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信号水面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4688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信号水面采集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信号水面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地球物理勘探中的电磁法最早采用的是利用天然源长周期的大地电磁法(简称MT),出现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由法国科学家卡格尼阿德和前苏联科学家吉洪诺夫共同提出。其勘探原理为当交变电磁场以波的形式在地下传播时,在不同介质的分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可以带来地下介质的电性特征信息。之后随着勘探技术的需要,由大地电磁法衍生出了音频大地电磁(简称AMT)和可控源电磁法(简称CSEM),它们基本原理相同,只在场源设置与采用的频率上有所差异。电磁数据野外采集需要选择开阔平坦的地貌布设,采用传统“十字”放置四个电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特别是在水系丰富华南地区,勘探区通常会穿越城镇区域,设计的勘察剖线会穿越池塘和鱼塘等小型水域,测点设计在附近时,电极布设地点会延伸到水里,这种情况下,以往采用方法会放弃该测点或者改变测点位置避开水塘,这样会造成电阻率成像结果某一部分分辨率不足,显示出错误信息。针对这一情况,本实用新型专利设计一种浮台装置可以在水面进行电场测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电磁信号水面采集装置,实现在水面上电场采集和测量,克服在勘探工作中小型水塘或者沟渠带来的困难,特别适合在我国水系丰富的区域使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磁信号水面采集装置,包括浮台、多个固定绳和固定锥,电磁测量时浮台置于水面上,固定锥固定于水面附近的地面上,固定绳的一端与浮台连接,固定绳的另一端与固定锥连接,多个固定锥通过多个固定绳拉扯浮台,使浮台固定于水面上,

其中,浮台包括电极罐和浮板,浮板上设有通孔,电极罐固设于浮板通孔内,电极罐的底部超出浮板的下端面,电极罐内设有导电物质,电极罐上设有接线扭帽。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电极罐上设有提手。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通孔为圆形,圆形通孔的直径与电极罐的外径一致,圆形通孔设置于浮板中央。

按上述方案,浮板的底面上设有底座,底座布置于通孔的底部,底座为圆筒形,圆筒形底座的底部设有环形凸台,环形凸台的内圈直径小于电极罐的外径,电极罐的底部穿过通孔置于底座中,电极罐的底部与环形凸台的上端面接触。

按上述方案,底座的底部沿周向分布有多个内扣,多个内扣形成环形托圈,替代环形凸台,多个内扣托住电极罐的底部。

按上述方案,浮板为片状结构,浮板的材质为泡沫。

按上述方案,浮板上设有多个拉环,固定绳通过拉环与浮板连接。

按上述方案,拉环的材质为塑料。

按上述方案,固定绳的材质为尼龙,固定锥的材质为高强度塑料。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电磁信号水面采集装置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备用浮板,备用浮板上设有第一通孔,备用浮板小于浮板,备用浮板上的第一通孔大于等于浮板上的通孔,备用浮板套装于浮板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浮台将电极罐固定于水面中,实现在水面上电场采集和测量,克服在勘探工作中小型水塘或者沟渠带来的困难,特别适合在我国水系丰富的区域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电磁信号水面采集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电磁信号水面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极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极罐,2-铁质提手,3-接线扭帽,4-浮板,5-底座,6-拉环,7-固定绳,8-固定锥,9-备用浮板,10-浮台,11-测点位置,12-池塘,14-水面,15-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磁信号水面采集装置,包括浮台10、多个固定绳7和固定锥8,电磁测量时浮台10置于水面14上,固定锥8固定于水面14附近的地面15上(水面14附近的地面15一般为泥土地),固定绳7的一端与浮台10连接,固定绳7的另一端与固定锥8连接,多个固定锥8通过多个固定绳7拉扯浮台10,使浮台10固定于水面14上,

其中,浮台10包括电极罐1和浮板4,浮板4上设有通孔,电极罐1固设于浮板4通孔内,电极罐1的底部超出浮板4的下端面,电极罐1内设有导电物质,电极罐1上设有接线扭帽3;电极罐1底部超出浮板4的下端面直接与水接触,接线扭帽3用于接线与主机连接,通过浮台10将电极罐1固定于水面14中,实现在水面14上电场采集和测量,克服在勘探工作中小型水塘或者沟渠带来的困难,特别适合在我国水系丰富的区域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极罐1上设有提手。

进一步地,所述的提手为铁质提手2。

进一步地,所述的提手上设有花纹,防止提握时出现打滑的情况。

进一步地,接线扭帽3设置于电极罐1的顶部。

进一步地,电极罐1有几种规格,适应不同的测量情况,电极罐1的重量随着电极罐1的新旧程度有所变动,电极罐1的重量为1kg~2kg。

进一步地,所述的通孔为圆形,圆形通孔的直径与电极罐1的外径一致,圆形通孔设置于浮板4中央。

进一步地,通孔也可为方形。

进一步地,浮板4的底面上设有底座5,底座5布置于通孔的底部,底座5为圆筒形,圆筒形底座5的底部设有环形凸台,环形凸台的内圈直径小于电极罐1的外径,电极罐1的底部穿过通孔置于底座5中,电极罐1的底部与环形凸台的上端面接触;浮板4置于水面14时,环形凸台从下方托住电极罐1,可有效放止电极罐1下落,同时不妨碍电极罐1与水接触。

进一步地,底座5的底部沿周向分布有多个内扣,多个内扣形成环形托圈,替代环形凸台,多个内扣托住电极罐的底部。

进一步地,环形托圈的内圈直径小于电极罐1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的内扣的宽度为0.8~1.2cm。

进一步地,电极罐1的外壁上设有环形凸台,环形凸台布置于浮台10上方,环形凸台的截面尺寸大于通孔的尺寸;浮板4通过环形凸台从下放托住电极罐1,放止电极罐1滑落到水中,同时电极罐1的底部可以穿过浮板4与水直接接触。

进一步地,浮板4为片状结构,浮板4的材质为泡沫;泡沫浮力强,有一定弹性,在电极罐1的外径与通孔直径相同时,电极罐1也能放入通孔中。

进一步地,浮板4上设有多个拉环6,固定绳7通过拉环6与浮板4连接。

进一步地,底座5的材质为塑料,底座5的上端镶嵌于浮板4的下端,拉环6材质为塑料,拉环6为圆形,拉环6镶嵌于浮板4上。

进一步地,底座5为中空圆筒形结构,底座5无底板。

进一步地,拉环6个数为3~5个,分布于浮板4四周。

进一步地,浮板4为方形,拉环6个数为4个,分布于方形浮板4的四角。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磁信号水面采集装置还包括固定锥8和固定绳7,固定锥8用于与水面14附近的泥土固定,固定绳7的一端与固定锥8连接,固定绳7的另一端与拉环6连接,实现浮板4在水面14中的定位。

进一步地,固定绳7采用不吸水的钓鱼线(尼龙线等),固定锥8采用高强度塑料材质,池塘12附近泥土较松软,一般情况下容易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磁信号水面采集装置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备用浮板9,备用浮板9上设有第一通孔,备用浮板9小于浮板4,备用浮板9上的第一通孔大于等于浮板4上的通孔;鉴于电极罐1重量不固定,若电极罐1重量过重,可以将备用浮板9叠加布置于浮板4底部,套装于电极罐1上直至浮台10稳定。

如图1所示,展示了实际测量时布置示意图,测点位置11位于池塘12附近,电极放置于浮台10上,被绳子和固定锥8固定在水面14某一位置(野外施工设计点位),使其不会下沉及在水面14随意移动。

以上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