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4682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仪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质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仪。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用水的水质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然而,近年来中国不断爆发严重的水质污染事件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对水的生物毒性进行实时检测是一种有效预防水受到污染的方法,同时也能够让人们及时获知使用中的水的水质是否受到污染。

目前,发光细菌检测法是水生物毒性最简单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相对于传统以水蚤、藻类或鱼类等为受试对象间接来检测水生物毒性的方法来说,发光细菌检测法具有试验周期短、操作简单、仪器设备简单、检测结果稳定等无可比拟的优点。

但是,发光细菌由于其自身的生物特性,在整个水生物毒性的检测过程中的很多因素,比如通常人们会在水中加入漂白粉用以杀灭水中的细菌、藻类,维持循环水系统的安全稳定。然而水中氯含量(漂白粉残留的成分),会对检测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而传统的发光细菌检测法,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导致对水生物毒性的检测结果不够客观准确,影响人们对水质的判断。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传统发光细菌检测法检测结果不够客观准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水质生物毒性检测结果客观准确性的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仪。

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的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仪包括余氯处理单元、培养单元以及光电测量单元,所述余氯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余氯检测装置、加热装置以及除氯装置,所述余氯检测装置检测采集的水中余氯的含量,所述加热装置在余氯含量高于预定值时对所述水进行加热,并通过除氯装置对余氯进行逐出处理,所述培养单元用于处理后的水和发光细菌的混合培养,所述光电测量单元和所述培养单元可拆卸连接,并在水和发光细菌混合培养的过程中测量发光细菌的发光强度以检测水质的生物毒性。

优选的,所述余氯检测装置包括余氯电极,所述余氯电极对水中余氯的含量进行检测。

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包括金属板和设置于金属板上的管道,所述设置于金属板上的管道呈多道弯折形状。

优选的,所述余氯处理单元进一步包括三通阀和蠕动泵,所述蠕动泵设置于三通阀和余氯检测装置之间并分别和三通阀以及余氯检测装置管道连接,所述蠕动泵向余氯检测装置泵入水或空气。

优选的,所述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仪进一步包括水温控制单元,所述水温控制单元和所述除氯装置管道连接,所述水温控制单元把经过所述加热装置升温的水进行降温处理。

优选的,所述水温控制单元包括由半导体金属制成的制冷片,所述制冷片对水温控制单元内的水进行降温处理。

优选的,所述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仪进一步包括温控装置,所述培养单元包括菌液仓和测量仓,所述温控装置和所述菌液仓以及测量仓连接,所述温控装置将菌液仓的温度控制在5℃,将测量仓的温度控制在15℃-23℃。

优选的,所述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仪进一步包括中央控制系统,所述中央控制系统和余氯处理单元、水温控制单元、培养单元、光电测量单元以及温控装置电性连接,控制余氯处理单元、水温控制单元、培养单元、光电测量单元以及温控装置的自动运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仪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提供的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仪包括氯处理单元、培养单元以及光电测量单元,所述氯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余氯检测装置、加热装置以及除氯装置,所述余氯检测装置检测采集的水氯含量,所述加热装置在氯含量高于预定值时对所述水进行加热并通过除氯装置把氯逐出处理,所述培养单元用于处理后的水和发光细菌的混合培养,所述光电测量单元和所述培养单元可拆卸连接,并在水和发光细菌混合培养的过程中测量发光细菌的发光强度以检测水生物毒性。由于采集的水在进行培养之前先经过余氯处理单元将水中余氯含量高于设定值时对余氯进行逐出处理,该方法排除了水中余氯含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能够有效地提高水水质生物毒性检测结果的客观准确性。

2、所述余氯检测装置包括余氯电极,所述余氯电极对水进行检测。由于采用余氯电极对水中氯含量进行检测,余氯电极检测的反应灵敏度、准确度高,可以进一步提高水质生物毒性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加热装置包括金属板和设置于金属板上的管道,所述设置于金属板上的管道呈多道弯折形状。该设置方式最大限度地增加了热传递面积,使得流经所述管道中的水需要加热时可以快速地被加热到所需温度。

