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可调节工程监测棱镜保护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0380阅读:6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可调节工程监测棱镜保护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可调节工程监测棱镜保护罩。



背景技术:

目前在基坑围护结构桩(墙/坡)水平位移监测中,一般直接用膨胀螺栓将棱镜固定于围护结构顶部,用全站仪多测回法观测,再通过计算得到围护结构顶部的水平位移。在此过程中,棱镜并没有采取相关的保护措施。基坑及结构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的运输以及施工人员作业难免会触碰棱镜,使之受到不同程度的偏移或损坏。

一方面,由于棱镜的灵敏度较高,即使轻微的偏移也会造成测量精度的降低,如果棱镜损坏则需要重新布设,不仅增加了工程投入,而且影响监测数据的连续性甚至造成监测数据缺失。另一方面,棱镜单价约200至500元,施工作业中棱镜损坏越多其损失就越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一种新型可调节工程监测棱镜保护罩,该保护罩的应用,可以避免建筑施工工艺对棱镜造成偏移,同时可以有效保护棱镜不被损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工程监测棱镜保护罩包括底座、保护钢丝罩、紧固螺丝、锚固座及锚固螺栓;

所述的底座包括上底座和下底座;

所述上底座上均分分布设置有多个弧形限位孔;

所述下底座外沿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锚固座,所述下底座上均匀分布设置有多个螺栓孔,所述螺栓孔有内螺纹;

所述上底座和下底座叠合在一起,使用所述紧固螺丝穿过上底座的弧形限位孔与下底座的螺栓孔,将上底座和下底座紧固在一起形成底座;

所述保护钢丝罩由多根钢丝组合而成,所述多根钢丝的一端上部弯曲并相交焊接在一起,另一端焊接在上底座的上表面上;

所述锚固座通过锚固螺栓固定于围护结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锚固螺栓为膨胀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钢丝的长短及粗细统一。

进一步的,所述钢丝上喷涂醒目红漆。

进一步的,所述锚固座的数量大于等于3。

进一步的,所述上底座的弧形限位孔数量与下底座的螺栓孔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紧固螺丝为半牙螺丝且带有外螺纹。

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棱镜保护罩可以避免棱镜被动移位或损坏,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能有效减少棱镜的消耗;由于棱镜保护罩结构简单、加工容易、可以重复利用,有利于降低施工及管理成本;通过松开紧固螺丝,旋转上底座,即可实现调节监测仪器与棱镜之间通视空间,具有方便实用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一种新型可调节工程监测棱镜保护罩结构示意图;

图2一种新型可调节工程监测棱镜保护罩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中:1保护钢丝罩、2上底座、3下底座、4锚固座、5锚固螺栓、6 弧形限位孔、7紧固螺丝、8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工程监测棱镜保护罩包括底座、保护钢丝罩1、紧固螺丝7、锚固座4及锚固螺栓5;

所述的底座包括上底座2和下底座3;

所述上底座2上均分分布设置有多个弧形限位孔6;

所述下底座3外沿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锚固座4,所述下底座3上均匀分布设置有多个螺栓孔8,所述螺栓孔8有内螺纹;

所述上底座2和下底座3叠合在一起,使用所述紧固螺丝7穿过上底座的弧形限位孔6与下底座的螺栓孔8,将上底座2和下底座3紧固在一起形成底座;

所述保护钢丝罩1由多根钢丝组合而成,所述多根钢丝的一端上部弯曲并相交焊接在一起,另一端焊接在上底座2的上表面上;

所述锚固座4通过锚固螺栓5固定于围护结构顶部。

使用的锚固螺栓通常为膨胀螺栓;所述钢丝的长短及粗细统一。

为起到提醒功能,通常将所述钢丝上喷涂醒目红漆。

所述锚固座的数量一般大于3个,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所述紧固螺丝为半牙螺丝且带有外螺纹。

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可调节工程监测棱镜保护罩时,先按监测需求安装棱镜,然后根据测量方向、棱镜角度,调节组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棱镜保护罩,确认监测仪器与棱镜通视后,标记锚固座的位置,最后安设膨胀螺栓、固定保护罩。

在监测期间,若监测仪器位置发生改变,无法与棱镜通视时,可通过调节紧固螺丝,然后旋转上底座,即可实现调节监测仪器与棱镜之间通视空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新型可调节工程监测棱镜保护罩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