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监测水中痕量磷的富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1704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质监测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监测水中痕量磷的富集装置。



背景技术:

蓝藻是原核生物,又叫蓝绿藻蓝细菌;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又叫粘藻。在藻类生物中,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除念珠藻是多细胞生物),没有细胞核,细胞中央有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色素均匀的分布在细胞质中。核物质没有核膜和核仁,具有核的功能,故称为原核(或拟核)。蓝藻中有环状DNA质粒,担当运载体的作用。

蓝藻在包括太湖等大湖的频繁爆发,引起了人们对导致蓝藻的关键营养物监测的极大重视。有机磷是蓝藻生长的必须因素,治理蓝藻最直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除去有机磷,蓝藻暴发的成因为富营养化。而去除有机磷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对有机磷的监控,然而,水中痕量磷的检测非常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监测水中痕量磷的富集装置。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监测水中痕量磷的富集装置,包括自左向右依次设置的左聚丙烯酸塑料片、第一超滤膜、中聚丙烯酸塑料片、第二超滤膜、右聚丙烯酸塑料片;所述左聚丙烯酸塑料片、右聚丙烯酸塑料片中部分别设有通水孔;所述中聚丙烯酸塑料片中部设有反应室,所述反应室侧壁上分别设有取样口、进料口和气孔。

作为改进,所述用于监测水中痕量磷的富集装置为圆柱体或立方体,其厚度为1-5mm,纵截面面积为1-100平方厘米。

作为另一种改进,所述第一超滤膜和第二超滤膜为截留分子量12000以上的超滤膜。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痕量磷的富集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富集效率高,可将水中的低浓度提高到可被比色法检测的浓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监测水中痕量磷的富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用于监测水中痕量磷的富集装置作出进一步说明。

用于监测水中痕量磷的富集装置,见图1,包括自左向右依次设置的左聚丙烯酸塑料片1、第一超滤膜2、中聚丙烯酸塑料片3、第二超滤膜4、右聚丙烯酸塑料片5;左聚丙烯酸塑料片1、右聚丙烯酸塑料片5中部分别设有通水孔6;中聚丙烯酸塑料片3中部设有反应室7,反应室7侧壁上分别设有取样口8、进料口9和气孔10。用于监测水中痕量磷的富集装置为圆柱体或立方体,其厚度为1-5mm,纵截面面积为1-100平方厘米。

该装置在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用于监测水中痕量磷的富集装置置于1到50升体积的水槽内,待测湖水或河水被过滤后泵到水槽内水槽上面盖住防尘,多余的水从水槽上部溢出返回湖水或河水中,以此保持相对恒定的水流速度,提高监测准确度,也减少了水中悬浮颗粒物和污垢对超滤膜对可能堵塞;由进料口9加入除磷络合剂,由通水孔6通入待处理水,经第一超滤膜2超滤,截留大部分杂质,允许含磷离子自由通过;含磷离子浸入反应室7内,与除磷络合剂络合反应实现富集,原水体中浓度通过检测富集装置内的含磷离子浓度计算得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