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管网热平衡诊断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60790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供热管网热平衡诊断仪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热管网热平衡诊断仪。



背景技术:

目前采集供水管壁的温度均采用人工直接测量,不能在同一时间进行同时测量,使采集供水管壁的温度因时间、环境的差异造成测量不准确。目前市面上没有一款直接远程采集供水管壁的温度,在供热管网热平衡领域存留空白。减少热网调节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供热管网热平衡诊断仪,用以解决上述问题,为供热管网热平衡领域开发的专属工具,设有热平衡诊断分析界面(报表导出功能)。主要缓解供热企业在进行热平衡过程中,对供水管壁进行大量重复且繁重的温度采集工作。节约热网节能项目的人员费用、数据精准及时达到供热管网热平衡更加理解状态、使现场的热平衡诊断操作更加直观简单可实施性强。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供热管网热平平衡诊断仪,其特征是:管网测温探头将信号传输至管网测温终端,所述的管网测温终端将心跳分别传递给延长天线与手持数据接收器,所述的手持数据接收器将信号传递给电脑PC端,所述的电脑PC端形成数据报表。

所述的供热管网热平平衡诊断仪,所述的管网测温终端包括芯片U1,所述的芯片U1的1号管脚连接端子座J3的1号管脚,芯片U1的1号管脚还并联单排针J1的1号管脚与电阻R2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2的另一端并联二极管D1的阳极、电阻R3的一端与电容C3的一端,所述的二极管D1的阴极并联电阻R3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的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单排针J1的2号管脚连接电压VCC端,所述的单排针J1的3号管脚接地,所述的单排针J1的4号管脚连接芯片U1的28号管脚,所述的单排针J1的5号管脚连接芯片U1的27号管脚;

所述的芯片U1的6号管脚串联电容C2后接地;

所述的芯片U1的8号管脚并联芯片U1的19号管脚后接地,所述的芯片U1的9号管脚并联晶振Y1的一端与电容C4的一端,所述的芯片U1的10号管脚并联晶振Y1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接地;

所述的芯片U1的16号管脚并联端子座J2的1号管脚与电阻R4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电压VCC端,所述的端子座J2的2号管脚接地;

所述的芯片U1的11号管脚并联晶振Y2的一端与电容C7的一端,所述的芯片U1的12号管脚并联晶振Y2的另一端与电容C8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7的另一端与电容C8的另一端分别接地;

所述的芯片U1的21号管脚连接芯片U3的9号管脚,所述的芯片U3的8号管脚连接电压VCC端,所述的芯片U1的26号管脚连接芯片U3的7号管脚,所述的芯片U3的12号管脚与1号管脚均接地,所述的芯片U1的2号管脚连接芯片U3的15号管脚,所述的芯片U1的22号管脚连接芯片U3的3号管脚,

所述的芯片U1的23号管脚连接芯片U3的4号管脚,所述的芯片U1的24号管脚连接芯片U3的5号管脚,所述的芯片U1的25号管脚连接芯片U3的6号管脚;

所述的电压VCC端还并联电容C1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与传感器芯片U2的3号管脚,所述的传感器芯片U2的2号管脚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的传感器芯片U2的1号管脚接地,所述的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供热管网热平平衡诊断仪,所述的手持数据接收器的显示终端包括图像存储芯片PIC,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8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1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5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2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4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3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3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4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2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5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1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6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0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7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9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8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2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11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1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12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64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13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63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14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16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17号管脚,

所述的按键接口J8的8号管脚连接芯片U1的6号管脚,

所述的按键接口J8的9号管脚连接芯片U1的7号管脚,

所述的按键接口J8的15号管脚连接电压3.3V端,

所述的按键接口J8的18号管脚接地;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8号管脚连接MCU芯片U7的3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7号管脚连接MCU芯片U7的2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6号管脚连接MCU芯片U7的6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5号管脚连接MCU芯片U7的7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4号管脚连接MCU芯片U7的5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3号管脚连接MCU芯片U7的4号管脚,

所述的MCU芯片U7的1号管脚与12号管脚均接地,

所述的MCU芯片U7的8号管脚并联电容C11的一端、电容C12的一端与电压3.3V端,所述的电容C11的另一端与电容C12的另一端并联后接地;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2号管脚连接单排针J1的5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37号管脚连接单排针J1的4号管脚,

所述的单排针J1的3号管脚接地,所述的单排针J1的2号管脚连接电压3.0V端,所述的单排针J1的1号管脚连接电阻R1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1的另一端并联电阻R2的一端、二极管的正极与电容C3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电阻R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的正极并联后连接电压3.3V端;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32号管脚连接单排针J7的4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31号管脚连接单排针J7的3号管脚,

