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继电器校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3639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密度继电器校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SF6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密度继电器校核装置。



背景技术:

密度继电器一般为SF6(六氟化硫)密度继电器,是监测以SF6设备内部SF6气体压力的重要设备,其中SF6设备为采用SF6气体作为灭弧绝缘介质的设备。在日常使用中需要经常对SF6密度继电器进行校核,主要校核项目为:报警的发出、闭锁信号的设备验收和预试工作中其余的必须进行的工作项目,对SF6密度继电器进行校核能够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现有技术中,校核SF6密度继电器工作,首先需要关闭校验阀门,断开SF6密度继电器与SF6设备的气体管路连接;然后打开充气口的防雨盖,用螺丝杆顶住充气口内的阀芯,用锤子敲击螺丝杆从而将SF6密度继电器压力表内的气体逐渐放出,从而使SF6密度继电器内部压力逐渐降低到报警及闭锁压力值,发出报警及闭锁信号,并与监控后台联系核对信号是否正确发出,实现SF6密度继电器信号的核对工作。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用锤子敲击螺丝杆的力度的不好掌握,不能将气体释放到刚发报警及闭锁的压力值;或者放出气体较多,使SF6密度继电器内压力一下减低到闭锁压力以下,无法单独发出报警信号,降低了工作效率。采用锤子敲击螺丝杆放气的方法还有可能损坏充气口内的阀芯,造成设备漏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度继电器校核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锤子敲击螺丝杆的力度的不好掌握,无法控制放出SF6气体的量还会损坏阀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密度继电器校核装置,包括密度继电器和校核装置,所述密度继电器具有阀体和连接于所述阀体的校验充气接口,所述校验充气接口的内部设置有阀芯;所述校核装置包括固定壳、与所述固定壳的内部螺纹连接的转动杆、设置于所述转动杆端部的连接口和设置于所述连接口内的针阀,所述连接口与所述校验充气接口螺纹连接,所述针阀抵接于所述阀芯。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壳和所述转动杆之间设置有调节筒,所述调节筒分别与所述固定壳和所述转动杆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针阀的内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转动杆内部的第一气孔,所述转动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气孔相连通的第二气孔,所述调节筒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气孔相导通的第三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口和所述校验充气接口之间设置有转接头,所述转接头包括与所述连接口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与所述校验充气接口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设置有供所述针阀穿过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部设置有锥形孔,且所述第二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的横截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的横截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口的内部和/或所述转接头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杆远离所述连接口的一端设置有旋转手柄。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的内部设置有空腔,且所述阀体的外侧连接有继电器接口、电气开关接口和阀门开关口,所述校验充气接口通过第一通气道与所述空腔相连通,所述阀门开关口通过第二通气道与所述空腔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阀芯包括与所述针阀相抵接的调节头、连接所述调节头的活塞杆和设置于所述活塞杆端部的连通口,所述连通口与所述第一通气道相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校验充气接口的端部套设有密封盖。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密度继电器校核装置,将校核装置安装于密度继电器的校验充气接口上,即将连接口套设在校验充气接口,固定壳相对固定,转动在固定壳的内部的转动杆从而使得连接口与校验充气接口的连接处,面积不断增大,此时针阀逐渐接近阀芯并抵接阀芯,使得密度继电器内部的SF6气体从校验充气接口内排出,通过校核装置与校验充气接口相连接,且该校核装置小巧轻便,且可以旋转的转动杆能够控制针阀对阀芯的力可控制,有效的避免会损坏阀芯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密度继电器校核装置的剖切视图;

图2为图1中密度继电器校核装置的校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校核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图2中校核装置的剖切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密度继电器校核装置中校核装置和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校核装置和转接头的剖切视图之一;

图8为图5中校核装置和转接头的剖切视图之二;

图9为图1中密度继电器校核装置的密度继电器的剖切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中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密度继电器校核装置,包括密度继电器1和校核装置2,密度继电器1具有阀体11和连接于阀体11的校验充气接口12,校验充气接口12的内部设置有阀芯13;校核装置2包括固定壳21、与固定壳21的内部螺纹连接的转动杆22、设置于转动杆22端部的连接口23和设置于连接口23内的针阀24,且连接口23与校验充气接口12螺纹连接,针阀24抵接于阀芯13。

