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链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16494阅读:61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直流电源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硅链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发电厂和变电站中的电力操作电源现今采用的都是直流电源,而直流屏就是用来供应这种直流电源的,它为控制负荷和动力负荷以及直流事故照明负荷等提供电源,是当代电力系统控制、保护的基础。硅链作为直流屏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它是一种直流电压调节装置,由多只大功率二极管串联组成,利用大功率二极管的PN结恒定的正向压降叠加来调整电压。目前的硅链检测技术比较简单、粗糙。一般检测箱上装几只指针式的电压表和电流表,来检测硅链的性能,温度只能手工测量不能自动显示且误差大,这种方法比较简单、直观,但精度不高,且只能反映瞬时的情况,没有曲线记忆功能,不能具体体现硅链在不同电压电流值下的具体性能;不能对每台硅链的数据、曲线等进行存档,日后维护时没有判断的依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硅链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硅链上各部分电压、电流、温度,并能控制硅链继电器切换及与触摸屏监控器通讯;监控器单元可以直观显示检测单元测得的电压、电流及其曲线等量,也可以控制硅链继电器切换,并向通讯单元传送数据;通讯单元用于连接监控器与上位机,实现数据实时传输,从而保证电器元件在各参数稳定的条件下运行,进而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硅链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单元、监控器单元和通讯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电压检测部分、电流检测部分、温度检测部分、开关量部分,所述电压检测部分可以分别对硅链中每级二极管两端的电压进行检测;所述电流检测部分包括接口I1和接口I2,直流电源与电流检测部分12的接口I1输入端连接,接口I1输出端接至硅链输入端,硅链输出端接入接口I2的输入端,接口I2的输出端连接负载;所述温度检测部分包括接口T1和接口T2,接口T1和接口T2分别外接一个温度探头,温度探头安装在硅链上,用以实时监测硅链温度情况;所述开关量部分与硅链继电器的线圈相连接,用以控制硅链继电器进行多档次的调压。所述监控器单元与检测单元之间通过RS485总线连接,监控器单元与通讯单元通过RS232总线连接,通讯单元通过RS485总线或者RS232总线连接至上位机。本发明的优点是:第一,更全面检测硅链上各部分电压,比现有技术多检测4处电压;第二,新增2个温度检测探头,直接将温度在触摸屏监控器上显示,不必再手工测量;第三,具有开关量输入输出功能,能通过触摸屏控制继电器进行降压切换,且能发映出继电器的吸合状态;第四,新增触摸屏监控人机界面,画面友好、丰富,能直观、全面反映硅链各部分性能;具有曲线记忆功能,方便随时查询并能和上位机通讯,便于多人远距离查看、记录。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结构图。在图中:1-检测单元,2-监控器单元,3-通讯单元,11-电压检测部分,12-电流检测部分,13-温度检测部分,14-开关量部分,15-通讯接口,21-通讯接口,22-通讯接口,31-通讯接口,32-通讯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参见图1,将硅链各级电压按顺序接至检测单元1的电压检测部分11,可检测6处电压;直流电源接入电流检测部分12的接口I1输入端,再从接口I1输出端接至硅链输入端,硅链输出端接入接口I2的输入端再从接口I2的输出端接负载;将温度检测部分13接出的两个温度探头装于硅链上;将硅链继电器的线圈接至开关量部分14;将通讯接口15和监控器单元2的通讯接口21相连,将监控器单元2的另一通讯接口22接至通讯单元3的通讯输入部分31,通讯输出部分32接上位机。监控器单元2采用昆仑通态触摸屏,利用昆仑通态触摸屏自身的软件对整个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本发明的工作原理:通电工作后,调节直流电源的电压、电流至额定值,监控器单元2能实时显示硅链各级的电压,以判断降压是否达标,并有相关曲线画面记录电压曲线,更全面判断整个检测过程中电压趋势是否达标;监控器单元2能实时显示硅链的输入、输出电流,对比是否一致,判断硅链里的二极管是否工作正常;监控器单元2能实时显示硅链外表的温度,和正常值进行比较,判断硅链发热是否正常;监控器单元2的画面里有8个开关按钮对应检测单元1的开关量部分14,可在监控器单元2上点击屏幕上的开关按钮对硅链继电器控制,进行多档次的调压,以判断硅链各级之间配合是否灵活。凡是检测到的当前值超出正常值范围监控器单元2都会报警,提示对硅链进行检查。最后通过通讯单元3和上位机相连,把所有数据上传至上位机,在上位机里把每台硅链的检测值、曲线等信息保存,以便日后维护时调取使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