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14517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激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利用光来测量距目标物体的距离的激光装置(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见的测量装置通过使用可移动镜沿多个方向偏转和发射测定光,从而经由可移动镜接收被目标物体反射的测定光的返回光来测量到目标物体的距离。

例如,已知有用于被称作同轴光学系统的测量装置,通过该测量装置,测定光与返回光利用光学元件(诸如棱镜或镜子等)沿同一光轴进入和离开,其中光发射器的中心轴和光接收器的中心轴对准(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2)。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1-59111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2-208059



技术实现要素:

采用同轴光学系统的激光装置不具有由于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的视差而导致的测量误差,因为测定光的光轴和返回光的光轴是对齐的,然而,具有以下缺点:难以去除杂散光干扰,其中,由于测定光在外壳中被漫反射而产生的杂散光包围光接收器。此杂散光干扰是测量误差的可能起因。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提供用于减小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的视差并用于降低杂散光干扰的激光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激光装置可以包括:光发射器,用于发射光;第一反射器,用于反射所述光,由摆动轴支撑并摆动;光接收器,其在摆动轴的方向上与光发射器分开设置;引导部,用于接收来自第一反射器的光并从在摆动轴的方向上更靠近光接收器的位置发射所述光;和第二反射器,用于向光接收器反射从引导部发射的光的、来自目标物体的返回光并与第一反射器同步摆动。

因此,被第一反射器反射后的光可以被移位到靠近光接收器的位置并发射。因此,可以在第一反射器与第二反射器之间阻挡光,并且该光和返回光可以被分开,从而降低由第一反射器产生的杂散光围绕在光接收器周围的程度。此外,由于光的发射位置更靠近光接收器,所以还可以减小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的视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第一反射器和第二反射器被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并且可以由相同的摆动轴支撑和摆动。

因此,同步摆动的第一反射器和第二反射器可以以相对简单的构造实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激光装置还包括外壳,该外壳具有用于供光和返回光穿过的窗口,并且引导部可以被设置在窗口上。

因此,由于所述光的光路和返回光的光路在外壳的内部可以被分开,所以阻挡在外壳内产生的杂散光变得更容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引导部具有彼此面对的第一反射部和第二反射部,并且第一反射部可以设置于窗口与光相交的位置,而第二反射部可以设置于第一反射部平行位移而靠近光接收器的位置。

因此,引导部可以具体地被配置用于将输入到第一反射部的光从第二反射部发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第二反射部可以在摆动轴的方向上被设置在与光接收器的中心轴相同的位置。

因此,由于光的发射位置与光接收器的中心轴在摆动轴的方向上一致,所以可以使第一反射器和第二反射器的视差最小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第二反射部可以在摆动轴的方向上被设置在与光接收器的中心轴不同的位置。

因此,由于第二反射部设置于偏离光接收器中心轴的位置,所以可以减少第二反射部变成障碍物并且返回光的光接收器的输入量降低的不便。

此外,第二反射部可以在摆动轴的方向上被可移动式安装。

因此,可以通过移动第二反射部来测量在摆动轴的方向上到位于多个不同距离测量表面上的目标物体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激光装置还包括在外壳内的隔离板,并且第二反射部在摆动轴的方向上可以比隔离板更靠近光接收器。

因此,可防止在外壳内杂散光围绕在光接收器周围,同时可以从返回光的光接收器的光路未被阻挡的位置发射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可以在与摆动轴平行的平面形状上设置透明构件。

因此,制造商可以在相对简单的平板上构成透明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透明构件可以设置在以摆动轴作为中心的圆柱形形状中。

因此,由于引导部的缘故,在所产生的光、返回光和摆动轴交叉的平面中可以使偏差最小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激光装置可以包括:发射器,其发射光;第一反射器,其沿轴转动地反射所述光;光接收器,其在与所述轴平行的第一方向上与发射器分开设置;引导部,其接收来自第一反射器的光并沿第一方向改变光的方向;和第二反射器,其反射来自物体的返回光并与第一反射器同步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激光装置可以减小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的视差,并降低杂散光干扰。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激光装置的构造的一个例子的挖切立体图。