所述的单排针J7的1号管脚并联单排针J7的2号管脚后连接电压3.3V端,所述的单排针J7的6号管脚并联单排针J7的7号管脚后接地;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号管脚连接芯片U6的3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号管脚连接芯片U6的2号管脚,

所述的芯片U6的8号管脚并联电容C18的一端与晶振Y2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18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芯片U6的7号管脚并联电容C19的一端与晶振Y2的另一端,所述的电容C19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芯片U6的5号管脚并联单排针J4的3号管脚,所述的芯片U6的6号管脚并联连接单排针J4的2号管脚,所述的单排针J4的4号管脚接地,所述的单排针J4的11号管脚连接电压VCC端,

所述的芯片U6的1号管脚并联电容C17的一端与接地端,所述的芯片U6的4号管脚并联芯片U6的16号管脚、电容C17的另一端与电压3.3V端;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39号管脚并联电容C1的一端与晶振Y1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0号管脚并联电容C2的一端与晶振Y1的另一端,所述的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芯片U1的1号管脚并联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5的一端与电阻R16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电阻R15的另一端并联后接地,所述的电阻R16的另一端并联电阻R23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电容C15的一端与芯片U1的8号管脚,所述的电容C16的另一端与电容C15的另一端并联后接地,所述的电阻R23的另一端并联电压VCC端与端子座J5的2号管脚,所述的端子座J5的1号管脚接地,

所述的芯片U1的2号管脚串联电阻R14后接地,

所述的芯片U1的3号管脚接地,

所述的芯片U1的5号管脚并联J6的1号管脚、电池U9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与芯片U10的一端,所述的J6的2号管脚接地,所述的电池U9的另一端与电容C14的另一端并联后接地,

所述的芯片U10的另一端并联电容C20的一端、电容C21的一端与电压3.3V端,所述的电容C20的另一端与电容C21的另一端并联后接地;

所述的电压3.3V端并联电容C5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与电容C8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5的另一端并联电容C6的另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与接地端。

所述的供热管网热平平衡诊断仪,所述的手持数据接收器的按键包括J8与J9,所述的J8的1号管脚并联电阻R4的一端、按键S11的一端、按键S21的一端、按键S31的一端、按键S41的一端、按键S51的一端、按键S61的一端、按键S71的一端与按键S81的一端;

所述的J8的2号管脚并联电阻R3的一端、按键S12的一端、按键S22的一端、按键S32的一端、按键S42的一端、按键S52的一端、按键S62的一端、按键S72的一端与按键S82的一端;

所述的J8的3号管脚并联电阻R2的一端、按键S13的一端、按键S23的一端、按键S33的一端、按键S43的一端、按键S53的一端、按键S63的一端、按键S73的一端与按键S83的一端;

所述的J8的4号管脚并联电阻R11的一端、按键S14的一端、按键S24的一端、按键S34的一端、按键S44的一端与按键S54的一端;

所述的J8的5号管脚串联电阻R9后串联二极管D1,所述的二极管D1连接电压VCC端;

所述的J8的6号管脚串联电阻R10后串联二极管D2,所述的二极管D2连接电压VCC端;

所述的J9的1号管脚并联按键S81的另一端、按键S82的另一端与按键S83的另一端;

所述的J9的2号管脚并联按键S71的另一端、按键S72的另一端与按键S73的另一端;

所述的J9的3号管脚并联按键S61的另一端、按键S62的另一端与按键S63的另一端;

所述的J9的4号管脚并联按键S51的另一端、按键S52的另一端、按键S53的另一端与按键S54的另一端;

所述的J9的5号管脚并联按键S41的另一端、按键S42的另一端、按键S43的另一端与按键S44的另一端;

所述的J9的6号管脚并联按键S31的另一端、按键S32的另一端、按键S33的另一端与按键S34的另一端;

所述的J9的7号管脚并联按键S21的另一端、按键S22的另一端、按键S23的另一端与按键S24的另一端;

所述的J9的8号管脚并联按键S11的另一端、按键S12的另一端、按键S13的另一端与按键S14的另一端;

所述的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并联后连接电压VCC端。

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手持数据接收器内置充电电池,满电情况下可保证连续工作8h

2.本发明的终端设备,可通过内置开关断电休眠,保证电池使用寿命

3.本发明的手持数据接收器彩屏显示,10s暗屏,30s屏断电,自动省电

4.本发明的手持数据接收器有自动休眠功能,时间自由设定

5.本发明的手持数据接收器内置存储单元,每个设备编码可保存210组数据

6.本发明的整套产品采用无线远传通讯模式,信号传输距离空旷地100米

7.本发明的测温终端采用美国达拉斯传感器,温度范围-45—125℃,采集供水管壁温度无障碍

8.本发明的测温探头,凹槽设计,保证与管壁的紧密接触

9.本发明减少多人员采集温度造成的浪费,减轻大量反复的工作

10.本发明传感器探头1min采集一次温度,测温精准

11.本发明管网测温终端设备外壳设计防水、手持数据接收器支持可充电功能

12.本发明数据报表导出,数据分析清晰明了。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附图2是本发明管网测温终端J1的原理图。