4、所述氯处理单元进一步包括蠕动泵,所述蠕动泵和所述余氯检测装置管道连接,并向余氯检测装置泵入水或空气。采用蠕动泵对水或空气进行输送,由于水只在泵管中流动,不接触泵体,不会对水造成二次污染,保证水质生物毒性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5、所述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仪进一步包括水温控制单元,所述水温控制单元和所述除氯装置管道连接,所述水温控制单元把经过所述加热装置升温的水进行降温处理,以便于后续装置对水温的进一步控制。该方法排除了水温度太高或太低对水检测结果的影响,保证了水质生物毒性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6、所述水温控制单元的采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制冷片对水温控制单元中的水进行初步降温,该技术不用制冷剂,不会因为制冷剂泄露而污染环境;而且该制冷技术没有运动部件,无噪音,无磨损,运行可靠,维护方便。

7、提供的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仪进一步包括温控装置,所述培养单元包括菌液仓和测量仓,温控装置和所述菌液仓以及测量仓连接,温控装置将菌液仓的温度控制在5℃,使得发光细菌在低温的环境下保存,可以避免发光细菌过早死亡。进一步的将测量仓的温度控制在15℃-23℃,使得发光细菌处于最合适的温度下进行培养,不会应为温度太高或太低造成发光细菌的异常死亡,进一步提高水质生物毒性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8、所述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仪进一步包括中央控制系统,所述中央控制系统和余氯处理单元、水温控制单元、培养单元、光电测量单元以及温控装置电性连接,控制余氯处理单元、水温控制单元、培养单元、光电测量单元以及温控装置的自动运转,使得各单元和装置能够自动高效运行,减少人力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仪结构示意图。

图2是余氯处理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是余氯检测装置立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是加热装置立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5是除氯装置立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6是水温控制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7是水温控制单元立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8是水样槽立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9是培养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进样单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发光细菌检测水生物毒性的基本原理是:将发光细菌和采集来的水混合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发光细菌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能发出特定波长的可见光。如果采集的水的水质受到污染,水中污染物就会抑制或者促进发光细菌的发光,使得发光细菌的发光强度处于正常培养下的发光强度范围值以外。发光强度改变的程度与污染物的浓度以及污染物毒性的大小有关,因而,可以通过检测发光细菌在培养过程中的发光强度就可以间接地获得培养发光细菌的水质的污染程度。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仪10采用上述发光细菌的检测方法对水的生物毒性进行检测,其包括预处理单元11、水样槽12、进样单元13、培养单元14、温控装置15、光电测量单元16、废液处理单元17以及中央处理单元18。所述预处理单元11和需要采集水样的水系统管路连接,对水进行采集,并对采集的水中的余氯的含量以及水的水体温度进行处理,将水中余氯的含量和水体的温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值以内。所述预处理单元11和水样槽12管道连接,预处理单元11完成水中余氯含量和水体温度的处理后经管道将水注入水样槽12。所述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仪10进一步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水平钣金19a和竖直钣金19b,所述水样槽11和所述培养单元14在水平钣金19a上分开独立设置,所述进样单元13设置于竖直钣金19b上,进样单元13从水样槽11中取得水样到培养单元14中和发光细菌进行混合培养。所述温控装置15设置于培养单元14下方,控制培养单元14的温度。所述光电测量单元16和所述培养单元14的侧壁可拆卸连接,在培养单元14进行发光细菌培养的过程中测量发光细菌的发光量。所述废液处理单元17和所述培养单元14管道连接,光电测量单元16完成检测后,培养单元14清洗的废液经过管道进入废液处理单元17进行灭活处理后排放,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进一步的,所述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仪10还包括一个中央处理单元18,所述中央处理单元18包括一个中央控制系统和一个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所述中央控制系统和预处理单元11、水温控制单元12、进样单元13、培养单元14、温控装置15、光电测量单元16以及废液处理单元17电性连接,控制预处理单元11、水温控制单元12、进样单元13、培养单元14、温控装置15、光电测量单元16以及废液处理单元17的自动运转使得所述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仪10能够全自动地对采集的水水质进行检测,减少人力需求。

