图51A、图52A、图53A、图54A、图55A、图56A、图57A、图58A及图59A所示的检测试片组合后的示意图。如图51A、图54A及图51B、图54B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检测试片10A包括基板40A、第一间隔层50C、第一上盖层60C、第二间隔层50D及第二上盖层60D。其中该基板包括一第一表面401以及一第二表面402,第一电极组14A设置于该第一表面401,第二电极组14B设置于该第二表面402;第一间隔层50C覆盖于基板40A上的该第一表面401,裸露部分第一电极组14A;第一上盖层60C覆盖于第一间隔层50C上,以形成第一样品通道12A;第二间隔层50D覆盖于基板40A上的该第二表面402,裸露部分第二电极组14B;以及第二上盖层60D覆盖于第二间隔层50D上,以形成该第二样品通道12B。如此即形成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为垂直堆栈排列的形态。其中,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可由检测试片10A的前端向前延伸的方式设置(如图51A及图51B所示);或者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可由检测试片10A的前端向侧边延伸的方式设置(如图54A及图54B所示)。如图52A、图55A及图52B、图55B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检测试片10A包括基板40A、第一间隔层50C、第一上盖层60C、第二间隔层50D及第二上盖层60D。其中第一电极组14A设置于该基板40A上;第一间隔层50C覆盖于基板40A上,裸露部分第一电极组14A;第一上盖层60C覆盖于第一间隔层50C上,以形成第一样品通道12A,并且第二电极组14B设置于该第一上盖层60C上;第二间隔层50D覆盖于第一上盖层60C上,裸露部分第二电极组14B;以及第二上盖层60D覆盖于第二间隔层50D上,以形成该第二样品通道12B,如此即形成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为垂直堆栈排列的形态。其中,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可由检测试片10A的前端向前延伸的方式设置(如图52A及图52B所示);或者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可由检测试片10A的前端向侧边延伸的方式设置(如图55A及图55B所示)。如图53A、图56A及图53B、图56B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检测试片10A包括第一基板40C、第一间隔层50C、第一上盖层60C、第二基板40D、第二间隔层50D及第二上盖层60D。其中第一电极组14A设置于第一基板40C上;第一间隔层50C覆盖于第一基板40C上,裸露部分第一电极组14A;第一上盖层60C覆盖于第一间隔层50C上,以形成第一样品通道12A;第二电极组14B设置于该第二基板40D上;第二间隔层50D覆盖于第二基板40D上,裸露部分第二电极组14B;以及第二上盖层60D覆盖于第二间隔层50D上,以形成该第二样品通道12B,再利用一粘着层将第一上盖层60C和第二基板40D贴合。如此也可形成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为垂直堆栈排列的形态。其中,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可由检测试片10A的前端向前延伸的方式设置(如图53A及图53B所示);或者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可由检测试片10A的前端向侧边延伸的方式设置(如图56A及图56B所示)。如图57A及图57B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检测试片10A包括基板40A、第一间隔层50C、第一上盖层60C、第二间隔层50D及第二上盖层60D。其中该基板包括一第一表面401以及一第二表面402,第一电极组14A的第一电极142A及第二电极144A设置于该第一表面401,第二电极组14B设置于该第二表面402;第一间隔层50C覆盖于基板40A上的该第一表面401,裸露部分第一电极组14A的第一电极142A及第二电极144A;第一上盖层60C覆盖于第一间隔层50C上,并且第一电极组14A的第一参考电极146A设置于第一上盖层60C的上表面,以形成第一样品通道12A;第二间隔层50D覆盖于基板40A上的该第二表面402,裸露部分第二电极组14B;以及第二上盖层60D覆盖于第二间隔层50D上,以形成该第二样品通道12B,如此即形成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为垂直堆栈排列的形态。