将校核装置2安装于密度继电器1的校验充气接口12上,即将连接口23套设在校验充气接口12,固定壳21相对固定,转动在固定壳21的内部的转动杆22从而使得连接口23与校验充气接口12的连接处,面积不断增大,此时针阀24逐渐接近阀芯13并抵接阀芯13,使得密度继电器1内部的SF6气体从校验充气接口12内排出,通过校核装置2与校验充气接口12相连接,且该校核装置2小巧轻便,且可以旋转的转动杆22能够控制针阀24对阀芯13的力可控制,有效的避免会损坏阀芯13的问题。

具体的,密度继电器1可以采用各种类型的SF6密度继电器1或者其他类型的气体继电器,校核装置2安装在密度继电器1的校验充气接口12上,校验充气接口12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连接口23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相套接。转动杆22与固定壳21也通过螺纹连接,转动贯通了固定壳21的转动杆22,能够使得转动杆22相对于固定壳21和校验充气接口12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直至针阀24抵接于阀芯13时,能够有效的通过转动杆22对连接口23和校验充气接口12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如图2至图4中所示,固定壳21和转动杆22之间设置有调节筒25,调节筒25分别与固定壳21和转动杆22转动连接。具体的,调节筒25设置在固定壳21和转动杆22之间,其中调节筒25可以随着固定壳21的转动于转动杆22相对转动,且调节筒25与固定壳21之间也可以相对转动。

进一步的,针阀24的内部设置有延伸至转动杆22内部的第一气孔241,转动杆22上设置有与第一气孔241相连通的第二气孔242,调节筒25上设置有与第二气孔242相导通的第三气孔251。具体的,阀芯13上设置有与第一气孔241相导通的接口,且第一气孔241的一端设置在密度继电器1的内部,另一端设置在转动杆22的内部,可以通过第一气孔241将密度继电器1内部的气体导通至转动杆22内,第二气孔242和第一气孔241始终导通,调节筒25相对转动杆22的转动,即带动第三气孔251相对第二气孔242的转动,从而控制第三气孔251是否与第二气孔242相导通,且可以根据第三气孔251和第二气孔242之间导通的孔径控制排出气体的速度。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第三气孔251还可以设置在固定壳21上,随着转动杆22相对固定壳21的转动控制出气速度,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的,如图5至图7中所示,连接口23和校验充气接口12之间设置有转接头3,转接头3包括与连接口23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1和与校验充气接口12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2,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之间设置有供针阀24穿过的通孔33。由于密度继电器1的型号多种多样,因此校验充气接口12的尺寸也有所不同,为了使在校核装置2能够满足多种不同尺寸的校验充气接口12,因此在连接口23和校验充气接口12之间设置转接头3。第一连接部31与连接口23相连接,第一连接部31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该外螺纹与连接块内部的内螺纹相配合;第二连接部32与校验充气接口12相连接,第一连接部31的内侧设置有内螺纹,该内螺纹与校验充气接口12的外螺纹相配合;针阀24穿过通孔33延伸至第二连接部32的内部,并与阀芯13相抵接。转接头3的结构简单,随着第二连接部32的尺寸改变从而配合多种不同规格和尺寸的校验充气接口12,使得该校核装置2能够适合多种型号的密度继电器1。

进一步的,如图8中所示,第二连接部32的内部设置有锥形孔,且第二连接部32靠近第一连接部31的一侧的横截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二连接部32远离第一连接部31的一侧的横截面积。具体的,该第二连接部32内部的内螺纹与校验充气接口12的外螺纹相配合,第二连接部32的内部孔为锥形孔,即校验充气接口12的尺寸较大则与第二连接部32远离第一连接部31的一侧螺纹连接;校验充气接口12的尺寸较小则与第二连接部32靠近第一连接部31的一侧螺纹连接。因此,密度继电器1和校核装置2之间的连接能够在不更换转接头3的前提下适应多种不同的尺寸的校验充气接口12。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连接口23的内部和/或转接头3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圈4。具体的,在通过转接头3连接校验充气接口12时,在转接头3的内部设置密封圈4或者在连接口23的内部和转接头3的内部均设置密封圈4;在直接通过连接口23连接校验充气接口12时,在连接口23的内部均设置密封圈4。设置密封圈4能够有效的防止气体外漏造成空气污染,且可以方便通过控制调节筒25对出气的速度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转动杆22远离连接口23的一端设置有旋转手柄26。通过旋转手柄26对转动杆22的转动进行控制,不仅延长了转动杆22的长度,且方便夹持转动杆22,其中旋转手柄26的外侧设置有防滑的花纹。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9所示,阀体11的内部设置有空腔14,且阀体11的外侧连接有继电器接口15、电气开关接口17和阀门开关口16,并且校验充气接口12通过第一通气道121与空腔14相连通,阀门开关口16通过第二通气道161与空腔14相连通。具体的,阀体11内部充满了SF6气体或者其他的气体,阀体11下端面设有继电器接口15,该继电器接口15用于与继电器(图未示)连接,阀体11右侧壁设有电气开关接口17,该电气开关接口17用于与电气开关(图未示)相接,阀体11左侧壁设有校验充气接口12,该校验充气接口12用于检验时充气或放气;阀体11的上端面设有阀门开关口16,阀体11内部设有空腔14,继电器接口15、电气开关接口17、校验充气接口12和阀门开关口16通过空腔14相连通。校验充气接口12的内部设置有一通道122,阀芯13设置在通道122的内部,用于堵塞通道122避免空腔14内的气体逸出。

