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采血诊断试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64527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采血诊断试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真空采血诊断试管,用于真空采血取样和对血液样品进行快速诊断筛查。



背景技术:

从现有技术来看,目前市场上公开使用的真空采血诊断试管均没有过滤红细胞功能,红细胞参与跑板,造成检测试纸的检测背景很高,从而产品过多的检测不确定性,影响诊断的精确度。同时,市场上也没有真空直采+反应器的真空采血诊断试管产品,个别已经公开的专利,真空腔小,采集的血液非常有限,很难做到一次检测多个指标;还有的由于结构复杂,试管中还安装有金属刀、滑动装置等,制作工艺极其复杂,精密度高,成本大幅上升,不适合大范围普及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真空采血诊断试管,包括管体、密封盖、集液腔、过滤装置、检测试纸、底盖、固定板,所述集液腔设置在管体内部,检测试纸设置在管体与固定板之间,所述的密封盖为与常用的负压采血器类似的真空试管密封盖,一般由塑料盖及橡胶塞组成,所述的管体两端为开放式的,中空部分为集液腔,管体、密封盖、底盖、固定板相互固定连接构成密封腔体,所述集液腔为上粗下细结构,所述过滤装置的直径与集液腔所需固定位置的直径密切配合,足以牢固地固定在集液腔内,并将集液腔分隔为上下两个腔体,管体内部整体呈负压状态,负压值为-0.01—0.09Mpa,所述过滤装置固定后,其上表面至密封盖下表面的高度值至少比常用采血针的针头长度值略大。进一步,该集液腔可以是由上下两段圆柱腔体组成,上部圆柱腔体处的直径大于下部圆柱腔体的直径,上部圆柱腔体与下部圆柱腔体的接合部形成一个中空圆台,该圆台形结构上固定有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优选为圆柱体,其直径与上部圆柱管的内径相匹配。

所述的过滤装置用于将采集的血样中红细胞与血清、血浆进行彻底分离,其中血液经过该过滤装置后流至下部圆柱管,并通过底盖流到检测试纸进行层析反应。检测试纸与集液腔在物理上存在导通的关系,使得过滤后的血液能够与检测试纸反应。

优选的是,所述的过滤装置是由具有一定硬度的高分子材料制成,比如该过滤装置由PVA材质制成。进一步,过滤装置中还包含有用于将红细胞与血浆、血清进行彻底分离的生物或化学组分,比如RBC抗体和/或表面活性剂等。

管体可以是由PET、透明ABS、PS等透明材质制作而成的空壳体,管体的厚度可以是0.5-2.5mm;优选为0.8-2mm之间,更加优选的是1-1.5mm,管体的大小、形状可以根据诊断需要采用的试纸数量来确定,管体可以设置成圆柱体、长方体或者多面柱体,根据需要检测的指标数量,固定板与管体之间固定有若干检测试纸,除了留下必要观察血液采集量的空档外,也可以在不同的面上分别设置有固定板和检测试纸。进一步,为了便于控制采集血样的数量,还可以在管体上设置有显示数量的刻度。

优选的是,该真空采血诊断试管的底盖设计成锥形,便于血清向底盖的四周集聚。进一步,还可以从底盖锥形的最高点向安装有检测试纸的位置在底盖上设置导流槽,再进一步,导流槽可以设置成与液体流动方向垂直的波纹状。

优选的是,所述的检测试纸可以是荧光定量试纸、胶体金或者乳胶检测试纸条;进一步,所述的检测试纸为免疫层析试纸。

优选的是,所述的密封盖由一个中空管状突出部和一个试管盖组成,所述中空管状突出部外圆周面上可以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试管盖内圆周面上设置有与中空管状突出部上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日常过程可以通过将试管盖旋紧在中空管状突出部上,更好地保证试管内部的物理稳定性,防止密封盖损坏。上述中空管状突出部和试管盖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还可以将试管盖设置成两头开放的中空状,通过与采血针能够直接刺穿的橡胶密封塞配合使用,对密封盖进行保护。这样不仅有利于防止密封盖损坏,还能够更加方便地采集血样。