如图58A及图58B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检测试片10A包括基板40A、第一间隔层50C、第一上盖层60C、第二间隔层50D及第二上盖层60D。其中第二电极组14B设置于该基板40A上;第二间隔层50D覆盖于基板40A上,裸露部分第二电极组14B,第二上盖层60D覆盖于第二间隔层50D上,以形成第二样品通道12B;并且第一电极组14A的第一电极142A及第一电极144A设置于该第二上盖层60D上,第一间隔层50C覆盖于第二上盖层60D上,裸露部分第一电极组14A的第一电极142A及第二电极144A;以及第一上盖层60C覆盖于第一间隔层50C上,并且第一电极组14A的第一参考电极146A设置于第一上盖层60C的下表面,以形成该第一样品通道12A,如此即形成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为垂直堆栈排列的形态。如图59A及图59B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检测试片10A包括第一基板40C、第一间隔层50C、第一上盖层60C、第二基板40D、第二间隔层50D及第二上盖层60D。其中第二电极组14B设置于第二基板40D上;第二间隔层50D覆盖于第二基板40D上,裸露部分第二电极组14B;第二上盖层60D覆盖于第二间隔层50D上,以形成第二样品通道12B;第一电极组14A的第一电极142A及第二电极144A设置于该第一基板40C上;第一间隔层50C覆盖于第一基板40C上,裸露部分第一电极组14A的第一电极142A及第二电极144A;以及第一上盖层60C覆盖于第一间隔层50C上,并且第一电极组14A的第一参考电极146A设置于第一上盖层60C的下表面,以形成该第一样品通道12A,再利用一粘着层将第二上盖层60D和第一基板40C贴合,如此即也可形成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为垂直堆栈排列的形态。另外,本发明的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的宽度也可为各种不同的配置。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为了使两样品通道能够达到同时吸引样品检体30A,第一样品通道12A的入口端122A与第二样品通道12B的入口端12B的宽度需为相同且独立分离,并且第一样品通道12A的入口端122A与第二样品通道12B的入口端122B之间距大约为0.01至1.5毫米。其中,当样品检体30A为血液时,第一样品通道12A的容量为大约0.1至1微升,第一样品通道12A的长度大约为5至15毫米,并且第一样品通道12A的宽度大约为0.2至2毫米。此外,如图60A至图62H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检测试片10A也可设置为将第二样品通道12B的入口端122B连接第一样品通道12A的排气端124A,而使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形成一种串联形态,并在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之间印刷有一疏水绝缘条(或疏水绝缘层)或设置有一中隔条80,以避免位于第一样品通道12A的氧化还原物试剂16A及位于第二样品通道12B的反应试剂16B的交互感染。在此种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形成串联形态的情形中,当样品检体30A流过第一样品通道12A后,即可完成流动时间的探测,在样品检体30A流经的过程当中,并未接触或仅接触少量的第二样品通道12B内的反应试剂16B,因此,并不会影响样品本身的流动特性。但由于样品检体30A先流经氧化还原物试剂16A再流经反应试剂16B,故氧化还原物试剂16A将会提高分析物浓度的背景信号,需借由电化学仪20运算消除。因此,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设置微量的氧化还原物试剂16A以避免影响分析物浓度的探测。而当氧化还原物试剂16A的浓度过低,以致电极无法探测时,则可以提高电压帮助信号获取。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形成串联形态时,第一样品通道12A的入口端122A可设置于检测试片10A的一前端(如图60A至图60F及图62A至图62D所示)或一侧边(如图61A至图61C及图62E至图62H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形成串联形态时,检测试片10A也可包括一贯穿孔70B,而连通第二样品通道12B的排气端124B(如图60A至图60F及图62A至图62D所示所示);并且第一样品通道12A的宽度可与第二样品通道12B的宽度相同(如图60A至图60C、图61A至图61C及图62A至图62H所示);或者,第一样品通道12A的宽度小于第二样品通道12B的宽度(如图60D至图60F所示)。