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冲击编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7286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耐冲击编码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中的一种光电编码器,具体为一种耐冲击型式的编码器。



背景技术:

光电编码器是一种通过光电转换将输出轴上的机械几何位移量转换成脉冲或数字量的传感器,这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传感器之一。现有的光电编码器很多都没有耐冲击的性能,在运输途中或使用时都容易损坏,造成一定的损失。为了提高编码器的耐冲击性,现有的方法通常采用使用具有耐冲击高强度的材料进行加工,而这些材料价格通常比较昂贵或者需要特殊的加工方法,提高了编码器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耐冲击编码器需要使用高强度耐冲击材料来提高耐冲击性能而导致的成本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改变内部结构来起到耐冲击的效果的耐冲击编码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该编码器,包括轴1,主体2,第一轴承3,第二轴承4,码盘座5,外壳6,码盘7和电路板8;其中,轴1直接穿过第一轴承3,第二轴承4和主体2,轴承外圈和主体孔的内圈间为过盈配合,轴外圈与轴承内圈间也为过盈配合,轴可带动轴承转动;第二轴承4下方放置码盘座,套在轴1上;码盘座下方放置码盘7,穿过轴,用胶粘接牢固;码盘下方放置电路板8,电路板8用螺钉固定在主体上;连接在电路板上的电缆线从外壳6侧面下方通孔处伸出,外壳6和主体2间用螺钉固定,其中两轴承的间距为7mm;轴1在主体1内部部分的直径为12mm,伸出部分直径为15mm,轴1的长度为4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编码器通过调整两轴承间的间距,使轴变短,并加粗,改变后的编码器不怕摔,耐冲击,强度高;

2、本实用新型编码器结构合理,简单紧凑;

3、与采用高强度耐冲击材料相比能够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中:轴1,主体2,第一轴承3,第二轴承4,码盘座5,外壳6,码盘7,电路板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一种耐冲击编码器,包括轴1,主体2,第一轴承3,第二轴承4,码盘座5,外壳6,码盘7,电路板8;其中,轴1直接穿过第一轴承3,第二轴承4和主体2,轴承外圈和主体孔的内圈间为过盈配合,轴外圈与轴承内圈间也为过盈配合,轴可带动轴承转动;第二轴承4下方放置码盘座,套在轴1上;码盘座下方放置码盘7,穿过轴,用胶粘接牢固;码盘下方放置电路板8,电路板8用螺钉固定在主体上;连接在电路板上的电缆线从外壳6侧面下方通孔处伸出,外壳6和主体2间用螺钉固定。其中两轴承的间距为7mm;轴1在主体1内部部分的直径为12mm,伸出部分直径为15mm,轴1的长度为40mm。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主体2上有一凹槽,固定在凹槽内的光源发出的光,通过码盘7,码盘上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明暗两种光通道,当用户轴带动主轴1同步转动时,码盘7也同步转动,这时电路板8上的光电池会将码盘7上透光和不透光的信号接收并转变为电信号,再通过电路板8上电子器件组成的逻辑电路的处理,转换成代码以矩形波的形式从输出,完成了机械运动物理量(位置,速度,加速度)向电量的转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