所述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用于检测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其内部存储有事先录入的实验数据,采集来的检测数据和事先录入的实验数据进行比对可以得出水质污染的程度以及污染物的大致种类,(例如是属于重金属污染还是属于微生物污染),从而形成一个历史数据记录,方便人们对该地区水质的判断以及历史水质污染的查阅。

具体的,以下将对于整个生物毒性检测仪的内部连接关系和运作过程做进一步详解。

请参阅图2,前述预处理单元11包括余氯处理单元11a,该余氯处理单元11a用于检测所采集的水中余氯的含量,并且当水中余氯含量超过余氯处理单元11a内部余氯含量的设定值范围内,比如大于0.1㎎/L时对水中的余氯进行逐出处理,使得水中余氯的含量处于设定值以内。其原因在于水经漂白粉进行消毒后,水质中残留有一定量的余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余氯含量太高时会对发光细菌培养结果的检测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需要对采集来的水要先进行余氯含量检测,并当水中余氯含量超过设定值时对余氯进行逐出处理,从而排除水中余氯含量太高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提高水生物毒性测量值的客观准确性。

所述余氯处理单元11a包括三通阀111、蠕动泵112、余氯检测装置113、加热装置114、除氯装置115、第一阀116以及第二阀117。所述三通阀111、蠕动泵112、余氯检测装置113、加热装置114,除氯装置115按照水处理流程依次用管道进行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除氯装置115的上端设置有一个出气接口1153,除氯装置115的侧壁下端设置有一个出水接口1155,所述出气接口1153经管道和所述第二阀117连接,所述出水接口1155经管道和所述第一阀116连接。

所述三通阀111包括第一接口1111、第二接口1112以及第三接口1113。所述第一接口1111和需要采集水的水管道连接,第二接口1112放空,第三接口1113经管道跟蠕动泵112相连。所述蠕动泵112包括两个接口,其中一个接口跟前述三通阀111的第三接口1113连接,另一个接口经过管道跟所述余氯检测装置113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余氯检测装置113用于检测采集的水中余氯的含量,其包括检测罐1131,检测罐盖1132以及余氯电极1133。所述检测罐1131为一个上端敞口的圆柱形桶体,所述检测罐盖1132和所述检测罐1131可拆卸连接形成一个除接口外的密封整体。该检测罐盖1132上开设有一个进水接口1134以及一个余氯电极接口1135,所述进水接口1134经管道和前述蠕动泵112连接,所述余氯电极1133的探头部分经余氯电极接口1135伸入检测罐1131内部。余氯电极1133和前述中央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由中央控制系统控制对水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数据传输给中央控制系统。余氯检测装置113检测过程中,水经进水接口1134注入检测罐1131,余氯电极1133的探头部分浸没水中,次余氯酸(余氯在水中存在形式)在电极表面形成电流,该电流大小与溶液中余氯浓度成正比,则通过测量电流的大小就可以确定溶液中余氯的浓度。余氯电极检测时反应灵敏、准确度高,可以进一步提高发光细菌实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所述检测罐1131的侧壁底部还开设有一个出水接口1136,所述出水接口1136经管道和前述加热装置114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4,所述加热装置114用于对所采集的水需要加热时进行加热,其包括第一金属板1141、第二金属板1142、管道1143、加热片1144以及保护板1145。所述第一金属板1141包括两个向背的平面,其中一个平面上开设有如所述管道1143形成多道弯折形状的凹槽1146,所述管道1143放置于所述凹槽1146中,随后第一金属板1141和第二金属板1142开设有凹槽1146的一面用螺栓进行紧固住将管道1143夹设在第一金属板1141和第二金属板1142中。所述加热片1144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板1141开设凹槽1146的相背面用于对容置在凹槽1146中的管道1143进行加热,所述保护板1145和所述第一金属板1141开设凹槽1146的相背面用螺栓紧固住对加热片1144形成保护。加热片1144和前述中央处理单元18的中央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由中央控制系统控制是否对管道1143中的水进行加热。所述管道1143包括一个进水口1147和一个出水口1148,进水口1147经管道和前述余氯检测装置113的出水接口1136连接,出水口1148经管道和前述除余氯装置115连接。

