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检测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7786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并联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检测电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抗器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并联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干式空心电抗器具备电抗值特性、结构简单、重量轻、安装维护方便等优点,在电网中补偿、滤波和限流等方面广泛应用。随着干式空心电抗器投运数量增加,故障维护的工作量也在加大,由于受到应用环境和工作时限的影响,干式空心电抗器故障大多是匝间短路、绝缘层受到破坏引起的。因此,为了减少干式空心电抗器的故障率,除了提高产品的制造工艺水平外,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还须有配套的有效的匝间绝缘检测设备,及时检测,及时检修,提高空心电抗器的使用寿命。

一般情况下,采用雷电冲击和感应电压试验设备来检测变压器与电抗器的绝缘,但是这种方法对于干式空心电抗器并不适用,因为它只有一个绕组,因此无法施加感应电压;雷电冲击也很难检测空心电抗器的匝间绝缘故障,因为空心电抗器匝数多,匝间短路故障引起的电气参数量小,检测的精度差。

为了调节电网的无功功率,在超高压、大电网变电站的设计标准中要求并联一定数量的空心电抗器,而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线圈受潮、材料缺陷、局部过热、投切频繁以及局部电弧等故障最终会导致电抗器的匝间绝缘受到破坏,严重的直接烧毁电抗器,影响电力线路的运行。

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空心电抗器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匝间绝缘会逐渐降低,需要定期对空心电抗器的匝间绝缘进行检查,掌握运行状况。传统的高频脉冲振荡法在检测并联空心电抗器时,经常出现直流充电电压不稳定,并联空心电抗器间存在杂散电容导致充电电压下降,检测电路检测精度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传统的高频脉冲振荡法在检测并联空心电抗器时,经常出现加在并联空心电抗器上的振荡电压波形幅值不稳定、直流充电电压过大,电压显表烧毁的问题,提出一种并联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检测电路,通过在放电球隙间设置触发控制器G,使加在并联空心电抗器上的振荡电压波形幅值稳定,在检测时,从被检测空心电抗器的上端引入高压,提高了检测准确性,降低了电路损毁带来的检测费用。

一种并联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检测电路,包括用于检测并联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的匝间绝缘检测电路以及并联空心电抗器电路;所述匝间绝缘检测电路中放电球隙的正极端与所述并联空心电抗器电路中被测空心电抗器的分离端连接,所述匝间绝缘检测电路中放电球隙的负极端与所述并联空心电抗器电路的公共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并联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检测电路,所述匝间绝缘检测电路包括触发控制器G,所述触发控制器G的负极端与放电球隙电路触发球电连接连接,正极端与所述放电电容的正极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并联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检测电路,所述匝间绝缘检测电路还包括用于将交流电源整流成直流的整流硅堆D、用于对所述匝间绝缘检测电路进行分压的分压电阻R2、用于充电电容C进行充电保护的保护电阻R1、用于放电使电路电容与所述待测空心电抗器和对照检测样品形成阻尼振荡电路的放电球隙以及用于对并联空心电抗器进行放电的放电电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并联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检测电路,所述整流硅堆D串联在所述匝间绝缘检测电路的正极输入侧;所述分压电阻R2并联连接在所述整流硅堆D的输出端;所述保护电阻R1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整流硅堆D的输出端和所述分压电阻R2的正极端端连接;所述保护电阻R1的输出端分别与充电电容C的输入端和放电球隙的正极端连接;所述充电电容C的输出端与所述并联空心电抗器电路中北侧空心电抗器的分离端1022连接;所述放电球隙的负极端与所述分压电阻R2的负极端以及并联空心电抗器的公共端连接,并接工作地

所述整流硅堆D串联在所述匝间绝缘检测电路的正极输入侧;所述分压电阻R2并联连接在所述整流硅堆D的输出端;所述放电球隙并联在所述分压电阻R2的输出侧;所述保护电阻R1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放电球隙的正极端连接;所述保护电阻R1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电容C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电容C的输出端与所述并联空心电抗器电路中北侧空心电抗器的分离端1022连接;所述放电球隙的负极端与所述分压电阻R2和的负极端以及并联空心电抗器的公共端连接,并接工作地。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并联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检测电路,所述触发控制器G在实验开始时,检测所述充电电容C处于充满保压时控制触发球放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并联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检测电路,所述并联空心电抗器电路中未被检测的两个空心电抗器接线柱首尾短接。