由于第一样品通道12A是用于进行时间探测,因此其通道宽度可以较小,足够的流动时间较易区分出不同粘度范围;反之,第二样品通道12B是用于进行分析物浓度探测,反应信号正比于样品检体量,因此其通道宽度可以较大,如此可取得较多检体量。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形成串联形态时,检测试片10A的第一电极组14A可包括第一电极142A、第二电极144A以及第一参考电极146A,并且第二电极组14B可包括工作电极147以及第二参考电极146B(如图60A、图60C、图60D、图60F、图61A、图61C、图62A至图62H所示);其中,第一参考电极146A以及第二参考电极146B可设置为同一电极(如图60C、图60F、图61C、图62A、图62B、图62E及图62F所示)。或者,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组14A可包括第一电极142A、第二电极144A以及第一参考电极146A,并且第二电极组14B可包括工作电极147、第二参考电极146B及探测电极149,其中第一参考电极146A及第二参考电极146B可设置为同一电极(如图60B、图60E及图61B所示)。此外,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也可将第一参考电极146A及第二参考电极146B设置于上盖层60A的下表面(如图62A至图62H所示),其中第一参考电极146A第二参考电极146B可设置为同一电极(如图62A、图62B、图62E及图62F所示),或者为不同电极(如图62C、图62D、图62G及图62H所示)。在如图60A至图62H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样品通道12A具有两时间探测电极(即第一电极142A及第二电极144A),可独立计算流动时间。因此当样品检体30A流经第一样品通道12A而尚未接触第二样品通道12B的酵素前,即可完成探测。如此可避免流动时间的探测受到酵素影响,因此可获得准确的结果。接着,如图63A至图74B所示,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其具有检测试片10B。检测试片10B与图60A至图62H所示的检测试片10A同样为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形成串联形态的设置,但是检测试片10B的第一电极组12A包括第一电极142A以及第一参考电极146A,第二电极组14B包括工作电极147以及第二参考电极146B。当样品检体30A接触第一电极142A及第一参考电极146A时,产生一第一脉冲信号,当样品检体30A接触第一参考电极146A及工作电极147时,产生一第二脉冲信号,以供借由该第一脉冲信号及该第二脉冲信号而运算该样品检体30A的一流动时间。因此,与图60A至图62H所示的检测试片10A相较之下,检测试片10B只具有一时间探测电极(即第一电极142A),而将工作电极147兼作为第二个时间探测电极使用,因此可减少一个电极的设置,而仍可产生第一脉冲信号及第二脉冲信号。此外,借由检测试片10B探测时间时,样品检体30A仅会接触少部分酵素,可尽量减少受酵素影响。如图63A、图64A、图65A及图66A所示,检测试片10B包括基板40A、间隔层50A及上盖层60A;图63B至图63H显示图63A所示的基板40A的各种变化实施例;图64B至图64H显示图64A所示的基板40A的各种变化实施例;图65B至图65H显示图65A所示的基板40A的各种变化实施例;图66B至图66H显示图66A所示的基板40A的各种变化实施例。如图67A、图68A、图69A及图70A所示,检测试片10B包括基板40A、隔片层90、间隔层50A及上盖层60A;图67B显示图67A所示的基板40A的变化实施例;图68B显示图68A所示的基板40A的变化实施例;图69B显示图69A所示的基板40A的变化实施例;并且图70B显示图70A所示的基板40A的变化实施例。如图71A、图72A、图73A及图74A所示,检测试片10B包括基板40A、间隔层50A及上盖层60A;图71B显示图71A所示的检测试片10B组合之后的示意图;图72B显示图72A所示的检测试片10B组合之后的示意图;图73B显示图73A所示的检测试片10B组合之后的示意图;并且图74B显示图74A所示的检测试片10B组合之后的示意图。