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浆体流动度测量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208305阅读:1132来源:国知局
水泥浆体流动度测量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水泥浆体流动度测量装置,在安装架上安装有左漏浆筒的左漏浆筒支架,包括在安装架上安装有右漏浆筒的右漏浆筒支架,设置在安装架上的可编程控制器,还包括通过管道与左漏浆筒下端内和右漏浆筒下端内相联通、通过导线与可编程控制器相连的双叶阀门,双叶阀门下方的安装架底部设置有废浆收集桶,所述的左漏浆筒与右漏浆筒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的左漏浆筒为:在筒体的上端设置有与筒体内相联通的进浆筒、下端设置有与筒体内相联通的出浆管,在进浆筒侧壁加工有溢流孔;右漏浆筒的形状和结构与左漏浆筒相同,筒体是锥度为30°~60°的倒置圆锥形,出浆管的内径为10~15mm。所述筒体为透明筒体,在筒体的外表面标注有刻度。
【专利说明】水泥浆体流动度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建筑材料的测定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水泥浆体流动度
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水泥浆体流动度是检测水泥混凝土里面脱空封堵时浆体流动性的主要评价指标,在对贯入式路面结构的水泥浆体流动性评价时也是常用的评价指标,通过水泥浆体流动度的测量,可以了解水泥基本流动性质,确定用水泥进行路面施工时的需水量,同时也可确定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为现场施工提供参考,确保混凝土的质量,保证施工安全和道路使用寿命。
[0003]目前实施的《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中对水泥浆体流动度的测量通常主要采用倒锥法和桶球法。常规倒锥法是使用倒锥形实验器具,将水泥浆体倒入倒锥形实验器具中,由操作员人工对流入量和流出量进行计算和控制,得出结果,这种常规倒锥法过多的工作内容依赖于人工,容易导致测量精度不准确、测量误差较大的问题,桶球法是使用下部设置有流出口的流动度桶,流动度桶内放置多层上百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球,通过压力灌浆使经过搅拌混合的水泥浆体快速注入流动度桶中,记录开始时间,直至所灌入的水泥浆体中部出现明显分层时记录停止时间,通过记录的时间和流出的水泥浆体体积计算浆体流动度,桶球法实验过程繁琐,对实验环境和实验人员操作的要求较高,外界环境和人工操作对实验数据的影响较大,试验完成后对实验设备的清理难度大,不便于实际操作。
[0004]而且以上两种常规的水泥浆体流动度的实验器具,通常一次实验只能测得一个实验结果,无法同时进行多项平行实验,当需要多次实验统计实验数值时,就会浪费大量重复实验的时间,同时,常规的水泥浆体流动度的实验器具都不具备废料收集部件,无法对实验后的水泥浆体进行收集集中统一处理,不能满足绿色环保的需求。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省时高效、绿色环保的水泥浆体流动度测量装置。
[0006]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在安装架上安装有左漏浆筒的左漏浆筒支架,包括设置在安装架上安装有右漏浆筒的右漏浆筒支架,设置在安装架上的可编程控制器,还包括通过管道与左漏浆筒下端内和右漏浆筒下端内相联通、通过导线与可编程控制器相连的双叶阀门,双叶阀门下方的安装架底部设置有废浆收集桶,所述的左漏浆筒与右漏浆筒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的左漏浆筒为:在筒体的上端设置有与筒体内相联通的进浆筒、下端设置有与筒体内相联通的出浆管,在进浆筒侧壁加工有溢流孔;右漏浆筒的形状和结构与左漏浆筒相同,筒体是锥度为30°?60°的倒置圆锥形,出浆管的内径为10?15mm。所述筒体为透明筒体,在筒体的外表面标注有刻度。
[0008]本实用新型的水泥浆体流动度测量装置设计了双侧漏浆筒同时实验的结构,提高了实验效率,节省了试验时间,试验完成后使用废浆收集桶收集实验废浆进行集中处理,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绿色环保。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图1中左漏浆筒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12]实施例1
[0013]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水泥浆体流动度测量装置由安装架1、左漏浆筒支架2、左漏浆筒3、右漏浆筒4、右漏浆筒支架5、双叶阀门6、废浆收集桶7、可编程控制器8联接构成。
[0014]安装架I内左侧上部用螺纹紧固连接件固定安装有左漏浆筒支架2,左漏浆筒支架2为圆环形,左漏浆筒支架2上放置有左漏浆筒3,安装架I内右侧上部用螺纹紧固连接件固定安装有右漏浆筒支架5,右漏浆筒支架5为圆环形,右漏浆筒支架5上放置有右漏浆筒4,左漏浆筒3和右漏浆筒4中装有水泥浆体,左漏浆筒3下端和右漏浆筒4下端通过管道连接安装有双叶阀门6,双叶阀门6与左漏浆筒3和右漏浆筒4相联通,在安装架I侧面上用螺纹紧固连接件固定安装有可编程控制器8,双叶阀门6通过导线与可编程控制器8联接,可编程控制器8按照事先设定的程序控制双叶阀门6与左漏浆筒3开启或闭合、控制右漏浆筒4开启或闭合,开启双叶阀门6的左进口与左漏浆筒3相联通时,左漏浆筒3中的水泥浆体通过双叶阀门6出口流出;开启双叶阀门6的右进口与右漏浆筒4相联通时,右漏浆筒4中的水泥浆体通过双叶阀门6出口流出;同时开启双叶阀门6的左进口与左漏浆筒3相联通和右进口与右漏浆筒4相联通时,左漏浆筒3中的水泥浆体和右漏浆筒4中的水泥浆体通过双叶阀门6出口流出。在双叶阀门6出口端下部安装架I底部放置有废浆收集桶7,废浆收集桶7为上部开口的容器,由双叶阀门6下端出口流出的水泥浆体由于重力的作用直接流入废浆收集桶7中,用于收集实验完成后的废弃浆体。
