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粮食取样机中的取样管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6882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用于粮食取样机中的取样管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粮食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粮食取样机中的取样管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粮食收购站或者国家粮库收购外来的粮食时,为确保粮食的收购品质,在粮食入库之前,需要对货车车厢内的粮食进行取样,具体是获得粮食的灰尘含量以及含水量,方能获知粮食的品质,这也是粮食收购站在收购粮食之前必做的检测事项。

现有的粮食收购站或者国家粮库也应用有粮食取样器,现有的粮食取样器多为手持式结构,当货运车辆进入到粮食收购站待检测区域时,检测人员通过手持的取样器通入货运车辆的车斗内,从而完成对货车内粮食的取样操作,现有技术中的手持式取样机有时无法伸入货车的车厢较深的位置进行取样,导致取样检测存在偏差,而且手持式取样器取样时,操作人员需要爬上爬下,取样操作极为不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申请人同日申请的名称为《粮食取样机》公开了一种用于抽取粮食并且检测的装置,取样机包括立柱,立柱的上方设置有悬臂,悬臂上设置有移动架,移动架上竖直设置有取样管,由于取样管外壁光滑,在实施对粮食的取样操作时,需要将取样管下探至货车的车厢内,方能实现取样,由于取样管下探的过程中,会承受较大的阻力,如何方便实现取样管的下探以及抬升,对于该采用的设计人员着实是一个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粮食取样机中的取样管驱动装置,有效实现对外壁光滑的取样管的夹持,确保将取样管下探至货车的车厢内进行采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用于粮食取样机中的取样管驱动装置,包括移动架上设置的有第一、第二导送单元,所述第一、第二导送单元均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通过传输链连接,主动齿轮及从动齿轮的连线竖直且分别位于待夹持的取样管两侧布置,位于传输链的外侧设置有夹持块,夹持块沿着传输链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第二导送单元的传输链之间的区域构成夹持取样管的夹持口,驱动机构驱动第一、第二导送单元的主动齿轮转动且转动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还存在以下特征:

所述夹持块上设置有与取样管轮廓吻合的凹槽,凹槽的槽底设置有凸筋,第一、第二导送单元的传输链之间的夹持口之间的间距可调。

所述移动架上设置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板端与传输链的内侧面抵靠,调节板上设置有条形孔,条形孔的长度方向与取样管长度方向垂直,条形孔内设置有安装螺栓与移动架固连,所述移动架上还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与移动架上设置的支架构成螺纹连接,调节螺栓的长度方向与条形孔长度方向平行且杆端与调节板的一侧抵靠。

所述第一、第二导送单元的主动齿轮转动式设置在移动架上,两主动齿轮的转轴伸出移动架的一端分别设置有驱动齿轮,两驱动齿轮上设置有驱动链条,所述驱动链条与两驱动齿轮配合整体呈S形,驱动链条还与驱动电机输出轴端的齿轮配合。

所述移动架上还转动式设置有张紧齿轮,所述张紧齿轮与驱动链条配合,所述张紧齿轮转动式设置在支撑滑套内,所述支撑滑套的外壁设置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伸缩方向竖直,支撑弹簧的下端固定在移动架上。

第一、第二导送单元构成的夹持口上方及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扶持辊组,第一、第二扶持辊组分别包括两个转动设置在移动架上的扶持辊,两扶持辊分别位于待夹持取样管的两侧布置,移动架上还设置有供取样管穿过的导向管。

所述传输链上设置有支架板,所述夹持块上设置有螺栓与支架板固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的技术效果为:将待夹持的取样管由夹持口导入,利用驱动机构驱动两主动齿轮转动,从而连动第一、第二导送单元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一、第二导送单元的两传输链反向转动的过程中,使得传输链上的夹持块将取样管外壁夹紧,两传输链反向转动的过程中,从而实现取样管的下降以及抬升,该驱动装置能够实现对外壁光滑的取样管的夹持,确保将取样管下探至货车的车厢内进行采样以及抬升。