如图63A至图74B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为了避免两种试剂的交互影响,可设置一中隔条80在第一样品通道12A与第二样品通道12B之间(如图63A至图63C、图63H、图64A至图64C、图64H、图65B至图65D、图65H、图66B至图66D、图66H、图71A至图74B所示),但是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中隔条80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参考电极146A上(如图63D、图64D、图65E、图66E所示);另外,为了避免流动时间探测会受到反应试剂16B的影响,工作电极147还可以延伸至第一样品通道12A内(如图63E至图63G、图64E至图64G、图65A、图65F、图65G、图66A、图66F、图66G、图67A至图68B、图69A至图70B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工作电极147可为长条状或分叉状设计,且中隔条80设于工作电极147上或分叉状之间。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检测试片10B的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形成串联形态时,第一样品通道12A的入口端122A可设置于检测试片10B的一前端(如图63A至图63H、图64A至图64H、图69A至图70B、图71A至图72B所示)或一侧边(如图65A至图65H、图66A至图66H、图67A至图68B、图73A至图74B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形成串联形态时,检测试片10B也可包括一贯穿孔70B,而连通第二样品通道12B的排气端124B(如图63A、图64A、图69A、图70A、图71A至图72B所示);并且第一样品通道12A的宽度可与第二样品通道12B的宽度相同(如图63A、图65A、图67A、图69A及图71A至图74B所示);或者,第一样品通道12A的宽度小于第二样品通道12B的宽度(如图64A、图66A、图68A及图70A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检测试片10B的第一电极组14A还包括有一第二电极144A。当样品检体30A流经第二电极144A及第一参考电极146A时,产生一第三脉冲信号,以供借由第一脉冲信号、第二脉冲信号及第三脉冲信号而运算样品检体30A的流动时间,进而根据流动时间校正分析物浓度。其中,如图63H、图64H、图65H及图66H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电极144A设于第一电极142A与工作电极147之间,但是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关于第二电极144A的设置可以取得至少两组流动时间,进一步确认记录到的流动时间是否有误,若经推算后两流动时间差异过大时,则发出错误通知使用者。如图63A至图74B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形成串联形态时,检测试片10B的第一电极组14A与第二电极组14B可有以下配置方式,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第一电极组14A包括第一电极142A及第一参考电极146A,第二电极组14B包括工作电极147以及第二参考电极146B。第一电极组14A包括第一电极142A、第二电极144A及第一参考电极146A,第二电极组14B包括工作电极147以及第二参考电极146B。其中第一参考电极146A及第二参考电极146B可为同一电极或不同电极。第一电极组14A包括第一电极142A、第二电极144A及第一参考电极146A,第二电极组14B包括工作电极147、探测电极149以及第二参考电极146B。此外,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也可将检测试片10B的第一参考电极146A及第二参考电极146B设置于上盖层60A的下表面(如图71A至图74B所示),而形成堆栈排列的形态,其中第一参考电极146A及第二参考电极146B可设置为同一电极(如图71A、图71B、图73A及图73B所示)。如图67A至图70B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检测试片10B也可包括一隔片层90设置于基板40A及间隔层50A之间,以隔开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其中该隔片层90可利用网板印刷绝缘层或贴附隔片方式形成。如图63A至图74B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为串联形态时,检测试片10B的第一电极组14A可有各种不同的配置方式;第二电极组14B也可有各种不同的配置方式;第一电极组14A与第二电极组14B间的相对排列方式可有各种不同的配置方式;氧化还原物试剂16A可有各种不同的配置方式;反应试剂16B可有各种不同的配置方式;第一样品通道12A的入口端12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的入口端122B可有各种不同的配置方式;并且第一样品通道12A及第二样品通道12B也可以其它排列方式予以配置。