图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轴移位部的详细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轴移位部的详细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4是图示根据比较例1的激光装置的测定光和返回光的光路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5是图示根据比较例2的激光装置的测定光和返回光的光路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6是图示根据比较例3的激光装置的测定光和返回光的光路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7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激光装置的测定光和返回光的光路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8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激光装置的测定光和返回光的光路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9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激光装置的一个示例构造的挖切立体图。

图10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光轴移位部的详细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光轴移位部的详细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激光装置的测定光的光路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1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激光装置的测定光的光路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1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激光装置的测定光和返回光的光路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以下描述中,提出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本发明更加彻底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的是,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践本发明。在其他情况下,并未详细描述熟知的特征以避免使本发明变得模糊。

进一步地,以下各个图是示意图并且未必精确示出。在各个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基本相同的构造,并且省去或简化了重复的描述。

此外,在下文中使用的术语“平行”和“垂直”应分别理解为大致平行和大致垂直。这些术语表示在设计上平行和垂直,并可以包括由于本发明的激光装置中的构件形状或组装而发生的实际测量误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激光装置是用于通过移动测定光(其通过光发射镜(第一反射器)从光发射器发出)、扫描测距区域以及由光接收器经由光接收镜(第二反射器)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测定光的返回光来测定至目标物体的距离的激光装置。激光装置也可被称为测量装置。激光装置使测定光的光路与摆动镜所反射的返回光的光路分开,从而减少杂散光干扰,同时在摆动镜的后段设置了光轴移位部(引导部)用于将测定光的光轴移位至靠近光接收器。

首先,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激光装置的构造。

图1是图示出激光装置101的构造的一个例子的挖切立体图。

如图1所示,激光装置101具有外壳111、光发射器120、偏转部140、光轴移位部151、光接收器160和控制部190。

外壳111是构成激光装置101的外部的盒子,并且其容纳光发射器120、偏转部140、光接收器160和控制部190。外壳111例如可以由树脂或金属构成。光发射区域113与光接收区域114通过外壳111的内部空间中的隔离板112分隔。光发射区域113是测定光125主要穿过的区域,而光接收区域114是返回光165主要穿过的区域。

外壳111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简言之,测距区域)被分开,同时设置了外壳窗口115,其由供测定光125和返回光165穿过的透明构件构成。外壳窗口115例如可以是由树脂或玻璃制成的平板。

光发射器120是用于发射测定光125的光学系统,并具有光源121。光源121可以例如由激光二极管构成。光发射器120可以具有用于校准测定光125的准直透镜122,并可以具有用于调整测定光125的出射方向的狭缝(未示出)。

在这里,从光发射器120发出的面向光发射镜(第一反射器)141的测定光125的光轴被定义为光发射器120的中心轴。为了方便说明,光发射器120的中心轴的方向将被称为y轴。

偏转部140利用从光发射器120发射的测定光125来扫描测距区域,并且是包括用于将来自测距区域中目标物体的返回光165引向光接收器160的可移动镜的光学系统。偏转部140由摆动轴146支撑,并具有和由于促动器143施加的扭矩而摆动的光发射镜141光接收镜(第二反射器)142。

光发射镜141和光接收镜142例如可以由金属膜镜子构成,还可以被设置在同一平面上。摆动轴146例如可以通过穿孔通过金属薄膜来形成。为了方便说明,与摆动轴146平行的方向应被称为z轴,并且z轴方向上的位置将被称为高度。

光发射镜141和光接收镜142各自的背面(反射表面的相对表面)例如可以通过粘合剂等被固定至摆动轴146上,且可以进一步经由摆动轴146上、下端上设置的固定部件(未示出)而被固定至外壳111上。

例如,促动器143可以是利用电磁力、静电力或压电移位作为扭矩源的促动器。例如,由于促动器143产生循环扭矩,所以在作为扭杆的摆动轴146中发生共振,并且光发射镜141和光接收镜142绕z轴摆动。

光发射镜141用来自光发射器120的测定光125通过摆动来扫描测距区域。

光轴移位部151接收被光发射镜141反射后的测定光125,并且是用于从靠近光接收器160的高度发射所接收的测定光125的光学系统。光轴移位部151例如可以由彼此相对的第一反射部1511和第二反射部1512构成,并且可以设置在外壳窗口115上。稍后将描述光轴移位部151的详细构造。