附图3是本发明的管网测温终端J3的原理图。

附图4是本发明的管网测温终端Y1的原理图。

附图5是本发明的管网测温终端Y2的原理图。

附图6是本发明的管网测温终端U1的原理图。

附图7是本发明的管网测温终端U2的原理图。

附图8是本发明的管网测温终端U3的原理图。

附图9是本发明手持器接收显示端PIC的原理图。

附图10是本发明手持器接收显示端J7的原理图。

附图11是本发明手持器接收显示端J1的原理图。

附图12是本发明手持器接收显示端U1与J6的原理图。

附图13是本发明手持器接收显示端电容C5-C8的原理图。

附图14是本发明手持器接收显示端J8的原理图。

附图15是本发明手持器接收显示端U7的原理图。

附图16是本发明手持器接收显示端U6的原理图。

附图17是本发明手持器接收显示端Y1的原理图。

附图18是本发明的手持器按键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供热管网热平平衡诊断仪,其特征是:管网测温探头将信号传输至管网测温终端,所述的管网测温终端将心跳分别传递给延长天线与手持数据接收器,所述的手持数据接收器将信号传递给电脑PC端,所述的电脑PC端形成数据报表。手持数据接收器在以管网测温终端为圆心的半径小于100的空旷地周围。

实施例2

实施例1所述的供热管网热平平衡诊断仪,所述的管网测温终端包括芯片U1,所述的芯片U1的1号管脚连接端子座J3的1号管脚,芯片U1的1号管脚还并联单排针J1的1号管脚与电阻R2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2的另一端并联二极管D1的阳极、电阻R3的一端与电容C3的一端,所述的二极管D1的阴极并联电阻R3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的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单排针J1的2号管脚连接电压VCC端,所述的单排针J1的3号管脚接地,所述的单排针J1的4号管脚连接芯片U1的28号管脚,所述的单排针J1的5号管脚连接芯片U1的27号管脚;

所述的芯片U1的6号管脚串联电容C2后接地;

所述的芯片U1的8号管脚并联芯片U1的19号管脚后接地,所述的芯片U1的9号管脚并联晶振Y1的一端与电容C4的一端,所述的芯片U1的10号管脚并联晶振Y1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接地;

所述的芯片U1的16号管脚并联端子座J2的1号管脚与电阻R4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电压VCC端,所述的端子座J2的2号管脚接地;

所述的芯片U1的11号管脚并联晶振Y2的一端与电容C7的一端,所述的芯片U1的12号管脚并联晶振Y2的另一端与电容C8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7的另一端与电容C8的另一端分别接地;

所述的芯片U1的21号管脚连接芯片U3的9号管脚,所述的芯片U3的8号管脚连接电压VCC端,所述的芯片U1的26号管脚连接芯片U3的7号管脚,所述的芯片U3的12号管脚与1号管脚均接地,所述的芯片U1的2号管脚连接芯片U3的15号管脚,所述的芯片U1的22号管脚连接芯片U3的3号管脚,

所述的芯片U1的23号管脚连接芯片U3的4号管脚,所述的芯片U1的24号管脚连接芯片U3的5号管脚,所述的芯片U1的25号管脚连接芯片U3的6号管脚;

所述的电压VCC端还并联电容C1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与传感器芯片U2的3号管脚,所述的传感器芯片U2的2号管脚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的传感器芯片U2的1号管脚接地,所述的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实施例3

实施例1或2所述的供热管网热平平衡诊断仪,所述的手持数据接收器的显示终端包括图像存储芯片PIC,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8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1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5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2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4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3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3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4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2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5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1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6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0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7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9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8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2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11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1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12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64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13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63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14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16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号管脚连接按键接口J8的17号管脚,

所述的按键接口J8的8号管脚连接芯片U1的6号管脚,

所述的按键接口J8的9号管脚连接芯片U1的7号管脚,

所述的按键接口J8的15号管脚连接电压3.3V端,

所述的按键接口J8的18号管脚接地;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8号管脚连接MCU芯片U7的3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7号管脚连接MCU芯片U7的2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6号管脚连接MCU芯片U7的6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5号管脚连接MCU芯片U7的7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4号管脚连接MCU芯片U7的5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3号管脚连接MCU芯片U7的4号管脚,

所述的MCU芯片U7的1号管脚与12号管脚均接地,

所述的MCU芯片U7的8号管脚并联电容C11的一端、电容C12的一端与电压3.3V端,所述的电容C11的另一端与电容C12的另一端并联后接地;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2号管脚连接单排针J1的5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37号管脚连接单排针J1的4号管脚,