此外,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组14A还可包括一第二电极144A,当该样品检体30A流经该第二电极144A及该第一参考电极146A时,产生一第三脉冲信号,以供借由该第一脉冲信号、该第二脉冲信号及该第三脉冲信号而运算该样品检体的该流动时间。最后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方法,可借由与一电化学仪搭配,用以检测一样品检体,除可取得该样品检体的流动时间外,还可以该流动时间校正该样品检体的分析物浓度。以下可参照本发明的检测装置1及检测试片10、10A及10B以了解本发明的检测方法,但是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并不以应用于检测装置1及检测试片10、10A及10B为限。如图7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方法。首先本发明进行步骤S10:提供一检测试片。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检测试片包括:一第一样品通道、一第一电极组、一氧化还原物试剂、一第二样品通道、一第二电极组以及一反应试剂。其中第一电极组包括一第一电极、一第二电极以及一第一参考电极;第二电极组包括一工作电极、一探测电极以及一第二参考电极。由于检测试片的结构已经在上述说明本发明的检测试片10A时详细说明,兹不予赘述。接着进行步骤S11:分别提供一电压给该第一电极、该第二电极及该探测电极;步骤S12:接收该样品检体于该第一样品通道;步骤S13:溶解该对氧化还原物于该样品检体,同时产生一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步骤S14:记录当该样品检体接触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一参考电极时产生的一第一脉冲信号,及当该样品检体接触该第一参考电极及该第二电极时产生的一第二脉冲信号;以及步骤S15:借由该第一脉冲信号及该第二脉冲信号而运算该样品检体的一流动时间。如图76所示,本发明的检测方法于进行步骤S15运算该样品检体的一流动时间后,可接着进行步骤S16:借由该流动时间而运算取得该样品检体的一粘度。如图77所示,本发明的检测方法除进行步骤S10至S15外,也可于进行步骤S11:分别提供一电压给该第一电极、该第二电极及该探测电极后,再进行步骤S20至S24,以供进一步取得校正后的分析物浓度。如图77所示,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另进行步骤S20:接收该样品检体于该第二样品通道;步骤S21:提供一反应电压给该工作电极;步骤S22:使该反应试剂与该样品检体的该分析物进行一电化学反应;步骤S23:借由该电化学反应,换算取得未校正的一分析物浓度;以及步骤S24:以该流动时间校正该分析物浓度。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样品检体同时进入第一样品通道以及第二样品通道,因此本发明可借由检查样品检体流经第一样品通道的时间与流经第二样品通道的时间,而确认检测装置是否正常运作。因此,如图78所示,本发明的检测方法于进行步骤S15后,接着进行步骤S161:取得该样品检体流经该第二电极的一第一时间;于进行步骤S20后,进行步骤S162:取得该样品检体流经该探测电极的一第二时间;接着进行步骤S163:判断该第一时间与该第二时间的差值是否超过一预设时间。当第一时间与该第二时间的差值超过一预设时间,表示样品检体的流动有异常,代表检测无效,此时即可结束检测方法;当第一时间与该第二时间的差值未超过一预设时间,表示样品检体的流动正常,代表检测有效,此时即可接着进行步骤S24,而取得校正后的分析物浓度。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样品检体同时进入第一样品通道以及第二样品通道,因此本发明可借由检查样品检体流经第一样品通道的时间与流经第二样品通道的时间,而确认检测装置是否正常运作。因此,如图79所示,本发明的检测方法于进行步骤S15后,接着进行步骤S161:取得该样品检体流经该第二电极的一第一时间;于进行步骤S20后,进行步骤S162:取得该样品检体流经该探测电极的一第二时间;接着进行步骤S164:判断该第一时间是否大于该第二时间。假设在正常情况下,第一时间应该等于或小于第二时间,则如果第一时间大于第二时间,表示样品检体的流动有异常,代表检测无效,此时即可结束检测方法;当第一时间小于第二时间,表示样品检体的流动正常,代表检测有效,此时即可接着进行步骤S24,而取得校正后的分析物浓度。此外,如图80所示,为了使分析物浓度能更加准确,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可于进行步骤S15后,再进行步骤S171:提供一交流信号至该第一电极组,使该样品检体产生一反应电流;步骤S172:比对该反应电流及流动时间推算的血容比是否相同。