从光轴移位部151发射的测定光125到达测距区域内的目标物体(未示出),并被目标物体漫反射。

对于被目标物体漫反射的测定光125,朝向激光装置101返回的返回光165穿过激光装置101的外壳窗口115,并被输入到外壳111的内部。光接收镜142将返回光165反射至向光接收器160。

光接收器160是用于将光接收镜142反射的返回光165变换成接收信号的光学系统,并具有光接收元件162。光接收元件162例如可以由雪崩光电二极管构成。光接收器160可以具有聚光透镜161用于将返回光165汇聚到光接收元件162,并可以具有带通滤波器(未示出)用于去除除测定光125之外的波长噪音光。在高度方向上,光接收器160与光发射器120隔开设置。

在这里,从光接收镜142输入到光接收器并在光接收元件162中汇聚的光的光轴被定义为光接收器160的中心轴。光接收器160的中心轴例如可以是聚光透镜161的中心轴,并且可以与光发射器120的中心轴平行。

控制部190是用于控制激光装置101中的距离测量操作的控制器。控制部190驱动光源121和促动器143,并通过处理从光接收元件162接收的信号来计算从激光装置101到目标物体的距离。

例如,控制部190可以通过软件功能(通过用于向光源121和促动器143提供驱动信号的驱动电路执行)、硬件功能(诸如用于接收和处理来自光接收元件162的信号的信号处理电路)和微计算机(执行预定程序)的结合来实施。

特别地,基于来自光接收元件162的接收信号与提供给光源121的驱动信号之间的相衬,控制部190求出测定光125从激光装置101到目标物体的往返时间,并且可以计算出到目标物体的距离。此外,控制部190可以根据围绕光发射镜141的摆动轴146的旋转角(下文中被称为斜角)指出测距区域内目标物体的方向。

接下来,将描述光轴移位部151的构造。

图2是图示光轴移位部151的详细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如图2所示,光轴移位部151的第一反射部1511设置于外壳窗口115与测定光125相交的位置。特别地,第一反射部1511被设置在外壳窗口115的外表面上、位于光发射器120的中心轴的高度,并且其可以具有长形镜子,该长形镜子具有反射表面,其以45°角度形成外壳窗口115的外表面。

此外,第二反射部1512设置于与第一反射部1511平行移位的位置,靠近光接收器160。特别地,第二反射部1512被设置成与外壳窗口115的外表面上的第一反射部1511平行,并位于比第一反射部1511更低的位置,并且其可以具有长形镜子,该长形镜子具有反射表面,其以135°角度形成外壳窗口115的外表面。

第一反射部1511和第二反射部1512例如可以在各端通过设置在外壳111上的保持构件(未示出)得以保持,并且可以被固定在外壳窗口115的上述位置。

因此,在被光发射镜141反射后的测定光125的光轴沿与外壳窗口115的外表面平行的方向被第一反射部1511转向,并且通过第二反射部1512沿与原始测定光125的光轴平行的方向被再次转向并发射。换言之,如图1所示,测定光125的光轴被光轴移位部151移位至靠近光接收器160(具体而言为光接收器160的中心轴)的高度。

光轴移位部可以由棱镜而非镜子构成。在下文中,将描述这样的光轴移位部的修改例。

图3是图示根据修改例的光轴移位部152的详细构造的例子的立体图。

如图3所示,光轴移位部152由一个棱镜构成,并且第一反射部1521和第二反射部1522是棱镜上设置的一对反射表面。

第一反射部1521设置于外壳窗口115与测定光125相交的位置。具体地,作为第一反射部1521的反射表面可以以45°角度形成外壳窗口115的外表面。

此外,第二反射部1522设置于与第一反射部1521平行移位的位置,靠近光接收器160。具体地,作为第二反射部1522的反射表面可以以135°角度形成外壳窗口115的外表面。

