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沉降监测系统及在线监测方法

文档序号:6231314阅读:662来源:国知局
铁路沉降监测系统及在线监测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铁路沉降监测系统及在线监测方法,所述监测系统包括数据采集站、基准静力水准仪、监测静力水准仪,数据采集站、基准静力水准仪和监测静力水准仪上均设有电缆接头,基准静力水准仪和监测静力水准仪上的电缆接头串联后通过电缆与所述数据采集站连接;基准静力水准仪和监测静力水准仪上均设有通气管接头和液体管接头,基准静力水准仪和监测静力水准仪上的通气管接头通过气体管串联,基准静力水准仪和监测静力水准仪上的液体管接头通过液体管串联。本发明基于电感调频原理和智能化监测方法,实现对铁路路基、桥涵、隧道和过渡段发生沉降情况的自动化监测,有效地排除人工干预因素,提高测量精度,并减少人工劳动强度。
【专利说明】铁路沉降监测系统及在线监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铁路、公路路基等基础工程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路沉降监测系统及在线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地面沉降又称为地面下沉或地陷,在《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它被定义为“缓变性地质灾害”,是在自然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或工程地质现象)。铁路、公路路基表面,特别是路桥过渡段等在施工过程及施工完成之后,会因为载荷、施工质量、区域沉降(地下水开采、周边施工等)引起路基、桥涵、隧道和过渡段的沉降。目前,在铁路施工阶段和工后一段时间内进行沉降观测的方法主要采用监测桩、沉降水杯测量、沉降板、磁环沉降仪、水压式剖面沉降仪或水平测斜仪。这些方法都是基于人工测量来实现的,具有以下缺点:
[0003](I)测量精度较低:需定期对测量设备进行校核、标定;测量精度受技术人员素质、专业技术水平影响较大;
[0004](2)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人工测量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对能见度、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要求较高;
[0005](3)需要人工参与,人工记录数据,并将数据录入数据库中,不能实现全天候无人值守测量;
[0006](4)在铁路运行期间,上述基于人工的沉降观测方法,其连续性、精确性和实时性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铁路沉降监测系统及在线监测方法,实现对铁路路基、桥涵、隧道和过渡段发生沉降情况的自动化监测,有效地排除人工干预因素,提高测量精度,并减少人工劳动强度。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铁路沉降监测系统,包括数据采集站、一个设立于基准点的基准静力水准仪、以及至少一个设立于监测点的监测静力水准仪,所述数据采集站、基准静力水准仪和监测静力水准仪上均设有电缆接头,所述基准静力水准仪和监测静力水准仪上的电缆接头串联后通过电缆与所述数据采集站连接;
[0009]所述基准静力水准仪和监测静力水准仪上均设有通气管接头和液体管接头,所述基准静力水准仪和监测静力水准仪上的通气管接头通过气体管串联,所述基准静力水准仪和监测静力水准仪上的液体管接头通过液体管串联。
[0010]优选的,所述基准静力水准仪和监测静力水准仪均选用电感式智能静力水准仪。
[0011]其中,所述基准静力水准仪和监测静力水准仪的结构相同,包括金属保护罩、通过保护罩固定螺栓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金属保护罩下方的静力水准仪安装底座、罩设于金属保护罩内的水准盒和静力水准仪底座,所述水准盒和静力水准仪底座围设成的容腔内灌装有防冻液;
[0012]所述水准盒的外侧上方自上而下设有所述电缆接头、智能化组件和电感调频传感器;
[0013]所述水准盒的上端设有所述通气管接头,下端设有所述液体管接头;
[0014]所述水准盒的内侧上部设有与所述电感调频传感器连接的浮筒支撑杆,所述浮筒支撑杆的下端连接有浮筒;
[0015]所述静力水准仪底座通过调高螺杆组件与所述静力水准仪安装底座固定连接;
[0016]所述静力水准仪安装底座上设有固定螺栓组件。
[0017]其中,所述数据采集站内设有远程通信模块,可集中监控所有监测点的沉降值。
[001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的铁路沉降监测系统的在线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9](I)安装基准静力水准仪:选择不受沉降影响的铁路路基、桥涵、隧道、过渡段作为基准点,将基准静力水准仪固定安装在该基准点上;
[0020](2)安装监测静力水准仪:在易发生沉降的铁路路基、桥涵、隧道、过渡段上安装监测静力水准仪;
[0021](3)设置数据采集站:按照系统内部协议进行数据采集站的设置;
[0022](4)建立监测系统:将基准静力水准仪和监测静力水准仪上的电缆接头串联后通过电缆与所述数据采集站连接,将基准静力水准仪和监测静力水准仪上的通气管接头通过气体管串联,将基准静力水准仪和监测静力水准仪上的液体管接头通过液体管串联,建成监测系统;
[0023](5)灌装液体:向基准静力水准仪和监测静力水准仪内灌入液体,直至液体充满整条液体管线;
[0024](6)数据采集:通过数据采集站采集各基准静力水准仪和监测静力水准仪的初始液位值和沉降后的液位值;
