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车联网大数据的车载导航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1755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车联网大数据的车载导航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导航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车联网大数据的车载导航仪。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有车一族“选择在自己的爱车装配各种电子辅助设备,如导航系统、倒车影像系统、辅助泊车系统和行车记录仪等等。这其中,行车记录仪由于能够实时记录行车信息而深受广大车迷欢迎,每年全国的交通事故数字在不断的增加,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多亿人民币以上,但是因为许多交通事故由于无任何行驶记录、而造成很多事故责任无法确定,针对我国“车辆安全标准”不够完善,在用车辆平均车况较差的现状,在机动车上安装智能安全监控记录仪是一项新的举措,现在的行车记录仪大多都是后置的,不能对车厢内部进行记录。

目前车载导航仪只能下载车载地图,根据地图上的一些指示进行移动,当地图过时时就会失去地图的准确性,使司机浪费大量的时间,且当车体车祸时,当司机失去意识时,失去最佳的救援时机,车载导航仪不具有报警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车联网大数据的车载导航仪,解决了上述提到的目前市场中大部分,当地图过时时就会失去地图的准确性,使司机浪费大量的时间,且当车体车祸时,当司机失去意识时,失去最佳的救援时机,车载导航仪不具有报警的功能。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车联网大数据的车载导航仪,包括无线导航仪和车联网大数据云中心,所述车联网云数据中心的输入端由资源池的输出端通过所述虚拟储存模块连接,所述车联网云数据中心的输出端通过无线覆盖模块连接地图共享模块和在线问答模块输入端,所述地图共享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无线导航仪的输入端,所述无线导航仪的输出端通过虚拟服务器连接所述车联网大数据云中心的输入端,所述无线导航仪的内部设有gps定位模块,所述无线导航仪上设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外壁设有边框,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后视镜,所述后视镜的一端设有显示屏,所述后视镜的另一端设有虹膜识别孔,所述虹膜识别孔的一端设有前置摄像头,所述后视镜的底端设有控制按钮,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一端设有扬声器,所述扬声器的一侧设有后置摄像头,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冲击传感器,所述冲击传感器的一端设有天线。

优选的,所述连接槽的一端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设有装饰罩。

优选的,所述冲击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gps定位模块,所述壳体通过所述连接槽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

优选的,所述资源池包括网络资源池、储存资源池和计算资源池。

优选的,所述天线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无线覆盖模块。

优选的,所述壳体通过所述连接轴和所述装饰罩连接车体。

优选的,所述车联网大数据云中心连接所述120救援中心终端。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车联网大数据的车载导航仪。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导航仪,当车体发生车祸时,无线导航仪内部的冲击传感器测定冲击力,当冲击力超过限定标准时,冲击传感器通过gps定位模块将车体的位置信息发送到车联网大数据云中心,车联网大数据云中心将信息传达到述120救援中心,便于及时救援,有利于保护司机的生命财产安全。

2、该导航仪,资源池通过网络资源池、储存资源池和计算资源池将区域间的道路和修路情况记录在所述车联网大数据云中心,并显示在地图共享模块上,具有全面的道路信息,便于司机随时导航使用。

3、该导航仪,无线导航通过所述虚拟服务器观察地图共享模块内的道路情况,当特殊路况时,司机可以通过在线问答模块在线询问,便于司机最快时限内找到最便捷的道路。

4、该导航仪,线导航仪固定车体上,司机通过虹膜识别孔将所述无线导航仪激活,之后通过控制按钮控制所述无线导航仪,增强了无线导航仪的安全性,具有激活功能,不是司机无法开车。

5、该导航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全程记录车内和车外的情况,便于交通事故,作为重要的采证工具和资料,有利于维护道路秩序,后视镜观察后面的运行情况,显示屏便于司机倒车等运作,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局部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局部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局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无线导航仪、2显示屏、3装饰罩、4连接轴、5壳体、6前置摄像头、7边框、8后视镜、9控制按钮、10虹膜识别孔、11冲击传感器、12连接槽、13扬声器、14后置摄像头、15无线覆盖模块、16虚拟服务器、17资源池、18虚拟储存模块、19gps定位模块、20车联网大数据云中心、21地图共享模块、22在线问答模块、23天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车联网大数据的车载导航仪,如图1-4所示,包括无线导航仪(1)和车联网云数据中心(20),车联网云数据中心(20)的输入端由资源池(17)的输出端通过虚拟储存模块(18)连接,车联网云数据中心(20)的输出端通过无线覆盖模块(15)连接地图共享模块(21)和在线问答模块(22)输入端,地图共享模块(21)的输出端连接无线导航仪(1)的输入端,无线导航仪(1)的输出端通过虚拟服务器(16)连接车联网大数据云中心(20)的输入端,无线导航仪(1)的内部设有gps定位模块(19),无线导航仪(1)上设有壳体(5),壳体(5)的外壁设有边框(7),壳体(5)的一端设有后视镜(8),后视镜(8)的一端设有显示屏(2),后视镜(8)的另一端设有虹膜识别孔(10),虹膜识别孔(10)的一端设有前置摄像头(6),后视镜(8)的底端设有控制按钮(9),壳体(5)的另一端设有连接槽(12),连接槽(12)的一端设有扬声器(13),扬声器(13)的一侧设有后置摄像头(14),壳体(5)的内部设有冲击传感器(11),冲击传感器(11)的一端设有天线(23)。

工作原理:使用时,使用时,首先将无线导航仪(1)固定车体上,之后司机通过虹膜识别孔(10)将无线导航仪(1)激活,之后通过控制按钮(9)控制无线导航仪(1),前置摄像头(6)和后置摄像头(14)全程记录车内和车外的情况,后视镜(8)观察后面的运行情况,显示屏(2)便于司机倒车等运作,资源池(17)通过网络资源池、储存资源池和计算资源池将区域间的道路和修路情况记录在车联网大数据云中心(20),并显示在地图共享模块(21)上,无线导航仪(1)通过虚拟服务器(16)观察地图共享模块(21)内的道路情况,当特殊路况时,司机可以通过在线问答模块(22)在线询问,当装有无线导航仪(1)的车体车祸时,无线导航仪(1)内部的冲击传感器(11)测定冲击力,当冲击力超过限定标准时,冲击传感器(11)通过gps定位模块(19)将车体的位置信息发送到车联网大数据云中心(20),车联网大数据云中心(20)将信息传达到120救援中心。

综上所述,该导航仪,连接槽(12)的一端设有连接轴(4),连接轴(4)的一端设有装饰罩(3),便于将无线导航仪(1)固定在车体上。

其次,冲击传感器(11)的输出端连接gps定位模块(19),便于冲击力超过限定时,由gps定位模块(19)发送车体的位置,壳体(5)通过连接槽(12)固定连接连接轴(4)。

并且,资源池(17)包括网络资源池、储存资源池和计算资源池,具有全面的道路信息,便于司机随时导航使用。

并且,天线(23)的输出端连接无线覆盖模块(15),便于信息的传输。

并且,车联网大数据云中心(20)连接120救援中心终端,便于120救援中心终端及时进行救援行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