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气动塞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1780阅读:910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气动塞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塞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气动塞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气动塞规包括塞规本体1,该塞规本体1从左往右依次为测量段1a、工件接触段1b、连接段1c和莫氏锥度段1d,其中莫氏锥度段1d用于与机床相连。在塞规本体1上开有一个中心进气孔1e,该中心进气孔1e为盲孔,并开在测量段1a上,且与测量段1a上的径向出气孔1f连通。测量时,工件套装在测量段1a外面,且工件的端面与工件接触段1b的对应端面接触,并通过气动浮标测量工件的内孔壁与测量段1a之间的间距,工件的内径=测量段1a的直径+2*(工件的内孔壁与测量段1a之间的间距),这样就能测量工件的内径。

现有的气动塞规只能测量工件内径,功能单一,不能测量工件的高度,为此急需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气动塞规,欲同时测量工件的内径和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功能气动塞规,包括塞规本体(1),该塞规本体(1)的左端部为测量段(1a)和工件接触段(1b),其中工件接触段(1b)的直径大于测量段(1a),并在测量段(1a)上开有一个径向出气孔(1f);所述塞规本体(1)沿轴向开有一个中心进气孔(1e),该中心进气孔与所述径向出气孔(1f)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进气孔(1e)为通孔,并贯穿塞规本体(1)的左、右端面,且中心进气孔(1e)的右端为进气端,该中心进气孔的左端为出气端。

测量前,首先放置一块底板,并将工件竖直放在底板上,再将测量段(1a)插入工件的内孔中,工件接触段(1b)的端面与工件上端面接触,且塞规本体(1)与气源、气动浮标等相连。测量时,气体从径向出气孔(1f)吹出,从而吹向工件内孔壁与测量段(1a)外圆面之间的间隙,工件的内径=测量段(1a)的直径+2*(工件的内孔壁与测量段1a之间的间距)。同时,中心进气孔(1e)的出气端向底板吹气,从而由气动浮标测量中心进气孔(1e)出气端到底板之间的间距,那么工件的高度=测量段(1a)的长度+(中心进气孔(1e)出气端到底板之间的间距)。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能同时测量工件的内径和高度,比现有气动塞规只能测量工件内径增加了一个功能,从而实现多功能化,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施,操作方便,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作为优选,所述塞规本体(1)为三段式结构,从左往右依次为所述测量段(1a)、工件接触段(1b)和长轴段(1h),该长轴段(1h)的直径最小。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同时测量工件的内径和高度,比现有气动塞规只能测量工件内径增加了一个功能,从而实现多功能化,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施,操作方便,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并通过小改动很好地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气动塞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一种多功能气动塞规,包括塞规本体1,该塞规本体1从左往右依次为测量段1a、工件接触段1b和长轴段1h,其中长轴段1h的直径最小,该长轴段1h为手柄,便于手握。工件接触段1b的直径大于测量段1a,并在测量段1a上开有一个径向出气孔1f。塞规本体1沿轴向开有一个中心进气孔1e,该中心进气孔1e与径向出气孔1f连通。中心进气孔1e为通孔,其孔径为1-3mm,并贯穿塞规本体1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中心进气孔1e的右端为进气端,该中心进气孔1e的左端为出气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