光轴移位部152例如可以附着于外壳窗口115上,或在各端通过设置在外壳111上的保持构件(未示出)得以保持,并可以被固定在上述位置。

因此,在被光发射镜141反射后的测定光125的光轴沿与外壳窗口115的外表面平行的方向被第一反射部1521转向,并且沿与原始测定光125的光轴平行的方向被再次转向并发射。换言之,如图3所示,测定光125的光轴被光轴移位部152移位至靠近第二反射器160(具体而言为第二反射器160的中心轴)的高度。

下面将基于多个比较例的比较来描述按照上述来构成的激光装置101得到的结果。

图4是图示根据比较例1的激光装置801的测定光和返回光的光路的例子的俯视图。激光装置801是相关技术中记载的同轴光学系统激光装置的例子。在激光装置801中,从光源121发射的测定光125和通过聚光透镜161在光接收元件162中汇聚的返回光165通过穿孔镜158而在同一光轴上重叠,并通过可移动镜148而沿多个方向移动,然后从外壳窗口115向测距区域发射。因此,在激光装置801中,会担心由穿孔镜158的内表面、可移动镜148和外壳窗口115产生的杂散光129不能与返回光165分开。

图5是图示根据比较例2的激光装置802的测定光和返回光的光路的例子的俯视图。激光装置802是相关技术中记载的同轴光学系统激光装置的例子。在激光装置802中,从光源121发射的测定光125和通过聚光透镜161在光接收元件162中汇聚的返回光165通过镜子159而在同一光轴上重叠,并通过可移动镜148而沿多个方向移动,然后从外壳窗口115向测距区域发射。因此,在激光装置802中,会担心由镜子159的内表面、可移动镜148和外壳窗口115产生的杂散光129不能与返回光165分开。

因此,本发明人研究了用于通过测定光和返回光两者在外壳内分开的空间来处理测定光和返回光的分开的光学系统激光装置,这两者在外壳内并未设置的同一光轴上。

图6是图示根据比较例3的激光装置803的测定光和返回光的光路的例子的侧视图。在激光装置803中,在外壳的内部,光发射区域113和光接收区域114通过隔离板112分隔。光发射镜141和光接收镜142在高度方向上分开设置,并且隔离板112还被插入光发射镜141与光接收镜142之间(不包括摆动轴146附近)。

在光发射区域113中,从光源121发射的测定光125通过光发射镜141而沿多个方向移动,然后从外壳窗口115向测距区域发射。此外,在光接收区域114中,从外壳窗口115输入的返回光165a和165b经由光接收镜142被引导至聚光透镜161,并在光接收元件162中汇聚。在这里,返回光165a和返回光165b分别是来自远距离目标物体和近距离目标物体的返回光。

通过这种方式,在激光装置803中,测定光125和返回光165a、165b分别通过由隔离板112彼此分开的光发射区域113和光接收区域114处理。因此,即使在出现杂散光129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杂散光129围绕在光接收元件162周围。

然而,在激光装置803中,由于测定光125与聚光透镜161的中心轴(换言之,光接收器160的中心轴)分开设置,所以将发生与到目标物体的距离对应的视差。

具体地,如图6所示,由于来自远距离目标物体的返回光165a和来自近距离目标物体的返回光165b通过彼此不同的输入角度被输入至激光装置803,所以汇聚点偏离距离d。与目标物体距离对应的返回光165的输入角度偏差被称为远近视差。例如,当聚光透镜161和光接收元件162与来自远距离目标物体的返回光165a组合设置时,来自近距离目标物体的返回光165b由于远近视差而将无法准确地汇聚在光接收元件162中,并会变成距离测量误差的原因。

在这里,本发明人提出在根据比较例3的激光装置803中具有添加的光轴移位部151和152的激光装置101和102。通过激光装置101和102可以减少上述杂散光干扰和远近视差。

图7是图示出激光装置101的测定光和返回光的光路的例子的侧视图。图7的侧视图与图2的立体图对应。如上所述,在激光装置101中,测定光125的光轴通过光轴移位部151被移位至靠近光接收器160。

图8是图示出激光装置102的测定光和返回光的光路的例子的侧视图。图8的侧视图与图3的立体图对应。如上所述,在激光装置102中,测定光125的光轴通过光轴移位部152被移位至靠近光接收器160。