实施实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检测电路,克服了传统的高频脉冲振荡法在检测并联空心电抗器时,经常出现加在并联空心电抗器上的振荡电压波形幅值不稳定、直流充电电压过低的问题,在检测并联空心电抗器时,使匝间绝缘检测电路的正极端与并联空心电抗器的分离端1022连接,并且使并联空心电抗器电路公共点连接工作地线,减少了并联空心电抗间的杂散电容带来的压降,通过在放电球隙的触发球上设置触发控制器G、并使其与充电电容C的正极端连接,使触发球只有在充电电容C处于满压保持时才允许触发球放电,并使被测空心电抗器L2与分压电抗器、电阻形成RLC谐振电路,对被测空心电抗器L2进行匝间绝缘检测,使加在并联空心电抗器上的振荡电压波形幅值稳定,提高了并联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检测的有效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检测电路的元件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检测电路实施例的元件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检测电路另一实施例元件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干式空心电抗器具备电抗值特性、结构简单、重量轻、安装维护方便等优点,在电网中补偿、滤波和限流等方面广泛应用。随着干式空心电抗器投运数量增加,故障维护的工作量也在加大,由于受到应用环境和工作时限的影响,干式空心电抗器故障大多是匝间短路、绝缘层受到破坏引起的。因此,为了减少干式空心电抗器的故障率,除了提高产品的制造工艺水平外,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还须有配套的有效的匝间绝缘检测设备,及时检测,及时检修,提高空心电抗器的使用寿命。

一般情况下,采用雷电冲击和感应电压试验设备来检测变压器与电抗器的绝缘,但是这种方法对于干式空心电抗器并不适用,因为它只有一个开发的绕组,因此无法施加感应电压;雷电冲击也很难检测空心电抗器的匝间绝缘故障,因为空心电抗器匝数多,匝间短路故障引起的电气参数量小,检测的精度差。

为了调节电网的无功功率,在超高压、大电网变电站的设计标准中要求并联一定数量的空心电抗器,而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线圈受潮、材料缺陷、局部过热、投切频繁以及局部电弧等故障最终会导致电抗器的匝间绝缘受到破坏,严重的直接烧毁电抗器,影响电力线路的运行。

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空心电抗器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匝间绝缘会逐渐降低,需要定期对空心电抗器的匝间绝缘进行检查,掌握运行状况。传统的高频脉冲振荡法在检测并联空心电抗器时,经常出现直流充电电压不稳定,并联空心电抗器间存在杂散电容导致充电电压下降,检测电路检测精度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使用检测电路对并联空心电抗器的匝间绝缘进行检测时,放电电压不稳定,多次检测结果不同,这是因为并联空心电抗器间存在杂散电容,在放电时充电电容C未处于充满保压的状态,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解决思路是,提出一种并联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检测电路,在检测并联空心电抗器时,使匝间绝缘检测电路101的正极端与并联空心电抗器的分离端1022连接,并且使并联空心电抗器电路102公共点连接工作地线,减少了并联空心电抗间的杂散电容带来的压降,通过在放电球隙的触发球上设置触发控制器G、并使其与充电电容C的正极端连接,使触发球只有在充电电容C处于满压保持时才允许触发球放电,并使被测空心电抗器L2与分压电抗器、电阻形成RLC谐振电路,对被测空心电抗器L2进行匝间绝缘检测,使加在并联空心电抗器上的振荡电压波形幅值稳定,提高了并联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检测的有效性,克服了传统的高频脉冲振荡法在检测并联空心电抗器时,经常出现加在并联空心电抗器上的振荡电压波形幅值不稳定、直流充电电压过低的问题。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并联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检测电路实施例的元件连接示意图,请参考附图1,一种并联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检测电路,包括用于检测并联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的匝间绝缘检测电路101以及并联空心电抗器电路102;匝间绝缘检测电路101中放电球隙的正极端与并联空心电抗器电路102中被测空心电抗器L2的分离端1022连接,匝间绝缘检测电路101中放电球隙的负极端与并联空心电抗器电路102的公共端1021连接,附图中空心电抗器(L1,L2,L3)并联,L2为被检测的空心电抗器,L1,L3的接线柱首尾短接。