所述真空采血诊断试管的固定板用于固定试纸,该固定板可以采取卡扣连接、胶黏剂连接等方法与管体进行固定连接,固定板上根据诊断或检测的需要,固定有对应数量的试纸,或者还可以将对应数量的试纸固定在管体上,所述的密封膜、管体、集液腔、固定板与底盖之间形成真空状态,试纸的底部与底盖刚好接触且不发生偏折,不同试纸之间保持独立状态。该真空采血诊断试管在存放、运输等不使用状态下保持真空无菌状态,其内部真空度范围是0.1-0.9 个大气压。

此外,由于血清在试纸上层析的过程中,需要在血清与试纸开始反应的5 至15min内反应完毕,得到的结果才是准确的,否则反应时间过长或者过短都容易导致诊断结果失真,造成误诊。为了准确掌握试纸与血清开始反应时间,得到更加精确的诊断数据,还可以利用单色光源的反射原理准确得到血清与试纸的开始时间。进一步,由于血清与试纸反应时间过长,会导致诊断结果误差过大造成误诊,因此,在固定板的上部位置上安装一个反应结束指示灯,该指示灯对应的试纸在血清层析到该位置时颜色发生变化,投射在该位置的光部分被吸收,反射出来的光通过该反应结束指示灯时颜色发生变化,显示出此时查看到的诊断结果可能为不准确的结果。

一种快速采血诊断的方法,主要是利用上面所述的真空采血诊断试管,其步骤如下:①根据检测项目需要采集必要的血液数量;②所采集的血液经过过滤装置过滤得到待测液体;③在采集血液完成后的1min至15min时间段内读取诊断结果。

优选的是,在采集血液完成后5min至15min时间段内读取诊断结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将血红细胞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可以有效防止血液中血红细胞等其他杂质的干扰,有效提高检测指标的准确性。

2、集液腔可以根据检测项目的需要及人体特点设置成不同大小,可以灵活的设置不同的试纸检测到所需要的指标。

3、结构和工艺简单可靠,成本低廉,便于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4、通过进一步的改进,可以加装一些检测指示设备,防止因为人为原因造成检测不充分或者检测超时而导致的诊断结果不准确。

5、通过利用所述的真空采血诊断试管,在规定时间读取诊断结果,可以大大提高对患者血液诊断的准确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描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技术方案进行简单变形或者名称变化,或者是采取惯用手段,也可以实现实用新型目的。

图1:真空采血诊断试管的立体图

图2:省略管体两面的真空采血诊断试管的爆炸图

图3:真空采血诊断试管的底盖

标号说明:1-管体、2-中空管状突出部、3-集液腔、4-过滤装置、5-检测试纸、6底盖、7-固定板、8-试管盖、9-橡胶密封塞、10-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真空采血诊断试管,由管体1、密封盖、集液腔3、过滤装置4、检测试纸5、底盖6、固定板7组成,集液腔3设置在管体内部,管体由透明ABS材料制成,检测试纸5为医用检测试纸胶体金,设置在管体1与固定板7之间,密封盖由中空管状突出部2、试管盖8及橡胶密封塞 9组成,通过三者之间的密切配合,可以使试管保持更好的稳定性。所述的管体1两端为开放性的,中空部分为集液腔3,管体1、密封盖、底盖6、固定板7 之间构成密封腔体,所述集液腔3为上下两段圆柱腔体组成,管体上部圆柱腔体处的直径大于下部圆柱腔体的直径,上部圆柱腔体与下部圆柱腔体的接合部形成一个中空圆台,该圆台形结构上固定有过滤装置4,该过滤装置4为圆柱体,其直径与上部圆柱腔体的直径相匹配,该过滤装置由PVA材质制成,还包含有 RBC抗体和表面活性剂,底盖6制成了锥形,在其表面还设置有导流槽10。

使用时,检测人员将采血针一端扎入患者静脉,另一端扎入真空采血诊断试管进行采血,采集的血液通过集液腔内的过滤装置4,将血红细胞留在上部圆柱腔体,血清渗过过滤装置后进入到下部圆柱腔体,在底盖6上的导流槽10的导流作用下,向检测试纸处集聚,并通过与检测试纸的层析作用,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检测人员可以通过读取检测试纸得到诊断结果。从过滤后的血液在试纸上层析开始计算时间,在5-15min内获得的检测结果比较准确。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熟悉该项技术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内所作的变动与润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