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功耗的角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4080阅读:878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功耗的角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功耗的角度传感器。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各种车辆油门踏板的传感器实际上是一个角度传感器,它提取瞬间油门踏板的位置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压信号传递给发动机控制器,发动机控制器根据油门的位置信号,控制发动机输出驾驶员需要的速度和扭矩。

现有的用于车辆的角度传感器主要包括外壳、轴心,轴心的一端用于油门联动,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磁铁且位于外壳内,外壳外还设有电路板,电路板上对应磁铁的位置设有用于感应磁铁位置变化的磁感应芯片,磁感应芯片与电路板电连接,当与油门联动的轴心转动时,会带动磁铁转动,而磁感应芯片通过感应磁铁转动的位置来提取油门的位置信号,并有电路板转化为电压信号,输出至发动机控制器,发动机控制器根据油门位置信号,控制发动机输出驾驶员需要的速度和扭矩。但是现有的角度传感器内部结构复杂,而且有些采用多磁感应芯片,不仅加工困难,而且使用时功耗太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低功耗的角度传感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低功耗的角度传感器,方便生活中的使用,增加使用的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低功耗的角度传感器,包括外壳、轴心和磁感应装置,所述轴心插装在外壳上,所述轴心的一端与油门联动,所述轴心的另一端设置在壳体内部,所述轴心与外壳的连接处采用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轴心位于外壳内部的侧壁上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为L型,所述固定架的横边垂直轴心,竖边方向向下,所述竖边上设有磁铁,与所述磁铁相对的外壳内壁上设有一个巨磁电阻芯片,所述巨磁电阻芯片下方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连接信号输出接口。

优选的,所述轴心的底端面设有弹簧槽一,所述弹簧槽一的深度为弹簧高度的一半,所述轴心下方的外壳内壁上设有与弹簧槽一相匹配的弹簧槽二,所述弹簧槽二的深度为弹簧高度的一半,所述弹簧槽二的内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中心位置设有定位柱。

优选的,所述电路板上连接供电接口。

优选的,所述外壳内部弹簧槽二的外部设有与轴心相匹配的轴套,所述轴套固定在外壳内部。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单电磁感应芯片的结构可以降低功耗,节约能源;

2、本实用新型将弹簧装配到弹簧槽中,安装简单,便于制作,而且也能保证轴心的自动回位。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低功耗的角度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低功耗的角度传感器磁铁与巨磁电阻芯片的俯视图;

图中:1-外壳,2-轴心,3-轴承,4-固定架,5-磁铁,6-巨磁电阻芯片,7-电路板,8-信号输出接口,9-弹簧,10-定位柱,11-供电接口,12-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低功耗的角度传感器,包括外壳1、轴心2和磁感应装置,所述轴心2插装在外壳1上,所述轴心2的一端与油门联动,所述轴心2的另一端设置在壳体内部,所述轴心2与外壳1的连接处采用轴承3转动连接,所述轴心2位于外壳1内部的侧壁上设有固定架4,所述固定架4为L型,所述固定架4的横边垂直轴心2,竖边方向向下,所述竖边上设有磁铁5,与所述磁铁5相对的外壳1内壁上设有一个巨磁电阻芯片6,所述巨磁电阻芯片6下方设有电路板7,所述电路板7连接信号输出接口8。

所述轴心2的底端面设有弹簧槽一,所述弹簧槽一的深度为弹簧9高度的一半,所述轴心2下方的外壳1内壁上设有与弹簧槽一相匹配的弹簧槽二,所述弹簧槽二的深度为弹簧9高度的一半,所述弹簧槽二的内部设有弹簧9,所述弹簧9的中心位置设有定位柱10,所述电路板7上连接供电接口11,所述外壳1内部弹簧槽二的外部设有与轴心2相匹配的轴套12,所述轴套12固定在外壳1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低功耗的角度传感器工作流程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单电磁感应芯片6的结构可以降低功耗,节约能源;将弹簧9装配到弹簧槽中,安装简单,便于制作,而且也能保证轴心2的自动回位。使用时,轴心2带动固定架4转动,从而使磁铁5与巨磁电阻芯片6的位置改变,使巨磁电阻芯片6的磁场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巨磁电阻芯片6的电阻变化,并将这个信号通过电路板7上的信号输出接口8输出,轴心2在弹簧9的作用下回自动回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