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圈闭模型的定量评价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99641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构造圈闭模型的定量评价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石油勘探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构造圈闭模型的定量评价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圈闭是指能阻止油气资源继续运移并能在其中聚集的场所。圈闭就像一个口袋,能够把油气资源装在里面,不让它们跑掉。目前,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油气资源丰富,油气藏类型多样,然而由于地震原因,使得该地区受挤压应力作用,形成大量成排成带的圈闭。这些圈闭中富含大量的油气资源,日益受到石油勘探家的重视。

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地震资料和地下含油气目的层关键部位的资料,确定地震的变形模型,然后根据地震的变形模型,落实圈闭。但是由于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地下含油气目的层关键部位的资料信噪比较低,导致不同的地震解释人员确定出来不同的构造圈闭模型,进而落实的圈闭也是不同的。因此,定量评价不同构造圈闭模型在现有技术中油气勘测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国内油气田中通常采用定性方法定量评价构造圈闭模型,具体为:将多个不同的构造圈闭模型集中在一起,多方专家根据自身经验定量评价构造圈闭模型。但是采用该种方法不仅随机性强,缺乏客观有效的参考依据,而且效率低下,得到的结果缺乏公信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构造圈闭模型的定量评价方法及装置,定量评价了多个构造圈闭模型,效率较高,且得到的结果具有公信力。

本发明提供一种构造圈闭模型的定量评价方法,包括:

接收构造圈闭模型的评价请求,所述评价请求包括:地震构造;

根据所述评价请求,在垂直于所述地震构造的走向上,选取地震剖面, 并根据所述地震剖面,对所述地震构造的地层和断层进行解释;

根据所述地层和所述断层,建立多个构造圈闭模型;

针对每个构造圈闭模型,根据所述构造圈闭模型的几何学特征,计算所述构造圈闭模型对应的断距地层差比,并对所述断距地层差比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所述构造圈闭模型对应的归一化指标;

根据每个构造圈闭模型对应的归一化指标,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选择最大的归一化指标对应的构造圈闭模型作为目标构造圈闭模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构造圈闭模型的定量评价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构造圈闭模型的评价请求,所述评价请求包括:地震构造;

选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评价请求,在垂直于地震构造的走向上,选取地震剖面,并根据所述地震剖面,对所述地震构造的地层和断层进行解释;

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层和所述断层,建立多个构造圈闭模型;

计算模块,用于针对每个构造圈闭模型,根据所述构造圈闭模型的几何学特征,计算所述构造圈闭模型对应的断距地层差比,并对所述断距地层差比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所述构造圈闭模型对应的归一化指标;

目标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构造圈闭模型对应的归一化指标,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选择最大的归一化指标对应的构造圈闭模型作为目标构造圈闭模型。

本发明提供的构造圈闭模型的定量评价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通过接收构造圈闭模型的评价请求,根据评价请求,在垂直于地震构造的走向上,选取地震剖面,根据地震剖面,对地震构造的地层和断层进行解释,建立多个构造圈闭模型;针对每个构造圈闭模型,根据构造圈闭模型的几何学特征,计算构造圈闭模型对应的断距地层差比,并对断距地层差比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构造圈闭模型对应的归一化指标;根据每个构造圈闭模型对应的归一化指标,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选择最大的归一化指标对应的构造圈闭模型作为目标构造圈闭模型。本发明通过从构造圈闭模型的几何学特征出发,计算断距地层差比,并利用归一化处理后的断距地层差比作为定量评价构造圈闭模型的标准,实现了通过定量评价多个构造圈闭模型,选择出最优的构造圈闭模型,效率较高,且得到的结果具有公信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构造圈闭模型的定量评价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构造圈闭模型的定量评价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3为顶蓬构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步骤420的流程图;

图5为构造圈闭模型a的构造解释图;

图6为构造圈闭模型b的构造解释图;

图7为构造圈闭模型c的构造解释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构造圈闭模型的定量评价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构造圈闭模型的定量评价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构造圈闭模型的定量评价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构造圈闭模型的定量评价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接收构造圈闭模型的评价请求。

其中,评价请求包括:地震构造。

步骤200、根据评价请求,在垂直于地震构造的走向上,选取地震剖面,并根据地震剖面,对地震构造的地层和断层进行解释。

具体的,选取地震构造中过圈闭主体部位、隆起幅度较高、资料品质较好能够代表圈闭完整形态的的剖面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地震剖面。