在激光装置101或102中,由于测定光125从靠近光接收器160的中心轴(具体而言为聚光透镜161的中心轴)的位置被发射至测距区域,远近视差减小。此外,由于测定光125与返回光165分别通过由隔离板112彼此分开的光发射区域113和光接收区域114处理,所以杂散光干扰也降低。

另外,光轴移位部151和152发射测定光125的位置(换言之,第二反射部1512和1522的设置高度)可以与聚光透镜161的中心轴(换言之,光接收器160的中心轴)的设置高度相同,也可以不同。在第二反射部1512和1522的设置高度与光接收器160的中心轴的高度相同的情况下,能够使远近视差最小化,而且,在其不相同的情况下,能够减少第二反射部1512和1522变成障碍物并且返回光165至光接收元件162的输入量降低的不便。

此外,第二反射部1512和1522可以比隔离板112更位于靠近光接收器160。因此,光轴移位部151和152将从比隔离板112的设置高度更低的高度发射测定光125。换言之,通过隔离板112降低杂散光干扰,同时能够从返回光的光接收器160的光路未被隔离板112挡住的位置发射测定光125。

此外,在上文中,描述了光轴移位部151和152被设置在外壳窗口115的外表面上的例子,然而,光轴移位部151和152也可以被设置在外壳窗口115的厚度内。换言之,光轴移位部151和152可以被嵌入外壳窗口115。因此,能够实现远近视差减小并且杂散光干扰降低的结果。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9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激光装置103的构造的例子的挖切立体图。

如图9所示,对于激光装置103,与图1的激光装置101相比,在外壳窗口116设置于以摆动轴146作为中心的圆柱形上这点上是不同的。由于外壳窗口116的形状变化,构成光轴移位部153的第一反射部1531和第二反射部1532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激光装置103与激光装置101相同,除了以下这一点之外:外壳窗口116和光轴移位部153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下面将详细描述光轴移位部153的构造。

图10是图示光轴移位部153的详细构造的例子的立体图。

如图10所示,在测定光125被光发射镜141反射之后与外壳窗口116相交的位置,光轴移位部153的第一反射部1531被设置成沿外壳窗口116弯曲。具体地,第一反射部1531在外壳窗口116的外表面上被设置于光发射器120的中心轴的高度上,并且其可以具有长形镜子,该长形镜子具有反射表面,其在包括摆动轴146的任何横截面上以45°角度形成外壳窗口116的外表面。

此外,第二反射部1532被设置于与第一反射部1531平行的位置,且处于更靠近光接收器160的高度。具体地,第二反射部1532与第一反射部1531平行设置,并位于比第一反射部1531更低的位置,并且其可以具有长形镜子,该长形镜子具有反射表面,其在包括摆动轴146的任何横截面上以135°角度形成外壳窗口116的外表面。

第一反射部1531和第二反射部1532例如可以在各端通过设置在外壳111上的保持构件(未示出)得以保持,并且可以被固定在外壳窗口116的上述位置。

因此,被光发射镜141反射之后的测定光125的光轴沿与外壳窗口116的外表面平行的方向被第一反射部1531转向,并通过第二反射部1532沿与原始测定光125的光轴平行的方向被再次转向并发射。换言之,如图9所示,测定光125的光轴通过光轴移位部153被移位到靠近光接收器160(具体地,光接收器160的中心轴)的高度。

在激光装置103中,图10所示的测定光和返回光的光路与在包括摆动轴146的任何横截面中测定光125和返回光165的光路一致。

光轴移位部可以由棱镜而非镜子构成。在下文中,将描述这样的光轴移位部的修改例。

图11是图示根据修改例的光轴移位部154的详细构造的例子的立体图。

如图11所示,光轴移位部154由沿外壳窗口116弯曲的一个棱镜构成,并且第一反射部1541和第二反射部1542是设置在棱镜上的一对反射表面。

第一反射部1541设置于外壳窗口116与测定光125相交的位置。具体地,作为第一反射部1541的反射表面可以在包括摆动轴146的任何横截面处以45度角度形成外壳窗口116的外表面。

此外,第二反射部1542设置在与第一反射部1541平行的位置,且处于更靠近光接收器160的高度。具体地,作为第二反射部1542的反射表面可以在包括摆动轴146的任何横截面处以135°角度形成外壳窗口116的外表面。

