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织脱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14885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组织脱水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全封闭组织脱水机通常将试剂置于脱水机底部试剂框内,没有设置照明灯,操作人员无法清楚查看试剂液位与状态情况,因此需要一种可以对试剂瓶提供清楚地照明,便于使用者观察试剂状态的组织脱水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方便观察试剂状态组织脱水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织脱水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侧面设有门,所述箱体内设有水平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将箱体内空间隔成两个以上的溶剂瓶容置空间,所述溶剂瓶容置空间设有照明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照明装置包括灯壳和安装在灯壳内的发光元件和驱动电源,所述灯壳上设有开关,所述发光元件和开关均与驱动电源电连接,所述灯壳与箱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为红外感应开关。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溶剂瓶容置空间顶部的推拉组件,所述推拉组件包括推拉板和滑轨,所述滑轨位于推拉板的两侧,所述推拉板通过滑轨滑动设置在箱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灯壳外设有胶条,所述照明装置通过胶条与箱体连接,所述照明装置通过胶条粘贴于推拉板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灯壳内设有驱动电源,可独立为发光元件供电,将照明装置通过胶条粘贴在箱体内即可,安装方便;照明装置设有红外感应开关,当人打开箱体的门时,照明装置可自动开启,使用方便,无需使用者将手伸入到溶剂瓶容置空间内以打开开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组织脱水机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箱体;2、门;3、隔板;4、溶剂瓶;5、推拉板;6、灯壳;7、红外感应开关;8、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灯壳内设有驱动电源,可独立为发光元件供电,将照明装置通过胶条粘贴在箱体内即可,安装方便;照明装置设有红外感应开关,当人打开箱体的门时,照明装置可自动开启,使用方便,无需使用者将手伸入到溶剂瓶容置空间内以打开开关。

请参照图1,一种组织脱水机,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的侧面设有门2,所述箱体内设有水平设置的隔板3,所述隔板将箱体内空间隔成两个以上的溶剂瓶容置空间,所述溶剂瓶容置空间设有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包括灯壳6和安装在灯壳内的发光元件和驱动电源,所述灯壳上设有红外感应开关7,所述发光元件和红外感应开关均与驱动电源电连接,所述灯壳外设有胶条,所述照明装置通过胶条与箱体连接。其中,所述的溶剂瓶容置空间用于放置盛有溶剂的溶剂瓶4。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灯壳内设有驱动电源,可独立为发光元件供电,将照明装置通过胶条粘贴在箱体内即可,安装方便;照明装置设有红外感应开关,当人打开箱体的门时,照明装置可自动开启,使用方便,无需使用者将手伸入到溶剂瓶容置空间内以打开开关。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溶剂瓶容置空间顶部的推拉组件,所述推拉组件包括推拉板5和滑轨,所述滑轨位于推拉板的两侧,所述推拉板通过滑轨滑动设置在箱体内。

由上述描述可知,将照明装置通过推拉板设置在箱体内,使得照明装置安装方便,只需将推拉板拉出,将照明装置粘贴在推拉板下方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照明装置通过胶条8粘贴于推拉板的下方。

由上述描述可知,照明装置通过胶条粘贴于推拉板的下方,方便观察溶剂瓶容置空间内的情况。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一种组织脱水机,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的侧面设有门2,所述箱体内设有水平设置的隔板3,所述隔板将箱体内空间隔成两个以上的溶剂瓶容置空间,所述溶剂瓶容置空间设有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包括灯壳6和安装在灯壳内的发光元件和驱动电源,所述灯壳上设有红外感应开关7,所述发光元件和红外感应开关均与驱动电源电连接,所述灯壳外设有胶条,所述照明装置通过胶条与箱体连接。还包括设置在溶剂瓶容置空间顶部的推拉组件,所述推拉组件包括推拉板5和滑轨,所述滑轨位于推拉板的两侧,所述推拉板通过滑轨滑动设置在箱体内。所述照明装置通过胶条8粘贴于推拉板的下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织脱水机的有益效果在于:灯壳内设有驱动电源,可独立为发光元件供电,将照明装置通过胶条粘贴在箱体内即可,安装方便;照明装置设有红外感应开关,当人打开箱体的门时,照明装置可自动开启,使用方便,无需使用者将手伸入到溶剂瓶容置空间内以打开开关;将照明装置通过推拉板设置在箱体内,使得照明装置安装方便,只需将推拉板拉出,将照明装置粘贴在推拉板下方即可;照明装置通过胶条粘贴于推拉板的下方,方便观察溶剂瓶容置空间内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