由于所述管道1143设置于第一金属板1141凹槽1146的部分形成多道弯折,最大限度地增加了热传递面积,使得流经管道1143中的水需要加热时可以快速地被加热到所需温度。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5,除氯装置115包括除氯罐1151和除氯罐盖1152,所述除氯罐1151为一个上端敞口的圆柱形桶体,所述除氯罐盖1152和所述除氯罐1151可拆卸连接形成一个除接口外的密封罐体。除氯罐盖1152开设有一个出气接口1153,所述出气接口1153经管道和前述第二阀117连接。除氯罐1151侧壁的底端开设有一个进水接口1154和一个出水接口1155,进水接口1154经管道和前述管道1143的出水口1148连接,出水接口1155经管道和前述第一阀116连接。

请参阅图6和图7,前述预处理单元11进一步包括水温控制单元11b,所述水温控制单元11b用于将需要经过前述加热装置114加热过的水进行初步降温处理,以便于后续装置对水温的进一步控制。其原因在于采集的水经余氯处理单元11a处理后用于发光细菌的培养,而多数发光细菌的最合适培养温度在15℃-23℃之间(具体根据所采用的发光细菌的不同而异),温度太高或太低会造成发光细菌的死亡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采集的水经过前述加热装置114的加热后水温约为40℃,因而需要对水温进行初步降温处理。

所述水温控制单元11b包括外壳1181、固定件1182、罐体1183、罐盖1184、制冷片1185以及盖板1186。所述外壳1181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个缺口1187,固定件1182经缺口1187放置于外壳1181中,并和外壳1181用螺栓紧固住,紧固后固定件1182和外壳1181形成一个上端敞口的桶体。所述罐体1183上端敞口,该罐体1183放置于所述桶体中,随后罐盖1184和外壳1181紧固连接对罐体1183进行密封。所述固定件1182开设一个同制冷片1185形状一样的凹槽1188,所述制冷片1185放置于所述凹槽1188中,所述盖板1186和固定件1182开设有凹槽1188的一面紧固住,对制冷片1185形成保护。制冷片1185和前述中央处理单元18的中央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由中央控制系统控制对罐体1183中的水进行降温,所述罐体1183上还设置有一个温度探头(图未示),所述探头和所述中央控制系统电性连接。当温度探头检测到罐体1183中的水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中央控制系统控制制冷片1185运作,所述固定件1182和罐体1183材质为金属,制冷片1185经过固定件1182对罐体1183进行降温,从而间接对罐体1183中的水起到降温的作用,将水控制在设定值范围内,以利后续工序对发光细菌的培养。罐盖1184上还开设有一个进水接口1189以及一个出水接口1190,进水接口1189经管道和前述第一阀116连接,出水接口1190经管道和前述水样槽11连接。

所述制冷片1185由半导体金属片制成,该制冷片1185通过通电对罐体1183中的水进行降温,不用制冷剂,不会因为制冷剂泄露而污染环境;而且该制冷技术没有运动部件,无噪音,无磨损,运行可靠,维护方便。

