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低功耗电池电压检测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7148阅读:35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电压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低功耗电池电压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伴随着移动电源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对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最初的简单续航,到现在的多功能的使用,更到现在的快速充电等。众所周知,电池快速充电对移动电源本身电池的安全性考验大大增加,因此,需要在保障电池安全方面做更多的设计,比较有效的办法是对电压的监控,就是不间断的电压监控,发现异常及时的处理。

由于检测电路的存在,使电路的功耗加大,造成移动电源本身电池能量的快速外溢,降低了移动电源的有效使用性,使移动电源亏电,使用效能下降,更严重的会导致移动电源电池由于过放电,造成其他安全问题。

因此,现有技术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低功耗电池电压检测电路,包括:

MCU芯片,电阻R1、R2、R3、R4、R5,三极管Q1,MOS管Q2,电容C1;

所述MCU芯片的第七引脚通过电阻R1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当需要检测电池电压时,MCU芯片的第七引脚输出高电平时,三极管Q1导通,当不需要检测电池电压时,MCU芯片的第七引脚接地,输出低电平,三极管Q1截止;

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与MOS管Q2的栅极连接,当三极管Q1导通时,MOS管Q2的栅极被下拉,MOS管Q2导通,当三极管Q1截止时,MOS管Q2的栅极被上拉,MOS管Q2关闭;

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与电池连接;

所述电阻R4、R5组成分压网络,当三极管Q1导通、MOS管Q2导通时,所述MCU芯片的第五引脚通过电阻R4、R5采样电池组的电压,当三极管Q1截止、MOS管Q2关闭时,所述分压网络R4、R5与电池的连接断开,电压检测电路的功耗为0;

所述电容C1为稳压电路,用于稳定电池端的电压。

基于上述超低功耗电池电压检测电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确保当MCU芯片的第七引脚输出电平时,三极管Q1导通。

基于上述超低功耗电池电压检测电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阻R3并联在MOS管的栅极和源极。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单片机的输出电平控制检测电路对电池电压的检测,在需要检测电池电压时,单片机输出高电平,导通三极管和MOS管,接通电池电压检测电路,在不需要检测时,单片机接地,输出低电平,关闭三极管和MOS管,从而关闭分压网络,使耗电降低为0,可以有效的延长电池产品的存放时间和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超低功耗电池电压检测电路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超低功耗电池电压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超低功耗电池电压检测电路包括:

MCU芯片,电阻R1、R2、R3、R4、R5,三极管Q1,MOS管Q2,电容C1;

所述MCU芯片的第七引脚通过电阻R1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当需要检测电池电压时,MCU芯片的第七引脚输出高电平时,三极管Q1导通,当不需要检测电池电压时,MCU芯片的第七引脚接地,输出低电平,三极管Q1截止;

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确保当MCU芯片的第七引脚输出电平时,三极管Q1导通;

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与MOS管Q2的栅极连接,当三极管Q1导通时,MOS管Q2的栅极被下拉,MOS管Q2导通,当三极管Q1截止时,MOS管Q2的栅极被上拉,MOS管Q2关闭;

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与电池连接;

所述电阻R3并联在MOS管的栅极和源极;

所述电阻R4、R5组成分压网络,当三极管Q1导通、MOS管Q2导通时,所述MCU芯片的第五引脚通过电阻R4、R5采样电池组的电压,当三极管Q1截止、MOS管Q2关闭时,所述分压网络R4、R5与电池的连接断开,电压检测电路的功耗为0;

所述电容C1为稳压电路,用于稳定电池端的电压。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超低功耗电池电压检测电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