所述的单排针J1的3号管脚接地,所述的单排针J1的2号管脚连接电压3.0V端,所述的单排针J1的1号管脚连接电阻R1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1的另一端并联电阻R2的一端、二极管的正极与电容C3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电阻R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的正极并联后连接电压3.3V端;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32号管脚连接单排针J7的4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31号管脚连接单排针J7的3号管脚,

所述的单排针J7的1号管脚并联单排针J7的2号管脚后连接电压3.3V端,所述的单排针J7的6号管脚并联单排针J7的7号管脚后接地;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号管脚连接芯片U6的3号管脚,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5号管脚连接芯片U6的2号管脚,

所述的芯片U6的8号管脚并联电容C18的一端与晶振Y2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18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芯片U6的7号管脚并联电容C19的一端与晶振Y2的另一端,所述的电容C19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芯片U6的5号管脚并联单排针J4的3号管脚,所述的芯片U6的6号管脚并联连接单排针J4的2号管脚,所述的单排针J4的4号管脚接地,所述的单排针J4的11号管脚连接电压VCC端,

所述的芯片U6的1号管脚并联电容C17的一端与接地端,所述的芯片U6的4号管脚并联芯片U6的16号管脚、电容C17的另一端与电压3.3V端;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39号管脚并联电容C1的一端与晶振Y1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图像存储芯片PIC的40号管脚并联电容C2的一端与晶振Y1的另一端,所述的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芯片U1的1号管脚并联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5的一端与电阻R16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电阻R15的另一端并联后接地,所述的电阻R16的另一端并联电阻R23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电容C15的一端与芯片U1的8号管脚,所述的电容C16的另一端与电容C15的另一端并联后接地,所述的电阻R23的另一端并联电压VCC端与端子座J5的2号管脚,所述的端子座J5的1号管脚接地,

所述的芯片U1的2号管脚串联电阻R14后接地,

所述的芯片U1的3号管脚接地,

所述的芯片U1的5号管脚并联J6的1号管脚、电池U9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与芯片U10的一端,所述的J6的2号管脚接地,所述的电池U9的另一端与电容C14的另一端并联后接地,

所述的芯片U10的另一端并联电容C20的一端、电容C21的一端与电压3.3V端,所述的电容C20的另一端与电容C21的另一端并联后接地;

所述的电压3.3V端并联电容C5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与电容C8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5的另一端并联电容C6的另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与接地端。

实施例4

实施例1所述的供热管网热平平衡诊断仪,所述的手持数据接收器的按键包括J8与J9,所述的J8的1号管脚并联电阻R4的一端、按键S11的一端、按键S21的一端、按键S31的一端、按键S41的一端、按键S51的一端、按键S61的一端、按键S71的一端与按键S81的一端;

所述的J8的2号管脚并联电阻R3的一端、按键S12的一端、按键S22的一端、按键S32的一端、按键S42的一端、按键S52的一端、按键S62的一端、按键S72的一端与按键S82的一端;

所述的J8的3号管脚并联电阻R2的一端、按键S13的一端、按键S23的一端、按键S33的一端、按键S43的一端、按键S53的一端、按键S63的一端、按键S73的一端与按键S83的一端;

所述的J8的4号管脚并联电阻R11的一端、按键S14的一端、按键S24的一端、按键S34的一端、按键S44的一端与按键S54的一端;

所述的J8的5号管脚串联电阻R9后串联二极管D1,所述的二极管D1连接电压VCC端;

所述的J8的6号管脚串联电阻R10后串联二极管D2,所述的二极管D2连接电压VCC端;

所述的J9的1号管脚并联按键S81的另一端、按键S82的另一端与按键S83的另一端;

所述的J9的2号管脚并联按键S71的另一端、按键S72的另一端与按键S73的另一端;

所述的J9的3号管脚并联按键S61的另一端、按键S62的另一端与按键S63的另一端;

所述的J9的4号管脚并联按键S51的另一端、按键S52的另一端、按键S53的另一端与按键S54的另一端;

所述的J9的5号管脚并联按键S41的另一端、按键S42的另一端、按键S43的另一端与按键S44的另一端;

所述的J9的6号管脚并联按键S31的另一端、按键S32的另一端、按键S33的另一端与按键S34的另一端;

所述的J9的7号管脚并联按键S21的另一端、按键S22的另一端、按键S23的另一端与按键S24的另一端;

所述的J9的8号管脚并联按键S11的另一端、按键S12的另一端、按键S13的另一端与按键S14的另一端;

所述的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并联后连接电压VCC端。

所述的芯片U3的型号是XL4432。

所述的MCU芯片U7的型号是XL4432。

所述的芯片U10的型号是HT7830。

所述的芯片U1的型号是TP4056。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