当两者相差过大时,表示样品检体的流动异常,代表检测无效,此时即可结束检测方法;当两者接近时,表示样品检体的流动正常,代表检测有效,接着进行步骤S24,以流动时间校正分析物浓度。由于以提供交流信号而补偿分析物浓度的技术已为现有技术,且已于前叙述,兹不再赘述。再者,如图81所示,为了使分析物浓度能更加准确,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可于进行步骤S15后,再进行步骤S181:提供一电压至该第一电极组,使该样品检体产生一电化学反应电流。接着除了进行步骤S24,以流动时间校正分析物浓度外,再进行步骤S251:借由该电化学反应电流运算补偿该分析物浓度。由于借由电化学反应电流补偿分析物浓度的技术已为现有技术,且已于前叙述,兹不再赘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检测方法也可以运用于设置多组探测时间的电极的检测试片,而获得更准确的流动时间。如图8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检测方法,其首先进行步骤S10A:提供一检测试片。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检测试片包括:一第一样品通道、一第一电极组、一氧化还原物试剂、一第二样品通道、一第二电极组以及一反应试剂。其中第一电极组包括一第一电极、一第二电极、一第三电极以及一第一参考电极;第二电极组包括一工作电极、一探测电极以及一第二参考电极。由于具有第三电极的检测试片的结构也已经在上述说明本发明的检测试片10A时详细说明,兹不予赘述。接着进行步骤S11A:分别提供一电压给该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及探测电极;步骤S12A:接收该样品检体于该第一样品通道;步骤S13A:溶解该对氧化还原物于该样品检体,同时产生一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步骤S14A:记录当该样品检体接触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一参考电极时产生的一第一脉冲信号、当该样品检体接触该第一参考电极及该第二电极时产生的一第二脉冲信号及当样品检体接触第三电极及第一参考电极时产生的第三脉冲信号;以及步骤S15A:借由该第一脉冲信号、该第二脉冲信号及该第三脉冲信号而运算该样品检体的一流动时间。如图82所示,本发明的检测方法除进行步骤S10A至S15A外,也可于进行步骤S11A后,再进行步骤S20A至S24A,以供进一步取得校正后的分析物浓度。如图82所示,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另进行步骤S20A:接收该样品检体于该第二样品通道;步骤S21A:提供一反应电压给该工作电极;步骤S22A:使该反应试剂与该样品检体的该分析物进行一电化学反应;步骤S23A:借由该电化学反应,换算取得未校正的一分析物浓度;以及步骤S24A:以该流动时间校正该分析物浓度。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检测方法也可以运用于样品通道为串联形态的检测试片。如图8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检测方法,其首先进行步骤S10B:提供一检测试片。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检测试片包括:一第一样品通道、一第一电极组、一氧化还原物试剂、一第二样品通道、一第二电极组以及一反应试剂。其中第一电极组包括一第一电极以及一第一参考电极;第二电极组包括一工作电极以及一第二参考电极;并且第二样品通道连接第一样品通道,而形成串联的形态。由于样品通道为串联形态的检测试片的结构也已经在上述说明本发明的检测试片10B时详细说明,兹不予赘述。接着进行步骤S11B:分别提供一电压给该第一电极及该工作电极;步骤S12B:接收该样品检体于该第一样品通道及该第二样品通道,其中样品检体将先经由第一样品通道再经过第二样品通道;步骤S13B:溶解该对氧化还原物于该样品检体,同时产生一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步骤S14B:记录当该样品检体接触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一参考电极时产生的一第一脉冲信号及当样品检体接触该第一参考电极及该工作电极时产生的第二脉冲信号;以及步骤S15B:借由该第一脉冲信号及该第二脉冲信号而运算该样品检体的一流动时间。如图83所示,本发明的检测方法除进行步骤S10B至S15B外,也可于进行步骤S14B后,再进行步骤S21B至S24B,以供进一步取得校正后的分析物浓度。