[0015]在图2中,本实施例的左漏浆筒3由进浆筒3-1、筒体3-2、出浆管3_3联接构成。在筒体3-2上端连为一体有进浆筒3-1,进浆筒3-1为筒状体,水泥浆体由进浆筒3-1流入左漏浆筒3中,进浆筒3-1的侧壁上加工有一个溢流孔a,实验时倒入的水泥浆体超过溢流孔a时,多余的水泥浆体从溢流孔a中排出,保证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筒体3-2为倒置的圆锥形,锥度为45°,进浆筒3-1下端通过螺纹联接安装有出浆管3-3,出浆管3-3与筒体3-2内相联通,出浆管3-3的内径为12mm,水泥浆体由进浆筒3_1流入,经过筒体3_2后由出浆管3-3流出。
[0016]实施例2
[0017]在本实施例中,左漏浆筒3的筒体3-2为倒置的圆锥形,锥度为30°,进浆筒3_1下端通过螺纹联接安装有出浆管3-3,出浆管3-3与筒体3-2内相联通,出浆管3-3的内径为10mm。右漏浆筒4的形状和结构与左漏浆筒3完全相同。
[0018]其他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连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
[0019]实施例3
[0020]在本实施例中,左漏浆筒3的筒体3-2为倒置的圆锥形,锥度为60°,进浆筒3_1下端通过螺纹联接安装有出浆管3-3,出浆管3-3与筒体3-2内相联通,出浆管3-3的内径为15_。右漏浆筒4的形状和结构与左漏浆筒3完全相同。
[0021]其他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连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
[0022]本实施例测量水泥浆体流动度的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3]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进行水泥浆体流动度测量时,首先按照事先设定的程序控制可编程控制器8关闭双叶阀门6的左进口、右进口和出口,向左漏浆筒3和右漏浆筒4中加入水泥浆体,倒入的水泥浆体超过溢流孔a时,多余的水泥浆体从溢流孔a中排出,通过可编程控制器8打开双叶阀门6的左进口,左漏浆筒3中的水泥浆体由重力作用通过出浆管3-3和双叶阀门6流出;通过可编程控制器8打开双叶阀门6的右进口,右漏浆筒4中的水泥浆体由重力作用通过出浆管3-3和双叶阀门6流出;通过可编程控制器8同时打开双叶阀门6的左进口和右进口,左漏浆筒3和右漏浆筒4中的水泥浆体由重力作用通过出浆管3-3和双叶阀门6流出;流出的水泥浆体由双叶阀门6下端的出口直接流入安装架I底部放置的废浆收集桶5中。为可编程控制器8设定固定的开启时间,时间达到时可编程控制器8关闭双叶阀门6的左进口和右进口,记录下左漏浆筒3和右漏浆筒4中剩余的水泥浆体容量体积,分别记录固定时间内左漏浆筒3和右漏浆筒4中流出的水泥浆体的体积,计算单位时间内水泥浆体的流动体积,通过多次试验取平均值,得到水泥浆体的平均流动度。
【权利要求】
1.一种水泥浆体流动度测量装置,包括设置在安装架(I)上安装有左漏浆筒(3)的左漏浆筒支架(2),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置在安装架(I)上安装有右漏浆筒(4)的右漏浆筒支架(5 ),设置在安装架(I)上的可编程控制器(8 ),它还包括通过管道与左漏浆筒(3 )下端内和右漏浆筒(4)下端内相联通、通过导线与可编程控制器(8)相连的双叶阀门(6),双叶阀门(6 )下方的安装架(I)底部设置有废浆收集桶(7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浆体流动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漏浆筒(3)与右漏浆筒(4)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泥浆体流动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漏浆筒(3)为:在筒体(3-2)的上端设置有与筒体(3-2)内相联通的进浆筒(3-1)、下端设置有与筒体(3-2)内相联通的出浆管(3-3),在进浆筒(3-1)侧壁加工有溢流孔(a);所述的右漏浆筒(4)的形状和结构与左漏浆筒(3)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泥浆体流动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3-2)是锥度为30°?60°的倒置圆锥形,出衆管(3-3)的内径为10?15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泥浆体流动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3-2)为透明筒体,在筒体(3-2)的外表面标注有刻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泥浆体流动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3-2)为透明筒体,在筒体(3-2)的外表面标注有刻度。
【文档编号】G01N11/06GK203572737SQ201320780820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9日
【发明者】曹蕾蕾, 张梦丽, 刘虎军, 陆瑞国, 黎宇阳, 杜慧 申请人:长安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