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二次电缆对线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5354阅读:731来源:国知局
变电站二次电缆对线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线灯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变电站二次电缆对线灯装置。



背景技术:

变电站,改变电压的场所。为了把发电厂发出来的电能输送到较远的地方,必须把电压升高,变为高压电,到用户附近再按需要把电压降低,这种升降电压的工作靠变电站来完成。变电站的主要设备是开关和变压器。按规模大小不同,小的称为变电所。变电站大于变电所。变电所:一般是电压等级在110KV以下的降压变电站;变电站:包括各种电压等级的“升压、降压”变电站,变电站中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端及构成继电保护装置的二次回路的接线是否正确,就直接关系到了变电站的能否安全可靠稳定运行,一般都会采用。变电站二次电缆对线灯装置,进行对线。

然而现有的变电站二次电缆对线灯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现有的二次电缆对线灯装置,移动十分的不方便、其次对于对线灯的角度和高度无法调节,不方便使用者的观察,再有测试时,接线十分的麻烦,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变电站二次电缆对线灯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变电站二次电缆对线灯装置,包括底座和对线灯,所述底座底部的四个拐角处设置有万向轮,且万向轮上设置有自锁板,所述底座内部设有蓄电池,所述底座底部一侧固定有伸缩接地柱,所述底座一侧壳体上设置有接线管,所述底座上壳体中心处焊接有旋转座,且旋转座上设置有支柱,所述支柱上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支柱内部套接有伸长杆,所述伸长杆顶端焊接有对线灯,所述接线管内部设置有下固定块,且下固定块一侧连接有导线,所述下固定块上方设置有上固定块,且上固定块上固定有T行螺纹杆,所述导线输出端与蓄电池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输出端与对线灯输入端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伸缩接地柱为可旋转伸缩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下固定块和上固定块大小相等,且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处于同一竖直线上。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该对线灯底座底部设置有万向轮和自锁板,使得移动和固定该对线灯都十分的方便省力,其次通过设置有旋转座和伸长杆,可以通过旋转座调节对线灯的水平角度,伸长杆可以调节对线灯的高度,从而便于使用者进行使用,再有设置有接线管,通过T型螺纹杆控制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将测试电缆进行固定连接,固定十分的方便,拆卸也十分的便捷,进一步提高了该对线灯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变电站二次电缆对线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接线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万向轮、2-自锁板、3-蓄电池、4-底座、5-伸缩接地柱、6-接线管、7-旋转座、8-支柱、9-固定螺栓、10-伸长杆、11-对线灯、12-下固定块、13-导线、14-T行螺纹杆、15-上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变电站二次电缆对线灯装置,包括底座4和对线灯11,,底座4底部的四个拐角处设置有万向轮1,且万向轮1上设置有自锁板2,底座1内部设有蓄电池3,底座4底部一侧固定有伸缩接地柱5,底座4一侧壳体上设置有接线管6,底座1上壳体中心处焊接有旋转座7,且旋转座7上设置有支柱8,支柱8上设置有固定螺栓9,支柱8内部套接有伸长杆10,伸长杆10顶端焊接有对线灯11,接线管6内部设置有下固定块12,且下固定块12一侧连接有导线13,下固定块12上方设置有上固定块15,且上固定块15上固定有T行螺纹杆14,导线13输出端与蓄电池3输入端电性连接,蓄电池3输出端与对线灯11输入端电性连接。

伸缩接地柱5为可旋转伸缩结构,下固定块12和上固定块15大小相等,且上固定块12和下固定块15处于同一竖直线上接线管6和T行螺纹杆14均为绝缘材料制成,伸长杆10的长度高于支柱8的长度。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通过万向轮1推动该对线灯装置和与之配套使用的对线灯装置到电缆线的两端,此时利用自锁板2固定好万向轮1,旋转伸缩接地柱5,使其接地,此时可以旋转支柱8,调节对线灯11的角度,拉伸伸长杆10,调节对线灯11的高度,再利用固定螺栓9将伸长杆11固定柱,此时便可以进行使用了,使用时,分别将电缆内部导线的两端接在对线灯装置的接线管6内,观察两个对线灯11的开关和亮度情况,进行对线,整个装置完整运行,蓄电池3的电力来源可通过太阳能充电,或通过人工定期对蓄电池3进行充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