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9502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对准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雷达探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对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雷达传感器测试时,在对目标进行探测测试时,较大目标一般通过人眼判断或手动激光器对准,由于没有定位基座,且探测的目标上也没有与雷达发射的光斑对准的标识,对准存在很大误差,目标较小时(小尺寸角反射器或者金属球),基本无法对准;此外,当雷达波束较窄时(如远程透镜雷达),与目标对准更加困难,加大了测试难度和时间。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准系统,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雷达测试时对准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对准系统,包括:待对准设备;激光器,设置在目标物所在的位置上,用于发射对准光束,其中,上述对准光束用于使上述目标物与上述待对准设备对准。

进一步地,上述待对准设备包括雷达传感器。

进一步地,上述对准系统还包括:对准标识,上述对准标识刻在上述雷达传感器的天线罩平面上,或者上述对准标识通过单独工装安装在上述雷达传感器上,用于检验上述目标物与上述待对准设备是否已对准。

进一步地,上述对准标识的形状具有直角特征,上述形状至少包括:+形、┴形或└形。

进一步地,在上述对准标识的形状为上述+形的情况下,上述对准光束落在上述雷达传感器上的光斑为上述+形;在上述对准标识的形状为上述┴形的情况下,上述对准光束落在上述雷达传感器上的光斑为上述┴形;在上述对准标识的形状为上述└形的情况下,上述对准光束落在上述雷达传感器上的光斑为上述└形。

进一步地,上述对准系统还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述第一支架上带有第一三维转台,上述第二支架上带有第二三维转台,其中,上述激光器设置在上述第一支架的上述第一三维转台上,其中,上述第一支架用于调整上述激光器的高度,上述第一三维转台用于调整上述激光器的角度;上述雷达传感器设置在上述第二支架的上述第二三维转台上,其中,上述第二支架用于调整上述雷达传感器的高度,上述第二三维转台用于调整上述雷达传感器的角度。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三维转台包括:一个转台和一个设置在该转台上方的平台;上述第二三维转台包括:一个转台和一个设置在该转台上方的平台。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支架和上述第二支架均为高度可调的支架。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支架和上述第二支架上均设置有滑轮。

进一步地,上述对准系统还包括:水准仪,用于调整上述激光器所发射的对准光束与上述对准标识所在平面的关系,以使上述对准光束与上述对准标识所在平面垂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一种对准系统,包括:待对准设备;激光器,设置在目标物所在的位置上,用于发射对准光束,其中,上述对准光束用于使上述目标物与上述待对准设备对准,达到了降低雷达测试时难度大的目的,从而实现了雷达传感器能高效的获取目标物探测信息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雷达测试时对准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对准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对准系统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对准标识或激光光束特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实施例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准系统实施例,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对准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对准系统包括:待对准设备;激光器100,设置在目标物所在的位置上,用于发射对准光束110,其中,上述对准光束110用于使上述目标物与上述待对准设备对准。

也即,设置在目标物所在位置的激光器通过发射对准光束与待对准设备对准,使得待对准设备与目标物能够快速对准,且精度高。需要说明的是,对准光束110的形状特征可以是如图3所示,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对准标识或激光光束特征的示意图,图3中的111、112、113为几种典型的对准光束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一种对准系统,包括:待对准设备;激光器,设置在目标物所在的位置上,用于发射对准光束,其中,上述对准光束用于使上述目标物与上述待对准设备对准,达到了降低雷达测试时难度大的目的,从而实现了雷达传感器能高效的获取目标物探测信息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雷达测试时对准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可选地,待对准设备包括雷达传感器。也即,在雷达传感器测试过程中,雷达发射天线与探测目标物进行对准,尤其是小尺寸目标(小尺寸角反射器或者金属球)的探测对准,实现雷达发射天线与目标的快速对准。

可选地,对准系统还包括:对准标识200,对准标识刻在雷达传感器的天线罩平面上,或者对准标识通过单独工装安装在雷达传感器上,用于检验目标物与待对准设备是否已对准。

由于现有技术的雷达传感器测试时,在对目标进行探测测试时,较大目标一般通过人眼判断或手动激光器对准,对准存在很大误差,目标较小时(小尺寸角反射器或者金属球),基本无法对准,而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对准标识刻在雷达传感器的天线罩平面上,或者为了安装便利,将对准标识通过单独工装安装在雷达传感器上。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即将对准标识刻在雷达传感器的天线罩平面上,或者对准标识通过单独工装安装在雷达传感器上,可以使得激光器和雷达传感器快速对准达到了了用于检验目标物与待对准设备是否已对准,节约了对准时间。

可选地,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对准标识或激光光束特征的示意图,对准标识的形状具有直角特征,形状至少包括:+形(如图3中的210)、┴形(如图3中的220)或└形(如图3中的230)。需要说明的是,对准标识的形状具有直角特征是为了方便对准,其他便于对准的形状特征也可以,如三角形、圆形等。需要说明的是,对准标识的形状与对准光束的形状可以是相同,也可以是不同的,例如,对准标识的形状为+形时,对准光束的形状可以是+形,也可以是┴形。

可选地,在对准标识的形状为+形的情况下,对准光束落在雷达传感器上的光斑为+形;在对准标识的形状为┴形的情况下,对准光束落在雷达传感器上的光斑为┴形;在对准标识的形状为└形的情况下,对准光束落在雷达传感器上的光斑为└形。

可选地,如图1所示,对准系统还包括:第一支架300和第二支架301,第一支架300上带有第一三维转台,第二支架301上带有第二三维转台,其中,激光器100设置在第一支架300的第一三维转台上,其中,第一支架300用于调整激光器100的高度,第一三维转台用于调整激光器100的角度;雷达传感器设置在第二支架301的第二三维转台上,其中,第二支架301用于调整雷达传感器的高度,第二三维转台用于调整雷达传感器的角度。

也即,通过支架可以调节激光器和雷达传感器的高度,通在支架上的三维转台可以调整激光器和雷达传感器的角度。

可选地,第一三维转台包括:一个转台310和一个设置在该转台上方的平台320;第二三维转台包括:一个转台311和一个设置在该转台上方的平台321。

可选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为高度可调的支架。通过高度可调节的支架,使得目标物和雷达传感器对准时更加方便,使得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在同一水平上时,更利于快速的对准。即解决了传统雷达传感器与目标对准的困难,尤其是远距离、小目标的对准;能快速实现雷达探测目标回波强度的提升,提高雷达传感器外场测试精度;

可选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均设置有滑轮。通过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设置有滑轮,增加了对准系统的功能,使得对准系统中的激光器或待对准设备如雷达传感器可以方便的移动,且减少了成本。

可选地,如图1所示,对准系统还包括:水准仪(如400,410),用于调整激光器所发射的对准光束与对准标识所在平面的关系,以使对准光束与对准标识所在平面垂直。通过水准仪调整激光器所发射的对准光束与对准标识所在平面的关系,使得测试操作简单、对准效率高、精度高、成本低。

需要说明的是,图2是图1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对准系统的俯视图,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