进一步的,阀芯13包括与针阀24相抵接的调节头131、连接调节头131的活塞杆132和设置于活塞杆132端部的连通口133,连通口133与第一通气道121相导通。具体的,调节头131设在阀芯13靠近针阀24的一侧,用于与针阀24相配合,其中,调节头131的内部设置有抵接口1331,针阀24抵接在抵接口1331的内部能够限制针阀24的移动,且不会对阀芯13造成磨损。活塞杆132设置在校验充气接口12内部的通道122内,能够将通道122密封,只有将连通口133和第一通气道121相抵接的时候,气体才可以从空腔14内排出。活塞杆132上套设有至少两个密封圈1321,采用双重密封技术,确保整个系统的密封,保证可靠运行。

优选的,继电器接口15与空腔14通过第三通气道151相连接,电气开关接口17与空腔14通过第四通气道171相连接,且第三通气道151和第四通气道171均可以被控制是否导通。电气开关接口17和阀体11之间设置有一逆止阀162,校验充气接口12内部的通道122远离阀门开关口16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阻挡阀芯13移动出通道122的挡圈18。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校验充气接口12的端部套设有密封盖19。密封盖19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并与校验充气接口12外部的外螺纹相配合,结合密封盖19和多个密封圈1321对校验充气接口12进行密封,保证可靠密封,处于正常工作运行状态,能够有效的避免气体外漏,在需要进行校验或者充气时,取下密封盖19即可。

正常工作状态时,阀芯13远离阀门开关口16的一侧与挡圈18齐平,此时,连通口133和第一通气道121不导通,即开关进气的气路与气体密度继电器1和与第四通气道171相通的逆止阀162是相通的。

校验或更换气体密度继电器1时,只要先拧下密封盖19,用螺丝刀调节阀门开关口16使得第三通气道151与密度继电器1不相通,以及第四通气道171相通的逆止阀162是不相通的,即空腔14内部处于隔断状态,密度继电器1内部的气体与空腔14之间隔断。然后将校核装置2与密度继电器1相连接,处于图1状态,此时,连接口23或者转接头3与校验充气接口12螺纹连接,转动旋转手柄26使得转动杆22相对固定壳21转动,即带动针阀24向阀芯13移动,直至针阀24推动阀芯13向前移动至与第一通气道121相抵接,此时气体既可以导出,并通过控制调节筒25控制出气的速度。校验或更换气体密度继电器1完毕后,反方向拧动旋转手柄26,使得阀芯13远离第一通道122的一侧与挡圈18齐平,并将该校核装置2取下,然后将密封盖19拧上去并拧紧,确保密封就可。这样整个校验或更换密度继电器1过程中,就不用拆卸脱离SF6气体密度继电器1或接头座了。有效的避免了采用锤子敲击阀芯13的力度的不好掌握,无法控制放出SF6气体的量还会损坏阀芯13的问题,为电力检修人员的操作带来方便,确保SF6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

为了更加保证该装置的密封性能,在装置的继电器接口15上还设有凹槽,并在凹槽上设置1密封件152,该1密封件152更加保证了继电器接口15与SF6气体密度继电器1间密封,目的是增加平面密封,确保整个装置的密封,保证可靠运行;还可以在电气开关接口17处设置的内部凹槽,并在凹槽上也设置密封件172,确保整个装置的密封,保证可靠运行。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替换和改进等等,这些修改、替换和改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