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编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7296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微型编码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编码器,具体涉及一种微型的可用于手持喷码机上的编码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光电式旋转编码器用在各个领域,编码器广泛应用于音频设备、通讯设备等,所以要求此类编码器的体积小、手感顺畅,而目前许多编码器体积还不够小,结构不够紧凑,结构复杂,增大了产品的设计空间,手感不顺畅,提高成本;尤其用于手持喷码器上时,体积过大并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的适用于手持喷码机上的编码器,通过减小编码器零部件的尺寸,主要为机械主体和轴的尺寸,其中机械主体外径尺寸可减小到30mm,轴直径可做到4mm,轴总长度减小到30mm,编码器总高度仅40mm,它的体积就随之变小,占用的空间也变小,即节省空间,又节省材料,安装起来也很方便,适用于手持喷码器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微型编码器,包括轴1、机械主体2、第一轴承3、第二轴承4、顶帽5、外壳6、弹簧片7、码盘8及电路板9;其中,机械主体2上有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机械主体2上孔的内径和两个轴承外径间为过盈配合;轴1位于编码器的对称中心位置,轴1的一端穿过外壳6,并且直接穿过两个轴承,轴1外径和轴承内径间也为过盈配合;带有螺纹孔的顶帽5套在轴1的另一端上,顶帽5和轴1之间用螺钉固定;码盘8套在顶帽5上,用胶粘牢;电路板9用螺钉固定在机械主体2上;外壳6底部有通孔,用于电缆线的后出,机械主体2和外壳6用螺钉固定,机械主体2外露部分上端连接弹簧片7,弹簧片7用来连接客户端。

进一步地,机械主体2上还设置有一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机械主体2的外径尺寸为30mm。

进一步地,所述轴1的直径为4mm,轴1的总长度为30mm。

更进一步地,所述微型编码器的总高度为40mm。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图1,机械主体2上有一凹槽,可放置光源,光源发射出的光透过码盘8,码盘8上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明暗两种光通道,当用户端电机轴带动主轴1同步转动时,码盘8也同步转动,这时电路板9上的光电池会将码盘8上透光和不透光的信号接收并转变为电信号,再通过电路板9上电子器件组成的逻辑电路的处理,转换成代码以矩形波的形式输出,完成了机械运动物理量(位置、速度、加速度)向电量的转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微型编码器在体积上作了改进,节省用户使用空间;

2、结构紧凑,大幅度降低了原材料成本,也解决在安装调试过程中的复杂性,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微型编码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微型编码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中:轴1、机械主体2、第一轴承3、第二轴承4、顶帽5、外壳6、弹簧片7、码盘8、电路板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编码器如图1,一种微型编码器,包括轴1、机械主体2、第一轴承3、第二轴承4、顶帽5、外壳6,弹簧片7、码盘8及电路板9;其中,机械主体2上有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机械主体2上孔的内径和两个轴承外径间为过盈配合;轴1位于编码器的对称中心位置,轴1的一端穿过外壳6,并且直接穿过两个轴承,轴外径和轴承内径间也为过盈配合;带有螺纹孔的顶帽5套在轴1的另一端上,顶帽5和轴1之间用螺钉固定;码盘8套在顶帽5上,用胶粘牢;电路板9用螺钉固定在机械主体2上;外壳6底部有通孔,用于电缆线的后出,机械主体2和外壳6用螺钉固定,机械主体2外露部分上端连接弹簧片7,弹簧片7用来连接客户端。手持喷码器有一端口,本实用新型可直接与其端口相连接进行使用。

其中,所述机械主体2的外径尺寸为30mm;所述轴1的直径为4mm,轴1的总长度为30mm;所述微型编码器的总高度为40mm。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