[0025](7)利用下述各式计算监测点的沉降值:
[0026]Σ?: Hii XSi = Vfi, Hi2 X S1 式⑴;
[0027]H11-(H12-X1) = H21- (H22-X2).......Hnl- (Hn2-Xn)式(2);
[0028]式(2)中,以第I个静力水准仪为基准静力水准仪,则第i个监测静力水准仪的沉降值为:
[0029]Xi = [H11- (H12-X1) ] - (Hil-Hi2), i = 2 ~η 式⑶;
[0030]上述各式中,Hil为第i个静力水准仪的原始液位;Hi2为第i个静力水准仪的变化后的液位;Si为第i个静力水准仪的水准盒的横截面积;Xi为第i个静力水准仪的沉降值。
[0031]其中,所述步骤(5)中,基准静力水准仪和监测静力水准仪中的液面高度处于量程的3/10~7/10位置,优选中间位置即量程的1/2位置处。此步骤中液面的初始位置由仪器精确测出。
[0032]优选的,所述步骤(7)中各个静力水准仪的水准盒的横截面积相等,则由式⑴可推得:
【权利要求】
1.一种铁路沉降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采集站、一个设立于基准点的基准静力水准仪、以及至少一个设立于监测点的监测静力水准仪,所述数据采集站、基准静力水准仪和监测静力水准仪上均设有电缆接头,所述基准静力水准仪和监测静力水准仪上的电缆接头串联后通过电缆与所述数据采集站连接; 所述基准静力水准仪和监测静力水准仪上均设有通气管接头和液体管接头,所述基准静力水准仪和监测静力水准仪上的通气管接头通过气体管串联,所述基准静力水准仪和监测静力水准仪上的液体管接头通过液体管串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沉降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静力水准仪和监测静力水准仪均选用电感式智能静力水准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铁路沉降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静力水准仪和监测静力水准仪的结构相同, 包括金属保护罩、通过保护罩固定螺栓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金属保护罩下方的静力水准仪安装底座、罩设于金属保护罩内的水准盒和静力水准仪底座,所述水准盒和静力水准仪底座围设成的容腔内灌装有防冻液; 所述水准盒的外侧上方自上而下设有所述电缆接头、智能化组件和电感调频传感器; 所述水准盒的上端设有所述通气管接头,下端设有所述液体管接头; 所述水准盒的内侧上部设有与所述电感调频传感器连接的浮筒支撑杆,所述浮筒支撑杆的下端连接有浮筒; 所述静力水准仪底座通过调高螺杆组件与所述静力水准仪安装底座固定连接; 所述静力水准仪安装底座上设有固定螺栓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沉降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站内设有远程通信模块。
5.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铁路沉降监测系统的在线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安装基准静力水准仪:选择不受沉降影响的铁路路基、桥涵、隧道、过渡段作为基准点,将基准静力水准仪固定安装在该基准点上; (2)安装监测静力水准仪:在易发生沉降的铁路路基、桥涵、隧道、过渡段上安装监测静力水准仪; (3)设置数据采集站:按照系统内部协议进行数据采集站的设置; (4)建立监测系统:将基准静力水准仪和监测静力水准仪上的电缆接头串联后通过电缆与所述数据采集站连接,将基准静力水准仪和监测静力水准仪上的通气管接头通过气体管串联,将基准静力水准仪和监测静力水准仪上的液体管接头通过液体管串联,建成监测系统; (5)灌装液体:向基准静力水准仪和监测静力水准仪内灌入液体,直至液体充满整条液体管线; (6)数据采集:通过数据采集站采集各基准静力水准仪和监测静力水准仪的初始液位值和沉降后的液位值; (7)利用下述各式计算监测点的沉降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在线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基准静力水准仪和监测静力水准仪中的液面高度处于量程的3/10~7/10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在线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各个静力水准仪的水准盒的横截面积相等,则由式(I)可推得: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在线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以第I个静力水准仪为基准静力水准仪,且其沉降值为0,则由式(2)可推得:
Xi = (H11-H12)-(Hil-Hi2),i = 2 ~η。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在线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3)之后的设置转点,用于连接2个不同液面的子监测系统,转点处包括2个静力水准仪,分别按照对应的子监测系统进行布置。
【文档编号】G01C5/04GK104019795SQ201410280274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0日
【发明者】刘 东, 何道刚 申请人:盈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