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中可燃气体的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54470阅读:1010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可燃气体的检测,具体为一种水中可燃气体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石油炼化企业中有很多换热器,换热器多以循环水、热媒水等为介质进行冷却或者加热。在换热器的运行过程中,不免有可燃气体泄漏到循环介质中。随着运行周期的增加,水中可燃气体的浓度增加,当可燃气体富集至循环水厂或者热媒水站,可能引发安全生产事故。为了防止换热器循环水中泄漏的可燃气体引发的风险,现各炼化企业一般采用分析循环水、热媒水的浊度或者电导率等方法间接判断换热器循环水中可燃气体的浓度。这些方法分析周期长、分析过程复杂、分析仪器成本高,而且对可燃气体微量泄漏的换热器难以准确判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水中可燃气体的检测方法,对换热器的循环水采样后,摇动使水中气体析出,用可燃气体检测仪检测判断水中可燃气体浓度。本方法快速、便捷,易于实施。本发明设计的一种水中可燃气体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Ⅰ、采样工具采样瓶为一清洁容器,瓶口配有密封胶塞,胶塞中心孔插有玻璃管,玻璃管上端伸出胶塞,玻璃管与胶塞密封连接;胶管一端套入玻璃管上端,二者密封连接;Ⅱ、采样取下胶塞,用换热器的循环水至少3次洗涮采样瓶和胶塞、玻璃管、胶管;采样瓶灌满该换热器的循环水,盖上胶塞,少量水从胶管外端满溢流出,以排出空气;用手挤出胶管中存水,胶管夹在靠近胶管外端处夹住胶管;防止胶管内的空气影响检测结果;Ⅲ、气体析出摇晃采样瓶持续0.8~2分钟,使水中溶解的气体析出,停止摇晃后,采样瓶静置待气泡全部消除,准备检测;采样瓶摇晃时其倾斜的中心线与铅垂线间的角度小于或等于45°;Ⅳ、检测启动可燃气体报警仪,读数归零;胶管外端口压在可燃气体报警仪进气口上,打开胶管夹,读数并记录;重复步骤Ⅱ~Ⅳ3次,取读数平均值为该换热器循环水的本次检测结果;对每个换热器循环水进行3次平行采样检测,平均读数作为该换热器循环水的检测结果,以保证采样、分析结果准确;Ⅴ、结果分析当读数小于1时,判断所测换热器的循环水中无泄漏的可燃气体;当读数为1~4.9%,判断所测换热器的循环水中有轻微泄漏的可燃气体;当读数大于5.0%,判断所测换热器的循环水中有较多泄漏的可燃气体。本方法检测的换热器循环水温度低于80℃。步骤Ⅰ中采样瓶的容积为200~500亳升,以200~500亳升的玻璃锥形烧瓶最佳。步骤Ⅰ中玻璃管的直径为8~12mm,长度为5~8cm;玻璃管插入胶塞的长度大于2cm,以保证玻璃管插入胶塞处无泄漏。玻璃管伸出胶塞的上端长度为2~4cm,胶管套入玻璃管的长度为2~4cm,胶管的长度为6~10cm,以保证玻璃管与胶管连接处无泄漏。步骤Ⅱ中用手挤出胶管中存水时,从靠近玻璃管处向外挤压胶管,防止空气漏入胶管。步骤Ⅳ中所用的可燃气体报警仪为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仪,检测的可燃气体包括氢气、甲烷、乙烷、丙烯、丙烷等炼化厂气体,检测精度为2%或更高精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种水中可燃气体的检测方法的优点为:1、快速、便捷;2、对每个换热器循环水进行3次平行采样检测,结果准确;3、所用采样瓶等为普通化学用品,可燃气体报警仪为现有市售报警仪器,本方法易于实现。附图说明图1为本水中可燃气体的检测方法实施例所用采样瓶示意图。图1标号为:1、采样瓶,2、胶塞,3、玻璃管,4、胶管,5、胶管夹。具体实施方式本水中可燃气体的检测方法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Ⅰ、采样工具如图1所示,采样瓶1为一清洁的300亳升的玻璃锥形烧瓶。瓶口配有密封胶塞2,胶塞2中心孔插有直径为10mm、长度为5cm的玻璃管3,玻璃管3伸出胶塞2的上端长3cm,玻璃管3与胶塞2密封连接,长度为8cm的胶管4一端套入玻璃管3上端3cm,胶管4与玻璃管3密封连接;Ⅱ、采样所测换热器循环水温度低于80℃;取下胶塞2,用换热器的循环水3次洗涮采样瓶1和胶塞2、玻璃管3、胶管4;采样瓶1灌满该换热器循环水,盖上胶塞2,少量水从胶管4外端满溢流出;用手从靠近玻璃管3处向外挤压胶管4,挤出胶管4中的水,胶管夹5在靠近胶管4外端处夹住胶管4;Ⅲ、气体析出摇晃采样瓶1,采样瓶1倾斜时其中心线与铅垂线间的角度小于或等于45°,使水中溶解的气体析出,持续1分钟后停止摇晃,静置待气泡全部消除,准备检测;Ⅳ、检测采用可检测氢气、甲烷、乙烷、丙烯、丙烷等可燃气体,检测精度为2%的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仪;启动可燃气体报警仪,读数归零;胶管4外端口压在可燃气体报警仪进气口上,打开胶管夹5,读数并记录;重复步骤Ⅱ~Ⅳ3次,取读数平均值为该换热器循环水的本次检测结果;Ⅴ、结果分析当读数为零时,判断所测换热器的循环水中无泄漏的可燃气体;当读数为1~4.9%,判断所测换热器的循环水中有轻微泄漏的可燃气体;当读数大于5.0%,判断所测换热器的循环水中有较多泄漏的可燃气体。上述实施例,仅为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一步详细说明的具体个例,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凡在本发明的公开的范围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