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液容器组件及取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46436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取液容器组件及取液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一种取液容器组件及取液方法,主要用于取液体的样本。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液体样品的取样方式也较多,但其中一种是取样是依靠吸附材料提取液体样本,然后再通过挤压将吸附在吸附材料中的取出,进行样品检测相关数据或用于某种实验。吸附材料一般有消毒干布,面巾纸,海绵等可容纳液体的物品。

通常传统的作法,吸附材料提取液体样本,放入一个取液容器,再通过挤压柱对吸附材料施加一定大小的力进行挤压,将吸附材料吸附的液体挤出,然后需要马上将被挤出液体倒入另外一个(没有放置吸附材料的)容器,作备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力是外施加的,所以挤完必须马上取出被挤液体,否则外力去除,吸附材料又重新将液体吸回,时效性要求较高,但同时单个作业,效率较低,不适用于批量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效率高的取液容器组件及取液方法。

本申请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该取液容器组件,包括截面相配合的取液容器和离心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液容器中下部设有第一扣合部,所述离心柱设有与第一扣合部相匹配的第二扣合部,所述离心柱的外圆面至少设有一条沟槽,所述沟槽贯通离心柱上下。

所述第一扣合部为圆形凸起,所述第二扣合部为圆形凹槽。

所述离心柱设有两个第二扣合部,且上下对称分布。

所述离心柱的外圆面设有四条沟槽,四条沟槽沿离心柱圆周均匀分布,沟槽的深度不大于第二扣合部的深度,使得第一扣合部为与第二扣合部扣合卡紧时,离心柱与取液容器卡接处以上的液体不会流到离心柱下方。

所述取液容器为试管,取液容器上部设有盖子。

本申请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一种取液方法,采用上述取液容器组件进行,并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吸附材料提取液体样本,吸附材料放入取液容器,离心柱放入取液容器,取液容器放入离心机,启动离心机,吸附材料吸附的液体沿取液容器内壁与离心柱沟槽之间的缝隙通道向离心柱上方运动,离心柱向下移动直到离心柱第二扣合部与取液容器第一扣合部扣合,样本液体主体部分稳定地位于离心柱上方,只需等工作人员随时取液即可。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离心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取液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申请的解释而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一种取液容器组件,包括截面相匹配的取液容器1和离心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液容器1中下部设有第一扣合部11,所述离心柱2设有与第一扣合部11相吻合的第二扣合部21,所述离心柱2的外圆面至少设有一条沟槽22。

工作原理:通过吸附材料提取液体样本,然后放入一个取液容器1,再将离心柱2放入取液容器1,离心柱2的方向是第二扣合部21位于下部,然后完成取样前面准备,并将取液容器1放入离心机,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及离心柱2的重力作用共同效果下,吸附材料吸附的液体沿取液容器1内壁与离心柱2沟槽22之间的缝隙通道进入离心柱2的上方,同时吸附材料因液体甩出引发的压力变化和离心柱2重力下收缩体积,离心柱向下移动,直到离心柱2的第二扣合部21与取液容器1的第一扣合部11扣合,这时吸附材料已被压扁,并无法反弹,样本液体主体部分已位于离心柱2(与取液容器1卡接处)上方,只需等工作人员随时取液即可。

本实施例所述第一扣合部11为圆形凸起,所述第二扣合部21为圆形凹槽。

本实施例所述离心柱2设有两个第二扣合部21,且呈对称分布。即使在自动化作业过程中,由于作业员失误,可能将离心柱2颠倒放入取液容器1后,这样离心柱2总有一个第二扣合部21处于相对低位,能够与第一扣合部11扣合,这样就能始终锁定被挤压液体。

本实施例所述离心柱2的外圆面设有四条沟槽22,且沿圆周呈均匀分布,有利于取液容器1下部液体在离心力作用下进入取液容器1上部。

本实施例所述取液容器1为试管,上部设有盖子12。

凡是本申请的简单变形或者组合,应认为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