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的pH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4677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pH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污水的pH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在污水处理前,尤其需要对污水进行pH检测,这时就需要pH检测系统。

然而,传统的pH检测系统,在污水池内某处污水的pH值不在用户规定的合格范围内时,不能实现现场报警以及完成远程报警工作,从而不便于在现场以及不在现场的管理人员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补救。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污水的pH检测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污水的pH检测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污水的pH检测系统,包括控制器以及若干个分别设置在污水池内各处的pH传感器,所述控制器通过3G通信模块与远程移动终端实现通信,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数据比较器的输入端连接。

每个pH传感器的输出端均依次通过传感器网络、信号接收器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A/D转换器分别与显示模块以及数据比较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反馈模块与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蜂鸣报警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还通过3G通信模块与远程移动终端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显示模块为防水数字显示屏。

优选的,所述远程移动终端为接入3G网络的智能手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污水的pH检测系统,在污水池内某处污水的pH值超过用户预设的pH报警阈值时,微处理器接收相关信息,微处理器驱动蜂鸣报警器完成现场报警,再通过3G通信模块将报警信息发送至远程移动终端处,完成远程报警工作,便于在现场以及不在现场的管理人员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补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污水的pH检测系统,包括控制器以及若干个分别设置在污水池内各处的pH传感器,控制器通过3G通信模块与远程移动终端实现通信,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数据比较器的输入端连接。

每个pH传感器的输出端均依次通过传感器网络、信号接收器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A/D转换器分别与显示模块以及数据比较器的输入端连接,数据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反馈模块与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蜂鸣报警器的输入端连接,微处理器的输出端还通过3G通信模块与远程移动终端的输入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显示模块为防水数字显示屏;远程移动终端为接入3G网络的智能手机。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使用前,用户在污水池附近建立传感器网络簇,用户还在远程移动终端处,通过3G通信模块输入pH报警阈值至现场控制器中,控制器在将接收的pH报警阈值发送至数据比较器中,作为比对值。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若干个分别设置在污水池内各处的pH传感器,实时检测污水池内各处污水的pH值,再通过传感器网络发送实时检测的pH值,控制器通过信号接收器接收实时检测的pH值,并通过A/D转换器进行模数转换,在显示模块上显示实时检测的pH值信息,同时将转换后的实时检测的pH值发送至数据比较器中与pH报警阈值即比对值进行比对。

若比对后显示实时检测的pH值大于pH报警阈值,则通过反馈模块将信息反馈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驱动蜂鸣报警器完成现场报警,再通过3G通信模块将报警信息发送至远程移动终端处,完成远程报警工作,便于在现场以及不在现场的管理人员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补救。

综上所述:该用于污水的pH检测系统,在污水池内某处污水的pH值超过用户预设的pH报警阈值时,微处理器接收相关信息,微处理器驱动蜂鸣报警器完成现场报警,再通过3G通信模块将报警信息发送至远程移动终端处,完成远程报警工作,便于在现场以及不在现场的管理人员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补救。

本系统中涉及到的相关模块均为硬件系统模块或者为现有技术中计算机软件程序或协议与硬件相结合的功能模块,该功能模块所涉及到的计算机软件程序或协议的本身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技术,其不是本系统的改进之处;本系统的改进为各模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或连接关系,即为对系统的整体的构造进行改进,以解决本系统所要解决的相应技术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