步骤300、根据地层和断层,建立多个构造圈闭模型。

具体的,不同的地震解释人员建立不同的构造圈闭模型。

步骤400、针对每个构造圈闭模型,根据构造圈闭模型的几何学特征,计算构造圈闭模型对应的断距地层差比,并对断距地层差比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构造圈闭模型对应的归一化指标。

具体的,归一化指标能够反映构造圈闭模型的相对合理程度,归一化指标越接近1,说明构造圈闭模型越合理。

步骤500、根据每个构造圈闭模型对应的归一化指标,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对每个构造圈闭模型进行定量评价。

本发明提供的构造圈闭模型的定量评价方法通过接收构造圈闭模型的评价请求,评价请求包括:地震构造;根据评价请求,在垂直于地震构造的走向上,选取地震剖面,根据地震剖面,对地震构造的地层和断层进行解释,建立多个构造圈闭模型;针对每个构造圈闭模型,根据构造圈闭模型的几何学特征,计算构造圈闭模型对应的断距地层差比,并对断距地层差比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构造圈闭模型对应的归一化指标;根据每个构造圈闭模型对应的归一化指标,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对每个构造圈闭模型进行定量评价。本发明通过从构造圈闭模型的几何学特征出发,计算断距地层差比,并利用归一化处理后的断距地层差比作为定量评价构造圈闭模型的标准,实现了通过定量定量评价多个构造圈闭模型,选择出最优的构造圈闭模型,效率较高,且得到的结果具有公信力。

进一步地,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构造圈闭模型的定量评价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实施例二中,步骤400中的根据构造圈闭模型的几何学特征,计算构造圈闭模型对应的断距地层差比,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0、根据构造圈闭模型的几何学特征,将地震剖面划分为多个地 震构造变形层,并获取构造圈闭模型的结构信息。

其中,结构信息包括:浅层褶皱、顶蓬构造和主干断层带。

具体的,一般将地震剖面划分为:浅层滑脱面,中层滑脱面、深层滑脱面和基底滑脱面,并且相应的刻画出构造变形层之间的分界面:浅中变形层分界面、中深变形层分界面、深基变形层分界面和一系列叠瓦状断层。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山前地区是指盆地与造山带的过渡连接部位,受盆山耦合和板块碰撞作用,发生整体挤压收缩变形,形成众多成排成带的褶皱冲断构造。沉积地层的垂向岩层能干性差异导致山前地区地震剖面呈现分层收缩变形特征。浅层以滑脱褶皱为主,中层为塑性层收缩聚集,深层发育基底卷入或薄皮滑脱逆冲断层控制的断块、断背斜和断鼻构造。图3为顶蓬构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塑性层之上的构造层受挤压形成独特的“顶蓬构造”。

观察众多山前地震解释剖面后发现,一系列深部叠瓦构造例如:断块、断背斜、断鼻,层层叠加,不断抬升浅层滑脱褶皱,导致褶皱两翼产生地层差。分层变形垂向叠加,近力端上,下变形幅度正相关,浅层褶皱与深层叠瓦为关联变形体。经过大量测量统计发现,“顶篷构造”两侧同一地层高差与其正下方主干断层的累计断距成正比,即主干断层累计断距越大,其上方褶皱两翼同一地层参考面的高差越大。

步骤420、根据地震构造变形层的结构信息,计算构造圈闭模型对应的断距地层差比。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步骤420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步骤42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21、根据地震构造变形层的结构信息,获取地震剖面的计算范围。

步骤422、根据地震剖面的计算范围,获取地震剖面的垂向距离l和所有断层的断距f1,f2,…,fn。

其中,fi为断层i的断距,n为断层的数量。

步骤423、采用公式

m=(f1+f2+...+fn)/l(1)

计算断距地层差比m。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步骤421包括:

根据地震构造变形层的结构信息,在浅层褶皱的两侧地面平缓处设置顶水平参考线和底水平参考线;将顶水平参考线和底水平参考线之间的范围作为地震剖面的计算范围。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实施例三中,步骤400包括:

采用公式n=(1-|m-1|)*100%,对断距地层差比m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构造圈闭模型对应的归一化指标n。

