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谷物高度测定的推式高度测定仪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2676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谷物高度测定的推式高度测定仪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仪器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谷物高度测定的推式高度测定仪器。



背景技术:

玉米是世界粮食作物中产量最高的谷物作物,并且具有极大的增产潜力,在农业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玉米株高和穗位高是玉米的主要农艺性状,自1968年Donald提出了作物理想株型的概念之后,玉米的株高和穗位高更是玉米理想株型的重要指标,株高和穗位高严重影响着玉米产量、抗倒伏性和生态适应性等。研究表明,增加种植密度远比增加单株产量对玉米产量贡献大,然而,株高和穗位高太高造成种植密度下降,不抗倒伏,收获质量降低;过矮则会影响整个群体生长结构,易感病虫害,同化作用低下,最终影响生物产量,所以只有寻求二者的适当的组合,以得到株高穗位高合适的理想株型,才能获得高产品种。玉米育种工作中想要获得玉米理想株型,对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选择是相当关键,因此在田间玉米材料的改良和品种选育过程中,对株高和穗位高的测量都是十分重要的过程,测量过程中希望测量仪器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数据准确率高。

目前,针对玉米株高和穗位高测量的仪器主要是抽拉式玉米株高测量仪,该仪器是由主尺、副尺和折叠式脚踏板组成,该仪器在测量每株材料将副尺从主尺中抽拉出,比较费时费力;测量比较高的植株将副尺要拉到植株最高点时要拉三节副尺,不容易进行操作;拉了几节副尺后准备测量比较矮的植株时,要将每一节副尺拉到主尺里面的过程反应速度缓慢,比较费时费力;测量测量比较高的植株进行读数不是植株的高度,是仰角所形成的读数,测量的数据准确率比较低;该仪器比较笨重,携带不方便。

因此,对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用于谷物高度测定的推式高度测定仪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便携的用于谷物高度测定的推式高度测定仪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谷物高度测定的推式高度测定仪器,包括主尺和副尺,所述主尺的左右两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副尺嵌入主尺内并别布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滑动连接,所述主尺的下部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底端连接有折叠底座,所述主尺的上端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内设置有细槽,所述副尺的上部贯穿于细槽,所述副尺的下部前端面设置有把手,所述主尺的左侧边设置有第一刻度尺,所述主尺的右侧边设置有第二刻度尺,所述副尺的左侧边设置有第三刻度尺,所述副尺的右侧边设置有第四刻度尺,所述第一刻度尺的刻度与第三刻度尺的刻度是相连的。

优选地,所述副尺的下部设置有固定调节旋钮,所述主尺的背面设置有挡板并与主尺结合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主尺和副尺均采用合金钢材料制成。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第一刻度尺的刻度与第三刻度尺的刻度是相连,这样可以一次性读取刻度,把手,可用来往上推送副尺,副尺的下部设左右固定调节旋钮,在使用过程中用来固定副尺,结构简单,同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底座展开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挡块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并结合图2至图4所示,一种用于谷物高度测定的推式高度测定仪器,包括主尺1和副尺2,所述主尺1的左右两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副尺2嵌入主尺1内并分别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滑动连接,所述主尺2的下部设置有卡槽6,所述卡槽6底端连接有折叠底座7,平时折叠底座7折叠起来平铺于主尺1底端下面,与折叠底座底端一样大小;测量时将折叠底座7拉开,可以用脚踩在上面,用来固定尺子;所述主尺1的上端设置有挡块4,所述挡块4内设置有细槽12,所述副尺2的上部贯穿于细槽12,所述副尺2的下部前端面设置有把手3,所述主尺1的左侧边设置有第一刻度尺8,所述主尺1的右侧边设置有第二刻度尺9,所述副尺2的左侧边设置有第三刻度尺10,所述副尺2的右侧边设置有第四刻度尺11,所述第一刻度尺8的刻度与第三刻度尺10的刻度是相连的。

进一步的,所述副尺2的下部设置有固定调节旋钮5,所述主尺1的背面设置有挡板并与主尺1结合为一体。

进一步的,所述主尺1和副尺2均采用合金钢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第一刻度尺的刻度与第三刻度尺的刻度是相连,这样可以一次性读取刻度,把手可用来往上推送副尺,副尺的下部设左右固定调节旋钮,在使用过程中用来固定副尺,结构简单,同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