图1是现有技术中检测电路的元件连接示意图,请参考图1,传统的检测电路在对并联空心电抗器进行匝间绝缘检测时,一般从并联空心电抗器电路102公共端1021接入,然后将未被检测的电抗器首尾短接,但是在检测时,由于受到高频脉冲震荡电压的作用,首尾短接的并联空心电抗器与被检测的空心电抗器间存在杂散电容,这些杂散电容构成了隐形的分压电容器,进而导致放电电容的放电电压降低,检测结果也不准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并联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检测电路,从被测并联空心电抗器的分离端1022取高压电,并且使并联空心电抗器的公共端1021工作接地,减少杂散电容的电流,进而使杂散电容对放电电压分压效果降到最低,提高了检测准确性。

进一步地,匝间绝缘检测电路101包括设置于放电电路中触发球的触发控制器G,触发控制器G与触发球电连接,与充电电容C连接,用于检测电容的电压状况,进而对触发球进行控制。

传统的检测技术,在对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检测时,会出现红色和蓝白色相间的放电电弧,且电弧不稳定,电抗器的振荡器上的电压福值也不稳定,这是因为充点电容还没有达到试验电压的峰值时,触发球就进行了放电触发,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触发控制器G,并使其与充电电容C的正极端连接,使触发球只有在充电电容C处于满压保持时才允许触发球放电,并使被测空心电抗器L2与分压电抗器、电阻形成RLC谐振电路,对被测空心电抗器L2进行匝间绝缘检测,使加在并联空心电抗器上的振荡电压波形幅值稳定,提高了并联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检测的有效性,克服了传统的高频脉冲振荡法在检测并联空心电抗器时,经常出现加在并联空心电抗器上的振荡电压波形幅值不稳定的问题。

进一步地,匝间绝缘检测电路101还包括将交流电源整流成直流的整流硅堆D、用于对匝间绝缘检测电路101进行分压的分压电阻R2、用于充电电容C进行充电保护的保护电阻R1、用于放电使电路电容与待测空心电抗器和对照检测样品形成阻尼振荡电路的放电球隙以及用于对并联空心电抗器进行放电的放电电容。

整流硅堆D串联在匝间绝缘检测电路101的正极输入侧;分压电阻R2并联连接在整流硅堆D的输出端;保护电阻R1的输入端分别与整流硅堆D的输出端和分压电阻R2的正极端端连接;保护电阻R1的输出端分别与充电电容C的输入端和放电球隙的正极端连接;充电电容C的输出端与并联空心电抗器电路102中北侧空心电抗器的分离端1022连接;放电球隙的负极端与分压电阻R2的负极端以及并联空心电抗器的公共端1021连接,并接地。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检测电路101另一实施例元件连接示意图,请参考图3,匝间绝缘检测电路101的连接关系还可以将整流硅堆D串联在匝间绝缘检测电路101的正极输入侧;分压电阻R2并联连接在整流硅堆D的输出端;放电球隙并联在分压电阻R2的输出侧;保护电阻R1的输入端分别与放电球隙的正极端连接;保护电阻R1的输出端与充电电容C的输入端连接;充电电容C的输出端与并联空心电抗器电路102中北侧空心电抗器的分离端1022连接;放电球隙的负极端与分压电阻R2和的负极端以及并联空心电抗器的公共端1021连接,并接地。

进一步地,触发控制器G的负极端与放电球隙的负极端球隙连接,正极端与放电电容的正极端连接;并联空心电抗器电路102中未被检测的两个空心电抗器在进行匝间绝缘检测时首尾短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克服了传统的高频脉冲振荡法在检测并联空心电抗器时,经常出现加在并联空心电抗器上的振荡电压波形幅值不稳定、直流充电电压过低的问题,在检测并联空心电抗器时,使匝间绝缘检测电路101的正极端与并联空心电抗器的分离端1022连接,并且使并联空心电抗器电路102公共点连接工作地线,减少了并联空心电抗间的杂散电容带来的压降,通过在放电球隙的触发球上设置触发控制器G、并使其与充电电容C的正极端连接,使触发球只有在充电电容C处于满压保持时才允许触发球放电,并使被测空心电抗器L2与分压电抗器、电阻形成RLC谐振电路,对被测空心电抗器L2进行匝间绝缘检测,使加在并联空心电抗器上的振荡电压波形幅值稳定,提高了并联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检测的有效性。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