以东秋地区为例,进一步地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构造圈闭模型的定量评价方法:

在东秋地震工区,选取垂直东秋地震构造走向,过深层圈闭主体部位、资料品质较好的主测线dq13-186k地震剖面。根据地表地质露头、东秋8、6钻井标定、临区地震引层、特定波组特征进行构造解释,解释出tn2k、tn1-2k、tn1j、te1-2km1、te1-2km、tk、tt、tp、to、t∈共10个地震反射层和10条主要断层,并建立构造圈闭模型a、b和c。针对构造圈闭模型a,图5为构造圈闭模型a的构造解释图,如图5所示,由构造圈闭模型a的几何学特征,将上述地震剖面划分为浅层滑脱面、中层滑脱面、深层滑脱面和基底滑脱面4个构造变形层,并确定浅中构造层分界面te1-2km1、中深构造层分界面te1-2km、深基构造层分界面t∈,以及一系列叠瓦状逆冲断层。根据浅层褶皱特征、顶蓬构造范围、主干断层带确定上述地震剖面的测量计算范围。将te1-2km1作为参考面,找到浅层褶皱两翼逐渐平缓处,分别画顶水平参考线和底水平参考线。测量两条参考线之间的垂直距离l为2200米。测量两条参考线范围内所有断层的断距f1、f2~fn,求和为3850米。代入公式(f1+f2+…fn)/l得断距地层差比为175%,归一化指标为25%。

图6为构造圈闭模型b的构造解释图;图7为构造圈闭模型c的构造解释图,针对构造圈闭模型b和c,采用如构造圈闭模型a的算法,计算得到,构造圈闭模型b的断距地层差比参数为159%,归一化指标为40.91%,构造圈闭模型c的断距地层差比参数为为91%,归一化指标为90.9%。

综上,三种构造圈闭模型中,a的归一化指标最低,b居中,c最接近1。也就是说,c的构造解释方案最合理,可作为最终方案供决策参考。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构造圈闭模型的定量评价装置实施例一的结 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构造圈闭模型的定量评价装置,包括:接收模块600、选取模块700,建立模块800、计算模块900和目标模块1000。

在本实施例中,接收模块600,用于接收构造圈闭模型的评价请求,所述评价请求包括:地震构造;选取模块700,用于根据评价请求,在垂直于地震构造的走向上,选取地震剖面,并根据地震剖面,对地震构造的地层和断层进行解释;建立模块800,用于根据地层和断层,建立多个构造圈闭模型;计算模块900,用于针对每个构造圈闭模型,根据构造圈闭模型的几何学特征,计算构造圈闭模型对应的断距地层差比,并对断距地层差比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构造圈闭模型对应的归一化指标;目标模块1000,用于根据每个构造圈闭模型对应的归一化指标,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选择最大的归一化指标对应的构造圈闭模型作为目标构造圈闭模型。

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构造圈闭模型的定量评价装置是采用如图1所示的构造圈闭模型的定量评价方法,其实现原理和实现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构造圈闭模型的定量评价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实施例二中,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中的计算模块900,包括:划分单元910和计算单元920。

在本实施例中,划分单元910,用于针对每个构造圈闭模型,根据构造圈闭模型的几何学特征,将地震剖面划分为多个地震构造变形层,并获取构造圈闭模型的结构信息,其中,结构信息包括:浅层褶皱、顶蓬构造和主干断层带;计算单元920,用于根据地震构造变形层的结构信息,计算构造圈闭模型对应的断距地层差比;计算单元920,还用于根据采用公式n=(1-|m-1|)*100%,对断距地层差比m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构造圈闭模型对应的归一化指标n。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计算单元920,具体用于根据地震构造变形层的结构信息,获取地震剖面的计算范围;计算单元,还用于根据地震剖面的计算范围,获取地震剖面的垂向距离l和所有断层的断距f1,f2,…,fn;其中,fi为断层i的断距,n为断层的数量;计算单元920,还用于采用公式m=(f1+f2+...+fn)/l,计算断距地层差比m。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计算单元920,还用于根据地震构造变形层的结构信息,在浅层褶皱的两侧地面平缓处设置顶水平参考线和底水平参考线;计算单元920,还用于将顶水平参考线和底水平参考线之间的范围作为地震剖面的计算范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