附图说明

图1是粮食取样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驱动装置中移动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驱动装置中的取样管与移动架配合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驱动装置中移动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驱动装置中的第一、第二导送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6是驱动装置中夹持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驱动装置中张紧齿轮与移动架安装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7,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用于粮食取样机中的取样管驱动装置,包括移动架10上设置的有第一、第二导送单元,所述第一、第二导送单元均包括主动齿轮20和从动齿轮30,主动齿轮20和从动齿轮30之间通过传输链40连接,主动齿轮20及从动齿轮30的连线竖直且分别位于待夹持的取样管50两侧布置,位于传输链40的外侧设置有夹持块41,夹持块41沿着传输链40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第二导送单元的传输链40之间的区域构成夹持取样管50的夹持口,驱动机构驱动第一、第二导送单元的主动齿轮20转动且转动方向相反。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将待夹持的取样管50由夹持口导入,利用驱动机构驱动两主动齿轮20转动,从而连动第一、第二导送单元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一、第二导送单元的两传输链40反向转动的过程中,使得传输链40上的夹持块41将取样管50外壁夹紧,两传输链40反向转动的过程中,从而实现取样管50的下降以及抬升,该驱动装置能够实现对外壁光滑的取样管50的夹持,确保将取样管50下探至货车的车厢内进行采样以及抬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为确保对取样管50的夹持力度,所述夹持块41上设置有与取样管50轮廓吻合的凹槽,凹槽的槽底设置有凸筋411,第一、第二导送单元的传输链40之间的夹持口之间的间距可调;

结合图5和图6所示,上述实施例中,驱动机构驱动第一、第二导送单元反向转动的过程中,从而将取样管50夹持并顺利的下探或者抬升,上述的第一、第二导送单元的传输链40之间的夹持口之间的间距可调,可适配不同尺寸取样管50的驱动操作的同时,还可以调节夹持块41对取样管50外壁的夹持力度,避免由于取样管50收到阻力而出现的打滑现象,导致取样管50无法下探至车厢采集区域。

具体地,所述移动架10上设置有调节板12,所述调节板12的板端与传输链40的内侧面抵靠,调节板12上设置有条形孔121,条形孔121的长度方向与取样管50长度方向垂直,条形孔121内设置有安装螺栓122与移动架10固连,所述移动架10上还设置有调节螺栓123,所述调节螺栓123与移动架10上设置的支架124构成螺纹连接,调节螺栓123的长度方向与条形孔121长度方向平行且杆端与调节板12的一侧抵靠;

结合图5所示,上述的调节板12上的条形孔121可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能够有效实现对调节板12的固定,上述的调节螺栓123可上下方向间隔设置两个,能够实现对调节板12的调节,从而实现对第一、第二导送单元的传输链40之间的夹持口间距的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导送单元的主动齿轮20转动式设置在移动架10上,两主动齿轮20的转轴伸出移动架10的一端分别设置有驱动齿轮21,两驱动齿轮21上设置有驱动链条22,所述驱动链条22与两驱动齿轮21配合整体呈S形,驱动链条22还与驱动电机60输出轴端的齿轮配合;

结合图4所示,上述的驱动链条22与两驱动齿轮21的配合方式,只需要设计一条驱动链条22,即可实现第一、第二导送单元的反向的同时转动,该结构设计巧妙,能够确保第一、第二导送单元的传输链40的反向转动速度相等的同时,还能简化取样机的结构设计。

更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架10上还转动式设置有张紧齿轮23,所述张紧齿轮23与驱动链条22配合,所述张紧齿轮23转动式设置在支撑滑套24内,所述支撑滑套24的外壁设置有支撑弹簧25,所述支撑弹簧25的伸缩方向竖直,支撑弹簧25的下端固定在移动架10上;

结合图4所示,上述实施中,利用张紧齿轮23与驱动链条22配合,从而能够将驱动链条22张紧,避免驱动链条22松弛而导致与两驱动齿轮21脱落的现象,当取样管50在下探的过程中承受助力时,主动齿轮20的转动会存在一定的停滞现象,进而导致驱动链条22突然张紧,为减少由于取样管50突然承受阻力所产生的冲击力,张紧齿轮23设置在支撑滑套24内,并且支撑滑套24设置在支撑弹簧25上,从而使得张紧齿轮23能够压缩支撑弹簧25并且呈现摆动的状态,从而可减少驱动链条22由于突然张紧而承受的较高的冲击力,进而减少驱动链条22以及连接齿轮的冲击,并且也可减少驱动电机60的冲击,提高驱动电机60以及驱动链条22等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为进一步实现对取样管50的有效扶持,避免取样管50出现歪斜,第一、第二导送单元构成的夹持口上方及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扶持辊组60、70,第一、第二扶持辊组60、70分别包括两个转动设置在移动架10上的扶持辊,两扶持辊分别位于待夹持取样管50的两侧布置,移动架10上还设置有供取样管50穿过的导向管11。

为实现对夹持块41的有效安装,所述传输链40上设置有支架板42,所述夹持块41上设置有螺栓43与支架板42固连。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