请一并参阅图2-7,预处理单元11工作时,中央控制系统控制三通阀111的第二接口1112以及第二阀117闭合,三通阀111的第一接口1111以及第一阀116打开。水经蠕动泵112泵到余氯检测装置113,余氯检测装置113对采集的水的余氯含量进行测量。情形一:当余氯检测装置113测到采集的水余氯的含量在设定值范围内,比如小于等于0.1㎎/L时,此时中央控制系统控制加热片1144不工作,水流经加热装置114和除氯装置115后注入水温控制单元11b,中央控制系统控制水温控制单元11b将注入的水的水温处理到设定范围被,比如15℃-23℃范围内。情形二:当余氯检测装置113检测到采集的水余氯的含量超出设定值,此时中央控制系统控制三通阀111的第一接口1111以及第一阀116关闭,三通阀111的第二接口1112以及第二阀117打开,蠕动泵112不停向管道中泵入空气,并且中央控制系统控制加热片1144开始运行将管道中的水加热到40℃左右。此时,在除氯装置115中,由于水温度升高余氯(在水中以次余氯酸的形式存在)在水中极不稳定,就会从水中分解出来随不断泵入的空气经第二阀117排出,直至余氯检测单元113检测到水中余氯的含量处于设定值以内时,中央控制系统控制三通阀111的第一接口1111以及第一阀116打开,三通阀111的第二接口1112以及第二阀117关闭,加热片1144停止工作,随后进行情形一的流程,直至余氯检测装置113再次检测到水中余氯的含量超出设定值,进行情形二的流程,以此交替进行,从而使得流经余氯处理单元11a的水的余氯含量都能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值以内。

所述余氯处理单元11a采用蠕动泵112对水或空气进行输送,由于蠕动泵112在对水进行输送的过程中,水只在泵管中流动没有接触到泵体,蠕动泵112不会对水造成二次污染,保证了所提供的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仪10对水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请参阅图8,水经过预处理单元11处理后,经管道输送进入水样槽12,所述水样槽12包括盐水槽121、第一水样槽122以及第二水样槽123。所述盐水槽121、第一水样槽122以及第二水样槽123彼此分开独立设置,不混合。盐水槽121中放置盐水,所述盐水用于调节发光细菌培养过程中的渗透压,使得发光细菌的培养过程正常进行。所述第一水样槽122放置采集的水样,第二水样槽123放置不含污染物的蒸馏水,所述蒸馏水用于发光细菌的培养,其目的在于和采集的水样的实验结果做空白对照以检测实验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所述水样槽12还包括一块覆盖板124,所述覆盖版124用于覆盖住水样槽12,防止实验过程中水样受到二次污染,所述覆盖板124上开设有两排孔1241,所述孔1241用于取样管对水样的提取。

请参阅图9,所述培养单元13用于发光细菌菌液的保存和混合培养,其内部设置有一个菌液仓(图未示)和一个测量仓(图未示),所述菌液仓与测量仓分开独立设置。所述菌液仓用于发光细菌的低温保存,降低发光细菌的活性,避免发光细菌过早死亡。所述测量仓用于发光细菌的复苏、水样和盐水的混合以及发光细菌发光强度的测量。该培养单元13进一步包括一个盖板131,所述盖板131用于盖住菌液仓以及测量仓,减小菌液的二次污染。所述盖板131上开设有两排孔132,所述孔132用于取样管提取发光细菌菌液以及盐水和水样在测量仓中混合培养。所述盖板131上还设置有一个滑动板133,所述滑动板133用于光电检测单元16在检测发光细菌发光强度的时候盖住所述孔132,使得测量仓形成一个黑暗的空间,防止测量仓外面的光线进入测量仓影响到测量结果。

请参阅图10,所述进样单元14用于在水样槽12中提取盐水和水样,同时在菌液仓中提取菌液在测量仓中进行混合培养,其包括一个水平运动机构141、竖直运动机构142以及设置于竖直运动机构142上的取样管143。所述水平运动机构141以及竖直运动机构142和中央处理单元18的中央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由中央控制系统控制运动,所述取样管143在水平运动机构141和竖直运动机构142的配合带动下提取盐水、水样以及菌液在培养单元13上进行混合培养。

