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型材安装孔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2016阅读:698来源:国知局
光伏组件型材安装孔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装置,特别是一种光伏组件型材安装孔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光伏组件的生产过程中,为了便于将光伏组件安装在支架上,需要在两边的待安装型材上各留四个型材安装孔。而待安装型材一般是来料抽检后直接投入生产,人员通过目检的方式来确认是否有型材安装孔。现有的检测方式主要存在的缺陷为:(1)人员目检,存在漏检风险,漏检的不合格组件流入客户端,造成客户投诉;(2)光伏组件在返工过程中容易把其他3根型材损坏;(3)组件经过拆框和再次装框的过程中,易爆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光伏组件型材安装孔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光伏组件型材安装孔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待检测型材,待检测型材上具有安装孔,包括支架、多个检测单元、与各检测单元电连接的控制器以及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报警装置;

检测单元包括用于检测安装孔的探测传感器,探测传感器包括相互配合的发射元件和接收元件,发射元件用于向对应安装孔位置发射红外线,接收元件在对应安装孔未打或位置打错时,接收被待检测型材反射或漫反射的红外线,并产生报警信号,同时将该报警信号传送至控制器,由控制器控制报警装置工作。

本实用新型可在光伏组件组装前检测型材上是否存在安装孔未打或位置打错的情况,也可以在光伏组件装框后检测型材上的安装孔情况,降低人工漏检的风险。避免一根型材不良,造成其他型材浪费的情况,避免因为不良返工,造成组件爆件。同时,有效降低光伏组件生产过程中的返修成本。

可选的,检测单元分成两组,分别安装在支架的两侧。两组检测单元可以同时检测待检测型材,提高检测效率。

可选的,支架包括两个平行的定位条,检测单元还包括:定位板,固定在对应的定位条上;安装板,固定在定位板上,安装板上具有长条形孔,探测传感器一端穿过长条形孔,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长条形孔上。探测传感器可以在长条形孔内移动,改变探测传感器的位置以适应检测不同型号的型材。

可选的,长条形孔的长度方向与定位条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

可选的,检测单元共有8个,每组为4个检测单元,分别安装在支架两侧。

可选的,报警装置包括指示灯或蜂鸣器。探测传感器检测到待检测型材对应安装孔未打或位置打错时,指示灯亮或者蜂鸣器振动。

可选的,支架包括检测台,检测台上设有检测口,检测单元设置在检测口下方,且探测传感器正对检测口;

检测台上设置有推动机构、第一限位块及第二限位块;

第一限位块垂直于待检测型材的长度方向,用于限制待检测型材在长度方向的位置;

第二限位块及推动装置设置在检测口的两侧,推动装置用于推动待检测型材使其与第二限位块抵靠,从而使待检测型材的安装孔正对所述检测口。

第一限位块限制待检测型材在长度方向上的位置,第二限位块及推动装置现在待检测型材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使待检测型材的安装口正对检测口。

可选的,推动机构为气缸或者直线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在光伏组件组装前检测型材上是否存在安装孔未打或位置打错的情况,也可以在光伏组件装框后检测型材上的安装孔情况,降低人工漏检的风险。避免一根型材不良,造成其他型材浪费的情况,避免因为不良返工,造成组件爆件。同时,有效降低光伏组件生产过程中的返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伏组件型材安装孔检测装置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光伏组件型材安装孔检测装置实施例2的立体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光伏组件型材安装孔检测装置实施例2的俯视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1、光伏组件;2、待检测型材;3、安装孔;4、定位条;5、支架;6、定位板;7、安装板;8、长条形孔;9、探测传感器;10、检测单元;11、指示灯;12、第一限位块;13、第二限位块;14、推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光伏组件型材安装孔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待检测型材2,待检测型材2上具有安装孔3,包括支架5、多个检测单元10、与各检测单元10电连接的控制器以及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报警装置;

检测单元10包括用于检测安装孔3的探测传感器9,探测传感器9包括相互配合的发射元件和接收元件,发射元件用于向对应安装孔3位置发射红外线,接收元件在对应安装孔3未打或位置打错时,接收被待检测型材2反射或漫反射的红外线,并产生报警信号,同时将该报警信号传送至控制器,由控制器控制报警装置工作。

于本实施例中,检测单元10分成两组,分别安装在支架5的两侧。两组检测单元10可以同时检测待检测型材2,提高检测效率。

于本实施例中,支架5包括两个平行的定位条4,检测单元10还包括:定位板6,固定在对应的定位条4上;安装板7,固定在定位板6上,安装板7上具有长条形孔8,探测传感器9一端穿过长条形孔8,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长条形孔8上。探测传感器9可以在长条形孔8内移动,改变探测传感器9的位置以适应检测不同型号的型材。

于本实施例中,长条形孔8的长度方向与定位条4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

于本实施例中,检测单元10共有8个,每组为4个检测单元10,分别安装在支架5两侧。

于本实施例中,报警装置包括指示灯或蜂鸣器。探测传感器9检测到待检测型材2对应安装孔3未打或位置打错时,指示灯亮或者蜂鸣器振动。

实施例2

如图3、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支架5包括检测台,检测台上设有检测口,检测单元10设置在检测口下方,且探测传感器9正对检测口;检测台上设置有推动机构14、第一限位块12及第二限位块13;第一限位块12垂直于待检测型材2的长度方向,用于限制待检测型材2在长度方向的位置;第二限位块13及推动机构14设置在检测口的两侧,推动装置用于推动待检测型材2使其与第二限位块13抵靠,从而使待检测型材的安装孔正对检测口。推动机构14为气缸或者直线电机。

于本实施例中,报警装置包括指示灯11,探测传感器9检测到待检测型材2对应安装孔3未打或位置打错时,指示灯11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