如图83所示,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另进行步骤S21B:提供一反应电压给该工作电极;步骤S22B:使该反应试剂与该样品检体的该分析物进行一电化学反应;步骤S23B:借由该电化学反应,换算取得未校正的一分析物浓度;以及步骤S24B:以该流动时间校正该分析物浓度。由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工作电极同时作为一时间探测电极,一开始电化学仪会先提供一电压给工作电极,用于探测第二脉冲信号,当接收到第二脉冲信号后,电化学仪会立刻关闭该电压,再提供一反应电压给该工作电极,才开始进行一电化学反应。此外,如图84所示,为了使分析物浓度能更加准确,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可于进行步骤S15B后,再进行步骤S161B:提供一交流信号至该第一电极组,使该样品检体产生一反应电流;步骤S162B:比对该反应电流及流动时间推算的血容比是否相同。当两者相差过大时,表示样品检体的流动异常,代表检测无效,此时即可结束检测方法;当两者接近时,表示样品检体的流动正常,代表检测有效,接着进行步骤S24B,以流动时间校正分析物浓度。由于以提供交流信号而补偿分析物浓度的技术已为现有技术,且已于前叙述,兹不再赘述。再者,如图85所示,为了使分析物浓度能更加准确,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可于进行步骤S15B后,再进行步骤S171B:提供一电压至该第一电极组,使该样品检体产生一电化学反应电流。接着除了进行步骤S24B,以流动时间校正分析物浓度外,再进行步骤S251B:借由该电化学反应电流运算补偿该分析物浓度。由于借由电化学反应电流补偿分析物浓度的技术已为现有技术,且已于前叙述,兹不再赘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检测方法也可以运用于样品通道为串联形态且设置多组探测时间的电极的检测试片,而获得更准确的流动时间。如图8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检测方法,其首先进行步骤S10C:提供一检测试片。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检测试片包括:一第一样品通道、一第一电极组、一氧化还原物试剂、一第二样品通道、一第二电极组以及一反应试剂。其中第一电极组包括一第一电极、一第二电极以及一第一参考电极;第二电极组包括一工作电极以及一第二参考电极;并且第一样品通道及第二样品通道为串联形态。由于样品通道为串联形态且具有第二电极的检测试片的结构也已经在上述说明本发明的检测试片10B时详细说明,兹不予赘述。接着进行步骤S11C:分别提供一电压给该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工作电极;步骤S12C:接收该样品检体于该第一样品通道及该第二样品通道,其中样品检体将先经由第一样品通道再经过第二样品通道;步骤S13C:溶解该对氧化还原物于该样品检体,同时产生一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步骤S14C:记录当样品检体接触第一电极及第一参考电极时产生的第一脉冲信号、当样品检体接触第一参考电极及工作电极时产生的第二脉冲信号及当样品检体接触第一参考电极及第二电极时产生的第三脉冲信号;以及步骤S15C:借由该第一脉冲信号、该第二脉冲信号及该第三脉冲信号而运算该样品检体的一流动时间。如图86所示,本发明的检测方法除进行步骤S10C至S15C外,也可于进行步骤S14C后,再进行步骤S21C至S24C,以供进一步取得校正后的分析物浓度。如图86所示,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另进行步骤S21C:提供一反应电压给该工作电极;步骤S22C:使该反应试剂与该样品检体的该分析物进行一电化学反应;步骤S23C:借由该电化学反应,换算取得未校正的一分析物浓度;以及步骤S24C:以该流动时间校正该分析物浓度。综上所述,当本发明的检测装置1作为血糖检测装置时,本发明可准确测得作为样品检体的血液的流动时间及其粘度,从而得知血液中血容比的数值。图87A至图87B显示借由本发明,以不同血容比的静脉血当作不同粘度的控制条件所得的结果。实验结果显示该实验具有重现性,且各数据的变异数CV值小于10。其中粘度越高,流动时间越长;粘度越高,血糖值越低。由实验结果可知,因粘度不同所造成的血糖值偏差确实可以利用本发明所取得的流动时间来校正,借此移除粘度干扰因子,因而获得准确的血糖浓度值。综上所述,本发明无论就目的、手段及效果,在在均显示其迥异于现有技术的特征。应注意的是,上述诸多实施例仅为了便于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发明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权利要求书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