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内部凸出物冲击区域的划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1819阅读:1519来源:国知局
乘用车内部凸出物冲击区域的划分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乘用车安全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乘用车内部凸出物冲击区域的划分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已经制定出汽车内部凸出物检测的国家标准GB 11552-2009,我国汽车行业主管部门也已强制实施该标准,该标准的实施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汽车仪表板及其结构部件的设计,从而减轻交通事故中仪表板及其部件对乘员产生的伤害。但是标准中多处要求在车辆内部按照一定位置确定仪表台及前排座椅靠背进行划线以确定头型冲击测试区域,虽然标准对这些线都有了明确的规定,但是没有提供任何工具来辅助划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精确划分出冲击区域的乘用车内部凸出物冲击区域的划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乘用车内部凸出物冲击区域的划分装置,包括在车长方向滑动的第一滑移机构,第一滑移机构上设置有在车宽方向滑动的第二滑移机构,第二滑移机构上设置有在竖直方向上滑动的第三滑移机构,长度可调的连接杆一端设置有膝部模块、另一端与第三滑移机构固连,膝部模块绕着连接杆的轴芯旋转,与膝部模块接触的区域即为冲击区域。

首先将本实用新型放置在移除座椅的车身底板上,调节第一滑移机构使膝部模块的外侧面与座椅H点的纵向位置重合,然后调节第三滑移机构使膝部模块位于仪表板上的上下分界线以下,连接杆调至合适长度,膝部模块绕着连接杆的轴芯在水平面上下30°内旋转,再调节第二滑移机构使膝部模块在车宽方向上滑动,以上过程中所有与膝部模块接触的区域即为冲击区域。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测量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论述。

一种乘用车内部凸出物冲击区域的划分装置,包括在车长方向滑动的第一滑移机构10,第一滑移机构10上设置有在车宽方向滑动的第二滑移机构20,第二滑移机构20上设置有在竖直方向上滑动的第三滑移机构30,长度可调的连接杆40一端设置有膝部模块50、另一端与第三滑移机构30固连,膝部模块50绕着连接杆40的轴芯旋转,与膝部模块50接触的区域即为冲击区域。

首先将本实用新型放置在移除座椅的车身底板上,调节第一滑移机构10使膝部模块50的外侧面与座椅H点的纵向位置重合,然后调节第三滑移机构30使膝部模块50位于仪表板上的上下分界线以下,连接杆40调至合适长度,膝部模块50绕着连接杆40的轴芯在水平面上下30°内旋转,再调节第二滑移机构20使膝部模块50在车宽方向上滑动,以上过程中所有与膝部模块50接触的区域即为冲击区域。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测量精度高。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滑移机构10为水平方向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一导轨11和设置在其上的第一滑块12,第二滑移机构20为水平面内设置在第一滑块12上的第二导轨21,导轨2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导轨11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二导轨21上设置有第二滑块22,第三滑移机构30包括竖直方向设置在第二滑块22上的第三导轨31,第三导轨31上设置有第三滑块32,第三滑块32与连接杆40相连。三组滑块与导轨即可实现膝部模块50在三个方向上的位置调节。

为了保证膝部模块50的移动范围在仪表板上的上下分界线以下,所述的第三导轨31上还设置有激光发射器33,激光发射器33位于第三滑块32的上方,调节激光发射器33的位置使其发射的水平激光与仪表板上的上下分界线重合,并通过锁紧机构锁紧。这样,膝部模块50始终在仪表板上的上下分界线以下的区域移动,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优选的,所述的膝部模块50与连接杆40通过万向节51相连,万向节51的旋转中心与连接杆40轴心重合。万向节51的旋转中心与汽车座椅的H点重合,膝部模块50在水平面上下各30°范围内旋转,模拟真正的膝部移动情况。

为了保证在测量时不会因为各导轨与滑块之间的滑动而影响测量结果,第一导轨11与第一滑块12之间、第二导轨21与第二滑块22之间、第三导轨31与第三滑块32之间均设置有锁紧机构,可靠地固定各滑块与对应导轨的相对位置,避免万向节51的旋转中心位置在使用时发生移动,提高测试的精确度。

进一步的,连接杆40为不同直径的同心杆构成的伸缩式插接配合,实现连接杆40长度的调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