光轴移位部154例如可以附着于外壳窗口116,或在各端通过设置在外壳111上的保持构件(未示出)得以保持,并可以被固定在上述位置。

因此,在被光发射镜141反射后的测定光125的光轴沿与外壳窗口116的外表面平行的方向被第一反射部1541转向,并且通过第二反射部1542沿与原始测定光125的光轴平行的方向被再次转向并发射。换言之,如图11所示,测定光125的光轴被光轴移位部154移位至靠近光接收器160(具体而言为光接收器160的中心轴)的高度。

在激光装置104中,如图11所示的测定光和返回光的光路与在包括摆动轴146的任何横截面中的测定光125和返回光165的光路一致。

通过这种方式,即使在激光装置103和104中,由于侧视图(横截面图)的测定光125和返回光165的光路被设置为与激光装置101和102的等同,所以呈现出远近视差减小并且杂散光干扰降低的结果。

此外,通过激光装置103和104能够消除由于激光装置101和102而可能出现的左右视差。在下文中,下面将描述左右视差,并且还将描述激光装置103和104的结果。

图12是图示出激光装置101和102的测定光的光路的例子的俯视图。在激光装置101和102中,光轴移位部151和152被设置在平板外壳窗口115上。因此,在俯视图中,从光发射镜141垂直输入到光轴移位部151和152的测定光125a被直接出射。另一方面,沿斜对角输入到光轴移位部151和152的测定光125b和125c通过分别在第一反射部1511与第二反射部1512之间以及在第一反射部1512与第二反射部1522之间朝y轴方向偏移而沿y轴方向移位和出射。

通过这种方式,测定光125的光轴通过光轴移位部151和152根据出射方向而移位至大不相同的y轴方向。通过这种方式,由于大不相同的y轴方向(由于出射方向引起)出现的测定光125的光轴移位被称为左右视差。与上述远近视差相似,左右视差是由于汇聚点的偏差造成的测量误差的可能原因。

图13是图示出激光装置103和104的测定光的光路的例子的俯视图。在激光装置103和104中,光轴移位部153和154被设置成围绕以摆动轴146作为中心的圆柱形侧面形状的外壳窗口116弯曲。因此,由于测定光125被垂直输入(不管出射方向如何),所以在光轴移位部153和154中不发生左右视差。

另外,外壳窗口116不具有以摆动轴146作为中心的完全圆柱形的侧面形状,并且摆动轴146侧仅需要具有构成凹面的曲率。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左右视差。

下面将参考附图具体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

图1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激光装置105的测定光和返回光的光路的例子的侧视图。

如图14所示,与图7的激光装置101相比,激光装置105的光轴移位部155是不同的。在激光装置105中,除了光轴移位部155之外,组件都与激光装置101中相同。

激光装置105的光轴移位部155能够被配置用于改变测定光125的出射位置的高度。光轴移位部155的构造无特别限制,然而,例如第二反射部1552的两个末端都被设置在外壳111上的可移动保持构件(未示出)来保持,并且第二反射部1552可以沿外壳窗口155滑动。第一反射部1511可以固定设置在外壳窗口115上。

因此,通过移动第二反射部1552,高度可以测量距位于多个不同距离测量表面上的目标物体的距离。

虽然已经关于仅仅有限个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受益于本公开将理解的是,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想出其他各种实施方式。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仅仅应该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101,102,103,104,105,801,802,803 激光装置

111 外壳

112 隔离板

113 光发射区域

114 光接收区域

115,116 外壳窗口

120 光发射器

121 光源

122 准直透镜

125,125a,125b,125c 测定光

129 杂散光

140 偏转部

141 光发射镜(第一反射器)

142 光接收镜(第二反射器)

143 促动器

146 摆动轴

148 可移动镜

151,152,153,154,155 光轴移位部(引导部)

158 穿孔镜

159 镜子

160 光接收器

161 聚光透镜

162 光接收元件

165,165a,165b 返回光

190 控制部

1511,1521,1531,1541 第一反射部

1512,1522,1532,1542,1552 第二反射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