由于发光细菌在进行培养之前需要放置于5℃左右的环境温度下进行保存,防止发光细菌过早死亡,此外,所述发光细菌的一般培养温度为15℃-23℃之间(具体根据所选择的发光细菌的种类而异),温度太高或太低都会造成发光细菌的异常死亡,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所以,所述培养单元13需连接一个温控装置15,所述温控装置15用于将发光细菌保存的温度控制在5℃左右,且将发光细菌的培养温度控制在15℃-23℃之间,一则延长发光细菌的存放时间,二则使得发光细菌处于正常的温度下培养,排除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具体的,所述温控装置15包括分别设置于菌液仓与测量仓内部的温度探头(图未示)以及分别和菌液仓以及测量仓固定的半导体金属片(图未示)。所述温控装置15和前述中央控制单元18的中央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温度探头检测菌液仓与测量仓中的温度,并将所检测到的温度传递给中央控制系统,所述中央控制系统根据温度探头传输的信号控制半导体金属片对菌液仓与测量仓进行加热或制冷,将菌液仓和测量仓的温度控制在上述设定值和设定范围值以内,从而排除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所述光电测量单元16用于检测发光细菌在培养过程中细菌的发光量。本实用新型中的光电测量单元16采用光电倍增管,所述光电倍增管和前述中央处理单元18电性连接,前述测量仓的侧壁开设有孔,所述光电倍增管经过所述孔伸入到测量仓内部,所述光电倍增管包括一个阴极,由阴极收入发光细菌发射的光子的能量并将其转换为电子,其转换效率(阴极灵敏度)随入射光的光子的多少而变,从而可以根据电信号间接检测到发光细菌的发光量,并将检测到的发光量数据通过电信号的形式传输给中央处理单元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仪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提供的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仪包括氯处理单元、培养单元以及光电测量单元,所述氯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余氯检测装置、加热装置以及除氯装置,所述余氯检测装置检测采集的水氯含量,所述加热装置在氯含量高于预定值时对所述水进行加热并通过除氯装置把氯逐出处理,所述培养单元用于处理后的水和发光细菌的混合培养,所述光电测量单元和所述培养单元可拆卸连接,并在水和发光细菌混合培养的过程中测量发光细菌的发光强度以检测水生物毒性。由于采集的水在进行培养之前先经过余氯处理单元将水中余氯含量高于设定值时对余氯进行逐出处理,该方法排除了水中余氯含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能够有效地提高水水质生物毒性检测结果的客观准确性。

2、所述余氯检测装置包括余氯电极,所述余氯电极对水进行检测。由于采用余氯电极对水中氯含量进行检测,余氯电极检测的反应灵敏度、准确度高,可以进一步提高水质生物毒性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加热装置包括金属板和设置于金属板上的管道,所述设置于金属板上的管道呈多道弯折形状。该设置方式最大限度地增加了热传递面积,使得流经所述管道中的水需要加热时可以快速地被加热到所需温度。

4、所述氯处理单元进一步包括蠕动泵,所述蠕动泵和所述余氯检测装置管道连接,并向余氯检测装置泵入水或空气。采用蠕动泵对水或空气进行输送,由于水只在泵管中流动,不接触泵体,不会对水造成二次污染,保证水质生物毒性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5、所述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仪进一步包括水温控制单元,所述水温控制单元和所述除氯装置管道连接,所述水温控制单元把经过所述加热装置升温的水进行降温处理,以便于后续装置对水温的进一步控制。该方法排除了水温度太高或太低对水检测结果的影响,保证了水质生物毒性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6、所述水温控制单元的采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制冷片对水温控制单元中的水进行初步降温,该技术不用制冷剂,不会因为制冷剂泄露而污染环境;而且该制冷技术没有运动部件,无噪音,无磨损,运行可靠,维护方便。

7、提供的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仪进一步包括温控装置,所述培养单元包括菌液仓和测量仓,温控装置和所述菌液仓以及测量仓连接,温控装置将菌液仓的温度控制在5℃,使得发光细菌在低温的环境下保存,可以避免发光细菌过早死亡。进一步的将测量仓的温度控制在15℃-23℃,使得发光细菌处于最适的温度下进行培养,不会应为温度太高或太低造成发光细菌的异常死亡,进一步提高水质生物毒性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8、所述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仪进一步包括中央控制系统,所述中央控制系统和余氯处理单元、水温控制单元、培养单元、光电测量单元以及温控装置电性连接,控制余氯处理单元、水温控制单元、培养单元、光电测量单元以及温控装置的自动运转,使得各单元和装置能够自动高效运行,减少人力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