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式座椅传感器及工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57472阅读:6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容式座椅传感器及工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移动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容式座椅传感器及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座位传感器,只要有一定的压力就判断有人入座,判断方式单一,在座位上放有一定重量的物体,就会产生误判,对于需要精准判断是否有人入座及入座率,用于现在座椅的应用是缺乏相应精确检测技术。

随着国家法规的不断完善,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座椅传感器会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不同的车型上,只有更加可靠的座椅传感器,才能保证与座椅的安装配合,使传感器发挥其最优性能。

因此,有必要开发出一种电容式座椅传感器及工作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电容式座椅传感器及工作方法,提高了检测识别座椅人入座的准确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电容式座椅传感器及工作方法,主要包括MCU、电容、导电薄片和接插件,所述的MCU通过接插件与导电薄片和电容电路控制连接,所述的电容包括动极板、定极板和电容介质;

所述的MCU作为数据处理的微控制单元,工作流程如下:

a.电容式座椅传感器上电后,MCU处于定时自动唤醒低功耗模式;

b.MCU自动唤醒后,对定极板发送脉冲信号;

c.同时MCU计算出给定极板脉冲充电所需要的时间,和定极板放电的时间;

d.MCU通过计算出充电时间加放电时间之和作为充放电时间,从而与没人就座时的充放电时间对比,当此时充放电时间大于没人就座时的充放电时间,判断为有人入座,否则判断为无人入座;

e.有人入座MCU就向外输出一个高电平信号,否则向外输出一个低电平信号;

f.判断完成重新进入低功耗模式,等到定时时间到,MCU自动唤醒再重新进入工作状态;

g.工作步骤b到步骤f循环。

进一步方案为:所述的动极板、定极板和电容介质的极距和极板面积,改变其中任意一个量,均可使电容量C改变。

进一步方案为:所述的动极板为感应的人体,作为电容的负极,所述的定极板为导电薄片,作为电容的正极。

进一步方案为:所述的电容介质为动极板与定极板之间的衣物、坐垫或空气。

进一步方案为:所述的导电薄片为铜皮薄片、碳胶薄片或银胶薄片。

进一步方案为:所述的导电薄片上表面和下表面紧贴设有透明PET膜和底胶构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座椅传感器是使用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电容式传感器是将被测物理量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当有一定接触面积的导体靠近,可触发电容式传感器,输出对应的电平信号。由于人体组织属于导电体,只需把座椅传感器放在座椅正下方,当有人入座时可被识别。

当座椅上必须满足一定接触面积的导体靠近,在座位上出现一定接触面积的导体比受到挤压误判的概率小很多,从而提高了识别是人入座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容式座椅传感器及工作方法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容式座椅传感器及工作方法的工作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波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定极板;2、动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1-4所示,本发明电容式座椅传感器及工作方法,主要包括MCU、电容、导电薄片和接插件,MCU通过接插件与导电薄片和电容电路控制连接,电容包括动极板、定极板和电容介质;

MCU作为数据处理的微控制单元,工作流程如下:

a.电容式座椅传感器上电后,MCU处于定时自动唤醒低功耗模式;

b.MCU自动唤醒后,对定极板发送脉冲信号;

c.同时MCU计算出给定极板脉冲充电所需要的时间,和定极板放电的时间;

d.MCU通过计算出充电时间加放电时间之和作为充放电时间,从而与没人就座时的充放电时间对比,当此时充放电时间大于没人就座时的充放电时间,判断为有人入座,否则判断为无人入座;

e.有人入座MCU就向外输出一个高电平信号,否则向外输出一个低电平信号;

f.判断完成重新进入低功耗模式,等到定时时间到,MCU自动唤醒再重新进入工作状态;

g.工作步骤b到步骤f循环。

如图2所示,其中电容主要包括动极板2、定极板1、电容介质,所述的动极板与定板板之间距离为极距,所述的动极板与定板板之间平面面积为极板面积,所述的电容介质、极距与极板面积,改变其中任意一个量,均可使电容量C改变。也就是说,如果被检测参数的极距(当极板面积、介质固定时)变化会引起电容量C发生变化,就可利用相应的电容量的改变实现参数测量。

动极板为感应的人体,作为电容的负极,定极板为导电薄片,作为电容的正极,电容介质为动极板与定极板之间的衣物、坐垫或空气。

又由电容充电时间计算公式:

充电时间=R*C*ln((E-V)/E)

R--欧姆;

C--法拉;

E--RC串联电路的外加电压伏特;

V--电容上要达到的电压;

ln是自然对数。

电容达到充满的充电时间,与电容的大小有关,电容越大,充电时间越长,成正比;与电阻大小有关,电阻越大,充电电流越小,所以充电时间延长,成正比;与外加电压大小有关,电压越大,时间越短。

如图4所示,方形波形为MCU发射出来的脉冲波形,曲线波形为经过定极板充放电的波形,T1为充电时间,T2为放电时间。

导电薄片上表面和下表面紧贴设有透明PET膜和底胶构成,保护导电薄片并且与接插件和MCU连接。

上结论可知,使用一定面积的薄片导电材质作为定极板,导电薄片为铜皮薄片、碳胶薄片或银胶薄片等,电阻、电流、外加电压固定不变,把感应的人体组织看作为动极板,当动极板靠近定极板的过程中,此时在定极板上形成的电容C会增大,当电容大小发生变化,充电的时间会随着变化,通过此关系,只要计算出电容的充放电时间,就可以得到电容的变化量,从而就可以判断是否有人入座。

当座椅上必须满足一定接触面积的导体靠近,在座位上出现一定接触面积的导体比受到挤压误判的概率小很多,从而提高了识别是人入座的准确性。可运用于汽车座椅乘员感知系统,如安全带报警传感器,出租车自动计费器,气囊感应和驾驶员离座。有了这个装置,便可以更准确的感知座位上有没有人。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电容式传感器使用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是将被测物理量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当有一定接触面积的导体靠近,可触发电容式传感器,输出对应的电平信号,由于人体组织属于导电体,只需把座椅传感器放在座椅正下方,当有人入座时可被识别。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发明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发明的保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