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然岩沥青试验室抽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1017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然岩沥青试验室抽提设备。



背景技术:

岩沥青是石油经过长达亿万年的沉积、变化,在温度,压力,氧化、细菌等的综合作用下生产的沥青类物质,它可用于基质沥青的改性剂。加入岩沥青的路面在高温稳定性方面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适用于交通量大或荷载大等路面工程,有效预防路面车辙,早期病害等问题,提高路面使用年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在对沥青进行抽提时,现有的抽提设备溶剂回收困难,设备复杂,不适用于试验室抽提试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天然岩沥青试验室抽提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天然岩沥青试验室抽提设备,包括搅拌容器、与搅拌容器上方相连的第二冷凝装置、安装于搅拌容器中的搅拌桨、对搅拌容器进行密封的容器盖、用于装盛抽提液的抽提液容器、连接搅拌容器与抽提液容器的导管、与抽提液容器上方相连的第一冷凝装置、设置于抽提液容器下方的第一加热装置以及使抽提液容器中高温挥发的溶剂回流至搅拌容器的回流管。

优选地,所述搅拌容器中设有位于所述搅拌桨上方的过滤装置,以防止飞溅的粉末进入导管、回流管以及第二冷凝装置中。

优选地,所述搅拌容器下方设有第二加热装置。

优选地,所述导管与搅拌容器的连接处设有溶液缓冲装置。

优选地,所述导管为透明软管或玻璃管。

优选地,所述回流管设有保温装置。

优选地,所述搅拌容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对上壳体与下壳体进行密封的密封圈,所述第二冷凝装置、容器盖以及回流管与搅拌容器的连接口设置于上壳体上,所述导管与搅拌容器的连接口设置于下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抽提装置为试验室使用,溶剂在可重复循环使用,抽提后的抽提液可进行溶剂回收使用,具有更环保,节约的功能,且设备操作方便、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天然岩沥青试验室抽提设备,包括搅拌容器1、与搅拌容器1上方相连的第二冷凝装置2、安装于搅拌容器1中的搅拌桨3、对搅拌容器1进行密封的容器盖4、用于装盛抽提液的抽提液容器5、连接搅拌容器1与抽提液容器5的导管6、与抽提液容器5上方相连的第一冷凝装置7、设置于抽提液容器下方的第一加热装置8以及使抽提液容器5中高温挥发的溶剂回流至搅拌容器1的回流管9。

为便于拆卸、清洗及收纳,搅拌容器1采用分体式设计,其包括上壳体11、下壳体12以及对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进行密封的密封圈13,第二冷凝装置2、容器盖4以及回流管9与搅拌容器1的连接口均设置于上壳体11上,导管6搅拌容器1的连接口则设置于下壳体12上。

在搅拌桨3的上方设置有可更换地安装在搅拌容器1中的过滤装置14,以防止搅拌时飞溅的粉末进入导管6、回流管9以及第二冷凝装置2中,在搅拌容器1与导管6的连接处则设有溶液缓冲装置15。本实施例中导管6采用透明软管或玻璃管,以便于观察抽提情况,为提高溶剂回流效率,在回流管9上还设有保温装置16,本实施例中保温装置16为包覆在回流管9外的保温棉。为加快抽提的效率,在搅拌容器1的下方还设有第二加热装置17对搅拌容器1进行加热。

使用本实施例进行抽提试验时,将布敦岩沥青放置于搅拌容器1中,将三氯乙烯溶剂置于抽提液容器5处,开启第一加热装置及第二加热装置,待三氯乙烯溶剂开始沸腾时,开启第一冷凝装置、第二冷凝装置以及控制搅拌桨的电机,对搅拌容器1中的沥青一边加热一边搅拌,待搅拌容器1中岩沥青彻底洗涤干净后,停止加热并关闭搅拌。待抽提液容器5中获得的抽提溶液冷却至常温后,取出搅拌容器1中的岩沥青,并将抽提液容器5中的抽提溶液移至单口瓶以进行减压蒸馏直至无溶剂流出,获得溶剂和沥青。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