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携带的石油检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9357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携带的石油检测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检测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携带的石油检测器。



背景技术:

石油,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现有的技术中对于石油的检测多靠一些大型的设备,而这些设备体积较大,不易操作,因此我们需要一款新型的便于携带的石油检测器来解决上述问题,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石油检测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携带的石油检测器,包括检测器主体,所述检测器主体表面设有外壳,所述检测器主体左侧设有显示屏,所述检测器主体上方设有把手,所述检测器主体内部中间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左侧和右侧均设有支撑杆,所述容纳槽的表面设有加药口,所述容纳槽的内部设有温度检测仪,所述检测器主体内部右侧中间设有光电检测器,所述容纳槽的下方设有抽油泵,所述抽油泵的下方设有过滤孔,所述过滤孔下方设有进油管。

优选的,所述显示屏通过螺栓固定在外壳上,且显示屏与温度检测仪和光电检测器均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温度检测仪包括保护壳和温度传感器,所述保护壳设置在温度检测仪的表面,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温度检测仪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光电检测器包括发光管、光接收管和处理器,所述发光管设置在光电检测器的表面,所述光接收管设置在光电检测器内部中间,所述处理器设置在光接收管的右侧。

优选的,所述抽油泵包括安装座与叶轮,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抽油泵的底端,所述叶轮设置在安装座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进油管的管壁内部设有伸缩杆,且进油管的管壁设有扣环,所述伸缩杆与扣环卡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温度检测仪与光电检测器能够很好的检测石油的质量,并且能够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

2、加药口能添加一些化学物质,能够更好的分辨出石油中含有哪些物质;

3、把手的设置便于整个检测器的携带,而抽油泵的设置便于抽油,而进油管也可以伸缩,便于抽取深处的石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抽油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检测器主体;2、外壳;3、显示屏;4、把手;5、容纳槽;6、支撑杆;7、加药口;8、温度检测仪;81、保护壳;82、温度传感器;9、光电检测器;91、发光管;92、光接收管;93、处理器;10、抽油泵;101、安装座;102、叶轮;11、过滤孔;12、进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便于携带的石油检测器,包括检测器主体1,所述检测器主体1表面设有外壳2,所述检测器主体1左侧设有显示屏3,所述检测器主体1上方设有把手4,所述检测器主体1内部中间设有容纳槽5,所述容纳槽5的左侧和右侧均设有支撑杆6,所述容纳槽5的表面设有加药口7,所述容纳槽5的内部设有温度检测仪8,所述检测器主体1内部右侧中间设有光电检测器9,所述容纳槽5的下方设有抽油泵10,所述抽油泵10的下方设有过滤孔11,所述过滤孔11下方设有进油管12。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3通过螺栓固定在外壳2上,且显示屏3与温度检测仪8和光电检测器9均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检测仪8包括保护壳81和温度传感器82,所述保护壳81设置在温度检测仪8的表面,所述温度传感器82设置在温度检测仪8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光电检测器9包括发光管91、光接收管92和处理器93,所述发光管91设置在光电检测器9的表面,所述光接收管92设置在光电检测器9内部中间,所述处理器93设置在光接收管92的右侧。

进一步地,所述抽油泵10包括安装座101与叶轮102,所述安装座101设置在抽油泵10的底端,所述叶轮102设置在安装座101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进油管12的管壁内部设有伸缩杆,且进油管12的管壁设有扣环,所述伸缩杆与扣环卡扣连接。

工作原理:该便于携带的石油检测器在使用时,通过进油管12与抽油泵10将石油抽取到容纳槽5中,通过温度检测仪8与光电检测器9的检测作用可以观察到石油的质量,而关于石油的质量数据可通过显示屏3显示出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