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手推式探头的气体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0673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手推式探头的气体检测仪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体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手推式探头的气体检测仪。



背景技术:

目前,燃气管道已经覆盖了绝大多数城市,随着燃气使用的逐渐增多,其安全维修工作也随之增加。由于燃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火灾,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因此,燃气管道路线上的日常检查变得尤为重要和必不可少。然而燃气管道系统错综复杂,且线路非常长,现有的检测仪器需要手持探头沿着燃气管线进行巡检,耗费人力,且效率极低。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带有手推式探头的气体检测仪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手推式探头的气体检测仪,其能够快速有效的对可燃气体的泄露进行检测,且检测结构精准,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带有手推式探头的气体检测仪,其包括电控盒、手推车、一端固定在所述手推车上的收集器、设置在所述收集器中的过滤器组件、一端与所述电控盒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过滤器组件连通的采样管,所述手推车包括内部为中空结构手推杆,所述采样管贯穿所述手推杆,所述收集器为柔性片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电控盒内部设置有微型泵、与所述微型泵连通的分析室以及设置在所述分析室内的若干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手推车包括两个车轮以及连接两个所述车轮的滚轴,所述手推杆与所述滚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手推杆中下部设置有与内部连通的通孔,所述采样管贯穿所述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采样管贯穿与所述微型泵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器中围绕所述过滤器组件周边形成有内凸式腔体。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器组件包括过滤器壳体、固定在所述过滤器壳体上的适配器、位于所述过滤器壳体下方的过滤网、位于所述过滤网下方且位于所述收集器上表面的粉尘滤清器以及位于所述收集器下表面的过滤器垫圈。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器壳体上设置有连接扣。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端固定在所述手推杆上且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扣上的连接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手推式探头的气体检测仪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能够快速有效的对可燃气体的泄露进行检测,且检测结构精准,省时省力。具体的,采用柔性片状结构的收集器,最大限度地与路面进行贴合进行气体采样,大大提高了灵活性;将收集器设置在手推车上,方便巡检人员进行巡检,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巡检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手推车与收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滤器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00带有手推式探头的气体检测仪;

1电控盒;2手推车,21车轮,22滚轴,23手推杆,231通孔;3收集器;4过滤器组件,41过滤器壳体,42适配器,43过滤网,44粉尘滤清器,45过滤器垫圈,46螺丝,47连接扣;5采样管;6连接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3,本实施例为带有手推式探头的气体检测仪100,其包括电控盒1、手推车2、一端固定在手推车2上的且具有柔性的收集器3、设置在收集器3中的过滤器组件4、一端与电控盒1连通另一端与过滤器组件4连通的采样管5以及拉住收集器3中部的连接链6。

电控盒1内部设置有微型泵、与所述微型泵连通的分析室以及设置在所述分析室内的若干传感器。气体检测仪中的电控盒1属于本领域较为成熟的技术,本实施例中不再作详细描述。

手推车2包括两个车轮21、连接两个车轮的滚轴22以及与滚轴22固定连接的手推杆23。手推杆23中部为中空结构且中下部设置有与内部连通的通孔231。

采样管5贯穿手推杆23的内部并延伸至与所述微型泵连通。

收集器3为柔性片状结构,围绕过滤器组件4周边形成有内凸式腔体(图中未标示)。收集器3可采用塑料材料制成。

过滤器组件4包括过滤器壳体41、固定在过滤器壳体41上的适配器42、位于过滤器壳体41下方的过滤网43、位于过滤网43下方且位于收集器3上表面的粉尘滤清器44以及位于收集器3下表面的过滤器垫圈45。过滤器组件4通过螺丝46紧固成一个整体。过滤器壳体41上设置有连接扣47,用于连接链6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带有手推式探头的气体检测仪100的工作原理为:电控盒1中的所述微型泵将外部气体经过收集器3、过滤器组件4以及采样管5抽入所述分析室内,经过传感器测得可燃气体的溶度,从而实现对可燃气体的检测。

本实施例带有手推式探头的气体检测仪100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能够快速有效的对可燃气体的泄露进行检测,且检测结构精准,省时省力。具体的,采用柔性片状结构的收集器,最大限度地与路面进行贴合进行气体采样,大大提高了灵活性;将收集器设置在手推车上,方便巡检人员进行巡检,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巡检效率。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